硬币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9826发布日期:2019-04-17 04:3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硬币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检验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适用于硬币处理机的硬币检验装置,该硬币处理机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另一方面,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作为适用于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并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的硬币处理机的硬币检验装置,包括第一搬运部、鉴别部、阻止部、第二搬运部。

第一搬运部包括在前后一对的辊子张设成环状的皮带。上述第一搬运部是皮带随着辊子的旋转而发生变位,从而使投入的硬币载置于皮带并从前方朝后方搬运的构件。

鉴别部是对由第一搬运部从前方朝后方搬运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的构件。阻止部是使由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从第一搬运部落下而从该第一搬运部去除的构件。

第二搬运部在上述第一搬运部的下方区域,包括在前后一对的辊子张设成环状的皮带。上述第二搬运部是皮带随着辊子的旋转而发生变位,从而将利用阻止部从第一搬运部去除的硬币(假币)搬运至规定的保管位置的构件。

在上述那样的硬币检验装置中,利用第一搬运部搬运投入的硬币,在其搬运途中,利用鉴别部进行鉴别。然后,阻止部使由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从第一搬运部落下。藉此,第二搬运部将假币搬运至保管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791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的硬币检验装置中,第二搬运部设置于第一搬运部的下方区域,能减小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但是利用各不相同的驱动源驱动第一搬运部和第二搬运部。因此,需要驱动第一搬运部的机构和驱动第二搬运部的机构,结果,导致零件个数增加,制造成本增大。

本发明基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且制造成本降低的硬币检验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硬币检验装置包括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搬运的搬运部以及对由上述搬运部搬运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的鉴别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搬运部包括:搬运皮带,上述搬运皮带在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的搬运皮带轮之间,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张设成环状;以及搬运构件,上述搬运构件的左右两端部安装于上述搬运皮带的外表面,且随着该搬运皮带的变位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后方,并且将通过上述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前方,上述硬币检验装置包括引导构件,上述引导构件以一部分与上述搬运皮带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成围绕该搬运皮带,且限制上述搬运构件从上述搬运皮带脱离。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硬币检验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搬运构件的利用上述搬运皮带的变位对作为搬运对象的硬币进行按压的面形成为v字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硬币检验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搬运构件的与上述搬运皮带的外表面接触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弯曲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硬币检验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构件具有缺口,在打开上述缺口的情况下,允许穿过上述缺口将上述搬运构件从上述搬运皮带取出,另外,在上述缺口被封闭构件封闭的状态下,阻止将上述搬运构件从上述搬运皮带取出。

此外,本发明的硬币检验装置包括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搬运的搬运部以及对由上述搬运部搬运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的鉴别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搬运部包括:搬运皮带,上述搬运皮带在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的搬运皮带轮之间,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张设成环状;以及搬运构件,上述搬运构件的左右两端部安装于上述搬运皮带的外表面,且随着该搬运皮带的变位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后方,并且将通过上述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前方,上述硬币检验装置包括:通过检测元件,上述通过检测元件对硬币和搬运构件是否通过了上述鉴别部的鉴别区域进行检测;以及控制元件,上述控制元件在收到上述搬运皮带的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在上述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到任意的搬运构件后,使该搬运皮带的变位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成搬运部的搬运皮带在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的搬运皮带轮之间,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张设成环状,左右两端部安装于搬运皮带的外表面的搬运构件随着搬运皮带的变位将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后方,并且将通过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前方,因此,能缩短搬运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此外,由于不需要如现有那样,单独设置搬运投入的硬币的搬运部、由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搬运部,因此,能减少零件个数。因此,起到能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能实现制造成本降低的效果。

特别是,以一部分与搬运皮带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成围绕该搬运皮带的引导构件限制搬运构件从搬运皮带脱离,因此,起到能利用搬运构件较好地对硬币进行搬运的效果。

