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警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061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闪光警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装置,尤指一种适于自行车及行人的闪光警示器。
以开车为例,在昏暗的环境中,人们不易辨视周围环境,因此为了提升夜间行进的安全,通常需要打开灯具,以方便看清周围环境或让他人辨视,然而对于一般的自行车及行人,由于其无法架设固定的灯具,因此乃有闪光警示器的发展,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84825号「脚踏车发光装置」、第356110号「车轮闪光装置」,第261101号「具闪光功能的自行车发光器」或第195890号「自行车发光警示器结构改良」等新型专利案,均是在提供一种发光器,以增进骑乘脚踏车的安全性,然而上述的发光警示器都仅能运用在自行车上,对于一般行人并无贡献,且其亦分别存在有一些问题。
以公告第261101号「具闪光功能的自行车发光器」新型专利案而言,该发光器的触动主要是利用具摆球的弹簧碰触两侧导电杆来达成,因此每次停放自行车时,均需依盒体的标示,将车轮转动至摆球及弹簧依重力方向吊置,而不与导电杆碰触,否则发光器会一直发亮,不仅浪费电源,且也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再者其无任何的防水设计,因此一旦遇到雨天或压过水渍,发光器内部的电路极易短路损坏,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经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以理解到,传统的发光器普遍存在有适用范围小、操作不便及易损坏的缺点与不便,故如何改善上述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所欲探讨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光警示器结构,它具有易操作、且使用寿命长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透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种闪光警示器结构,该闪光警示器主要由两对合的壳体及一设于两壳体内的电路板所构成,其特点在于两壳体由可透光的材质所构成,壳体两端于内缘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缺槽,电路板设于其中一壳体内面;电路板设有提供电源的电池及受电路控制的可发光的发光元件,电路板上凸伸有两感应柱,感应柱上可供套设一具透孔的触片,其中透孔内径略大于感应柱外径。
另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穿孔;壳体于相对内侧面形成有折射凸纹;两壳体于内面折射凸纹外缘分别形成有一道对应的环状环槽与压环凸缘,且环槽内容设一密封件;一壳体内面凸伸有若干定位凸柱;发光元件透过电路控制可为持续发光状或闪烁发光状。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警示器两端形成容槽,因此可方便地架设于车轮的轮辐或穿带吊挂在使用者身上;又由于在壳体内侧形成折射凸纹,使光源可呈多角度散射,从而增进其发光效果;此外,在壳体内部还设有封密件,使之具方水防尘功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藉助于电路设计,可方便地实现发光元件在每一次作动时序内,只能由触动片触动一次,这使得使用者不必每次调整车轮位置,操作上十分便利,且动作确实。
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效能作进一步的说明,其能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详细的了解,惟以下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其专利权利要求所载的内容为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包括部分组件的另一视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用来说明其组成后的内部状态及其相关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其电路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用来说明闪光警示器组合后的态样。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一种适用范围广的闪光警示器结构,请参看图1所示,该闪光警示器主要是由两壳体10及一设于两壳体10内的电路板20所构成,其中电路板20并具有可发光的发光元件;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请参看图1、2所示,两壳体10是由可透光的材质所构成,且壳体1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穿孔11,可供利用锁固螺栓12与螺帽13将两壳体10锁设在一起,又两壳体10于相对内侧面分别形成有折射凸纹14,使光源可呈多角度的散射,增进其发光效果,再者壳体10两端于穿孔11内侧分别形成有对应缺槽15,当两壳体10对合时,可于闪光警示器两端形成容槽(如图2所示),供架设于车轮的轮辐或穿带吊挂在使用者身上。
另其中一壳体10于内面折射凸纹14外缘形成有一道环状的环槽16,另一壳体10则形成有对应的压环凸缘17,其中环槽16内可供容设一密封件19,当两壳体10盖合时,被压环凸缘17压设,形成一密闭的防水空间(如图2、3所示),又任一壳体10内面于防水空间范围内凸伸有若干定位凸柱18,以供架设电路板20。
上述电路板20上设有提供电源用的电池21,且另设有可发光的发光元件22(如图4所示),其中发光元件22透过电路控制可为持续发光状或闪烁发光状,再者电路板20上凸伸有两感应柱23,感应柱23上可供套设触片25,该触片25形成对应感应柱23的透孔26,其中透孔26内径略大于感应柱23外径,使触片25与感应柱23间可形成断续接触,以触动发光元件22作动,且透过电路板20的电路设计,其触片25需作一与感应柱23脱离及碰触的循环才能触发发光元件22,且发光元件22每一作动时序间(不论是持续发光还是闪烁发光),仅能由触片25作动一次,藉此组构成一适用范围广、且动作确实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如图5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组成后的外观态样。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首先请参照图2、3、4所示,闪光警示器透过两壳体10间的缺槽15来架设在自行车车轮上,亦可利用绳带穿设吊挂于人体或随身物品上,当使用者于骑乘自行车或走动时,由于电路板20上的触片25可与感应柱23分离再碰触,而使发光元件22因电路关系而触动发亮,且透过壳体10上的折射凸纹14,使其发光效果更佳,达到增进适用范围及提升发光效果的目的,再者当自行车或人员静止时,由于触片25会一直与感应柱23保持接触,而无分离再碰触的效果,因此其发光元件22再停止发亮后,即不会再被触动,除非触片25再次受到振动,而与感应柱23分离再碰触,才能再次触发发光元件,故使用者不需每次调整车轮位置,操作上极为便利,且动作确实,另外,在电路设计上也可以使用光敏电阻等光电元件来作为总开关,以能自动于夜晚时开启,白天时关闭。
经由上述完善的结构设计与说明,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利用两壳体10间的环槽16与压环凸缘17及密封件19的设计,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如此可避免电路板20短路或氧化的现象,有效减少电路板20损坏的状况,并可增进闪光警示器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闪光警示器结构,该闪光警示器主要由两对合的壳体及一设于两壳体内的电路板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两壳体由可透光的材质所构成,壳体两端于内缘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缺槽,电路板设于其中一壳体内面;电路板设有提供电源的电池及受电路控制的可发光的发光元件,电路板上凸伸有两感应柱,感应柱上可供套设一具透孔的触片,其中透孔内径略大于感应柱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于相对内侧面形成有折射凸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壳体于内面折射凸纹外缘分别形成有一道对应的环状环槽与压环凸缘,且环槽内容设一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壳体内面凸伸有若干定位凸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警示器结构,其特征功在于,发光元件的发光可为持续发光状或闪烁发光状。
专利摘要一种闪光警示器结构,其主要是于两壳体内设有一电路板,其中电路板上设有电池及发光元件,且电路板上设有两感应柱,感应柱上套设有一具较大透孔的触片,藉由触片的透孔边缘一个循环的脱离与接触感应柱,而触发发光元件动作,且在每一发光时序中仅能触发一次的设计,使闪光警示器的动作更为确实,避免不当的触发,还具有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G08B5/38GK2490657SQ0124570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日
发明者梁清云 申请人:梁清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