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651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信号发射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信号发射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将信号源对准信号接收端,根据信号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可以实现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信号的传输,但在实际应用以及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造成角度的偏差,从而导致信号接收端无法接收到信号源发出的信号,例如:遥控器遥控电视,必须将遥控器对准电视才可进行操作,此外,若遥控器的电量过低,同样会降低遥控器中红外发射管的发射性能,用户需多次重复按下相应的控制按键,电视才会接收到控制命令,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及一种终端,并且可扩大信号的发射范围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包括:信号源,用于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发射信号;微动装置,与信号源同轴连接;微处理器,与微动装置相连,向信号源发出发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通过将信号源和微动装置同轴相连,可以使得信号源发出的信号会随微动装置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在不改变信号源的自身强度或发射角度的前提下,增大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的角度。例如:在使用过程中,电视遥控器若要遥控电视,一定要将电视的红外接收端处于电视遥控器的红外发射端固定的范围内,才可进行遥控,此时,若将电视遥控器的红外发射端作为信号源,与一个微动装置同轴连接,则可以将红外发射端与微动装置一起联动,使得红外发射端实现一定的摆幅,即在红外发射端摆动的过程中,将红外信号发出,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微动开关,与微处理器相连,设于微动装置运动轨迹在水平的第一极限位置,微动装置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一信号;以及第二微动开关,与微处理器相连,设于微动装置运动轨迹的第二极限位置,微动装置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二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微动装置的运动是以一种往复的循环运动方式实现的,可以是二维空间内水平方向的左右运动,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也可以是在三维空间内,围绕运动轴的圆周运动,但在上述的几种运动方式中,都是往复式的运动,即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而在活动范围的极限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以及第二微动开关,可以将微动装置运动时的位置实时的发送给微处理器,便于后续对信号源的控制以及微动装置的运动分析。

优选地,当微动装置的运动方式是水平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处于运动轨迹的左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处于运动轨迹的右极限位置;当微动装置的运动方式是竖直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处于运动轨迹的上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处于运动轨迹的下极限位置;当微动装置的运动方式是圆周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一侧的最大直径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另一侧的最小直径极限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时,向信号源发出发射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微处理器仅在接收到由第一微动开关发出的第一信号时,实时的向信号源发出发射请求,信号源从而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将信号发出,实现对具有信号接收的设备的控制,由于信号源只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才发出信号,与现有技术中在接收到发射请求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送信号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发射信号所耗费的能量,即可在扩大信号发射范围的基础上延长终端的使用时间,增强用户的体验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广域发射装置还包括计时单元,将第一信号的接收时间作为微动装置运动周期的初始时间T1,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作为微动装置的运动周期的结束时间T2,计算微动装置从所述初始时间至所述结束时间的单程时间T0以及微动装置运动周期的持续时间T3;其中,T0=T2-T1,T3=2×T0。

在该实施例中,微动装置的运动轨迹是循环的,因此微动装置的运动也是具有周期性,同时将微动装置运动在第一极限位置的时间记录为T1,将微动装置运动到第二极限位置的时间也记录为T2,计算微动装置运动周期T3以及往复运动的单程时间T0,其中T0为T2与T1的差值,T3为T0的两倍,从而可根据微动装置的运动周期以及单程时间,更便于微处理器控制信号源发射信号的时间及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计时单元还用于在微动装置的运行时间为T0/2时,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三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微动装置运行至T0/2时,即根据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设置的位置可知,此时微动装置处于运动轨迹的中间位置,故为减少信号源仅在微动开关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时发射信号,而信号源在运动过程中并未对具有信号接收装置的设备发射信号,从而使得信号在信号源的运动过程中被设备接收的不完全的可能性,在微动装置处于中间位置时,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三信号,以达到扩大信号发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其中,计时单元还可以根据微动装置的运动轨迹以及周期时间,在微动装置的运行至运动轨迹的一定位置时,例如:三等分处、四等分处,向微处理器发送可控制信号源发送信号的第三信号,根据不同微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不同,也可以根据运动的时间控制第三信号的发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三信号时,向信号源发出发射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来自计时单元发送的第三信号时,微处理器向信号源发出发射信号的请求,降低信号在信号源的运动过程中被具有信号接收装置的设备接收不完全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扩大信号发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激光信号、无线电信号、WIFI信号、超声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源包括红外发射器、激光光源、无线电发射器、WIFI发射器、超声波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动装置具体包括微动电机,振动片、微型振动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因此该终端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第三方不同于在此描述的第三方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和终端200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包括:信号源102,用于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发射信号;微动装置104,与信号源102同轴连接;微处理器106,与微动装置104相连,向信号源102发出发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通过将信号源102和微动装置104同轴相连,可以使得信号源102发出的信号会随微动装置104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在不改变信号源102的自身强度或发射角度的前提下,增大了信号源102发出的信号的角度。例如:在使用过程中,电视遥控器若要遥控电视,一定要将电视的红外接收端处于电视遥控器的红外发射端固定的范围内,才可进行遥控,此时,若将电视遥控器的红外发射端作为信号源102,与一个微动装置104同轴连接,则可以将红外发射端与微动装置104一起联动,使得红外发射端实现一定的摆幅,即在红外发射端摆动的过程中,将红外信号发出,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微动开关108,与微处理器106相连,设于微动装置104运动轨迹在水平的第一极限位置,微动装置104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一微动开关108,第一微动开关108向微处理器106发送第一信号;以及第二微动开关110,与微处理器106相连,设于微动装置104运动轨迹的第二极限位置,微动装置104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微动开关110,第二微动开关110向微处理器106发送第二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微动装置104的运动是以一种往复的循环运动方式实现的,可以是二维空间内水平方向的左右运动,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也可以是在三维空间内,围绕运动轴的圆周运动,但在上述的几种运动方式中,都是往复式的运动,即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而在活动范围的极限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108以及第二微动开关110,可以将微动装置104运动时的位置实时的发送给微处理器106,便于后续对信号源102的控制以及微动装置104的运动分析。

