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4875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的机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以及计算机的大力发展,现代生活当中智能机器随处可见。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还有google公司的智能眼镜等。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的普及,比如说机器人,它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工作,代替人类完成各种枯燥、单调、甚至是危险的工作。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工业其家人甚至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近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在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它的高速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0003]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从全球角度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尽管在中国已经不存在饥饿问题,但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之下,仍有约10%的人生活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所以节约粮食刻不容缓。而本产品基于人工智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可以算出人体所需的能量,定量的为人们“打饭”,这样人们就不会浪费粮食,粮食危机就有了新的一种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为了缓解粮食危机,避免由于人类的浪费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本发明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准确的计算人体的能量消耗,定量的为人们“打饭”由此避免粮食浪费,缓解粮食危机。
[0005]为了解决上述计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打饭机器,它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资料库,包含每种食物的营养和能量。
[0006](2)设置一种传感器,使机器能够感应到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能量消耗。
[0007](3)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网络连接到资料库,进行人工智能选择,选择合理的食物搭配。
[0008](4)利用人工智能打好饭菜。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根据已有的菜,选择最好的搭配,它添加了人工智能,能根据人们实际情况选择菜品。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的营养需求,还能避免粮食的浪费,缓解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利国利民,千秋万代。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基于人工智能的打饭机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资料库,包含每种食物的营养和能量。
[0012](2)设置一种传感器,使机器能够感应到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能量消耗。
[0013](3)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网络连接到资料库,进行人工智能选择,选择合理的食物搭配。
[0014](4)利用人工智能打好饭菜。
[0015]本发明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包括资料库、传感器、智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所述智能系统;所述【具体实施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使机器能够感应到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能量消耗,并将信号传输给智能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智能系统可在已有的资料库中进行食物搭配,选择适合人饮食的营养物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是: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创建一个资料库,包含每种食物的营养和能量; (2)设置一种传感器,使机器能够感应到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能量消耗; (3)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网络连接到资料库,进行人工智能选择,选择合理的食物搭配; (4)利用人工智能打好饭菜。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打饭机,包括以下步骤:(1)创建一个资料库,包含每种食物的营养和能量。(2)设置一种传感器,使机器能够感应到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能量消耗。(3)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网络连接到资料库,进行人工智能选择,选择合理的食物搭配。(4)利用人工智能打好饭菜。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传感器,计算机处理等技术实现了能够根据人体能量损耗而定量供给食物的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粮食,缓解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本发明还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利国利民。
【IPC分类】G07F11/00
【公开号】CN105279846
【申请号】CN201410337740
【发明人】高蓉
【申请人】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