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6929发布日期:2019-08-07 01:2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机门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随着室内机门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室内机门禁系统,一般情况下,访客通过室内机门禁系统中室外机上的呼叫按键发送呼叫信号后,然后再通过室外机上的麦克风实现与室内的被访者之间的语音对话,但是存在没有访客按下呼叫按键也有杂乱的声音信号传入麦克风的情况,导致室外机上的麦克风将杂乱的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后传入室内机中,给室内的被访者带来了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机包括音频处理电路、电源、麦克风、供电控制电路,电源分别向音频处理电路、麦克风供电,供电控制电路与音频处理电路电连接,麦克风向音频处理电路发送室外音频信号,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V1、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1、三极管Q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2、电压输出端VCOM1,电压输入端+V1分别与二极管D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输入端+V1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1的第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压输出端VCOM1电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极电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本方案中的电源1的电压是5V,而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的工作电压大于5V,一般情况下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不工作,室外的声音信号无法通过室外机传输至室内机。本方案中的供电控制电路与室内机电连接,能够接收室内机提供的电压,室内机接收室外机发送的呼叫信号后,室内机向供电控制电路输入12V的电压,通过供电控制电路给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供电,使得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工作,实现将访客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室外音频信号后传输至室内机中,达到避免其他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目的。

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外机包括扬声器,音频处理电路将接收到的室内音频信号发送给扬声器。

可见,通过扬声器将室内音频信号转为为声音信号播放出来。

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外机包括呼叫电路、接口电路,接口电路与音频处理电路电连接,接口电路接收呼叫电路发送的呼叫信号和室外音频信号,接口电路向呼叫电路发送室内音频信号。

可见,本方案中的呼叫电路能够接受到访客的呼叫请求后,向室内机发送呼叫信号,达到快速实现接收和发送室内音频信号和室外音频信号的目的。

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外机包括开锁控制电路、电子锁具以及蓄电电路,开锁控制电路接收呼叫电路发送的开锁信号,蓄电电路接收接口电路输入的电压,电子锁具分别与蓄电电路以及开锁控制电路电连接。

可见,本方案通过蓄电电路给电子锁具提供正电压,开锁控制电路接收到呼叫电路发送的开锁信号后给电子锁具提供负电压,使得电子锁具执行开锁动作,能够给电子锁具提供足够的开锁电压,达到快速响应开锁信号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实施例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实施例的呼叫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实施例的蓄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实施例的开锁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室外机包括音频单元10、中间单元20以及开锁单元40。

其中,音频单元10将访客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室外音频信号发送给室内机,音频单元10将接收到的室内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播放出来。

其中,音频单元10包括电源1、音频处理电路2、麦克风4、扬声器6、供电控制电路8。其中,电源1可以是蓄电池,也可以是接收市电并且将220V的市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的电源,电源1分别向音频处理电路2、麦克风4以及扬声器6供电。音频处理电路2分别与麦克风4、扬声器6以及供电控制电路8电连接,且音频处理电路2还与呼叫电路2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音频处理电路2采用的芯片是MC34188芯片,能够接收、发送以及处理音频信号。麦克风4可以将获取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室内音频信号,并将室内音频信号发送给音频处理电路2。扬声器6能够将音频处理电路2发送过来的室内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优选的,音频处理电路2将室外音频信号发送给呼叫电路22,音频处理电路2接收呼叫电路22发送的室内音频信号。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源1的电压是5V,而音频处理电路2和麦克风4的工作电压大于5V,一般情况下音频处理电路2和麦克风4不工作,这样,室外的杂乱声音信号无法通过室外机传输至室内机。

本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8能够通过接口电路21接收室内机输入的电压,访客按下室外机上的呼叫按键后,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接收到呼叫电路22发送的呼叫信号,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向供电控制电路8输入电压例如12V的电压,通过供电控制电路8给音频处理电路2和麦克风4供电,使得音频处理电路2和麦克风4工作,实现将访客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室外音频信号后传输至室内机中,达到避免其他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目的。

具体的,如图2所示,供电控制电路8包括电压输入端+V1、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1、三极管Q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2、电压输出端VCOM1,电压输入端+V1分别与二极管D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输入端+V1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1的第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压输出端VCOM1电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中,电压输入端+V1接收接口电路21输入的电压,电压输出端VCOM1与音频处理电路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1的反向击穿的电压值设置为8.2V,且二极管D1是稳压二极管。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起到了快速响应电压信号的特点。本实施例中的电容C1和电阻R1起到了保护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电阻R2起到了保护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作用。

