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手机充电的寄存式共享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170发布日期:2019-04-05 22:1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用于对手机充电的寄存式共享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公共充电站,具体涉及用于对手机充电的寄存式共享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出门在外路途过程中,手机一方面方便了用户的远程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用于用户的日常娱乐,如果不带手机,总感觉浑身不自在,而且在使用手机时,手机没电也会让我们非常尴尬,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目前各大公共场所也出现了一些充电接口,例如,汽车站、火车站、大型超市、连锁快餐店以及一些娱乐场所等等,以便用户能够随时补充电量,这种设置确实方便了用户的生活,但是,这看似很平常的一个事件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利用公共场所的充电接口对手机进行充电过程中,手机暴露在外,极易造成手机被窃,因此,用户在利用公共充电接口对手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手机被窃导致用户无法离开手机,这将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为此,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在手机充电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密封寄存的用于对手机充电的寄存式共享充电系统显得重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在手机充电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密封寄存的应用于公共场所的手机寄存式充电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对手机充电的寄存式共享充电系统,其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用于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充电桩、用于对充电状态下的手机进行收纳密封存储的寄存装置、用于对寄存装置进行敞开复位的复位装置以及用于对寄存装置与复位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驱动装置,复位装置固定设置于充电桩的内部、寄存装置设置于复位装置与充电桩之间、动力驱动装置设置于复位装置上并且动力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寄存装置的动力输入端、复位装置的动力输入端交替连接,所述的充电桩包括呈柱状中空竖直布置的桩体,桩体上设置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存放口,存放口水平布置并且与手机的尺寸相匹配,桩体内部设置有充电线,充电线的输入端与总电源连接接通、输出端由存放口延伸至桩体的外部,充电线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呈矩形布置的充电头,充电头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充电线输出端的轴线方向,充电头背离充电线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线输出端电连接的充电插头并且充电插头与手机充电插口相匹配,充电线绕接设置于寄存装置上,桩体的顶部设置有触控系统并且触控系统用于用户的自助服务,触控系统与总电源之间建立有信号连接;

所述的寄存装置包括用于将手机牵引拉动至桩体内部的牵引运输机构以及用于对存放口进行密封封堵的封堵机构,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初始状态与存储状态,初始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与充电线连接并且充电线的输出端位于桩体的外部、存储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对充电线进行缠绕收回于桩体的内部并且对手机进行承托寄存,所述的封堵机构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半封堵状态以及全封堵状态,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包括与存放口对应布置的矩形活动板并且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存放口的开口方向,活动板背离存放口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一,安装架一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活动板靠近存放口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二,安装架二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安装架一之间转动设置线盘轴并且线盘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宽度方向,线盘轴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线盘轴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集线盘,充电线的输入端缠绕设置于集线盘上,所述集线盘与存放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手机进行承托存储的运输带构件,所述的运输带构件包括主动滚筒轴与从动滚筒轴并且两者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活动板的宽度方向,主动滚筒轴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上,从动滚筒轴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二上,主动滚筒轴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主动滚筒轴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主动滚筒,从动滚筒轴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从动滚筒,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者的运输带,运输带的上端面与存放口的下边缘相对应布置,运输带用于对手机进行运输并且承托存储,所述运输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用于增大手机与运输带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手机由运输带上端面滑落,

所述的封堵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板上方的引导杆一并且引导杆一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引导杆一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布置,引导杆一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一,牵引运输机构位于两引导杆一之间,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与牵引运输机构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布置的引导杆二,引导杆二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二,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与牵引运输机构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布置的引导杆三,引导杆三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三,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二/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三上滑动设置有沿活动板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滑动支撑组件,引导杆一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一端与滑动支撑组件抵触、另一端与远离存放口的支撑架一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由远离存放口的支撑架一指向滑动支撑组件,活动支撑组件与桩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存放口进行封堵的屏蔽门,屏蔽门的下端侧设置于弹性橡胶垫,所述的滑动支撑组件包括套设于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二/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三上的滑动支架,滑动支架与对应布置的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二/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与引导杆三向匹配并且沿活动板的长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动支架连接设置有朝向另一滑动支架延伸布置的连杆并且连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的宽度方向,连杆的悬置端设置有夹块并且对称布置的两夹块相互贴合布置,夹块相互靠近一端侧设置有与充电线相匹配的卡槽,卡槽与存放口对应布置并且充电线穿设于卡槽内,所述滑动支架与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对屏蔽门进行支撑的支撑块,所述的封堵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桩体内壁上的凸块并且凸块位于存放口的正上方,凸块靠近投放口一端面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引导套,引导套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存放口的开口方向对称布置,引导套内设置有引导柱,引导柱与引导套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引导柱的底端端部位置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屏蔽门,屏蔽门与存放口相匹配,屏蔽门靠近支撑块一端面设置有下压块,下压块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支撑块一一对应布置,支撑块用于对下压块的向上支撑,当支撑块撤销对下压块的支撑时,为了使屏蔽门能够自动向下浮动并且实现对存放口的密封封堵,因此,所述的引导套的外部套设有屏蔽弹簧,屏蔽弹簧一端与限位板抵触、另一端与凸块抵触并且屏蔽弹簧的弹力始终由凸块指向限位板。