此外,控制元件在收到搬运皮带的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在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到任意的搬运构件后,使该搬运皮带的变位停止,因此,能防止搬运构件存在于通过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藉此,起到能在搬运接下来被投入的硬币的情况下,避免通过检测元件将处于检测区域的搬运构件误检测为硬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硬币处理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表示图2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特殊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放大表示搬运皮带和搬运构件之间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通过搬运皮带朝后方变位的搬运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10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导向构件与其周边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图2及图3所示的鉴别部的立体图。

图15是图2及图3所示的鉴别部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4及图15所示的使上部主体部朝关闭方向摆动的情况下的鉴别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4及图15所示的使上部主体部朝关闭方向摆动的情况下的鉴别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4及图15所示的使上部主体部朝关闭方向摆动的情况下的鉴别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9是图2及图3所示的鉴别部的立体图。

图20是构成图14及图15所示的鉴别部的上部主体部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部执行的搬运部停止驱动控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硬币处理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此例示的硬币处理机1例如作为找零机使用,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另一方面,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上述硬币处理机1包括硬币检验装置1a及硬币搬运装置1b。

硬币检验装置1a对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如图1所示,投币部2具有硬币投入口2a,是供硬币投入的部分。关于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a的结构请见后述。

硬币搬运装置1b对由硬币检验装置1a进行了真伪和面值鉴别的硬币(真币)进行搬运,在其搬运途中对上述硬币的面值进行判别,并且按照面值将上述硬币分拣以送出至硬币收纳部3。在此,硬币收纳部3按照面值对由硬币搬运装置1b分拣的硬币进行收纳,在收到出币指示的情况下,将硬币送出至出币部4,并通过该出币部4排出至外部。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即本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省略表示图2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特殊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2~图4所示,硬币检验装置1a包括分离部10、搬运部20、导向构件30、鉴别部40以及控制部(控制元件)60。

分离部10将经由投币部2投入并由投币搬运部11搬运的硬币以一枚一枚分离的状态送出至搬运部2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分离部10不是特殊的构成元件,因此,省略该分离部10的说明。

图5及图6分别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1a的主要部分,图5是俯视图,图6是仰视图。如上述图5及图6所示,搬运部20包括搬运皮带轮21、搬运皮带22(参照图7)、搬运构件23、引导构件24、送出挡板25以及假币开口26。

也如图7所示,搬运皮带轮21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通过联接齿轮单元21d与搬运电动机21c的输出轴联接。上述搬运电动机21c从上述控制部60收到驱动指令从而进行驱动,从上述控制部60收到停止驱动指令从而停止驱动。

上述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是通过搬运电动机21c的驱动,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轴心并绕着该轴心进行旋转的驱动皮带轮。上述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利用搬运电动机21c施加的驱动力,沿从左侧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搬运皮带22构成为具有左右形成一对的左侧搬运皮带22l和右侧搬运皮带22r。上述搬运皮带22(22l、22r)分别在搬运皮带轮21之间张设成环形。利用搬运电动机21c的驱动使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旋转,从而上述搬运皮带22沿着其延伸方向发生变位。更详细来说,搬运皮带22因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的旋转,从而以上方部分朝后方、下方部分朝前方的方式发生变位。

经由上述搬运皮带22与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联接的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利用该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的旋转,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轴心沿从左侧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是随着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皮带轮。

搬运构件23设置多个,分别以跨越左右一对搬运皮带22的方式,沿着该搬运皮带22的延伸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也如图8所示,上述搬运构件23利用设于右端部的右端凹凸部23a与设于右侧的搬运皮带22r的外表面的右侧凹凸部22a嵌合,并且利用设于左端部的左端凹凸部23b与设于左侧的搬运皮带22l的外表面的左侧凹凸部22b嵌合,从而以跨越左右一对的搬运皮带22的方式被固定。藉此,搬运构件23随着搬运皮带22的变位,沿着该搬运皮带22的延伸方向发生变位。