供电控制电路8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三极管Q1不导通,三极管Q2不导通。

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向电压输入端+V1输入大于二极管D1的反向击穿电压的电压值例如12V,使得二极管D1反向击穿,此时二极管D1导通,从二极管D1向三极管Q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电压,此时三极管Q1导通,电流从三极管Q1的集电极流经电阻R3,产生低电平电压输入到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电压大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电压,此时三极管Q2导通,供电控制电路8处于工作状态,电流从三极管Q2的集电极流入到电压输出端VCOM1,从电压输出端VCOM1输出电压至音频处理电路2,给音频处理电路2提供工作电压进行工作。

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不工作,室内机检测到呼叫信号后,室内机通过供电控制电路给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提供电压,使得音频处理电路和麦克风开始工作,将访客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室外音频信号后发送给室内机,达到避免其他杂乱声音信号干扰的目的。

中间单元20与室内机电连接,访客按下呼叫按键后,中间单元20将呼叫信号发送给室内机,室内机接收到呼叫信号后通过中间单元20将室内音频信号发送给室外机,室外机通过中间单元20将室外音频信号发送给室内机,可见,中间单元20能够实现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信号交互,且室外机还可以通过中间单元20接收室内机输入的电压。

其中,中间单元20包括接口电路21和呼叫电路22,接口电路21与呼叫电路22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接口电路21设置有音频接口和电源接口,接口电路21与室内机电连接,接口电路21接收呼叫电路22发送的呼叫信号并将呼叫信号发送给室内机,接口电路21能够接收呼叫电路22发送的室外音频信号,并将室外音频信号发送给室内机,接口电路21能够接收室内机发送的室内音频信号,将室内音频信号发送给呼叫电路22。接口电路21能够接收室内机输入的电压,并将电压分别输出给呼叫电路22、蓄电电路42、开锁控制电路41、供电控制电路8。

具体的,如图3所示,呼叫电路22包括信号端CTL、电压输入端DC-IN、按键开关S1、二极管D3、信号端LOCK、二极管D2、三极管D4、电阻R21、三极管Q5、电阻R22、信号端AUDIO,信号端CTL与按键开关S1的第一端电连接,按键开关S1的第二端接地,信号端CTL与二极管D3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信号输出端LOCK电连接,信号端CTL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信号端AUDIO电连接,电压输入端DC-IN与二极管D2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2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连接。信号端CTL与接口电路21电连接,电压输入端DC-IN可以接收接口电路21输入的电压例如12V电压,信号端LOCK与开锁控制电路41电连接,信号端AUDIO与音频处理电路2电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按键开关S1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本实施例的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具有快速相应控制信号的特点。本实施例的电阻R21具有保护三极管Q4发射极的作用,电阻R22具有保护三极管Q5发射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2的反向击穿电压值设置为8.2V,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是稳压二极管。

呼叫电路2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三极管Q4不导通,三极管Q5不导通,音频信号无法在信号端CTL和信号端AUDIO之间传递。

访客按下按键开关S1后,产生呼叫信号后通过信号端CTL发送给接口电路21,接口电路21再将呼叫信号发送给室内机,室内机接收到呼叫信号后,向电压输入端DC-IN输入高电平电压例如12V电压,从电压输入端DC-IN向二极管D2输入12V电压,使得二极管D2反向击穿,此时二极管D2导通,从二极管D2向三极管Q4的基极输入高电平电压,此时三极管Q4导通,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电压到三极管Q5的基极,此时三极管Q5导通,此时呼叫电路22处于工作状态,能够通过信号端CTL接收室内音频信号和发送室外音频信号,能够通过信号端AUDIO接收室外音频信号和发送室内音频信号。

用户确认访客的身份后,向室内机发送开锁信号,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从CIL信号端输入开锁信号,从CTL信号端输入高电平电压到二极管D3使得二极管D3被反向击穿,此时二极管D3导通,电流从二极管D3流入到开锁信号端LOCK,开锁信号端LOCK输出电压给开锁控制电路41,使得开锁控制电路41开始工作。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呼叫电路能够接受到访客的呼叫请求后,向室内机发送呼叫信号,达到快速实现接收和发送室内音频信号和室外音频信号的目的。