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活动板整体上下浮动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于推动封堵机构复位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的抵推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活动板的底部、抵推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与封堵机构之间,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间距设置于活动板下方的固定板并且固定板与桩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与活动板平行布置并且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活动板的长度方向,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有四组并且呈十字形交叉布置,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的导向套、竖直设置于活动板下端面的导向柱,导向套与导向柱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向套的外部套设有浮动弹簧,浮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抵触、另一端与活动板抵触并且浮动弹簧的弹力始终由固定板指向活动板,所述固定板背离存放口一端侧中部位置开设有矩形避让口,避让口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浮动齿条,浮动齿条与活动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浮动齿条与动力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设置于动力源与浮动齿条之间的第二输出部件、设置于动力源与牵引运输机构之间的第一输出部件、设置于动力源上用于切换动力源输出端与第一输出部件、第二动力输出部件交替连接的控制部件以及控制器并且控制器与触控系统之间建立有信号连接,所述的动力源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背离存放口一端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沿平行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端部位置同轴设置有蜗杆,蜗杆背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四,蜗杆背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架四上,蜗杆上方设置有沿平行于固定板宽度方向布置的花键轴,花键轴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五,花键轴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五上,所述花键轴上同轴设置有与其键连接配合的涡轮,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输出部件的驱动端与花键轴连接、输出端与牵引运输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输出部件包括同轴活动套设于花键轴外部的输入带轮一、同轴固定套设于线盘轴驱动端的输出带轮一以及同轴固定套设于主动滚筒轴驱动端的输出带轮二,输入带轮一背离涡轮布置并且输入带轮一、输出带轮一以及输出带轮二对应布置,输出带轮一与输出带轮二为同步带轮,输入带轮一、输出带轮一以及输出带轮二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接三者的皮带并且皮带用户将输入带轮一的动力传递至输出带轮一以及输出带轮二,所述的第二输部件为齿轮二,齿轮二同轴活动套设于花键轴外部并且齿轮二位于涡轮与输入带轮一之间,齿轮二与输入带轮一间距布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用户将充电接口与手机对接充电,而后将手机由存放口寄存于充电桩内部并且存放口能够自行封堵,此时,用户能够离开充电桩体处理私人事务,同时避免了手机被窃现象的发生;当手机电能充好,用户自动控制将对存放口的封堵解除,并且将手机由存放口撤出于充电桩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寄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牵引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封堵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封堵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封堵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封堵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牵引运输机构与充电线的配合图。

图17为复位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复位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升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抵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动力源与第一输出部件的配合图。

图28为第二输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控制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控制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参见图1-31,应用于公共场所的手机寄存式充电站,其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用于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充电桩100、用于对充电状态下的手机进行收纳密封存储的寄存装置200、用于对寄存装置200进行敞开复位的复位装置300以及用于对寄存装置200与复位装置300提供动力的动力驱动装置400,复位装置300固定设置于充电桩100的内部、寄存装置200设置于复位装置300与充电桩100之间、动力驱动装置400设置于复位装置300上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与寄存装置200的动力输入端、复位装置300的动力输入端交替连接。

用户在对手机进行寄存充电过程中,用户将充电桩100上的充电输出端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手机处于充电状态,当用户需要在充电的同时对手机进行寄存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与寄存装置20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寄存装置200对手机进行牵引并且将手机运输至充电桩100的内部,关闭动力驱动装置400,充电桩100与寄存装置200相互配合并且将手机封堵存储,此时,手机处于寄存充电状态,用户方可离开处理私人事务,无需原地等待;当手机电能充满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与复位装置30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复位装置300将充电桩100与寄存装置200对手机的封堵解除,解除后,寄存装置200撤销对手机的牵引并且将手机运输至充电桩100的外部,用户将充电柱100上的充电输出端与手机充电插口断开,充电结束。

参见图7、图8,所述的充电桩100包括呈柱状中空竖直布置的桩体101,桩体101上设置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存放口103,存放口103水平布置并且与手机的尺寸相匹配,桩体101内部设置有充电线104,充电线104的输入端与总电源连接接通、输出端由存放口103延伸至桩体101的外部,充电线104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呈矩形布置的充电头105,充电头105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充电线104输出端的轴线方向,充电头105背离充电线104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线104输出端电连接的充电插头106并且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相匹配,充电线104绕接设置于寄存装置200上,桩体101的顶部设置有触控系统102并且触控系统102用于用户的自助服务,触控系统102与总电源之间建立有信号连接。

