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介质、终端设备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676发布日期:2019-06-11 21:3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通行方法、介质、终端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行业(例如brt、地铁等)中,乘客的通行方式多为,在乘客进站时,由人工对乘客人体和物体进行分别检查,并在检查完毕之后,乘客使用已购买的实体车票或者二维码电子车票在闸机处进行验票过闸。

然而,这种通行方式所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且乘客通行效率低下;并且,这种通行方式中,实体车票或者二维码电子车票多为非实名制票卡,无法对人员进行精准定位,给交通行业的运营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安检过闸通行效率,并降低交通行业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如果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则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如果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则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首先,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接着,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然后,如果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则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接着,如果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则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从而实现在安检之后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避免因非实名制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根据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相应账户进行交易,极大提高用户安检过闸过程的通行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在所述当前用户出站时,再次采集所述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库对再次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在比对成功后对所述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出站信息生成出站交易文件,以便根据所述进站交易文件和所述出站交易文件对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交易。

可选地,所述个人信息还包括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其中,根据所述个人信息建立对应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包括:根据所述历史乘车信息获取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所述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以及在所述乘坐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建立所述人脸识别库。

可选地,当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库对再次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时,如果比对失败,则通过出站柜台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查询所述人脸识别库以识别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满足放行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所述个人信息建立对应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安检模块用于,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所述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时,采集所述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库对所述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放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所述当前用户进行放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以便后续根据获取的用户人脸特征信息查询人脸识别库,以获知进出站用户的实名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交易行为;通过安检模块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在当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时,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通过放行模块在当所述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所述当前用户进行放行;从而实现在安检之后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避免因非实名制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根据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相应账户进行交易,极大提高用户安检过闸过程的通行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在所述当前用户出站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还用于再次采集所述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库对再次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所述放行模块还用于在比对成功后对所述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出站信息生成出站交易文件,以便根据所述进站交易文件和所述出站交易文件对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交易。

可选地,所述个人信息还包括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其中,根据所述个人信息建立对应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包括:根据所述历史乘车信息获取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所述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以及在所述乘坐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建立所述人脸识别库。

可选地,还包括:异常处理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库对再次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且比对失败时,通过出站柜台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查询所述人脸识别库以识别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满足放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脸特征信息采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站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易文件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站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om异常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现有的乘客通行方式中,乘客通行效率低下,且实体车票或者二维码电子车票多为非实名制票卡,无法对人员进行精准定位,给交通行业的运营带来了安全隐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首先,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接着,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然后,如果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则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接着,如果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则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从而实现在安检之后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避免因非实名制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根据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相应账户进行交易,极大提高用户安检过闸过程的通行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

也就是说,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至少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录入的个人信息,其中,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并在获取到用户录入的个人信息之后,为该用户配置唯一可识别id,并建立用户id和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关联,以及将用户id和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入人脸识别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人脸识别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数量过多而导致系统负荷过大并导致人脸识别效率的降低,同时,为了提高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运营商的损失,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中还包括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其中,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具体包括:根据历史乘车信息获取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以及在乘坐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根据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建立人脸识别库。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其手机终端进行app的下载,并注册相应的账号,然后,进入app中的“个人中心”,接着,通过手机终端获取用户录入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账户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以进一步获取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以及根据该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生成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该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确认当前用户为常旅客并通知当前用户;然后,将用户id及其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添加入人脸识别库。

作为另一种示例,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对于人脸特征信息的存储负荷和运算压力,当确认当前用户为常旅客时,可通过当前用户的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用户的选择指令,以根据当前用户的选择指令获取用户的常出入站点,并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入该常出入站点对应的本地人脸识别库,从而无需在当前用户确认为常旅客之后对每个站点的本地人脸识别库进行更新,降低各站点本地人脸识别库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负荷,提高本地人脸识别的运算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常旅客出入其他站点而其他站点无法识别常旅客的人脸特征信息时,则此时常旅客可以通过bom(窗口制票机)处通过人工或者自助的方式输入自身的账户信息以将后台人脸识别库中的人脸特征信息更新至需要出入的站点的本地人脸识别库,以使得常旅客可以在当前站点使用人脸识别进行过闸检票。

