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312发布日期:2019-05-03 19:2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门禁系统用于对人的出入行为进行管理,既保证授权人员的出入自由,又能限制未授权人员的活动,对于强行闯入的行为予以报警,并对出入人员、出入时间、出入门号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储存,从而成为确保某区域的安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安防门禁的普及和不同领域的使用,特别是一些环境比较特殊的场合(如:住宅区、工厂、偏远山区等),每个行业对门禁系统提供的使用环境各异,目前,大多数门禁系统无法实时检测市电的供给状态,这就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市电电压出现过高或过低时,现场没有相应的报警提醒和管理中心也没有市电异常的报警事件记录,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处理,长时间运行会导致门禁系统供电的电源、门禁控制器、前端识读设备、电锁烧坏或元器件损坏等现象;2、市电断电时,有备用电池可临时接入使用,但现场没有相应的报警提醒和管理中心也没有市电异常的报警事件记录,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处理,当备用电池电量用尽时,门禁系统就会处于瘫痪的状态,对门禁管辖区域造成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可在市电出现异常时发出警报,避免对设备及人员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和过欠压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入端连接至市电,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门禁控制器设有电源接入端、辅助输入端、辅助输出端和TCP/IP端,辅助输入端连接至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的干节点信号输出端,辅助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器,电源接入端连接有门禁电源,门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至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门禁电源还连接有备用电池,TCP/IP端通过网络线连接有信号发送终端。

所述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采用电磁继电器。

所述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器。

所述门禁电源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变压器和电源控制主板,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连接,备用电池和电源接入端分别与电源控制主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过欠压保护器在市电出现异常时切断,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发出干节点信号至辅助输入端,从而使得辅助输出端发出信号至报警器,报警器报警,同时门禁控制器通过TCP/IP端向信号发送终端发出信号,信号发送终端向相关管理人员发出报警信息,保护门禁系统及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检测市电异常报警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和过欠压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入端连接至市电,过欠压保护器的设定电压可调节,当超过设定电压时过欠压保护器切断电源。

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用于监控电源,电源切断时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发出干节点信号。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采用电磁继电器。

门禁控制器设有电源接入端、辅助输入端、辅助输出端和TCP/IP端,辅助输入端连接至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的干节点信号输出端,辅助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器,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器。电源接入端连接有门禁电源,门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至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门禁电源还连接有备用电池,当门禁电源的接入主电源被切断时,启用备用电池供电。TCP/IP端通过网络线连接有信号发送终端,信号发送终端用于向相关管理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门禁电源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变压器和电源控制主板,过欠压保护器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连接,备用电池和电源接入端分别与电源控制主板连接。

具体的,门禁控制器可采用履安的门禁控制器,型号为LA-ACC160B/A/F;过欠压保护器可采用希崖KTXYGQ-63;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可采用正泰JZX-22F;门禁电源可采用zucon祖程5A门禁电源;报警器可采用安信威S66声光警号。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当市电的电压出现异常(电压过高、过低或断电)时,过欠压保护器将接入的电源切断,此时,门禁电源转换成备用电池供电,备用电池通过门禁电源保持门禁控制器的供电,电压信号转干节点模块在接入电源被切断时,干节点信号输出端发出干节点信号至门禁控制器的辅助输入端,门禁控制器的辅助输出端发送信号至报警器报警,门禁控制器通过TCP/IP端发送信号至信号发送终端,信号发送终端向相关管理人员发出报警信息;当市电恢复正常时,门禁电源自动切断备用电池,使用市电供电。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