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操作触控系统102自主选择充电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固定金额充电模式或者选择固定时间充电模式,模式选择完成后用户进行支付,此时,触控系统102对总电源发出信号指令并且使总电源对充电线104进行供电,用户将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充电线104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当用户需要在充电的同时对手机进行寄存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对寄存装置200提供动力,寄存装置200拉动充电线104并且牵引手机由存放口103运动至桩体101的内部,当手机由存放口103进入桩体101内部时,寄存装置200对手机进行承托运输并且与充电线104对手机的牵引同步,直至手机完全进入桩体101的内部,寄存装置200与桩体101相互配合对手机进行封堵存储,用户可通过触控系统102设置密码,将触控系统102锁定,此时,手机处于寄存充电状态,用户方可离开处理私人事务,无需原地等待;当手机电能充满时,用户通过输入密码将触控系统102唤醒,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对复位装置300提供动力,复位装置300将充电桩100与寄存装置200对手机的封堵解除,解除后,寄存装置200撤销对手机的牵引并且将手机由存放口103运输至充电桩100的外部,用户将充电柱100上的充电输出端与手机充电插口断开。

参见图9-16,所述的寄存装置200包括用于将手机牵引拉动至桩体101内部的牵引运输机构210以及用于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的封堵机构220,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21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初始状态与存储状态,初始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210与充电线104连接并且充电线104的输出端位于桩体101的外部、存储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210对充电线104进行缠绕收回于桩体101的内部并且对手机进行承托寄存,所述的封堵机构22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半封堵状态以及全封堵状态。

具体的,参见图10,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210包括与存放口103对应布置的矩形活动板211并且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存放口103的开口方向,活动板211背离存放口103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一212a,安装架一212a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活动板211靠近存放口103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二212b,安装架二212b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安装架一212a之间转动设置线盘轴213并且线盘轴21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宽度方向,线盘轴213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400输出端连接,线盘轴213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集线盘214,充电线104的输入端缠绕设置于集线盘214上,所述集线盘214与存放口10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手机进行承托存储的运输带构件。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10,所述的运输带构件包括主动滚筒轴215与从动滚筒轴217并且两者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主动滚筒轴215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212a上,从动滚筒轴217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二212b上,主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400输出端连接,主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主动滚筒216,从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从动滚筒218,主动滚筒216与从动滚筒218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者的运输带219,运输带219的上端面与存放口103的下边缘相对应布置,运输带219用于对手机进行运输并且承托存储,为了避免手机由运输带219的上端面滑落,所述运输带219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用于增大手机与运输带219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手机由运输带219上端面滑落。

参见图11-16,所述的封堵机构220包括设置于活动板211上方的引导杆一221并且引导杆一22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引导杆一22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布置,引导杆一2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一221a,牵引运输机构210位于两引导杆一221之间,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牵引运输机构210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221布置的引导杆二222,引导杆二22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二222a,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牵引运输机构210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221布置的引导杆三223,引导杆三22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三223a,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上滑动设置有沿活动板211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滑动支撑组件224,引导杆一221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221b,复位弹簧一221b一端与滑动支撑组件224抵触、另一端与远离存放口103的支撑架一221a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力始终由远离存放口103的支撑架一221a指向滑动支撑组件224,活动支撑组件224与桩体101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存放口103进行封堵的屏蔽门225,屏蔽门225的下端侧设置于弹性橡胶垫。

具体的,参见图13、图16,所述的滑动支撑组件224包括套设于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上的滑动支架224a,滑动支架224a与对应布置的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向匹配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动支架224连接设置有朝向另一滑动支架224延伸布置的连杆224b并且连杆224b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连杆224的悬置端设置有夹块224c并且对称布置的两夹块224c相互贴合布置,夹块224c相互靠近一端侧设置有与充电线104相匹配的卡槽,卡槽与存放口103对应布置并且充电线104穿设于卡槽内,所述滑动支架224a与连杆224b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对屏蔽门225进行支撑的支撑块224d,当支撑块224d撤销对屏蔽门225的支撑时,屏蔽门225向下浮动并且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13-15,所述的封堵机构220还包括设置于桩体101内壁上的凸块228并且凸块228位于存放口103的正上方,凸块228a靠近投放口103一端面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引导套228b,引导套228b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存放口103的开口方向对称布置,引导套228b内设置有引导柱228c,引导柱228c与引导套228b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引导柱228c的底端端部位置设置有限位板227a,限位板227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屏蔽门225,屏蔽门225与存放口103相匹配,屏蔽门225靠近支撑块224d一端面设置有下压块226,下压块226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支撑块224d一一对应布置,支撑块224d用于对下压块226的向上支撑,当支撑块224d撤销对下压块226的支撑时,为了使屏蔽门225能够自动向下浮动并且实现对存放口103的密封封堵,因此,所述的引导套228b的外部套设有屏蔽弹簧228d,屏蔽弹簧228d一端与限位板227a抵触、另一端与凸块228a抵触并且屏蔽弹簧228d的弹力始终由凸块228a指向限位板227a。

更为具体的,为了避免屏蔽门225向下浮动过程中造成引导柱228c与引导套228b之间的脱落,所述的存放口103上端面设置有与限位板227a相对应布置的限位台227b,限位板227a与限位台227b构成了限位组件并且限位组件用于对屏蔽门225的向下浮动进行约束。

