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1731发布日期:2018-12-25 20:0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便民自助服务终端是城市生活发展趋势,中国城市的人口密集,高于外国城市,一些生活必须的金融支付行为:如水费、电费、煤气费、手机费和公交卡充值等,要到各种单位去交费,但是银行营业时间有限、工作量大授权流程繁琐,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的出现既解决了市民缴费的问题,城市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可以安装在很多地方,比如大型商场、超市、酒店大堂、饭店、影院及其他人流汇聚的公共场所都可以安装城市便民自助服务终端。

申请号CN201220738169.3公开了一种采用分布式布局的硬币循环模块,包括硬币循环部,所述硬币循环部顶端设置有入币模块和补币模块,并且一侧与第一通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另一端与通道分配模块连接,所述通道分配模块还与出币模块和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与回收箱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TVM中的各零散空间,从而达到灵活排布降低TVM整机尺寸,但该分布式布局的硬币循环模块中,没有硬币识别功能,造成异币或假币也可以正常使用,会导致损失一定金额,给机器持有者带来影响,为此我们提出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自助终端机本体、显示屏、凭条出口、银行卡插口、社保卡插口、密码键盘和身份证识别器,所述自助终端机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硬币入口,自助终端机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硬币槽,硬币入口与硬币槽相适配,所述硬币入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硬币孔,第一硬币孔与硬币入口相适配,固定板远离硬币入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硬币孔,第二硬币孔与第一硬币孔相适配,所述第二硬币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识别器,第二硬币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口,固定口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退还口,退还口与识别器相适配,退还口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退还管,所述退还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币口,出币口延伸至硬币槽内并与硬币槽相适配,第二硬币孔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入币口,入币口与第二硬币孔相适配,入币口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入币管,入币管,入币管远离入币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硬币箱。

优选的,所述硬币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币管,出币管远离硬币箱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退还管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口的一侧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与固定口相适配,挡板滑动安装在电机槽内。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的型号为:HG-KC-170J,密码键盘的型号为:KY2088B。

优选的,所述身份证识别器的型号为:CVR-100B,识别器的型号为:UR1620。

优选的,所述自助终端机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与地面接触的万向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助终端机本体、显示屏、凭条出口、银行卡插口、社保卡插口、密码键盘、身份证识别器、硬币入口、硬币槽、固定板、第一硬币孔、固定块、第二硬币孔、识别器、固定口、电机槽、伺服电机、推动杆、挡板、退还口、退还管、出币口、入币口、入币管、硬币箱、出币管和万向脚轮的相互配合,将硬币放入硬币入口,硬币由硬币入口进入第一硬币孔和第二硬币孔内,硬币经过识别器的识别后,真币经过入币口进入硬币箱,识别器识别出假币时,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推动杆移动,推动杆带动挡板移动,假币从退还口进入退还管内,再由退还管移动到硬币槽内,即可完成硬币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识别器和伺服电机的相互配合,当识别到假币时,假币会从退还口退还出去,不会产生损失,大大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助终端机本体、2显示屏、3凭条出口、4银行卡插口、5社保卡插口、6密码键盘、7身份证识别器、8硬币入口、9硬币槽、10固定板、11第一硬币孔、12固定块、13第二硬币孔、14识别器、15固定口、16电机槽、17伺服电机、18推动杆、19挡板、20退还口、21退还管、22出币口、23入币口、24入币管、25硬币箱、26出币管、27万向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城市便民自助终端的硬币循环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自助终端机本体1、显示屏2、凭条出口3、银行卡插口4、社保卡插口5、密码键盘6和身份证识别器7,自助终端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硬币入口8,自助终端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硬币槽9,硬币入口8与硬币槽9相适配,硬币入口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硬币孔11,第一硬币孔11与硬币入口8相适配,固定板10远离硬币入口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靠近固定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硬币孔13,第二硬币孔13与第一硬币孔11相适配,第二硬币孔13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识别器14,第二硬币孔1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口15,固定口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退还口20,退还口20与识别器14相适配,退还口2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退还管21,退还管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币口22,出币口22延伸至硬币槽9内并与硬币槽9相适配,第二硬币孔13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入币口23,入币口23与第二硬币孔13相适配,入币口23远离固定块12的一端固定有入币管24,入币管24,入币管24远离入币口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硬币箱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助终端机本体1、显示屏2、凭条出口3、银行卡插口4、社保卡插口5、密码键盘6、身份证识别器7、硬币入口8、硬币槽9、固定板10、第一硬币孔11、固定块12、第二硬币孔13、识别器14、固定口15、电机槽16、伺服电机17、推动杆18、挡板19、退还口20、退还管21、出币口22、入币口23、入币管24、硬币箱25、出币管26和万向脚轮27的相互配合,将硬币放入硬币入口8,硬币由硬币入口8进入第一硬币孔11和第二硬币孔12内,硬币经过识别器14的识别后,真币经过入币口23进入硬币箱25,识别器14识别出假币时,启动伺服电机17,使得伺服电机17带动推动杆18移动,推动杆18带动挡板19移动,假币从退还口20进入退还管21内,再由退还管21移动到硬币槽9内,即可完成硬币的识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识别器14和伺服电机17的相互配合,当识别到假币时,假币会从退还口20退还出去,不会产生损失,大大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硬币箱2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币管26,出币管26远离硬币箱2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退还管21上,固定口15的一侧开设有电机槽16,电机槽1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杆18,推动杆18远离伺服电机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9,挡板19与固定口15相适配,挡板20滑动安装在电机槽16内,显示屏2的型号为:HG-KC-170J,密码键盘6的型号为:KY2088B,身份证识别器7的型号为:CVR-100B,识别器14的型号为:UR1620,自助终端机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与地面接触的万向脚轮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助终端机本体1、显示屏2、凭条出口3、银行卡插口4、社保卡插口5、密码键盘6、身份证识别器7、硬币入口8、硬币槽9、固定板10、第一硬币孔11、固定块12、第二硬币孔13、识别器14、固定口15、电机槽16、伺服电机17、推动杆18、挡板19、退还口20、退还管21、出币口22、入币口23、入币管24、硬币箱25、出币管26和万向脚轮27的相互配合,将硬币放入硬币入口8,硬币由硬币入口8进入第一硬币孔11和第二硬币孔12内,硬币经过识别器14的识别后,真币经过入币口23进入硬币箱25,识别器14识别出假币时,启动伺服电机17,使得伺服电机17带动推动杆18移动,推动杆18带动挡板19移动,假币从退还口20进入退还管21内,再由退还管21移动到硬币槽9内,即可完成硬币的识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识别器14和伺服电机17的相互配合,当识别到假币时,假币会从退还口20退还出去,不会产生损失,大大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工作原理:当投放硬币时,将硬币放入硬币入口8,硬币由硬币入口8进入第一硬币孔11和第二硬币孔12内,硬币经过识别器14的识别后,如果是真币,硬币会经过入币口23进入硬币箱25,识别器14识别出假币时,启动伺服电机17,使得伺服电机17带动推动杆18移动,推动杆18带动挡板19移动,使得挡板19在电机槽16内滑动,假币从退还口20进入退还管21内,再由退还管21移动到硬币槽9内,如果需要找零或退币,硬币由硬币箱25进入出币管26,由出币管26进入退还管21内,再由退还管21进入硬币槽9内,即可完成硬币的识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