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装置、移动终端及紧急通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098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车载装置、移动终端及紧急通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与车辆的碰撞事故的被害者有关的信息通知给进行事故后的应对的联系人的车载装置、将与被害者有关的信息发送至车载装置的移动终端以及具备这些车载装置和移动终端的紧急通知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发生了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事故时对车辆的搭乘人员的事故信息及行人的事故信息进行检测并将其通知给紧急通知中心的系统。此外,所谓搭乘人员的事故信息是指基于搭乘人员因车辆的碰撞而受到的冲击来表示搭乘人员发生危险时的状况的信息。例如包含车辆的搭乘人员数、是否系上安全带、碰撞方向、有无多重碰撞、有无翻转、碰撞前后的车速变化等信息。另外,所谓行人的事故信息是指表示与车辆发生了碰撞的行人的状况的信息,例如包含车辆碰撞前的车速、保险杠的加速度、根据该加速度所计算出的碰撞能量以及车辆的前方图像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0-2441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根据车辆侧所能探测到的信息来确定遭遇事故的被害者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事故应对的情景中,例如为了对被害者施以恰当的治疗,需要被害者的血型、有无慢性病、出生年月日、住址等个人信息。

然而,这些信息无法由车辆侧探测到,除了根据被害者所持的物品来确认或者从被害者本身或被害者的亲属等关系人处打听到以外,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在现有的紧急通知系统中,存在无法灵活进行事故后应对的情况。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灵活地进行事故后应对的车载装置、移动终端及紧急通知系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装置包括车辆侧通信部、个人信息分析部、紧急联络部。

车辆侧通信部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接收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分析部对车辆侧通信部所接收到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以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紧急联络部向个人信息分析部所决定的联系人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车载装置通过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来获得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对该个人信息进行分析来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由此,能迅速地对基于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的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通知,从而灵活地进行事故后的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紧急通知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1(a)是表示紧急通知系统所具备的车载装置和移动终端的结构的框图,图1(b)是表示车载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移动终端所保持的个人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移动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车载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紧急通知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1(a)是表示紧急通知系统所具备的车载装置1和移动终端2的结构的框图,图1(b)是表示车载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图。另外,图2是表示移动终端2所保持的个人信息21a的一个示例的图。

车载装置1是搭载于车辆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紧急通知的专用装置,也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导航装置等的一项功能来实现。

另外,车载装置1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车辆搭乘人员所持有的移动终端。此外,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也可以骑乘自行车、摩托车等轻型车辆,但以下对持有人是行人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车载装置1构成为包括车辆侧通信部10、个人信息分析部11、紧急联络部12和事故探测部13。

车辆侧通信部10与移动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以接收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关于车辆侧通信部10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的无线方式,利用能在几十cm左右的距离范围内进行通信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

通过利用像这样的无线方式,从而可预想到因车辆与行人发生接触或碰撞而导致处于以下状态,即:该距离范围内存在车辆和行人。

即,车辆侧通信部10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方式来与终端侧通信部20进行通信,从而在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持有移动终端2的行人之间的接触处于预想的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移动终端2接收个人信息21a。

此外,本发明即使在与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一起移动的移动体以及车辆处于上述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也能适用。作为移动体,可以考虑如上文所述的自行车、摩托车等轻型车辆。

另外,车辆侧通信部10在根据包含车速的车辆信息或车辆位置的变化等判定为车辆正在行驶、且处于上述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移动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在正在行驶的车辆以及行人处于上述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可以预想到车辆与行人发生了碰撞,因此,车辆侧通信部10从移动终端2获取个人信息21a。另一方面,即使停车中的车辆以及行人处于上述距离范围内,由于车辆没有与行人发生碰撞,因此,也不会执行个人信息21a的获取。

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车辆侧通信部10所接收到的行人的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以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

个人信息21a是针对每个预先决定的项目记载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而得的信息。如图2所示,记载有针对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血型、慢性病、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经常就诊的医院、紧急联系人等项目的每个项目的信息。例如,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个人信息21a进行文本分析并提取出各项目的信息,通过参照个人信息21a的项目与要通知该项目的信息的联系人之间的对应数据,从而决定与提取出的项目的信息相对应的联系人。

