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29705924发布日期:2022-04-16 15:3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1.本发明涉及图书馆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阅读需求也逐渐增大,读者对就近、可随时获取的公共阅读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固定图书馆已无法满足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因此,无人自助移动图书馆便应运而生。
3.但是,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移动自助图书馆时,借阅书籍时仍然采用计算机管理,刷卡后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借、还等操作,流程繁杂,效率较低;同时有的用户虽然有阅读的需求,但缺少明确的阅读目的,寻找图书会浪费用户大量时间,用户体验较差。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提高了借还书效率的同时能够给用户进行推荐,提升了读者的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基于移动图书存储装置、借阅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实现,包括:
8.用户通过所述用户终端扫描所述借阅终端设置的二维码进行登录,与所述借阅终端内部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进行比对;
9.若比对成功则直接登录,若比对失败则进行注册;
10.用户完成登录后,开始检测用户在所述移动图书存储装置的停留时间;
11.当用户的停留时间低于预设停留时间阈值内,且识别到用户手中存在图书时,读取图书内包含的标签信息,基于所述标签信息及所述登录信息进行关联生成借阅信息,完成借书操作。
12.优选的,还包括:当用户在所述借阅终端超过预设停留时间阈值时,且并未识别到用户手中存在书籍时,显示所述借阅终端内部存储的推荐列表,实现对用户的书单推荐。
13.优选的,生成推荐列表的方法包括:
14.获取用户的个人特征数据、历史图书借阅数据,以及对应的标签信息并进行预处理;
15.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利用所述训练集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16.将测试集输入至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并将结果进
行加权处理,得到最终的推荐列表。
17.优选的,还包括:当用户借阅图书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借阅终端发送提醒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18.优选的,还包括:当用户收到所述提醒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包括:
19.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归还图书,生成图书归还信息发送至所述借阅终端,同时所述借阅终端定位至最近的所述移动图书存储装置的位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归还操作;
20.或选择需要的图书进行续借,生成续借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借阅终端。
21.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系统,基于移动图书存储装置、借阅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实现,所述移动图书存储装置、所述借阅终端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之间均采用无线通讯连接,还包括:
22.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扫描模块、登录模块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
23.所述借阅终端包括处理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提醒模块、推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提醒模块、所述推荐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24.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移动图书存储装置通讯连接,所述登录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25.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
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通过借阅终端及用户终端实现图书的借阅,同时检测用户在移动图书存储装置的停留时间,根据该停留时间的长短判断用户是否完成借书,若未完成借书则对用户进行书单推荐,提高了借阅的效率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参见附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基于移动图
书存储装置、借阅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实现,包括:
32.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扫描借阅终端设置的二维码进行登录,与借阅终端内部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进行比对;
33.若比对成功则直接登录,若比对失败则进行注册;
34.其中登录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手机号码信息以及身份证号等实名信息;
35.用户完成登录后,借阅终端存储该登录信息以便后续用户再次进行使用时可以直接登录;
36.当登录成功后开始检测用户在移动图书存储装置的停留时间;
37.当用户的停留时间低于预设停留时间阈值内,且识别到用户手中存在图书时,读取图书内包含的标签信息,基于所述标签信息及所述登录信息进行关联生成借阅信息,完成借书操作;
38.其中,图书内包含的标签信息可以通过rfid标签实现,rfid标签可以存储该图书包含的基本内容介绍、类别、出版日期、作者、借阅次数及时长等相关信息。
3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当用户在借阅终端超过预设停留时间阈值时,且并未识别到用户手中存在书籍时,显示借阅终端内部存储的推荐列表,实现对用户的书单推荐。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生成推荐列表的方法包括:
41.获取用户个人特征数据、历史图书借阅数据,以及对应的标签信息并进行预处理;
42.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43.将测试集输入至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并将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最终的推荐列表,能够进一步提高推荐列表的推荐。
44.具体的,用户的个人特征数据包括年龄、学历、专业等个人信息;在进行预处理时,首先对上述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冗余数据,然后可以根据用户的上述个人特征数据对历史图书借阅数据以及标签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最终的经过预处理的数据;
45.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具体可以按照3∶7的比例进行划分。
46.具体的,当用户对该推荐列表点击不感兴趣时,则分析用户自进入移动图书存储装置后的视频,获取用户在该段时间内所阅读的书籍频次最多或时间最长的书,通过借阅终端发送给用户,以给用户提供更多推荐的选择,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4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当用户借阅图书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时,通过借阅终端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终端。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当用户收到提醒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包括:
49.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归还图书,生成图书归还信息发送至借阅终端,同时借阅终端定位至最近的移动图书存储装置的位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归还操作;
50.或选择需要的图书进行续借,生成续借信息并发送至借阅终端。
51.具体的,上述发出提醒可通过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提醒。
52.参见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系统,基于移动图书存储装置、借阅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实现,移动图书存储装置、借阅终端以及用户终端之间
均采用无线通讯连接,还包括:
53.用户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扫描模块、登录模块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
54.借阅终端包括处理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提醒模块、推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其中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提醒模块、推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均与处理器连接;
55.且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移动图书存储装置通讯连接,登录模块通过第一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56.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图书馆移动智慧借阅方法。
5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