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煤气检测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82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具体涉及室内煤气检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飞快的发展给我们带了便捷的生活,人们居住的场所也越来越科技化,与此同时一些便捷的有害物质也就带入了人们住所,例如煤气。煤气作为一种渐变有效的燃气很早就进入市民的家庭之中,但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都是起源于煤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跟氢气,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危险的隐形杀手:并且煤气还是一种可燃性极高的气体,一旦有煤气泄漏还很有可能发生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煤气中毒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频频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煤气中毒,目的在于提供室内煤气检测报警系统,解决无法提前预知煤气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室内煤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水雾化模块、A/D转换器、煤气检测装置、报警系统,所述主控模块控制外围电路;所述水雾化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在煤气泄漏的同时使装置中的水雾化,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提前消灭存在的危险火源;所述煤气检测装置与A/D转换器电连接,用于收集采集环境中煤气浓度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A/D转换器分别与煤气检测装置、主控模块电连接,通过A/D转换器对煤气检测装置的信息进行转换,变成主控模块可以识别和判断的数字量;所述报警系统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模块还电连接有浓度显示模块,显示空气中的煤气浓度,方便使用者查看。

进一步的,所述水雾化模块为超声波雾化装置,采用高频震荡,震荡频率为1.7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

进一步的,所述煤气检测装置为MQ-5煤气传感器,MQ-5煤气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MQ-5气体传感器对丁烷、丙烷、甲烷的灵敏度高,对甲烷和丙烷可较好的兼顾。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特别是天然气,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模块为AT89C51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设有煤气检测装置及报警装置,煤气泄漏即可发出警报;设有水雾化装置,一旦煤气发生泄漏,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即可增加空气湿度避免有火星点燃煤气;大大增加了室内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室内煤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水雾化模块、A/D转换器、煤气检测装置、报警系统,所述主控模块控制外围电路;所述水雾化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在煤气泄漏的同时使装置中的水雾化,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提前消灭存在的危险火源;所述煤气检测装置与A/D转换器电连接,用于收集采集环境中煤气浓度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A/D转换器分别与煤气检测装置、主控模块电连接,通过A/D转换器对煤气检测装置的信息进行转换,变成主控模块可以识别和判断的数字量;所述报警系统与主控模块电连接。主控模块还电连接有浓度显示模块,显示空气中的煤气浓度,方便使用者查看。水雾化模块为超声波雾化装置,采用高频震荡,震荡频率为1.7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煤气检测装置为MQ-5煤气传感器,MQ-5煤气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MQ-5气体传感器对丁烷、丙烷、甲烷的灵敏度高,对甲烷和丙烷可较好的兼顾。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特别是天然气,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主控模块为AT89C51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主控模块为AT89C52单片机,煤气传感器为MQ-5煤气传感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