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判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5367发布日期:2018-11-07 07:4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判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停车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判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停车泊位内是否有车辆停放,通常通过安装在泊位内的泊位状态检测器进行检测,或在泊位周边安装摄像头,通过视频识别车牌来检测泊位内是否有车辆停放。

按工作原理分类,常见的泊位状态检测器有地磁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感应线圈检测器、红外检测器等几种。以地磁检测器为例,地磁检测器是装在护套内的磁场检测装置,使用时埋在路面上,当车辆驶入或驶离泊位时,地磁检测器会检测到泊位上方磁场发生变化,从而获知泊位处于占用还是空闲状态。

无论是采用上述基于泊位状态检测器的泊位状态检测方法,还是基于视频识别的泊位状态检测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检测错误的情况。例如在理想环境下测试,地磁检测器的准确率一般在98%~99%。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由于车辆结构、材料的不同,检测的准确率往往更低。基于视频识别的泊位检测,则容易受到天气、光照、遮挡等影响,准确率一般在99%以下。

通常情况下,当泊位状态检测出现错误时,会导致用户的停车费用计算出错,由于单个泊位的周转次数很多,在现有的检测准确率下会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以检测准确率为99%为例,假设一个区域有10,000个泊位,每个泊位平均每天的周转次数按8次计算,那么每天的出错次数就有10,000×8×0.01=800次,假设车辆驶入和驶离检测出错各占50%,这就意味着每天有800/2=400次的停车费计算有可能出现错误,这么高的错误率在停车管理运营中是不可接受的。而且,这些检测错误往往很难通过系统自动发现纠正,需要人工逐个核对,大大增加了人工核查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可大大提高泊位状态检测的准确率,减少用户投诉,并降低人工核查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可检测车辆驶入和驶离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以及

与所述泊位状态检测器集成的rfid电子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泊位状态判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置于停车泊位内,可检测车辆驶入和驶离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

可与所述泊位状态检测器集成的rfid电子标签;

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的rfid读写器;以及

泊位状态判断装置,用于根据所述rfid读写器读取的电子标签数据,以及所述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泊位状态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rfid读写器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

获取所述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

根据所述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和所述电子标签数据判断所述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

所述泊位状态检测器置于停车泊位内,可检测车辆驶入和驶离泊位;

所述rfid电子标签可与所述泊位状态检测器集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泊位状态检测器出现误判时通过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进行自动纠正,避免未检测到车辆驶离泊位而造成的计费错误以及车辆驶入泊位未被发现的情况,从而显著降低泊位状态的误判率,大大减少因误判所导致的用户投诉,并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核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泊位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泊位状态判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泊位状态判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泊位状态判断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泊位状态检测装置,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泊位状态检测装置10包括可检测车辆驶入和驶离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以及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集成的rfid电子标签1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可以为红外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感应线圈检测器和地磁检测器中的任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可设置于泊位内,用于检测泊位是否有车辆驶入或者驶离,输出泊位状态数据。

泊位状态检测器11输出的泊位状态数据中一般包含有如下信息:

(1)泊位状态检测器11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与泊位标识一一对应,用于确定当前泊位状态检测器11所在的泊位;

(2)车辆驶入和驶离的时间,以便于停车计费;

(3)车辆停放状态,例如车辆驶入泊位停放,或者车辆由停放状态驶离泊位。

以地磁检测器为例进行说明:

当车辆驶入泊位,停放在地磁检测器上方时,或者车辆从泊位上驶离时,泊位区域内的磁场将发生变化,地磁检测器感知到磁场的变化,根据磁场的变化可获知当前泊位上是否有车辆停放,并发出泊位状态数据。

当检测到车辆驶入泊位停放时,地磁检测器发出标识泊位有车辆驶入的位状态数据;当检测到停放的车辆驶离泊位时,地磁检测器发出标识泊位上的车辆驶离的泊位状态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12可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集成,并且可埋设于泊位的地下。

在具体实现时,rfid电子标签12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左右结构或者上下结构等,二者也可分别独立封装,然后集成,互不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rfid电子标签12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封装于一个容器内,这样两者的集成度更高,且更便于安装。

优选的,rfid电子标签12设置于该容器的顶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rfid读写器可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电子标签数据可以是任何能够唯一标识rfid电子标签12的数据,例如标签识别号(tagidentifier,tid),或者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等。当rfid读写器读取到设置在泊位上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时,则可判断泊位上没有车辆停放,泊位处于空闲状态。当rfid读写器读取不到设置在对应泊位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时,则可判断泊位上有车辆停放,泊位处于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rfid电子标签和泊位状态检测器集成,可通过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自动纠正泊位状态检测器出现未检测到车辆驶离泊位而造成的计费错误以及车辆驶入泊位未被发现的情况,大大提高泊位状态判断的准确率,显著减少因泊位状态判断出错导致的用户投诉,并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核查成本。

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泊位状态判断系统,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泊位状态判断系统包括:

设置于泊位上的泊位状态检测装置10。其中,泊位状态检测装置10包括可检测车辆驶入和驶离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以及可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集成的rfid电子标签12。

可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的rfid读写器20。

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根据rfid读写器20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以及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判断泊位的泊位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泊位具有用来唯一标识该泊位的泊位标识,例如泊位编号。