上述搬运构件23由遮光材料形成,以能被后述的通过传感器(光传感器)51检测到。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被着色。

上述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也就是在搬运皮带22的上方部分朝向后方的面,也是在搬运皮带22的下方部分朝向前方的面,形成为v字状。也就是说,也如图9所示,关于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使随着朝向左方而向该变位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面与随着朝向右方而向该变位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面在中央部分连续从而形成为v字状。

此外,在搬运构件23的左右两端部构成有弯曲面23d。更详细地说明,在搬运构件23的左端部,与形成左端凹凸面23b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与左侧搬运皮带22l的外表面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弯曲状,从而形成弯曲面23d。此外,在搬运构件23的右端部,与形成右端凹凸面23a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与右侧搬运皮带22r的外表面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弯曲状,从而形成弯曲面23d。

引导构件24是构成搬运装置主体的构件,如图10所示,具有左右形成一对的左侧引导构件24l以及右侧引导构件24r。左侧引导构件24l由左侧前方引导部24l1和左侧后方引导部24l2卡合而构成。上述左侧引导构件24l具有左侧引导基部241a以及左侧引导限制部242a。

左侧引导基部241a配置于左侧搬运皮带22l的左侧,覆盖该左侧搬运皮带22l的左方。另外在左侧引导基部241a形成有合适的开口。左侧引导限制部242a以与左侧搬运皮带22l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左侧引导基部241a。也就是说,左侧引导构件24l以一部分与左侧搬运皮带22l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成围绕该左侧搬运皮带22l。

上述左侧引导构件24l通过左侧引导基部241a限制搬运构件23相对于左侧搬运皮带22l向左侧移动而从该搬运皮带22脱离,并且通过左侧引导限制部242a限制搬运构件23相对于左侧搬运皮带22l向上方、下方、前方及后方中的任一方移动而从该搬运皮带22脱离。

右侧引导构件24r由右侧前方引导部24r1和右侧后方引导部24r2卡合而构成。上述右侧引导构件24r具有右侧引导基部241b以及右侧引导限制部242b。

右侧引导基部241b配置于右侧搬运皮带22r的右侧,覆盖该右侧搬运皮带22r的右方。另外,在右侧引导基部241b形成有合适的开口。右侧引导限制部242b以与右侧搬运皮带22r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右侧引导基部241b。也就是说,右侧引导构件24r以一部分与右侧搬运皮带22r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成围绕该右侧搬运皮带22r。

上述右侧引导构件24r通过右侧引导基部241b限制搬运构件23相对于右侧搬运皮带22r向右侧移动而从该搬运皮带22脱离,并且通过右侧引导限制部242b限制搬运构件23相对于右侧搬运皮带22r向上方、下方、前方及后方中的任一方移动而从该搬运皮带22脱离。

另外,引导构件24(左侧引导构件24l及右侧引导构件24r)的引导限制部(左侧引导限制部242a及右侧引导限制部242b)以与搬运皮带22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因此,与位于搬运皮带轮21的外周部分的搬运皮带22相对的部分形成为弯曲状。此外,如图11放大地所示,在搬运构件23的左右两端部构成有弯曲面23d,因此,当搬运构件23随着搬运皮带22的变位而在搬运皮带轮21的外周部分移动时,在保持凹凸部(左侧凹凸部22b和右侧凹凸部22a)与搬运皮带22的凹凸部(左侧凹凸部22b和右侧凹凸部22a)嵌合的状态下,弯曲面23d与引导限制部242a、242b的和搬运皮带22的外表面相对的面滑动接触。也就是说,使搬运构件23能与搬运皮带22较好地卡合并且能随着该搬运皮带22的变位而移动。