包含由此所决定的项目的信息是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与之相对应的联系人成为要通知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的联系人。

此外,图2所示的紧急联系人的项目中记载有联系对象的姓名、亲属关系、移动电话的号码、邮箱地址。

因此,个人信息分析部11也可以将表示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遭遇事故的情况的固定文本决定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并将该项目所记载的移动电话的号码、邮箱地址决定为其联系人。

另外,也可以将个人信息21a直接决定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将与车辆事故等相对应的紧急通知中心决定为联系人。

紧急联络部12是向个人信息分析部11所决定的联系人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的构成要素。例如,在紧急联络部12中预先登记有与事故应对有关的每个联系人的通信装置的地址。紧急联络部12从与事故应对有关的每个联系人的通信装置的地址中确定与从个人信息分析部11所输入的联系人相匹配的地址,对该地址进行访问并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

事故探测部13对因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事故进行探测。例如,根据安全气囊是否动作、加速度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加速度、车辆周边的摄像头图像等来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探测。

此外,事故探测部13若探测到发生事故,则将该情况通知给个人信息分析部11。若事故探测部13未探测到事故,则个人信息分析部11不对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在事故探测部13探测到事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个人信息进行分析。

另外,事故探测部13也可以对表示发生事故的位置及其状况的事故信息进行探测,若探测到发生事故,则从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等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来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从拍摄车辆周边的摄像头图像中提取出存在与行人的接触的一侧的摄像头图像作为表示事故状况的信息。

个人信息分析部11也可以将事故探测部13所探测到的事故信息决定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并决定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

此外,如图1(b)所示,通过由处理器100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来实现车辆侧通信部10、个人信息分析部11、紧急联络部12和事故探测部13。

另外,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同执行上述功能。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移动终端2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与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之间发生接触事故时的动作。

首先,移动终端2的终端侧通信部20始终对与车载装置1的车辆侧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进行轮询。车辆侧通信部10也始终对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的通信进行轮询。由此,终端侧通信部20处于对下述情况进行确认的状态,即: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持有移动终端2的行人之间的接触是否处于预想的距离范围内、即与车辆侧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是否建立(步骤st1)。

若与车辆侧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未建立(步骤st1;否),则重复步骤st1的处理。

另一方面,若与车辆侧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建立(步骤st1;是),则终端侧通信部20从个人信息存储部21读取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并发送至车载装置1(步骤st2)。

此外,在步骤st1中,示出了车辆侧通信部10与终端侧通信部20互相对通信进行轮询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车辆侧通信部10也可以利用设于车辆的角传感器(cornersensor)或对车辆周边进行拍摄的摄像头,在发生行人等靠近车辆的状况时开始轮询。

图4是表示车载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与持有移动终端2的行人之间发生接触事故时的动作。

首先,如上所述,车载装置1的车辆侧通信部10始终对与移动终端2的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的通信进行轮询。另外,终端侧通信部20也始终对与车辆侧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进行轮询。由此,车辆侧通信部10处于对下述情况进行确认的状态,即: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持有移动终端2的行人之间的接触是否处于预想的距离范围内、即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的通信是否建立(步骤st1a)。

若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的通信未建立(步骤st1a;否),则重复步骤st1a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t1a;是),车辆侧通信部10接收图3的步骤st2中从终端侧通信部20发送来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步骤st2a)。

若由车辆侧通信部10输入从移动终端2接收到的个人信息21a,则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事故探测部13是否探测到事故的发生进行确认(步骤st3a)。这里,在未探测到事故的情况下(步骤st3a;否),个人信息分析部11判断为是来自移动终端2的误报,在废弃个人信息1a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探测到事故的情况下(步骤st3a;是),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步骤st4a)。

例如,提取出个人信息21a中的被害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紧急联系人等各项目所记载的信息来作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参照如上所述的对应数据,并将要通知所提取出的上述信息的联系人决定为“警察”。

另外,提取出被害人的血型、慢性病、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经常就诊的医院名等各项目所记载的信息,并将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决定为“医院”。