寄存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当用户将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将动力输送至线盘轴213以及主动滚筒轴215的驱动端,线盘轴213与主动滚筒轴215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线盘轴213带动集线盘214绕自身轴向逆时针转动,主动滚筒轴215带动主动滚筒216绕自身轴向逆时针转动,主动滚筒216与从动滚筒218相互配合带动运输带219上端面朝向集线盘214运动,集线盘214的逆时针转动将对充电线104进行缠绕收回于桩体101的内部,在此过程中,用户用手对手机进行承托并且使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同步朝向存放口103运动,当手机进入存放口103的同时充电头105与夹块224c相抵触,充电头105将推动夹块224c朝向集线盘214运动,滑动支架224a克服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力作用朝向集线盘214滑动,复位弹簧一221b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支撑块224d随着夹块224c与滑动支架224a同步运动并且撤销对下压块226的支撑作用,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具体表现为,屏蔽弹簧228d推动限位板227a竖直向下运动,引导柱228c沿着竖直方向朝向引导套228b的外部滑动,限位板227a将带动屏蔽门225同步向下运动并且使屏蔽门225的下端侧与进入至存放口103内的手机相抵触,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

封堵机构220切换至半密封状态时,牵引运输机构210对手机进行继续牵引运输,集线盘214绕逆时针转动并且主动滚筒216与集线盘214同步转动,集线盘214通过充电线104将手机进一步朝向集线盘214牵引,与此同时,运输带219将手机朝向集线盘214同步运输,直至手机由存放口103完全进入至桩体101内部并且存放于运输带219的上端面,此时,屏蔽弹簧228d将推动限位板227a进一步朝下运动并且与限位台227b相贴合,限位板227a将带动屏蔽门225同步向下运动,屏蔽门225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下压块226对手机进行压紧,封堵机构220由半封堵状态切换至全封堵状态。

参见图17-24,所述的复位装置300包括用于驱动活动板211整体上下浮动的升降机构310以及用于推动封堵机构220复位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的抵推机构320,升降机构310设置于活动板211的底部、抵推机构320设置于升降机构310与封堵机构220之间。

参见图17-20,所述的升降机构310包括间距设置于活动板211下方的固定板311并且固定板311与桩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311与活动板211平行布置并且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固定板311与活动板211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有四组并且呈十字形交叉布置,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端面的导向套312、竖直设置于活动板211下端面的导向柱313,导向套312与导向柱313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向套312的外部套设有浮动弹簧314,浮动弹簧314的一端与固定板311抵触、另一端与活动板211抵触并且浮动弹簧314的弹力始终由固定板311指向活动板211。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活动板211克服浮动弹簧314的弹力作用下靠近固定板311运动,所述固定板311背离存放口103一端侧中部位置开设有矩形避让口315,避让口315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浮动齿条316,浮动齿条316与活动板2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浮动齿条316与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板311上端面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杆一318,导向杆一318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所述浮动齿条316上设置有凸耳317,凸耳317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导向杆一318一一对应布置,凸耳317套设于导向杆一318的外部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参见图21-24,所述的抵推机构320设置有两组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抵推机构32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端面的支撑杆321与导向杆二323并且支撑杆321与导向杆二323均竖直布置,导向杆二323设置于支撑杆321与存放口103之间,支撑杆32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导向杆二323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支撑杆321之间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齿条一322并且齿条一322的齿面朝向导向杆二323布置,两导向杆323之间滑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齿条二324并且齿条二324的齿面朝向支撑杆321布置,所述齿条一322与齿条二324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均啮合的齿轮一325,齿轮一325转动设置于活动板211的一侧并且齿轮325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所述两齿条一32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活动板211上端面抵触的限位压条325a,所述齿条二324相互靠近一端面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用于推动支撑块224d向上运动复位的顶撑组件。

具体的,参见图17-18、图22-24,所述的顶撑组件包括设置于齿条324上的柱状安装套326并且安装套326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固定板311的宽度方向,安装套326背离齿条二324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326a并且盖板326a上开口有矩形敞口,所述安装套326内部同轴活动设置有安装板327,安装板327靠近盖板326a一端面设置有顶销块328,顶销块328的下端面设置成斜面并且该斜面与顶销块328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由对应齿条二324指向另一齿条二324的方向逐渐减小,顶销块328背离安装板327的悬置端设置成向外凸起的圆弧形,顶销块328由敞口延伸至安装套326的外部,初始状态下的顶销块328的悬置端位于下压块226的下端面并且与支撑块224d的侧面相抵触,安装板327背离盖板326a一端面同轴设置有限位杆329a并且限位杆329a与安装套326的底部间距布置,限位杆329a的外部套设有压紧弹簧329b,压紧弹簧329b一端与安装套326的底部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板327抵触并且压紧弹簧329b的弹力始终由安装套326的底部指向安装板327。