开锁单元40能够在接收开锁信号后执行开锁动作,开锁单元40包括蓄电电路42、电子锁具44以及开锁控制电路41,其中,蓄电电路42向电子锁具44提供正电压,开锁控制电路41向电子锁具提供负电压。其中,蓄电电路42能够通过接口电路21接收到室内机输入的电压后,将电压升高后向电子锁具44提供正电压。开锁电路41能够接收呼叫电路22发送的开锁信号后,向电子锁具的提供负电压。

具体的,如图4所示,蓄电电路42包括电压输入端VIN、555计时器U1、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压输出端OUT,电压输入端VIN与555计时器U1的引脚Vcc电连接,555计时器U1的引脚Vo与二极管D3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出端OUT电连接,电容C2的第一端与电压输出端OUT电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与电压输出端OUT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和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电压输入端VIN可以接收接口电路21输入的电压,电压输出端OUT向电子锁具44提供正电压,555计时器U1的引脚Vcc的作用是接收电压的输入,555计时器U1的引脚Vo的作用是输出电压。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555计时器U1起到升压的作用。本实施例的二极管D3起到了防止电流逆流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电容C2和电容C3起到了充放电的作用。

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向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电压例如12V,从电压输入端VIN输入12V电压给555计时器U1的引脚Vcc,555计时器U1开始工作,由于一般情况下,电子锁具44内的电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电压输出点OUT无法输出电压给电子锁具44,电容C2、电容C处于充电状态,从555计时器U1的引脚Vo输出电压给电容C2和电容C3存储,当电子锁具44内的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后,电容C2、电容C处于放电状态,电流分别从555计时器U1的引脚Vo、电容C2、电容C流入电压输出端OUT,从电压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电压例如22V电压给电子锁具,达到高效的给开锁锁具44提供开锁电压的目的。

如图5所示,开锁控制电路41包括信号输入端LOCK1、电阻R31、电容C4、三极管Q6、继电器RL1,电压输入端CCD、电压输出端NC、电压输出端A,信号输入端LOCK1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1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L1的引脚10电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2与电压输出端A电连接,继电器RL1与电压输出端A电连接。其中,呼叫电路22向信号输入端LOCK1输入开锁信号,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向电压输入端CCD输入12V电压,电压输出端A向电子锁具44提供负电压。其中,继电器RL1的引脚4与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NO电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1作用是接收电压输入,继电器RL1的引脚10的作用是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的三极管Q6具有快速响应开锁信号的特点。本实施例中的电阻R31和电容C4具有保护三极管Q6的发射极的作用,且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RL1型号是HFD31/12-S_10PIN,继电器RL1工作时可以从电压输出端A输出负电压给电子锁具44。

继电器RL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继电器常开触点NO断开,开锁控制电路41不向电子锁具44输出负电压,三极管Q6不导通。

呼叫电路22向信号输入端LOCK1输入开锁信号,从输入端LOCK1输出高电平电压至三极管Q6的基极,此时三极管Q6导通,从三极管Q6的放射极输出负电压到继电器RL1的引脚10,室内机通过接口电路21从电压输入端CCD输入12V的正电压至继电器的引脚1,此时继电器RL1处于工作状态,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NO闭合,电流从继电器RL1流出到电压输出端A,使得电压输出端A向电子锁具44输出负电压,由于电子锁具44的正极端与蓄电电路42电连接,电子锁具44的负极端与开锁控制电路41电连接。

由于开锁控制电路41不工作时,开锁控制电路41不向电子锁具44提供负电压,蓄电电路42也无法向电子锁具44提供正电压,电子锁具44不工作;开锁控制电路41工作时,开锁控制电路41向电子锁具44提供负电压例如使得电子锁具44通过开锁控制电路41接地,蓄电电路42也向电子锁具44提供正电压,使得电子锁具44内形成闭合回路,电子锁具44开始工作执行开锁动作。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蓄电电路42给电子锁具提供正电压,开锁控制电路接收到呼叫电路发送的开锁信号后给电子锁具提供负电压,使得电子锁具执行开锁动作,可见,本实施例能够高效的给电子锁具提供开锁电压,达到快速响应开锁信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