紧急联络部12基于个人信息分析部11的分析结果,来实施紧急联络(步骤st5a)。例如,紧急联络部12从与预先登记的事故应对有关的每个联系人的通信装置的地址中确定与从个人信息分析部11输入的联系人相匹配的地址,对该地址进行访问并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

在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为被害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紧急联系人、且联系人为“警察”的情况下,紧急联络部12对警察所管理的紧急通知用的通信装置进行访问,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

在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为被害人的血型、慢性病、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经常就诊的医院名、且联系人为“医院”的情况下,紧急联络部12对医院所管理的紧急通知用的通信装置进行访问,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由此,在医院侧对被害人进行治疗时,能基于被害人的慢性病来掌握可使用的药物。另外,还能向经常就诊的医院询问治疗内容等。

这些处理可基于从车载装置1所获得的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来实施,而无需询问被害人自身或被害人的亲属等有关人员。

另外,也可以将个人信息21a所记载的紧急联系人作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发送至医院。例如,在被害人处于需要手术的状态、且需要得到其家属的同意的情况下,医院侧能基于紧急联系人来询问被害人的家属。

若从被害人的家属侧来考虑,则在因事故而导致被害人未到达单位、从单位向家属侧发出了未到达单位的联络的情况下,家属会为被害人是否安全而感到担心,会承受非常大的精神负担。

因此,个人信息分析部11在由事故探测部13探测到事故时立即根据紧急联系人确定被害人的家属侧的移动终端或个人计算机等通信装置的地址。然后,紧急联络部12对该地址进行访问,并发送事故探测部13所探测到的事故信息。

由此,亲属侧能在发生事故后立即掌握被害人的状况,因此,能减轻如上文所述那样的精神负担。

但是,仅在发生事故时发送事故信息反而会引起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紧急联络部12对搭载于救护车的通信装置发送被害人的紧急联系人。由此,救护车的通信装置能向家属侧实时传达被送往医院的被害人的状况。

此外,在图1(a)中,示出了车载装置1具备事故探测部13的情况,但是,当在车辆侧通信部10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建立了通信从而预想到车辆与行人之间的接触时,也可以省略事故探测部13。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载装置1包括车辆侧通信部10、个人信息分析部11、紧急联络部12。

车辆侧通信部10与移动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接收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车辆侧通信部10所接收到的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并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紧急联络部12向个人信息分析部11所决定的联系人发送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车载装置1通过与移动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来获得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对该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来决定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由此,能迅速地对基于被害人的个人信息21a的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通知,从而灵活地进行事故后的应对。

另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载装置1中,车辆侧通信部10在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之间的接触处于预想的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与移动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来接收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在车辆侧通信部10与终端侧通信部20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时刻判断为车辆与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之间发生了接触或碰撞。

此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载装置1具备事故探测部13,该事故探测部13对因车辆与移动终端2的持有人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事故进行探测。

若事故探测部13未探测到事故,则个人信息分析部11不对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在事故探测部13探测到事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分析部11对个人信息21a进行分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未发生因车辆与行人的接触而导致的事故时,能防止个人信息21a被误处理。

此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载装置1中,事故探测部13对表示发生事故的位置及其状况的事故信息进行探测。

个人信息分析部11将事故探测部13所探测到的事故信息决定为事故应对所需要的信息,并决定要通知该信息的联系人。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对要进行紧急通知的联系人通知发生事故的位置及其状况。

此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移动终端2包括终端侧通信部20和个人信息存储部21。个人信息存储部21对持有人的个人信息21a进行存储。终端侧通信部20在搭载车载装置1的车辆与持有人之间的接触处于预想的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与车载装置1进行无线通信以发送存储于个人信息存储部21的个人信息21a。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与车载装置1进行联动而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紧急通知系统如图1(a)所示,包括车载装置1和移动终端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使车载装置1与移动终端2进行联动而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结构要素进行变形、或在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任意的结构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装置能灵活地对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事故进行应对,因此,适用于着重应对车辆与行人等的碰撞事故的紧急通知系统。

标号说明

1车载装置

1a个人信息

2移动终端

10车辆侧通信部

11个人信息分析部

12紧急联络部

13事故探测部

20终端侧通信部

21个人信息存储部

21a个人信息

100处理器

101存储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