参见图17-24,当滑动支撑组件224沿着引导杆一221朝向集线盘214滑动时,支撑块224d撤销对下压块226的支撑,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再切换至全封堵状态,与此同时,支撑块224撤销对顶销块328的限位抵触,压紧弹簧329b推动安装板327朝向盖板326a运动,安装板327将带动顶销块328朝向安装套326的外部运动并且使顶销块328的悬置端运动至下压块326的下方,复位装置300推动封堵机构220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的具体表现为,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下运动,浮动齿条316将带动活动板211克服浮动弹簧314的弹力作用靠近固定板311运动,浮动弹簧314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导向柱313朝向导向套312的内部滑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轮一325同步向下运动并且同时齿轮一325绕自身轴线转动,齿轮一325将带动齿条二324沿着导向杆二323竖直向下运动,齿条二324将带动顶撑组件同步向下运动,顶撑组件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顶销块328的斜面将与下压块226的侧面形成挤压,并且下压块226将顶销块328朝向安装套326的内部挤压,当顶销块328运动至下压块226下方时,压紧弹簧329a推动顶销块328朝向安转套326的外部运动,并且使顶销块328的悬置端位于下压块226的正下方,此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上运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轮一325同步向上运动复位并且同时齿轮一325绕自身轴线反向转动,齿轮一325将带动齿条二324沿着导向杆二323竖直向上运动复位,齿条二324将带动顶撑组件同步向上运动,顶撑组件中的顶销块328的悬置端将屏蔽门325上挑复位,屏蔽门225撤销对存放口103的封挡,封堵机构220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

切换至敞开状态的封堵机构220为牵引运输机构210的自动复位进行避让,牵引运输机构210自动复位并且将手机由存放口103输送至桩体101的外部,具体表现为,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性势能逐渐释放并且推动滑动支撑组件224沿着引导杆一21朝向存放口103滑动,滑动支撑组件224将带动充电头105、手机同步朝向存放口103运动,直至手机由运输带229上端面滑出至存放口103的外部,与此同时,支撑块224d复位恢复对下压块226的支撑,支撑块224d对顶销块328的悬置端进行挤压恢复与顶销块328的抵触。

参见图25-31,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400包括动力源410、设置于动力源410与浮动齿条316之间的第二输出部件420、设置于动力源410与牵引运输机构210之间的第一输出部件430、设置于动力源410上用于切换动力源410输出端与第一输出部件430、第二动力输出部件420交替连接的控制部件440以及控制器450并且控制器450与触控系统102之间建立有信号连接。

参见图26,所述的动力源41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端面背离存放口103一端的驱动电机411,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沿平行于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驱动电机411输出端的端部位置同轴设置有蜗杆412,蜗杆412背离驱动电机411的一端与固定板31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四413,蜗杆412背离驱动电机41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架四413上,蜗杆412上方设置有沿平行于固定板311宽度方向布置的花键轴415,花键轴415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五414,花键轴415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五414上,所述花键轴415上同轴设置有与其键连接配合的涡轮416,涡轮416与蜗杆412相啮合。

参见图25、图28,所述第一输出部件430的驱动端与花键轴415连接、输出端与牵引运输机构210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输出部件430包括同轴活动套设于花键轴415外部的输入带轮一431、同轴固定套设于线盘轴213驱动端的输出带轮一432以及同轴固定套设于主动滚筒轴215驱动端的输出带轮二432,输入带轮一431背离涡轮416布置并且输入带轮一431、输出带轮一432以及输出带轮二433对应布置,输出带轮一432与输出带轮二433为同步带轮,输入带轮一431、输出带轮一432以及输出带轮二433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接三者的皮带434并且皮带434用户将输入带轮一321的动力传递至输出带轮一432以及输出带轮二433。

参见图27,所述的第二输部件420为齿轮二,齿轮二同轴活动套设于花键轴415外部并且齿轮二位于涡轮416与输入带轮一432之间,齿轮二与输入带轮一431间距布置。

参见图29-31,所述的控制部件440包括同轴滑动套设于花键轴415外部的滑环441并且滑环441位于齿轮二与输入带轮一431之间,所述齿轮二的内圆面上设置有与花键轴415相匹配且间距布置的花键槽一,所述的输入齿轮一431的内圆面上设置有与花键轴415相匹配且间距布置的花键槽二,滑环441的内圆面上卡设有用连接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一/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二的滑键442,滑键442沿花键轴415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于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一之间/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二之间,滑键44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呈尖锐端,滑键442设置有多个并且与花键轴415相适配,所述花键轴415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443,复位弹簧二443的一端与滑环441相抵触、另一端与齿轮二相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二443的弹力始终由齿轮二指向滑环441,复位弹簧二443推动促使滑键442将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二连接。

寄存充电过程中,动力驱动装置400首先对寄存装置200进行提供动力,充电结束当需要取出手机时,动力驱动装置400对复位装置300提供动力,因此,当封堵机构220切换至全封堵状态时,需使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与复位装置30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滑键442需要将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一进行配合连接,因此,所述的屏蔽门225背离存放口103一端面设置有顶杆444,顶杆444包括平行于固定板311长度方向的水平段以及垂直于固定板311布置的竖直段,竖直段延伸至滑环441的正上方并且延伸端连接设置有触发块445,触发块445中空并且下端面倾斜布置,触发块445与固定板311之间的距离由齿轮二指向输入带轮一431逐渐减小。