如图12所示,在上述引导构件24形成有左侧缺口243a以及右侧缺口243b。左侧缺口243a形成于左侧后方引导部24l2。右侧缺口243b与左侧缺口243a形成为左右一对,形成于右侧后方引导部24r2。上述左侧缺口243a及右侧缺口243b露出搬运皮带22的一部分,其前后方向的长度比搬运构件2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也就是说,缺口(左侧缺口243a及右侧缺口243b)具有能供搬运构件23穿过的大小,在常态下,由封闭构件244封闭。

在上述缺口(左侧缺口243a及右侧缺口243b)由封闭构件244封闭的情况下,阻止将搬运构件23从搬运皮带22取出,另外,在封闭构件244被取下而使上述缺口敞开的情况下,允许穿过上述缺口将搬运构件23从搬运皮带22取出。

如图3及图5所示,送出挡板25设于搬运基部27,该搬运基部27设于左右一对的搬运皮带22之间。更详细来说,送出挡板25能够摆动地设于送出口25a的左侧缘部,该送出口25a形成于搬运基部27。在此,送出口25a是与送出通路28连通的开口,能够将穿过自身的硬币经由送出通路28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b。

上述送出挡板25在常态下,以限制硬币通过的方式将送出口25a关闭。此外,利用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的驱动,送出挡板25朝打开方向摆动从而将送出口25a打开。在此,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从控制部60收到驱动指令从而进行驱动以允许送出挡板25朝打开方向摆动,从该控制部60收到停止驱动指令从而停止驱动,以允许送出挡板25将送出口25a关闭。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假币开口26是形成于搬运基部27的送出口25a的后方侧的矩形状开口。上述假币开口26具有允许硬币通过的足够的大小。通过了上述假币开口26的硬币和引导构件24一起载置于构成搬运装置主体的底部20a1。

如图2所示,导向构件30设置于与引导构件24和底部20a1一起构成搬运装置主体的顶部20a2的送出口25a的上方部分。如图13所示,上述导向构件30具有导向轴部31和导向作用部32。

导向轴部31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构件。导向作用部32是朝导向轴部31的径向外部,更详细地,是朝后方延伸的部位。

上述导向构件30以导向作用部32穿过形成于顶部20a2的导向开口20a3的方式,将导向轴部31架设于导向支承片20a4,该导向支承片20a4设于上述顶部20a2,从而上述导向构件30设置成能够绕导向轴部31的中心轴摆动。

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导向构件30以导向作用部32的下端部分能在被搬运部20朝后方搬运的硬币的通过区域a中进出移动的方式摇动设置,在常态下,导向作用部32的下端部分处于前进移动到通过区域a的姿势。在利用送出挡板25将送出口25a关闭的情况下,上述导向构件30被通过通过区域a的硬币按压,以从该通过区域a退出移动的方式进行摆动,从而允许上述硬币朝后方通过,另一方面,在利用送出挡板25将送出口25a打开的情况下,上述导向构件30与通过上述通过区域a的硬币抵接,从而将该硬币引导至送出口25a。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鉴别部40在比分离部10更靠后方侧,设置于比送出口25a更靠前方侧的部位。如图14及图15所示,上述鉴别部40具有下部主体部40a和上部主体部40b。

下部主体部40a设置成比在搬运皮带轮21之间张设成环状的搬运皮带22的上方部分更靠下方。上述下部主体部40a是收纳多个磁传感器41的壳体。在此,多个磁传感器41以与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左侧搬运皮带22l和右侧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由图14的点划线例示的部分)相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配置。

在上述下部主体部40a形成有卡定槽42、轴支承槽43及轴支承片44。在下部主体部40a的左端部,沿前后设置有两个卡定槽42。形成上述卡定槽42的前方上端部421朝后方延伸,在前方上端部421与后方上端部422之间形成有敞开部分。此外,在前方上端部421的上表面形成有导向面421a。导向面421a是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向下方弯曲的面。