作为又一种示例,当用户的乘坐频次没有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可允许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购票通行,例如,通过已注册的个人账户进行二维码电子车票的购买和使用,或者,通过人工柜台在购票时输入自身的个人账户或用户id,从而对用户的历史乘车行为进行记录,并对用户的乘车频次进行实时更新和判断,以及在用户的乘车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将用户id及其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添加入人脸识别库。

s102,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也就是说,在人脸识别库建立之后,在用户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安检需求,例如,用户是否携带违禁金属、陶瓷、粉末、液体、胶体等。

其中,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设置人体检查装置和物体检查装置分别对用户及其携带的物体进行分别检查,以分别获取人体安检信息和物体安检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为了提高用户安检过闸的效率,并进一步节约实施成本,可设置安检门对人体和物体进行同时检查,即言,用户无需在安检的过程当中在指定位置进行自身携带物品的放置并等待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安检过闸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安检过程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具体地,可在安检门上设置红外对射传感器,当有用户进入时,红外对射传感器被遮挡,触发安检门中线圈开启,激发电磁波以对用户人体及其携带的物体进行检测,其中,安检门中包含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对应不同区位,则当用户携带异常物品时,接收到的信号与基准信号差别较大,则输出电平改变;如此,可获知用户携带异常物品的行为并根据线圈对应的不同区位确定用户携带异常物品的位置。

s103,如果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则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

即言,当获取到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之后,对当前通过安检的用户进行人脸特征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及根据两者的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在人脸识别库中是否存储有相应的信息,如果有,则判断当前用户满足放行要求。

s104,如果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则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

也就是说,当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脸识别库比对成功之后,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并且,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以便后续根据进站信息与用户的账户进行交易。

其中,进站信息可以包括当前用户的进站站点信息、进站时间信息以及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当前用户出站时,还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再次采集,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再次采集的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在比对成功后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并根据当前用户的出站信息生成出站交易文件,以便根据进站交易文件和出站交易文件对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交易。