动力驱动装置400驱动寄存装置200的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50启动驱动电机411正转,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将带动蜗杆412绕自身轴线正向转动,蜗杆412将带动涡轮416绕自身轴线方向正向转动,涡轮416将带动花键轴415绕自身轴线方向正向转动,花键轴415将带动输入带轮一431绕自身轴线方向逆时针转动,输入带轮一432将带动输出带轮一432与输出带轮二433绕自身轴线方向逆时针同步转动,输出带轮一432与输出带轮二433将分别驱动线盘轴213与主动滚筒轴215绕自身轴线逆时针转动,牵引运输机构210将手机牵引运输至桩体101的内部,同时,封堵机构220竖直向下运动切换至全封堵状态,在此过程中,屏蔽门25件带动顶杆444、顶块445同步向下运动,顶块445的下端面将对滑环441进行挤压,使滑环441克服复位弹簧二443的弹力作用朝向齿轮二滑动,复位弹簧二443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滑环441将带动滑键442朝向齿轮二同步滑动,滑动过程中,滑键442对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二之间的连接配合解除,并且对花键轴415与花键槽一之间建立连接配合,此时,动力源与第二输出部件420断开,并且动力源410与第一输出部件400连接。

动力驱动装置400驱动复位装置300的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50启动驱动电机411正转,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将带动蜗杆412绕自身轴线正向转动,蜗杆412将带动涡轮416绕自身轴线方向正向转动,涡轮416将带动花键轴415绕自身轴线方向正向转动,花键轴415将齿轮二绕自身轴线方向逆时针转动,齿轮二将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下运动,浮动齿条316将带动活动板211整体向下运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条二324向下运动并且使顶撑组件运动至下压块226的下方,此时,控制器450启动驱动电机411反转,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将带动蜗杆412绕自身轴线反向转动,蜗杆412将带动涡轮416绕自身轴线方向反向转动,涡轮416将带动花键轴415绕自身轴线方向反向转动,花键轴415将齿轮二绕自身轴线方向顺时针转动,齿轮二将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上运动,浮动齿条316将带动活动板211整体向上运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条二324向上运动,顶撑组件向上运动并且带动封堵机构220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牵引运输机构210自动复位并且使手机由存放口103撤出于桩体101的内部。

应用于公共场所的手机寄存式充电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对接充电阶段;

s1:用户将充电桩100上的充电输出端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手机处于充电状态;

所述的充电桩100包括呈柱状中空竖直布置的桩体101,桩体101上设置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存放口103,存放口103水平布置并且与手机的尺寸相匹配,桩体101内部设置有充电线104,充电线104的输入端与总电源连接接通、输出端由存放口103延伸至桩体101的外部,充电线104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呈矩形布置的充电头105,充电头105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充电线104输出端的轴线方向,充电头105背离充电线104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线104输出端电连接的充电插头106并且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相匹配,充电线104绕接设置于寄存装置200上,桩体101的顶部设置有触控系统102并且触控系统102用于用户的自助服务,触控系统102与总电源之间建立有信号连接;

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操作触控系统102自主选择充电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固定金额充电模式或者选择固定时间充电模式,模式选择完成后用户进行支付,此时,触控系统102对总电源发出信号指令并且使总电源对充电线104进行供电,用户将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充电线104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

(二)寄存封堵阶段;

s2:当用户需要在充电的同时对手机进行寄存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对寄存装置200提供动力,寄存装置200拉动充电线104并且牵引手机由存放口103运动至桩体101的内部,当手机由存放口103进入桩体101内部时,寄存装置200对手机进行承托运输并且与充电线104对手机的牵引同步,直至手机完全进入桩体101的内部,寄存装置200与桩体101相互配合对手机进行封堵存储,用户可通过触控系统102设置密码,将触控系统102锁定,此时,手机处于寄存充电状态;

所述的寄存装置200包括用于将手机牵引拉动至桩体101内部的牵引运输机构210以及用于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的封堵机构220,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21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初始状态与存储状态,初始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210与充电线104连接并且充电线104的输出端位于桩体101的外部、存储状态为牵引运输机构210对充电线104进行缠绕收回于桩体101的内部并且对手机进行承托寄存,所述的封堵机构22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半封堵状态以及全封堵状态;

所述的牵引运输机构210包括与存放口103对应布置的矩形活动板211并且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存放口103的开口方向,活动板211背离存放口103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一212a,安装架一212a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活动板211靠近存放口103一端设置有安装架二212b,安装架二212b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安装架一212a之间转动设置线盘轴213并且线盘轴21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宽度方向,线盘轴213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400输出端连接,线盘轴213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集线盘214,充电线104的输入端缠绕设置于集线盘214上,所述集线盘214与存放口10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手机进行承托存储的运输带构件;