轴支承槽43形成于下部主体部40a的右侧前端部。轴支承片44设于下部主体部40a的右侧后端部。在上述轴支承片44,形成有轴支承孔44a。另外,在下部主体部40a的右侧端部,在轴支承槽43和轴支承片44之间形成有配线用贯通孔45。上述配线用贯通孔45是用于供上部主体部40b的配线通过的孔。

与下部主体部40a相同,上部主体部40b是收纳多个磁传感器41的壳体。在右端部朝后方突出的后方轴状部46插通轴支承孔44a,且在右端部朝前方突出的前方轴状部47进入轴支承槽43,从而上述上部主体部40b被下部主体部40a支承成能以后方轴状部46和前方轴状部47的中心轴为轴心绕该轴心摆动。

在上部主体部40b和下部主体部40a之间,隔着主体弹簧48。上述主体弹簧48以卷绕后方轴状部46的方式设置,是以朝打开上部主体部40b的方向即上方摆动的方式施力,并且将该上部主体部40b沿后方轴状部46的中心轴朝前方施力的施力元件。

使上述上部主体部40b克服主体弹簧48的施力而朝关闭方向(下方)摆动时,设置于左端部的卡定突起49如图16所示那样与卡定槽42的前方上端部421抵接。如上所述,在前方上端部421,形成有导向面421a,因此,通过上部主体部40b的摆动从而使卡定突起49在导向面421a滑动,然后,如图17所示,进入卡定槽42。如上所述,利用主体弹簧48将上部主体部40b相对于下部主体部40a朝前方施力,因此,如图18所示,利用主体弹簧48的施力,使卡定突起49与卡定槽42的前端缘部42a抵接,并且与前方上端部421的下端缘部(卡定槽42的上端缘部)42b抵接,如图19所示,上部主体部40b卡定于下部主体部40a。

这样,在上部主体部40b与下部主体部40a卡定的状态下,上部主体部40b位于比在搬运皮带轮21之间张设成环状的搬运皮带22的上方部分更靠上方,收纳于内部的磁传感器41处于分别与收纳于下部主体部40a的磁传感器41上下形成为一对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卡定突起49与卡定槽42的前端缘部42a和前方上端部421的下端缘部42b抵接而与下部主体部40卡定的情况下,上部主体部40b的多个磁传感器41以与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左侧搬运皮带22l和右侧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相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配置,并且与具有相同检测功能的磁传感器41上下配置成一对而构成检测部50(参照图4和图5)。

检测部50由以与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相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下部主体部40a的多个磁传感器41以及上部主体部40b的多个磁传感器41构成,利用上述磁传感器41对通过的硬币的特性进行检测。此外,在检测部5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检测硬币厚度的磁传感器41a。

当由搬运部20朝后方搬运的硬币通过规定的鉴别区域时,上述鉴别部40通过检测部50对硬币的特性进行检测,对该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此外,鉴别部40将其鉴别结果作为鉴别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0。

在上述鉴别部40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设置有通过传感器51和多个球塞(按压构件)52。通过传感器51是所谓的光传感器,是对硬币和搬运构件23通过规定的鉴别区域进行检测的通过检测元件。上述通过传感器51在检测到硬币和搬运构件23的通过的情况下,向控制部60发出通过信号。上述通过传感器51在上部主体部40b设置有发光部51a,在下部主体部40a设置有光接收部51b,配置于与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错开的位置。

球塞52设置于上部主体部40b。上述球塞52是利用球弹簧52b将由比硬币更硬质的、例如陶瓷形成的球(球状体)52a始终向下方施力的构件,是将通过鉴别区域的硬币朝下方按压的构件。

如图20所示,上述那样的球塞52以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点划线所示的部分)为基准而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更详细地,球塞52以从前方侧朝检测硬币的厚度的磁传感器41a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并且以从该磁传感器41朝后方侧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设置。

控制部60根据存储于存储器61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对硬币检验装置1a的动作集中地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60例如可以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中执行程序,即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等硬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并用软件和硬件来实现。