设置于泊位上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与该泊位的泊位标识建立关联,用来唯一标识设置在对应泊位上的rfid电子标签,可采用rfid电子标签12的tid或者epc编码作为电子标签数据。

相应地,泊位状态检测器11也具有一个唯一标识,例如泊位状态检测器编号,用来唯一标识泊位状态检测器。该唯一标识与该泊位的泊位标识建立关联,用来唯一标识设置于该泊位上的泊位状态检测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泊位的泊位标识、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和泊位状态检测器11的唯一标识一一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泊位状态检测器11和rfid电子标签1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和rfid电子标签12作用相同,且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rfid读写器20可以设置于可移动式载体,例如车辆或者无人机上。可移动式载体通过rfid读写器20用来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实现对泊位状态的巡视或核查。

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分别与泊位状态检测器11和rfid读写器20通信连接,接收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以及rfid读写器20读取并转发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根据泊位上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以及rfid读写器20读取的与该泊位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判断该泊位的泊位状态。

当泊位上有车辆停放时,rfid读写器20无法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当泊位上无车辆停放时,rfid读写器20可以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

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逐个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同时获取该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数据。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出该泊位的占用状态是否正确,即泊位状态检测器11检测到的泊位状态是否正确。

如下表所示:

一般情况下,泊位状态检测器11能检测出泊位上的车辆停放状态。但是,有时泊位状态检测器11会出现检测错误,例如上表中的状态分类2和状态分类4。

在状态分类4中,当rfid读写器20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时,指示泊位处于空闲状态,可以知道实际泊位上无车辆停放。但是,获取到状态分类4的泊位状态数据时,发现泊位状态数据指示该泊位有车辆停放,泊位处于占用状态。这样,就判断出泊位状态检测器11出现驶离漏检,将泊位状态检测器11判断的泊位状态调整为空闲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rfid读写器20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还可以发现泊位状态检测器11出现的驶入漏检的情况,从而予以纠正。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rfid读写器20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作为判断泊位状态检测器11是否发生误判的依据,在泊位状态检测器11出现误判时进行予以纠正,从而显著降低泊位状态的误判率,大大减少因误判所导致的用户投诉,并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核查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泊位状态的纠正可以在平台端实现。

如图2所示,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包括第一管理平台31a,以及分别与第一管理平台31a、rfid读写器20通信的电子标签数据转发单元32。

其中,rfid读写器20和电子标签数据转发单元32可以设置于可移动式载体,例如车辆或者无人机上。可移动式载体通过rfid读写器20用来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实现对泊位的巡视或核查。

电子标签数据转发单元32用于接收rfid读写器20读取的电子标签数据,并将电子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一管理平台31a。

第一管理平台31a根据所收到的电子标签数据,以及该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判断该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泊位状态检测器11检测的泊位状态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第一管理平台31a。

电子标签数据转发单元32将rfid读写器20读取的电子标签数据转发到第一管理平台31a。

第一管理平台31a通过对接收到的电子标签数据和该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数据进行运算,判断出泊位状态检测器11检测的泊位状态是否出错(即与实际的泊位状态不相符),在出错时进行相应纠正。

在本实施例中,泊位状态数据和电子标签数据的接收以及泊位状态的判断运算均在平台端实现,可以降低本地的数据处理负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泊位状态的纠正也可以在前端实现。

如图3所示,泊位状态判断装置30包括第二管理平台31b,以及分别与第二管理平台31b、rfid读写器20通信的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

其中,rfid读写器20和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可以设置于可移动式载体,例如车辆或者无人机上。可移动式载体通过rfid读写器20用来读取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实现对泊位的巡视或核查,并通过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实现泊位状态的判断。

泊位状态检测器11检测到的泊位状态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第二管理平台31b。

第二管理平台31b将收到的泊位状态数据发送给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

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获取rfid读写器20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并从第二管理平台31b获取该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数据,通过对两者进行运算,判断泊位状态检测器11检测的泊位状态是否出错,在出错时进行相应纠正,并将泊位状态的判断结果返回第二管理平台31b。

在本实施例中,在位于前端的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进行泊位状态数据的计算判断,降低了第二管理平台31b的运行负担,提高了对泊位状态的计算判断速度和响应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管理平台31a或者泊位状态计算单元33根据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和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计算或者判断泊位的泊位状态时:

首先,根据rfid电子标签12的电子标签数据找到对应的泊位。

其次,根据该泊位的泊位标识找到该泊位上的泊位状态检测器11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

然后,判断该泊位状态数据指示的泊位状态是否出错。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泊位状态判断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401中,获取rfid读写器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

在步骤s402中,获取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

在步骤s403中,根据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和电子标签数据,判断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的泊位状态。

其中,泊位状态检测器和rfid电子标签可集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泊位状态检测器发出的泊位状态数据指示泊位处于占用状态,电子标签数据指示泊位处于空闲状态时,判断电子标签数据所对应泊位处于空闲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在泊位状态检测器出现误判时通过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数据进行自动纠正,避免未检测到车辆驶离泊位而造成的计费错误以及车辆驶入泊位未被发现的情况,从而显著降低泊位状态的误判率,大大减少因误判所导致的用户投诉,并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核查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