所述的运输带构件包括主动滚筒轴215与从动滚筒轴217并且两者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主动滚筒轴215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212a上,从动滚筒轴217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二212b上,主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一端为驱动端并且驱动端与动力驱动装置400输出端连接,主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主动滚筒216,从动滚筒轴215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从动滚筒218,主动滚筒216与从动滚筒218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者的运输带219,运输带219的上端面与存放口103的下边缘相对应布置,运输带219用于对手机进行运输并且承托存储,为了避免手机由运输带219的上端面滑落,所述运输带219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用于增大手机与运输带219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手机由运输带219上端面滑落;

所述的封堵机构220包括设置于活动板211上方的引导杆一221并且引导杆一22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引导杆一22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布置,引导杆一2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一221a,牵引运输机构210位于两引导杆一221之间,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牵引运输机构210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221布置的引导杆二222,引导杆二22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二222a,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牵引运输机构210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引导杆一221布置的引导杆三223,引导杆三22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三223a,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上滑动设置有沿活动板211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滑动支撑组件224,引导杆一221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221b,复位弹簧一221b一端与滑动支撑组件224抵触、另一端与远离存放口103的支撑架一221a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力始终由远离存放口103的支撑架一221a指向滑动支撑组件224,活动支撑组件224与桩体101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存放口103进行封堵的屏蔽门225,屏蔽门225的下端侧设置于弹性橡胶垫;

所述的滑动支撑组件224包括套设于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上的滑动支架224a,滑动支架224a与对应布置的位于左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二222/位于右侧的引导杆一221与引导杆三223向匹配并且沿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动支架224连接设置有朝向另一滑动支架224延伸布置的连杆224b并且连杆224b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连杆224的悬置端设置有夹块224c并且对称布置的两夹块224c相互贴合布置,夹块224c相互靠近一端侧设置有与充电线104相匹配的卡槽,卡槽与存放口103对应布置并且充电线104穿设于卡槽内,所述滑动支架224a与连杆224b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对屏蔽门225进行支撑的支撑块224d,当支撑块224d撤销对屏蔽门225的支撑时,屏蔽门225向下浮动并且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

所述的封堵机构220还包括设置于桩体101内壁上的凸块228并且凸块228位于存放口103的正上方,凸块228a靠近投放口103一端面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引导套228b,引导套228b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存放口103的开口方向对称布置,引导套228b内设置有引导柱228c,引导柱228c与引导套228b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引导柱228c的底端端部位置设置有限位板227a,限位板227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屏蔽门225,屏蔽门225与存放口103相匹配,屏蔽门225靠近支撑块224d一端面设置有下压块226,下压块226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支撑块224d一一对应布置,支撑块224d用于对下压块226的向上支撑,当支撑块224d撤销对下压块226的支撑时,为了使屏蔽门225能够自动向下浮动并且实现对存放口103的密封封堵,因此,所述的引导套228b的外部套设有屏蔽弹簧228d,屏蔽弹簧228d一端与限位板227a抵触、另一端与凸块228a抵触并且屏蔽弹簧228d的弹力始终由凸块228a指向限位板227a;

寄存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当用户将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充电插口对接接通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将动力输送至线盘轴213以及主动滚筒轴215的驱动端,线盘轴213与主动滚筒轴215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线盘轴213带动集线盘214绕自身轴向逆时针转动,主动滚筒轴215带动主动滚筒216绕自身轴向逆时针转动,主动滚筒216与从动滚筒218相互配合带动运输带219上端面朝向集线盘214运动,集线盘214的逆时针转动将对充电线104进行缠绕收回于桩体101的内部,在此过程中,用户用手对手机进行承托并且使充电插头106与手机同步朝向存放口103运动,当手机进入存放口103的同时充电头105与夹块224c相抵触,充电头105将推动夹块224c朝向集线盘214运动,滑动支架224a克服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力作用朝向集线盘214滑动,复位弹簧一221b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支撑块224d随着夹块224c与滑动支架224a同步运动并且撤销对下压块226的支撑作用,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具体表现为,屏蔽弹簧228d推动限位板227a竖直向下运动,引导柱228c沿着竖直方向朝向引导套228b的外部滑动,限位板227a将带动屏蔽门225同步向下运动并且使屏蔽门225的下端侧与进入至存放口103内的手机相抵触,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

封堵机构220切换至半密封状态时,牵引运输机构210对手机进行继续牵引运输,集线盘214绕逆时针转动并且主动滚筒216与集线盘214同步转动,集线盘214通过充电线104将手机进一步朝向集线盘214牵引,与此同时,运输带219将手机朝向集线盘214同步运输,直至手机由存放口103完全进入至桩体101内部并且存放于运输带219的上端面,此时,屏蔽弹簧228d将推动限位板227a进一步朝下运动并且与限位台227b相贴合,限位板227a将带动屏蔽门225同步向下运动,屏蔽门225对存放口103进行密封封堵,下压块226对手机进行压紧,封堵机构220由半封堵状态切换至全封堵状态;

(三)复位退出阶段;

s3:当手机电能充满时,用户通过输入密码将触控系统102唤醒,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对复位装置300提供动力,复位装置300将充电桩100与寄存装置200对手机的封堵解除,解除后,寄存装置200撤销对手机的牵引并且将手机由存放口103运输至充电桩100的外部;

