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941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



背景技术:

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一般用于跨度大、内部空间高的大型空间建筑。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保护空间的相对的两端且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组成探测源,再利用烟减少红外发射器发射到红外接收器的光束光量来判定火灾。当烟雾达到一定浓度,减光率达到预设阈值时,探测器就会产生报警信号。

然而目前的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通常安装在建筑的墙体上,当墙体受到振动的时候,会导致该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已调节好的角度发生偏移,从而使得从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束无法落到接收器上,该探测器无法监测到火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具有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已调节好的角度不容易因墙体振动而发生偏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接收器处于同一高度上,且该发射器和接收器各自通过一转动机构与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制转动机构主动件转动的限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该探测器安装时通过转动机构分别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相对设置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处于同一高度上,并且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束能够落到接收器上,再通过限位机构对相对应的转动机构主动件的转动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发射器和接收器已调节好的角度不容易发生偏移,使得该探测器能够更稳定地对其所在保护空间的火情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主动件蜗杆以及与蜗杆配合传动的蜗轮,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于蜗轮的端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安装发射器和接收器时,通过转动蜗杆,使得蜗轮随之转动以调整固定在蜗轮端面上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且在墙体受到振动时,通过蜗轮蜗杆的减振作用,减少振动力的传递,使得发射器和接收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不容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蜗杆上的圆锥块、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并与蜗杆平行的螺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并与蜗杆平行的固定杆以及套设在螺杆上的圆锥套,该圆锥套上设置有与圆锥块配合抵接的凹槽,所述圆锥套与螺杆螺纹连接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转动螺杆,套设在螺杆以及固定杆上的圆锥套向下移动,圆锥套的凹槽与固定在蜗杆上的圆锥块配合抵接,圆锥套给圆锥块提供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力,使得圆锥块与蜗杆被圆锥套夹紧,从而限制蜗杆的转动,使得发射器和接收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不容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锥套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凸块搭接的搭扣。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底座上的搭扣与圆锥套上的凸块搭接配合,在圆锥套夹紧圆锥块时,限制住圆锥套的竖向滑动,使得圆锥套能够更稳定地夹紧蜗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锥块与所述凹槽接触面上均设置有摩擦片。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增大了圆锥套与圆锥块相接触的斜楔面上的摩擦力,使得圆锥套与圆锥块之间的抵接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双向丝杆以及固定于蜗杆上的固定块,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各套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均滑动连接于蜗杆上,所述固定块被双向丝杆两端的限位块夹紧。

通过这样设置,转动双向丝杆,套设在双向丝杆两端的限位块相向滑动并夹紧固定块,限制蜗杆的转动,限位块夹紧固定块相较于限位块直接夹紧蜗杆,增加了接触面积,使得摩擦力增大,增大了限位块对蜗杆的夹紧力,使得发射器和接收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不容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块之间插接有与限位孔配合的固定销。

通过这样设置,限位块之间通过固定销与限位孔的配合插接以固定,使得限位块不容易因墙体振动而沿螺杆发生竖向滑移,进一步限制蜗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该探测器还包括与墙体可拆卸连接并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与墙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柔性垫片。

通过这样设置,柔性垫片在墙体振动时,对振动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振动力对该探测器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探测器安装时,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来调节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且在安装时,由于蜗轮蜗杆的自锁作用,使得安装更加快捷;再通过圆锥套和圆锥块斜楔面的抵接,对蜗杆施加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力以夹紧蜗杆,从而限制蜗杆的转动;或者是通过限位块与蜗杆上固定块的抵接,夹紧固定块,从而限制蜗杆的转动,这样,墙体振动时,发射器和接收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不容易发生偏移;且柔性垫片对墙体的振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限位机构的结构关系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2中限位机构的结构关系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发射器;2、接收器;3、底座;4、支架;5、蜗轮;6、蜗杆;7、柔性垫片;8、圆锥块;9、螺杆;10、固定杆;11、圆锥套;12、摩擦片;13、搭扣;14、凸块;15、限位块;16、限位孔;17、固定销;18、固定块;19、双向丝杆;2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如图1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且发射器1与接收器2处于同一高度上,且发射器1与接收器2各自通过一转动机构与一底座3转动连接,底座3上设置有限制转动机构主动件转动的限位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3上的主动件蜗杆6以及与蜗杆6配合传动的蜗轮5,发射器1和接收器2固定于蜗轮5的端面上,安装该探测器时,通过转动蜗杆6,驱动蜗轮5转动从而调节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与相应的底座3之间的角度。

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蜗杆6上的圆锥块8、转动连接在底座3上并与蜗杆6平行的螺杆9、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并与蜗杆6平行的固定杆10以及套设在螺杆9上的圆锥套11,该圆锥套11上设置有与圆锥块8配合抵接的凹槽20,该圆锥套11与螺杆9螺纹连接且与固定杆10滑动连接。转动螺杆9,圆锥套11向下滑动,且凹槽20与圆锥块8配合抵接,对圆锥块8和蜗杆6施加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力以夹紧蜗杆6,限制蜗杆6的转动;并且圆锥块8的凹槽20与圆锥套11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摩擦片12,增大了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得凹槽20与圆锥块8的抵接更加紧密;并且圆锥套11上设置有凸块14,底座3上设置有与凸块14搭接的搭扣13。

这样,当圆锥套11的凹槽20与圆锥块8配合抵接并夹紧圆锥块8和蜗杆6时,通过搭扣13与凸块14的搭接,圆锥套11不容易发生竖直方向的滑移,使得圆锥套11能够更加稳定地夹紧蜗杆6,从而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与相对应的底座3之间已调节好的角度不容易因墙体的振动而发生偏移。

再结合图1所示,该探测器还包括与墙体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并与底座3固定连接的支架4,支架4与墙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柔性垫片7,该柔性垫片7在墙体发生振动时,对振动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达到一定的减振效果。

具体工作方式:安装探测器时,该探测器的发射器1和接收器2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上,将支架4通过螺钉安装在墙体上,并转动蜗杆6,驱动蜗轮5调整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与相对应的底座3之间的角度,最终使得发射器1的信号能够落在接收器2上,调整好角度以后,转动螺杆9,圆锥套11下移,圆锥套11的凹槽20与圆锥块8配合抵接,该圆锥套11夹紧圆锥块8和蜗杆6,限制蜗杆6的转动,再向上翻转底座3上的搭扣13使其与圆锥套11上的凸块14搭接,限制圆锥套11的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进一步限制蜗杆6的转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制主动件蜗杆6转动的限位机构的不同,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该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3上的双向丝杆19以及固定于蜗杆6上的固定块18,双向丝杆19的两端各套设并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5,且该限位块15滑动连接于蜗杆6上,固定块18被双向丝杆19两端的限位块15夹紧,并且限位块15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限位孔16,限位块15之间借助与限位孔16配合插接的固定销17以固定。这样,通过双向丝杆19 两端的限位块15夹紧固定块18,从而限制住蜗杆6的转动;再通过固定销17固定双向丝杆19两端的限位块15,进一步限制蜗杆6和蜗轮5的转动,从而使得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与相对应的底座3之间已调节好的角度不容易因墙体的振动而发生偏移。

具体工作方式:调节好发射器1和接收器2与相对应的底座3之间的角度后,转动螺杆9,双向丝杆19两端的限位块15相向运动并夹紧固定块18,从而夹紧蜗杆6,再将固定销17与双向丝杆19两端的限位块15上的限位孔16配合插接,限制双向丝杆19两端的限位块15的竖向滑动,从而进一步限制蜗杆6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