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77796发布日期:2020-07-31 21:4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问诊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疗诊断是通过医院现场操作来进行的。随着医疗行业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各机构都致力于推进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的进程,通过使用先进的无人值守设备和经营方式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形象。在此背景下,智慧医疗的概念被提出。智慧医疗是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采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构建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了区域医疗资源,实现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问诊、双向转诊,从而缩短病患就诊流程、缩减相关手续、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

以中国专利申请201910768393.3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智慧医疗在线服务系统,包括:患者手机端、社区智慧医疗服务站、医疗终端和云端;社区智慧医疗服务站为患者提供了获得线上服务的场所,设置有医疗自助子服务站牌和智能心脏血压检测装置,所述医疗自助子服务站牌上设有二维码,患者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连接子服务器,填写病情描述以及支付诊断费用,所述智能心脏血压检测装置为患者提供心脏血压的基础检测服务;医疗终端提供就近医生在线服务,提供在线咨询和药物,就医建议;云端提供名医在线就诊,可以进一步解决未被前述就近医生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1)患者需要在服务站现场与医生进行交流,需要通过手机将自己的病情描述和病症附图发生给子服务器,由子服务器转发到医疗终端,由医生提供在线服务,操作较为繁琐;2)由于专业知识限制,患者难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病症精准地选取匹配的科室医生,导致问诊效率低;3)如果前面用户咨询时间较长时,服务站会被长时间占用,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与医疗终端的医生进行交流;4)转诊时处理时间较长,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难移保证。

自助问诊时,如何便于患者准确地选择匹配科室的医生进行问诊,保护患者隐私并根据患者需求方便患者安全、快速地转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自助问诊设备向用户提供专业检测器械和线上医疗资源以方便对用户分诊,将现场问诊和线上问诊相结合并使二者之间能够安全、快速地进行转诊,提供了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的自助问诊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诊并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输出前述医生信息;

采集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并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前述检测数据;

检测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扫描操作,判断是否为首次读码;

判定为首次读码时触发转诊,通过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优选的,所述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为具有扫描结构和通信结构的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所述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

另一方面,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用户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并将采集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

优选的,在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根据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身份验证内容作为线上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线上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

优选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比对前述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线上身份信息,判断二者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身份验证通过,将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对应着生理检测数据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

判定不一致时,获取与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或用户身份验证内容关联的亲密用户身份信息,比对前述亲密用户身份信息与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亲密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

验证通过时,将亲密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着前述生理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并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

另一方面,获取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进行扫码操作时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对应的即时通信账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用户与前述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所述临时通信交互为匿名通信,向目标医生隐藏交互对象的身份信息。

另一方面,在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之前,还包括,通过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和/或自助问诊端输出付款要求;

以及判定为非首次读码时,删除显示结构上输出的机器可读码,或者对应着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显示区域或其部分显示区域输出广告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医疗检测器械的检测项包括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检测项,对应于所述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设置有图像处理系统,将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数据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后再写入到存储器部进行存储。

另一方面,所述医疗检测器械具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检测时间和检测项生成唯一的匿名用户id码,所述匿名用户id码关联有该用户通过前述医疗检测器械检测的检测数据记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下结构:

至少一个面向公众设置的自助问诊端,其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结构;

至少一个医生服务终端,具有通信结构和显示结构;

用户携带的具有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的用户终端;

系统服务器,用于获取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诊并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并通过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输出前述医生信息;以及,

采集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并生成机器可读码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上输出,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前述检测数据;以及,

检测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扫描操作,判断是否为首次读码,判定为首次读码时触发转诊,通过扫描结构所属用户终端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的医生服务终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通过自助问诊设备向用户提供专业检测器械和线上医疗资源以方便对用户分诊,将现场问诊和线上问诊相结合并使二者之间能够安全、快速地进行转诊,提供了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的自助问诊方案。进一步,能够对现场问诊和线上问诊的用户身份进行核验,降低违背用户意愿的远程问诊,维护用户的人身权和健康权。进一步,患者可以进行匿名问诊以进一步维护自身隐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现场和线上的自助医疗问诊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身份验证的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问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附图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诊并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输出医生信息。

所述自助问诊端,可以为一个自助问诊室,根据需要所述自助问诊室可以设置售药模块。自助问诊室为用户提供了独立的问诊空间,问诊室内安装有用于与系统服务器、医生服务终端或其他关联终端进行通讯的远程问诊机柜,所述远程问诊机柜内设置有主控制器,远程问诊机柜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屏。所述医疗检测器械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以为医疗或者诊断提供信息。