其中,出站信息可以包括当前用户的出站站点信息、出站时间信息以及当前用户的账户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和图5所示,在对用户进行安全检查,并且安全检查得出的安检信息符合规定之后,采集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并在比对成功之后控制闸机开启,以便当前用户通过闸机进站乘坐交通工具,同时,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站点信息、进站时间信息和账户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将该进站交易文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ietsp(互联网电子票务平台前置系统),iestp在接收到进站交易文件之后,将其转发至iets(互联网电子票务平台),其中,交易文件的上送过程如图4所示;然后,当当前用户出站时,再次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再次采集到的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在比对成功之后,控制闸机开启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并根据当前用户的出站站点信息、出站时间信息和账户信息生成对应的出站交易文件,以及将该出站交易文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iets(互联网电子票务平台);iets(互联网电子票务平台)根据接收到的进站交易文件和出站交易文件对当前用户的乘坐费用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与当前用户的账户进行交易;如图8所示,图8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的信息交互示意图,iets在接收进站交易文件和出站交易文件之后,对进站交易文件和出站交易文件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完成之后生成审计文件和对账文件,以及将审计文件和对账文件发送至acc(清分系统),以便acc(清分系统)对上述文件进行处理,生成对账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用户进行进出站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脸识别库比对不成功的情况,此时,可提醒当前用户退出快速通道进行其他形式的进出站,或者,到bom(柜台)进行异常行为的处理;具体地,可在柜台处录入个人账户信息(例如,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等)以对本地人脸识别库进行查询,从而进一步确定本地人脸识别库中是否存储有与当前用户相关联的人脸特征信息,如此,可排除因设备误识别等原因而导致的本地人脸识别库中存储有相关信息而用户无法进站的情况;然后,当本地人脸识别库中未存储相关联的人脸特征信息时,进一步查询后台人脸识别库,以确定后台人脸识别库中是否存储有与当前用户相关联的人脸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对本地人脸识别库进行更新,以便当前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通行;如此,可防止因后台人脸识别库与本地人脸识别库未及时同步而导致的用户无法正常通行情况;保证符合预设要求用户的正常通行。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首先,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接着,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然后,如果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则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接着,如果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则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从而实现在安检之后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避免因非实名制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根据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相应账户进行交易,极大提高用户安检过闸过程的通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如图8所示,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0、安检模块20、人脸识别模块30和放行模块40。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获取模块10为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录入的个人信息,其中,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并在获取到用户录入的个人信息之后,为该用户配置唯一可识别id,并建立用户id和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关联,以及将用户id和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入人脸识别库;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作为另一种示例,获取模块10为终端设备,即固定设置在指定地点用于接收用户录入个人信息的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人脸识别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数量过多而导致系统负荷过大并导致人脸识别效率的降低,同时,为了提高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运营商的损失,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中还包括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其中,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具体包括:根据历史乘车信息获取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以及在乘坐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根据用户人脸特征信息建立人脸识别库。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录入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账户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以进一步获取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以及根据该用户的历史乘车信息生成用户的乘坐频次,并判断该乘坐频次是否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然后,如果用户的乘坐平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则将用户id及其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添加入人脸识别库。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用户的乘坐频次没有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可允许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购票通行,例如,通过已注册的个人账户进行二维码电子车票的购买和使用,或者,通过人工柜台在购票时输入自身的个人账户或用户id,从而对用户的历史乘车行为进行记录,并对用户的乘车频次进行实时更新和判断,以及在用户的乘车频次达到预设的频次阈值时,将用户id及其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添加入人脸识别库。

安检模块20用于,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其中,安检模块20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安检模块20包括人体安检模块和物体安检模块,通过设置人体安检模块和物体安检模块分别对用户及其携带的物体进行分别检查,以分别获取人体安检信息和物体安检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为了提高用户安检过闸的效率,并进一步节约实施成本,可设置安检模块为单独的安检门,以通过安检门对人体和物体进行同时检查,即言,用户无需在安检的过程当中在指定位置进行自身携带物品的放置并等待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安检过闸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安检过程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具体地,可在安检门上设置红外对射传感器,当有用户进入时,红外对射传感器被遮挡,触发安检门中线圈开启,激发电磁波以对用户人体及其携带的物体进行检测,其中,安检门中包含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对应不同区位,则当用户携带异常物品时,接收到的信号与基准信号差别较大,则输出电平改变;如此,可获知用户携带异常物品的行为并根据线圈对应的不同区位确定用户携带异常物品的位置。

人脸识别模块30用于,当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时,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

放行模块40用于,当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时,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

其中,放行模块40可以是闸机,即言,当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时,人脸识别模块30将让行信息以高低电平输出传送至闸机的主控单元,以控制闸机开启对当前用户进行放行,同时,闸机还根据当前用户的进站站点信息和进站时间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以便后续与用户的账户进行交易。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通行系统的原理框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图1中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方法的描述同样适用于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通行系统,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建立对应用户的人脸识别库,其中,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以便后续根据获取的用户人脸特征信息查询人脸识别库,以获知进出站用户的实名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交易行为;通过安检模块对当前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以获取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并判断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要求;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在当当前用户的安检信息满足预设要求时,采集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库对当前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及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满足预设放行要求;通过放行模块在当所述当前用户满足预设放行要求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进站信息生成进站交易文件,并对所述当前用户进行放行;从而实现在安检之后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与人脸识别库进行比对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避免因非实名制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根据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相应账户进行交易,极大提高用户安检过闸过程的通行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