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838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
背景技术
现在,散射型感烟探测器由于报警灵敏,已经在火警防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散
射型分两种,前向与后向,其中前向散射灵敏度高,但对黑烟不灵敏;后向灵敏度相对低, 但对黑烟检测灵敏,能满足国标四种烟源的检测要求。通常的散射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包括由遮光片和反射迷宫墙围成的光学暗室,以及设置在光室中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 置。发射装置向反射迷宫墙发出探测光。反射迷宫墙的形状经过精心的设计,应该保证, 其反射的探测光刚刚不被接收装置所接收。当该光室进入了烟雾以后,由于烟雾对光的 散射,改变了以前探测光的光路。其中,遮光片也起到了一定的对散射的探测光的进行 反射的作用。这样,接收装置就能够接收到相应的探测光,并可以发出相应的电信号。 通过该接收装置输出的相应的电信号,即可以判断出现了烟雾。在很多环境中,烟雾往 往是起火的重要特征,因此,该探测器就可以实现火灾的预警和报警的功能。
为了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与迷宫墙要倾斜 一定的角度。如中国专利200620125057.5所公开的一种光学暗室,其反射迷宫墙的反射 面与水平面垂直,而其探测光的发射管的光学轴线与水平面倾斜一特定的角度,来实现 与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倾斜一定角度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的安装装配过程中, 一般反 射迷宫墙都是固定设置的,这样需要对发射管的光学轴线进行精确的调校, 一旦其安装 与特定的角度有偏差,将严重影响整体的检测。显然,对发射管的光学轴线调校到特定 的倾斜角度,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
另外实现发射管的光学轴线与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倾斜一定角度的目的的方式是, 如图1所示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反射迷宫墙100的反射面与底座890的平面张开 成钝角,其探测光的发射管的光学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这样就便于对其进行安装调校, 而反射迷宫墙100的固定于底座890。其中,底座100为安装时固定于水平面的部分。 尽管采用这种方式,其安装调试比较简单,但是,在较长时间的使用中却发现,在反射迷宫墙100的反射面上往往沉积了一些灰尘等杂质,随着这些灰尘杂质逐渐积厚,则会
改变反射面的结构,造成误报或者有了烟雾不能正常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因为积上灰尘杂质而严重影响其可靠 性和灵敏度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包括顶板、底板、用于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用 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 反射迷宫墙;所述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与所述顶板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所述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是指,所述反射迷宫墙与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 相对的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反射迷宫墙的反射面与所述顶板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 角,则首先能保证,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该反射面不会由于重力作用堆积上灰尘 等杂质,以改变该反射面的结构。 一般来说,灰尘和杂质会在所述反射迷宫墙背向所 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背面堆积,但是由于该背面与检测过程关系不大,因此对检 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影响也很小。另外,由于该背面在所述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的 外侧,也便于用户进行除尘等清理。
优选的,所述反射迷宫墙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悬挂连接的悬挂连接部。
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措施,便于对所述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进行固定安装。例如 可以通过所述悬挂连接部将所述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固定在室内的天花板上。
优选的,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发射单元的光学轴线和 所述接收单元的光学轴线与所述顶板的平面平行。
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措施,首先,能够保证在对所述发射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的安 装和调试较为简便,无需才采用特定的工具对其与所述顶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进行调 校,另外,也能够保证所述发射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的光学轴线与所述反射迷宫墙的 反射面成一定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反射迷宫墙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措施,是所述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另一种更具体的实施例, 其反射迷宫墙、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具体设置,也可以参照上述所要达到相应的技 术效果做相应的调整或者变换。
优选的,所述反射迷宫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迷宫墙片。
其中,所述迷宫墙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的一端与所 述第二反射片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张开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措施,经过实验证明,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成一定的角度 向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能形成一种优良的反射面,能保证在尽量少的烟雾进入 的时候,就能够进行报警,具有高的灵敏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迷宫墙片还包括墙片遮光片;所述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的 连接处还进一步连接于所述墙片遮光片的中部。
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光学暗室的遮光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 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还包括与所述反射迷宫墙、发射单元和接 收单元围成光学暗室的遮光透气反射墙。
其中,所述遮光透气反射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在保证较高的检测可 靠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不会因为积上灰尘杂质而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和灵敏度。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学暗室的部分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反射迷宫墙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反射迷宫墙与顶板的连接的立体结构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反射迷宫墙与顶板的连接的侧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包括顶板820、底板、用于 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接收单元,以 及,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反射迷宫墙100。其中,所述反射迷宫墙100的反射面与所所述反射迷宫墙100固定在所述顶板820上。在所述顶板820上设置有用于悬挂连 接的悬挂连接部821。
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也固定于所述顶板820上;所述发射单元的光学轴线和所 述接收单元的光学轴线与所述顶板820的平面平行。
尤其参见图2,所述反射迷宫墙100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迷宫墙片110。其 中,所述迷宫墙片110包括第一反射片111和第二反射片112。所述第一反射片lll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射片112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张开一定的 角度。所述迷宫墙片110还包括墙片遮光片113;所述第一反射片111和第二反射片 112的连接处还进一步连接于所述墙片遮光片113的中部。
请参见图1和图2,与现有技术类似的,本发明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也包括:
与所述反射迷宫墙100、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围成光学暗室的遮光透气反射墙。
其中,所述遮光透气反射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包括顶板(820)、底板、用于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反射迷宫墙(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迷宫墙(100)的反射面与所述顶板(820)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迷宫墙(100) 固定在所述顶板(820)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820)上 设置有用于悬挂连接的悬挂连接部(821)。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和接 收单元固定于所述顶板(820)上;所述发射单元的光学轴线和所述接收单元的光学轴 线与所述顶板(820)的平面平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迷宫墙(100) 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迷宫墙(100)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迷宫墙片(110)。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墙片(110)包括第一反射片(111)和第二反射片(112);所述第一反射片(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射片(112)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张开一定的角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墙片(110)还包括墙片遮光片(113);所述第一反射片(111)和第二反射片(112)的连接处还进一步连接于所述墙片遮光片(113)的中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反射迷宫墙(100)、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围成光学暗室的遮光透气反射墙。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透气反射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
全文摘要
一种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包括顶板(820)、底板、用于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反射迷宫墙(100);所述反射迷宫墙(100)的反射面与所述顶板(820)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在保证较高的检测可靠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不会因为积上灰尘杂质而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和灵敏度。
文档编号G08B17/107GK101615329SQ2009101075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3日
发明者高庆斌 申请人: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