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硬币检验装置1a中,多枚硬币经由投币部2被投入,从对硬币处理机1的动作集中地进行控制的硬币处理主控制部100朝控制部60发出动作指令,控制部60对搬运电动机21c发出驱动指令。

藉此,搬运电动机21c驱动,在搬运部20中,搬运皮带轮21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搬运皮带22沿着延伸方向发生变位。另外,通过分离部10将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以一枚一枚分离的状态送出至搬运部20。

供给至搬运部20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载置于搬运基部27的上表面。如上所述地搬运皮带22在其延伸方向上发生变位,因此,固定于该搬运皮带22的搬运构件23将载置于搬运基部27的上表面的硬币朝后方推压,从而将该硬币朝后方搬运。

在此,由于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形成为v字状,因此,如图9所示,该朝向下游侧的面23c成为利用搬运皮带22的变位对硬币进行推压的面,并且能够将硬币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朝后方搬运。

这样,在被搬运构件23推压的状态下将硬币朝后方搬运,当被搬运的硬币到达鉴别部40的鉴别区域时,该鉴别部40利用通过传感器51对硬币的通过进行检测,并且利用检测部50对该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上述鉴别部40将鉴别结果作为鉴别信号送出至控制部60。

控制部60输入来自鉴别部40的鉴别信号,当其鉴别结果为真币时,向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发出驱动指令。藉此,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驱动,送出挡板25朝打开方向摆动以将送出口25a打开。这样,当送出挡板25将送出口25a打开时,通过鉴别区域并以被搬运构件23推压的状态朝后方搬运的硬币一边与导向构件30抵接以使姿势发生变化,一边通过送出口25a,并被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b。在鉴别为真币的硬币通过送出口25a之后,控制部60向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发出停止驱动指令。藉此,送出口25a被送出挡板25关闭。

另一方面,来自鉴别部40的鉴别信号输入,当其鉴别结果为假币时,控制部60不向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5b发出驱动指令,而维持送出挡板25对送出口25a的关闭。

藉此,通过鉴别区域并以被搬运构件23推压的状态朝后方搬运的硬币通过送出挡板25的上表面,通过假币开口26并朝下方落下。这样,朝下方落下的硬币以横倒姿势载置于搬运装置主体的底部20a1。

另外,利用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搬运皮带22的下方部分朝前方发生变位。因此,如图6所示,在搬运部20的下方,固定于搬运皮带22的搬运构件23朝前方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载置于上述底部20a1的硬币以被搬运构件23朝前方推压的状态进行搬运。此时,由于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形成为v字状,因此,能够将硬币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朝后方搬运。

这样,搬运部20将朝前方搬运的硬币(假币)送出至未图示的排出单元。排出单元将排出至该排出单元的硬币向出币部4送出,从设置于该出币部4的硬币排出口4a(参照图1)向外部排出。

另外,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的搬运结束,从而在施加有来自硬币处理主控制部100的停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部60执行搬运部停止驱动控制。

图21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部实施的搬运部停止驱动控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在上述搬运部停止驱动控制中,控制部60等待来自通过传感器51的通过信号的输入(步骤s101)。此外,在通过传感器51检测到任意搬运构件23的通过,从而从该通过传感器51输入有通过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控制部60等待预先决定的规定时间的经过(步骤s102)。在此,规定时间是搬运构件23脱离通过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并且下一个搬运构件23没有到达检测区域的时间。

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部60向搬运电动机21c发送停止驱动指令(步骤s103),然后,使步骤返回并结束本次的搬运部停止驱动控制。藉此,停止搬运部20的驱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硬币检验装置1a对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将鉴别为真币的硬币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b,另外,将鉴别为假币的硬币经由出币部4排出至外部。