所述的复位装置300包括用于驱动活动板211整体上下浮动的升降机构310以及用于推动封堵机构220复位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的抵推机构320,升降机构310设置于活动板211的底部、抵推机构320设置于升降机构310与封堵机构220之间;

所述的升降机构310包括间距设置于活动板211下方的固定板311并且固定板311与桩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311与活动板211平行布置并且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长度方向,固定板311与活动板211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有四组并且呈十字形交叉布置,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端面的导向套312、竖直设置于活动板211下端面的导向柱313,导向套312与导向柱313相匹配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向套312的外部套设有浮动弹簧314,浮动弹簧314的一端与固定板311抵触、另一端与活动板211抵触并且浮动弹簧314的弹力始终由固定板311指向活动板211;

所述固定板311背离存放口103一端侧中部位置开设有矩形避让口315,避让口315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浮动齿条316,浮动齿条316与活动板2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浮动齿条316与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板311上端面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杆一318,导向杆一318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所述浮动齿条316上设置有凸耳317,凸耳317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导向杆一318一一对应布置,凸耳317套设于导向杆一318的外部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抵推机构320设置有两组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抵推机构32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端面的支撑杆321与导向杆二323并且支撑杆321与导向杆二323均竖直布置,导向杆二323设置于支撑杆321与存放口103之间,支撑杆32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导向杆二323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固定板31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支撑杆321之间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齿条一322并且齿条一322的齿面朝向导向杆二323布置,两导向杆323之间滑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齿条二324并且齿条二324的齿面朝向支撑杆321布置,所述齿条一322与齿条二324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均啮合的齿轮一325,齿轮一325转动设置于活动板211的一侧并且齿轮325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活动板211的宽度方向,所述两齿条一32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与活动板211上端面抵触的限位压条325a,所述齿条二324相互靠近一端面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用于推动支撑块224d向上运动复位的顶撑组件;

所述的顶撑组件包括设置于齿条324上的柱状安装套326并且安装套326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固定板311的宽度方向,安装套326背离齿条二324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326a并且盖板326a上开口有矩形敞口,所述安装套326内部同轴活动设置有安装板327,安装板327靠近盖板326a一端面设置有顶销块328,顶销块328的下端面设置成斜面并且该斜面与顶销块328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由对应齿条二324指向另一齿条二324的方向逐渐减小,顶销块328背离安装板327的悬置端设置成向外凸起的圆弧形,顶销块328由敞口延伸至安装套326的外部,初始状态下的顶销块328的悬置端位于下压块226的下端面并且与支撑块224d的侧面相抵触,安装板327背离盖板326a一端面同轴设置有限位杆329a并且限位杆329a与安装套326的底部间距布置,限位杆329a的外部套设有压紧弹簧329b,压紧弹簧329b一端与安装套326的底部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板327抵触并且压紧弹簧329b的弹力始终由安装套326的底部指向安装板327;

封堵机构220由敞开状态切换至半封堵状态,再切换至全封堵状态,与此同时,支撑块224撤销对顶销块328的限位抵触,压紧弹簧329b推动安装板327朝向盖板326a运动,安装板327将带动顶销块328朝向安装套326的外部运动并且使顶销块328的悬置端运动至下压块326的下方,复位装置300推动封堵机构220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的过程中,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下运动,浮动齿条316将带动活动板211克服浮动弹簧314的弹力作用靠近固定板311运动,浮动弹簧314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导向柱313朝向导向套312的内部滑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轮一325同步向下运动并且同时齿轮一325绕自身轴线转动,齿轮一325将带动齿条二324沿着导向杆二323竖直向下运动,齿条二324将带动顶撑组件同步向下运动,顶撑组件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顶销块328的斜面将与下压块226的侧面形成挤压,并且下压块226将顶销块328朝向安装套326的内部挤压,当顶销块328运动至下压块226下方时,压紧弹簧329a推动顶销块328朝向安转套326的外部运动,并且使顶销块328的悬置端位于下压块226的正下方,此时,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00并且动力驱动装置400带动浮动齿条316竖直向上运动,活动板211将带动齿轮一325同步向上运动复位并且同时齿轮一325绕自身轴线反向转动,齿轮一325将带动齿条二324沿着导向杆二323竖直向上运动复位,齿条二324将带动顶撑组件同步向上运动,顶撑组件中的顶销块328的悬置端将屏蔽门325上挑复位,屏蔽门225撤销对存放口103的封挡,封堵机构220由全封堵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

切换至敞开状态的封堵机构220为牵引运输机构210的自动复位进行避让,牵引运输机构210自动复位并且将手机由存放口103输送至桩体101的外部,具体表现为,复位弹簧一221b的弹性势能逐渐释放并且推动滑动支撑组件224沿着引导杆一21朝向存放口103滑动,滑动支撑组件224将带动充电头105、手机同步朝向存放口103运动,直至手机由运输带229上端面滑出至存放口103的外部,与此同时,支撑块224d复位恢复对下压块226的支撑,支撑块224d对顶销块328的悬置端进行挤压恢复与顶销块328的抵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