用户通过自助问诊端进行现场问诊时,可以根据需要的检测项目,通过医疗检测器械获取检测数据,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获取并分析用户的检测数据,基于预设的分诊规则或分诊标准,确定与该用户匹配的问诊科室并输出匹配的可接诊医生的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检测项的参数值和检测时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检查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现场问诊,应做广义理解,是指用户通过设置在现场的自助问诊端进行问诊咨询。

s200,采集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并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前述检测数据。

显示结构输出的匹配的接诊医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医生作为目标医生以向该目标医生进行咨询。

所述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用户通过显示屏、键盘、鼠标等输入结构选中目标医生对应的触发项或触发区域的操作;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声音和/或动作触发的选择操作。具体的,比如通过麦克风采集用户的语音信息,经过语音识别后,获取医生的标号、姓名、职务的操作以选择目标医生,也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结构获取用户的动作图像后,经过图像识别获取该动作对应的指向、数字或特定含义(需要预设动作与特定含义的映射关系),从而选择目标医生。

所述机器可读码,可以是诸如条码、二维码(即二维矩阵码,例如qr码)、字母数字码、声音文件,或者能够标识要关联的数据的某种其它独特机器可读码,该机器可读码能够被用户终端识别并读取关联数据。

机器可读码关联前述检测数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检测数据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也可以是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所述的处理,包括对检测数据进行关键词/摘要提取、排序、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和/或生成唯一单号。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处理前的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使得能够通过处理后的检测数据调取到对应的处理前的检测数据。

优选的,比对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原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获取数据量小的检测数据作为编码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根据需要,所述机器可读码还可以关联其它信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由于二维码编码信息量的大小与二维码像素、扫码摄像头分辨率等因素相关,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超过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时,不能编码完整的检测数据。此时,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具体的,当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于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时,进行如下处理:

s1,获取检测数据中的各检测单项,按照是否包含图像数据对各检测单项进行分类,分为非图像检测类和图像检测类;

s2,将图像检测类中的各检测单项,按数据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s3,获取排在首位的检测单项,将该检测单项中的图像按预设比例调整尺寸和/或分辨率后得到数据量较小的代理图像,用代理图像替代原图像;将该检测单项从图像检测类中移出;

s4,判断处理后的检测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数据容许量,判定大于时,返回执行步骤s2,否则结束。

结束后,即可触发将检测数据编码至二维码中。优选的,为避免代理图像和原图像一起占用自助问诊端的存储量,在生成代理图像后,将并将原图像转存到系统服务器或关联的云端服务器的指定路径中。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前述指定路径调取原图像。

s300,检测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扫描操作,判断是否为首次读码。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扫描结构扫描机器可读码以进行读码操作。所述用户终端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穿戴式智能终端——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或者是其它适合的计算机装置。

所述的用户终端,可包含有处理器,处理器可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集成设置。存储器(例如ram、rom、eprom、eeprom、可拆卸存储器等)可包含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操作系统,存储器可包含多个应用。通信结构可包含按照ieee标准、3g或4g或5g或6g标准或其它标准运作的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例如wwan、wlan和/或wpan收发器等)。典型的,通信结构可配置成经由通信连接与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端口进行通信。同时,用户终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其可配置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该用户终端执行本文描述的动作。用户界面可包含显示屏,经由该显示屏可输入和输出各种信息,具体的,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单元(例如触摸屏、键区、触控笔等)实现。进一步,用户终端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麦克风和摄像头,分别提供音频输出和/或接收音频输入、视频输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利用扬声器、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来与远程定位的医生或药剂师进行音频/视频咨询会话。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为具有扫描结构和通信结构的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