此外,根据上述那样的硬币检验装置1a,构成搬运部20的搬运皮带22在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的搬运皮带轮21之间,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张设成环状,左右两端部安装于搬运皮带22的外表面的搬运构件23随着搬运皮带22的变位将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后方,并且将通过鉴别部40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搬运至前方,因此,能缩短搬运部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此外,由于不需要如现有那样,单独设置搬运投入的硬币的搬运部、由鉴别部鉴别为假币的搬运部,因此,能减少零件个数。所以,能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特别是,以一部分与搬运皮带22的外表面相对的状态设置成围绕该搬运皮带22的引导构件24阻止搬运构件23从搬运皮带22脱离,因此,能利用搬运构件23较好地对硬币进行搬运。

此外,在形成于引导构件24的缺口(左侧缺口243a和右侧缺口243b)敞开的情况下,允许穿过上述缺口将搬运构件23从搬运皮带22取出,另外,在上述缺口被封闭构件244封闭的情况下,阻止将搬运构件23从搬运皮带22取出,因此,在敞开的情况下,能穿过上述缺口进行搬运构件23的更换作业。也就是说,在任意的搬运构件23发生了破损等情况下,不将装置分解等而将封闭构件244取下以打开缺口,就能容易地进行搬运构件23的更换作业。

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a,构成搬运部20的搬运构件23的利用搬运皮带22的变位对硬币进行推压的面形成为v字状,因此,能将硬币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进行搬运,藉此,能够以限制硬币的搬运位置的状态稳定地对硬币进行搬运,并且能够提高鉴别部40的鉴别精度。

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a,控制部60在收到来自硬币处理主控制部100的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在通过传感器51检测到任意的搬运构件23的通过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该搬运皮带22的变位停止,因此,能防止搬运构件23存在于通过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藉此,能在搬运接下来被投入的硬币的情况下,避免通过传感器51将处于检测区域的搬运构件23误检测为硬币。

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a,从上方对由搬运构件23朝后方搬运的硬币进行按压的鉴别部40的球塞52以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分为基准而以左右形成一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以从前方侧朝检测硬币的厚度的磁传感器41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可靠地使由搬运构件23搬运的硬币靠拢搬运皮带22之间的中央部,能提高检测部50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鉴别部40的鉴别精度。

此外,球塞52以从检测厚度的磁传感器41朝后方侧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设置,因此,能逐渐解除对于通过该磁传感器41的硬币的按压力而随着搬运构件23的形状来搬运硬币,能可靠地将硬币引导至比搬运皮带22的中央部分更靠右侧的送出口25a。

此外,球塞52以左右宽度不同的方式设置,因此,不会仅对搬运硬币的搬运构件23的特定部位进行按压。藉此,能抑制搬运构件23破损等。

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a,在下部主体部40a的构成卡定槽42的前方上端部421形成有导向面421a,且利用主体弹簧48将上部主体部40b朝打开方向施力并且沿后方轴状部46的中心轴朝前方施力,因此,仅使上部主体部40b朝关闭方向摆动,就能使卡定突起49在导向面421a滑动并进入卡定槽42,进入了卡定槽42的卡定突起49与卡定槽42的前端缘部42a抵接并与前方上端部421的下端缘部42b抵接,能以磁传感器41各自上下一致的状态卡定于下部主体部40a。也就是说,只要使上部主体部40b朝关闭方向摆动,就能容易地进行磁传感器41的定位。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球塞52以从检测厚度的磁传感器41朝后方侧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设置,但在本发明中,按压构件只要以从前方侧朝检测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而使左右宽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即可,之后的配置可以是任意方式。

符号说明

1a硬币检验装置

2投币部

10分离部

20搬运部

21搬运皮带轮

22搬运皮带

23搬运构件

23d弯曲面

24引导构件

243a左侧缺口

243b右侧缺口

244封闭构件

25送出挡板

26假币开口

30导向构件

40鉴别部

40a下部主体部

40b上部主体部

41磁传感器

50检测部

51通过传感器

52球塞

60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