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69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警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是整个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障,近几年来,随着电网结构的发展和完善,电力线路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线路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杆塔点多,面广,线长,终年暴露在野外,除了要遭受恶劣自然天气的侵袭外,人为因素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跳闸,线路被迫停电事故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不仅造成相关单位生命财产损失,更给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这些事件的方式具有随机性、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使电力部门的日常巡检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随着近年来视频技术的发展,通过在输电线路杆塔上架设监控摄像机的方式来对杆塔及输电线路周边进行观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视频信号传输至输电线路运行管理部门,输电管理部门通过24小时值守的方式观察杆塔及输电线路周边情况,一旦发现危害杆塔及输电线路的行为,立即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目前输电线路运行管理部门应对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重要方式。这种技术存在以下弊端:1)需要对多个观测点进行全程24小时视频监控。2)全程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不仅占用大量的通信带宽,带来巨大的通信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采集的视频数据大多数都是没有发生危害杆塔及输电线路事件的无用视频数据。3)通过值守人员观察到危害杆塔及输电线路事件后,再通报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时间相对滞后。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于电线、电缆上的温度、电流没有进行侦测与警报,也未能在线路即将过载之前,先发出警报,而是藉由相关的保护设备,在使用电力已经超载时,才直接进行跳脱的程序。因此,当电力过载保护系统动作后,电力系统会突然停止供电,经常造成电力系统维修人员的手忙脚乱。尤其是,并非每个电气产品都会设置不断电系统,而即使有不断电系统,也会有瞬间压降的情况产生,都会造成各个相关用电产业难以统计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

一种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线路本体、侦测本体、电流计、温度计以及摄像装置,所述侦测本体、电流计、温度计以及摄像装置分别与线路本体相连,所述所述侦测本体包括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和蜂鸣器,所述电流计通过电流传感器与处理器相连,温度计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相连,所述摄像装置与处理器相连,所述处理器与蜂鸣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侦测本体还包括壳体、电流显示灯、温度显示灯和接头,所述蜂鸣器、电流显示灯、温度显示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端,所述接头设置在壳体下端,所述处理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壳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通过接头与线路本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摄像装置通过网络与处理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外在破坏时可以发出警讯,而且可以提供温度即将过高或电流即将过载的警讯。本实用新型在摄像装置拍摄到有外力破坏时,可以启动蜂鸣器进行预警,温度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可分别感测电气线路的电流及温度,并由电流显示灯及温度显示灯的不同发光模式以分别显示电流及温度的异常状态,且蜂鸣器可在电流或温度发生异常时产生警报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一种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线路本体1、侦测本体2、电流计3、温度计4以及摄像装置5,所述侦测本体2、电流计3、温度计4以及摄像装置5分别与线路本体1相连,所述所述侦测本体2包括电流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处理器8和蜂鸣器9,所述电流计3通过电流传感器6与处理器8相连,温度计4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7与处理器8相连,所述摄像装置5与处理器8相连,所述处理器8通过网络与蜂鸣器9相连。

所述侦测本体还包括壳体10、电流显示灯11、温度显示灯12和接头13,所述蜂鸣器9、电流显示灯11、温度显示灯12分别设置在壳体10上端,所述接头13设置在壳体下端,所述处理器8、电流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10通过接头13与线路本体1相连。

本实用新型可在外力破坏、电流异常或温度异常时提供预警功能,在摄像装置拍摄到有外力破坏时,可以启动蜂鸣器进行预警,温度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可分别感测电气线路的电流及温度,并由电流显示灯及温度显示灯的不同发光模式以分别显示电流及温度的异常状态,且蜂鸣器可在电流或温度发生异常时产生警报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