检测用户终端对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扫码操作,判断该扫码操作是否为该机器可读码的首次读码。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可读码被配置为一次性码,只能被读码一次,读码(即扫码成功)一次后该码就失效了。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终端的扫码操作信息来实现,比如通过系统服务器获取用户终端的扫码操作信息,将所述扫码操作信息反馈给显示所述机器可读码的自助问诊端,自助问诊端接收到反馈信息后对该机器可读码加载失效标记;或者通过用户终端直接将扫码操作信息反馈给显示机器可读码的自助问诊端,自助问诊端接收到反馈信息后对该机器可读码加载失效标记;或者,通过自助问诊端上的摄像头获取用户操作用户终端的视频图像数据,对视频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分析以判断用户终端是否进行了扫码操作,判断进行了扫码操作时,自助问诊端对显示的机器可读码加载失效标记;又或者,通过用户终端上的录屏软件监测用户的屏幕信息,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扫码操作,判断进行了扫码操作时,录屏软件将扫码操作信息反馈给自助问诊端,自助问诊端对显示的机器可读码加载失效标记。

s400,判定为首次读码时,通过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判定为非首次读码时,可以显示该机器可读码已失效的提示。优选的,判定为非首次读码时,删除显示结构上输出的机器可读码,或者对应着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显示区域或其部分显示区域输出广告信息,以覆盖全部或部分机器可读码。

为告知用户首次读码的重要性,输出机器可读码时,可以同时输出扫码提醒,提示该机器可读码不能重复读取。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安全地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其它用户扫描或误扫前述机器可读码导致信息泄露。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用户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并将采集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是用户进入自助问诊端检测区域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在用户未否认后自动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也可以是用户启动医疗检测器械检测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在用户确认后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还可以是用户通过医疗检测器械检测完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在用户确认后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

同时,在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还可以根据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身份验证内容作为线上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线上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以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为例,比如用户通过微信扫码时,获取用户的微信通信账户的身份验证内容(比如可以为实名验证信息)作为线上问诊的线上身份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身份验证步骤,继续参见图2:

通过身份验证电路,比对前述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线上身份信息,判断二者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表示身份验证通过,可以将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对应着生理检测数据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

判定不一致时,身份验证电路可以进一步获取与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或用户身份验证内容关联的亲密用户身份信息,然后,比对前述亲密用户身份信息与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亲密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作为举例,比如可以启动摄像头要求获取亲密用户的身份证件照片、亲密用户的实时动作、亲密用户的实时面部图像等,或者启动麦克风获取亲密用户的实时声音数据(具体可以是问答的方式),或者启动指纹数据认证模块验证亲密用户的指纹数据等。获取上述数据后,可以将该数据与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的亲密用户标准信息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身份。

如果验证通过,将亲密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着前述生理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并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

通过进行身份核验,可以进一步保护问诊用户的隐私以及信息安全,减小违背用户意愿的问诊咨询。所述的亲密用户,可以是该用户的家人、好友或者管理病人等。亲密用户与用户的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的关联关系,优选是由用户预先设置好的。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比如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配偶、子女和父母设置为亲密用户,并验证亲密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可以是上传身份id号、身份证图像、面部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能够体现识别该用户身份的数据内容。如此,用户在需要时,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上述亲密用户实施远程问诊,此种方式也方便也用户对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

所述用户与目标医生的通信,可以是需要通过目标医生进行好友验证的通信交互,也可以是无需进行好友验证的临时通信交互。优选的,建立用户与目标医/药专业人员的临时通信交互。具体的,当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扫码时,获取进行扫码操作时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对应的即时通信账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用户与前述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所述临时通信交互优选为匿名通信,向目标医生隐藏交互对象的身份信息。如此,可以进一步保护问诊用户的信息安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之前,还包括,通过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和/或自助问诊端输出付款要求。针对所述付款请求,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才会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检测器械可以包括各种适合于自助操作的项目,比如体温、血压、心率、血氧、体脂、身高和体重等。具体的,医疗检测器械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检测结构接口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连接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控制模块通过显示屏或键盘上的检测操作按键进行响应操作,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的检测结构接口模块外接体温计、血压计、心电仪、血氧仪、体脂检测仪和体重秤的一种或多种以采集人体数据。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其它专业检测结构比如体液检测结构、影像检测结构等。

优选的,所述医疗检测器械的检测项包括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检测项,对应于所述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设置有图像处理系统,将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数据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后再写入到存储器部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检测器械的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检测时间和检测项生成唯一的匿名用户id码,所述匿名用户id码关联有该用户通过前述医疗检测器械检测的检测数据记录。控制模块的处理器可以外接打印模块,以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检测数据记录进行打印。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系统,所述分诊转诊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至少一个面向公众设置的助问诊端和至少一个医生服务终端。