优选地,当微动装置104的运动方式是水平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处于运动轨迹的左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处于运动轨迹的右极限位置;当微动装置104的运动方式是竖直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处于运动轨迹的上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处于运动轨迹的下极限位置;当微动装置104的运动方式是圆周运动时,第一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一侧的最大直径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是微动装置104另一侧的最小直径极限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处理器106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时,向信号源102发出发射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06仅在接收到由第一微动开关108发出的第一信号时,实时的向信号源102发出发射请求,信号源102从而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将信号发出,实现对具有信号接收的设备的控制,由于信号源102只在接收到发射请求时才发出信号,与现有技术中在接收到发射请求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送信号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发射信号所耗费的能量,即可在扩大信号发射范围的基础上延长终端200的使用时间,增强用户的体验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还包括计时单元,将第一信号的接收时间作为微动装置104运动周期的初始时间T1,第二信号的接收时间作为微动装置104的运动周期的结束时间T2,计算微动装置104从所述初始时间至所述结束时间的单程时间T0以及微动装置104运动周期的持续时间T3;其中,T0=T2-T1,T3=2×T0。

在该实施例中,微动装置104的运动轨迹是循环的,因此微动装置104的运动也是具有周期性,同时将微动装置104运动在第一极限位置的时间记录为T1,将微动装置104运动到第二极限位置的时间记录为T2,计算微动装置104运动周期T3以及往复运动的单程时间T0,其中T0为T2与T1的差值,T3为T0的两倍,从而可根据微动装置104的运动周期以及单程时间,更便于微处理器106控制信号源102发射信号的时间及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计时单元还用于在微动装置104的运行时间为T0/2时,向微处理器106发送第三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微动装置104运行至T0/2时,即根据第一微动开关108与第二微动开关110设置的位置可知,此时微动装置104处于运动轨迹的中间位置,故为减少信号源102仅在微动开关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时发射信号,而信号源102在运动过程中并未对具有信号接收装置的设备发射信号,从而使得信号在信号源102的运动过程中被设备接收的不完全的可能性,在微动装置104处于中间位置时,向微处理器106发送第三信号,以达到扩大信号发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其中,计时单元还可以根据微动装置104的运动轨迹以及周期时间,在微动装置104的运行至运动轨迹的一定位置时,例如:三等分处、四等分处,向微处理器106发送可控制信号源102发送信号的第三信号,根据不同微动装置104的运动方向不同,也可以根据运动的时间控制第三信号的发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处理器106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三信号时,向信号源102发出发射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来自计时单元发送的第三信号时,微处理器106向信号源102发出发射信号的请求,降低信号在信号源102的运动过程中被具有信号接收装置的设备接收不完全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扩大信号发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激光信号、无线电信号、WIFI信号、超声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信号源102包括红外发射器、激光光源、无线电发射器、WIFI发射器、超声波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动装置104具体包括微动电机,振动片、微型振动器。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200的示意框图。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200,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10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终端的信号广域发射装置,可以扩大信号源信号发射的范围,并且可以根据微动装置的运动轨迹,控制信号源的发射时间及发射次数,在增大信号范围的同时减少发射信号所耗费的能量,增强了具有信号广域发射装置的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