所述自助问诊端,其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结构。用户通过自助问诊端进行现场问诊时,可以根据需要的检测项目,通过医疗检测器械获取检测数据,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获取并分析用户的检测数据,基于预设的分诊规则或分诊标准,确定与该用户匹配的问诊科室并输出匹配的可接诊医生的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检测项的参数值和检测时间。显示结构输出的匹配的接诊医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医生作为目标医生以向该目标医生进行咨询。

所述医生服务终端,其上具有通信结构和显示结构。

用户携带具有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的所述用户终端。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扫描结构扫描机器可读码以进行读码操作。所述的用户终端,可包含有处理器,处理器可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集成设置。存储器(例如ram、rom、eprom、eeprom、可拆卸存储器等)可包含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操作系统,存储器可包含多个应用。通信结构可包含按照ieee标准、3g或4g或5g或6g标准或其它标准运作的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例如wwan、wlan和/或wpan收发器等)。典型的,通信结构可配置成经由通信连接与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端口进行通信。同时,用户终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其可配置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该用户终端执行本文描述的动作。用户界面可包含显示屏,经由该显示屏可输入和输出各种信息,具体的,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单元(例如触摸屏、键区、触控笔等)实现。进一步,用户终端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麦克风和摄像头,分别提供音频输出和/或接收音频输入、视频输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利用扬声器、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来与远程定位的医生或药剂师进行音频/视频咨询会话。

所述用户终端优选为手机。

所述系统服务器,用于获取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诊并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并通过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输出医生信息;以及,

采集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并生成机器可读码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显示结构上输出,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前述检测数据;以及,

检测所述机器可读码的扫描操作,判断是否为首次读码,判定为首次读码时,通过扫描结构所属用户终端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的医生服务终端。

所述机器可读码,可以是诸如条码、二维码(即二维矩阵码,例如qr码)、字母数字码、声音文件,或者能够标识要关联的数据的某种其它独特机器可读码,该机器可读码能够被用户终端识别并读取关联数据。

机器可读码关联前述检测数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检测数据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也可以是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所述的处理,包括对检测数据进行关键词/摘要提取、排序、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和/或生成唯一单号。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处理前的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使得能够通过处理后的检测数据调取到对应的处理前的检测数据。

优选的,比对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原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获取数据量小的检测数据作为编码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根据需要,所述机器可读码还可以关联其它信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由于二维码编码信息量的大小与二维码像素、扫码摄像头分辨率等因素相关,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超过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时,不能编码完整的检测数据。此时,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系统服务器被配置为:当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于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时,进行如下处理:s1,获取检测数据中的各检测单项,按照是否包含图像数据对各检测单项进行分类,分为非图像检测类和图像检测类;s2,将图像检测类中的各检测单项,按数据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s3,获取排在首位的检测单项,将该检测单项中的图像按预设比例调整尺寸和/或分辨率后得到数据量较小的代理图像,用代理图像替代原图像;将该检测单项从图像检测类中移出;s4,判断处理后的检测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数据容许量,判定大于时,返回执行步骤s2,否则结束。

结束后,即可触发将检测数据编码至二维码中。优选的,为避免代理图像和原图像一起占用自助问诊端的存储量,在生成代理图像后,将并将原图像转存到系统服务器或关联的云端服务器的指定路径中。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前述指定路径调取原图像。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用户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并将采集的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同时,在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还可以根据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身份验证内容作为线上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线上身份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以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为例,比如用户通过微信扫码时,获取用户的微信通信账户的身份验证内容(比如可以为实名验证信息)作为线上问诊的线上身份信息。

优选的,通过系统服务器中的身份验证电路,比对前述现场检测身份信息与线上身份信息,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判定一致时,表示身份验证通过,可以将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对应着生理检测数据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判定不一致时,身份验证电路可以进一步获取与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或用户身份验证内容关联的亲密用户身份信息,然后,比对前述亲密用户身份信息与现场检测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一致。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亲密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如果验证通过,将亲密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着前述生理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并一起传输至目标医生。如此,用户在需要时,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上述亲密用户实施远程问诊,此种方式也方便也用户对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之前,还包括,通过扫描结构所属通信终端和/或自助问诊端输出付款要求。针对所述付款请求,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才会建立与前述目标医生之间的通信。

其它技术特征参见在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的是,自助问诊端上还可以设置其它功能模块,作为举例,比如自助问诊端上还可以设置有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按键单元和支付组件,所述支付组件可以包括扫码器、刷卡器、指纹采集器和刷脸支付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结构和电路连接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虽然已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出现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