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寻车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0842发布日期:2018-09-08 01:07阅读:1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停车场智能寻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增多,大型停车场越来越多,很多是建在地下室中,有些还是多层车库。在这种大型停车场中,用户停车的路线和返回寻车的路线往往不同,加上停车场内方向不易辨别,用户常常会在找车时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及时间,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现有的停车场寻车系统中,一般都需要用户在停好车辆后采用各种方式登记自己车牌和停车位置,比如手工记录,刷停车卡或者关注微信号,下载app后登记等方法。然后在寻车时找到特定的设备输入登记信息或者在手机app上操作得到寻车路线。如果用户在停车后没有登记车位和车牌或者停车卡丢失,不愿意下载app或者关注微信号,则用户都无法得到寻车路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用户体验不是很好。

目前移动运营商正在大力推进4g/5g建设,移动边缘计算(mec)作为关键技术将基站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停车场网络覆盖良好;各种车位状态的检测技术,如视频监控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感应检测、地磁检测等都有成功的应用。在手机,pad等ue设备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方法,把移动网络,车位检测系统和用户手机三者结合起来,实现一种自动便利的智能寻车方法和系统,解决现有寻车系统使用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停车场智能寻车方法和系统,通过在移动运营商4g/5g网络中部署的mec服务器上接入车位检测系统和寻车服务器,实现停车识别和寻车过程的自动化,解决现在寻车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车辆停放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寻车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mec服务器获取进入停车场区域的接入本移动网络的ue设备的标识和位置数据,并转发给寻车服务器;

2)mec服务器获取停车场车位检测系统的车位状态数据,并转发给寻车服务器;

3)mec服务器获取接入本移动网络的ue设备的寻车业务数据,并将数据转发给寻车服务器;

4)寻车服务器根据ue标识和其位置数据变化,车位状态数据变化,按设定的算法判断ue所在车辆发生停车行为,关联车位和ue标识并存储在寻车服务器;

5)ue设备发起寻车请求;

6)寻车服务器接收到ue的寻车请求,根据存储的ue标识和车位数据,结合ue当前位置生成寻车路径,发送到ue设备展示,指引ue用户寻车到车位。

本发明基于上述目的,还提供一种智能寻车系统,包括车位检测系统,无线基站,mec服务器,移动核心网,寻车服务器和ue设备。

所述车位检测系统,包括车位检测模块和车位检测网关两个部分。车位检测模块安装在车位上,检测车位上车辆到达,占用和离开状态,并将状态上报给检测网关。可以使用地磁检测,视频检测,超声波检测等现有技术。车位检测网关,安装在车位周围,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各个车位检测模块,接收车位检测模块上报的车位状态,并上报到mec服务器。

所述无线基站,即移动运营商用来覆盖停车场区域的4g/5g微基站,接入手机、pad等ue设备到运营商核心网,具有特定的跟踪区(ta)配置。

所述mec服务器,指移动运营商部署在无线接入侧的移动边缘计算设备(mec),不仅接入移动运营商部署在停车场区域的无线基站设备,同时具备车位检测系统和寻车服务器接入能力,接入停车场的车位检测系统和寻车服务器。一方面根据移动通信协议获取接入网络的ue设备的imsi和ip、ue的位置测量数据和寻车业务数据,以ue的imsi或ip作为ue标识,将关联位置数据和业务数据转发到寻车服务器;另一方面接收车位检测网关的车位状态数据,也转发到寻车服务器。

所述核心网,是移动网络的必须组成,接入无线基站和mec服务器,为ue设备提供移动网络业务支撑。

所述寻车服务器,跟mec服务器通过网络联通,预存有停车场的车位地图数据。一方面接收mec发送的车位状态数据和ue位置数据,通过分析收到的ue标识及ue的位置测量数据,根据停车场的地图数据跟踪每个ue进入停车场基站小区后的位置变化,并按照一定的算法跟车位状态的变化数据进行关联,判断ue是否有停车行为,停车的具体车位,然后将ue设备跟车位关联;另一方面接收ue的寻车请求,根据停车场地图数据,生成从ue设备当前位置到停车位的寻车路径,并发送到ue设备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mec服务器获取进入停车场小区的ue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方法是:如果ue空闲态进入停车场小区,则通过ta更新过程获取ue的imsi;如果ue非空闲态进入,则通过业务数据报文获取ue对应的ip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mec服务器的位置测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ue到两个或更多的基站参考信号(rs)的到达时间差(rstd),ue所在小区id等。

进一步地,所述寻车服务器的停车场车位地图数据包含停车场各个位置实际测量到各个基站的rstd实际数据,以保证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寻车服务器确认ue停车行为的算法是:分析ue的位置数据变化,如果ue一定时间内位置没有变化,并且位置附近有停车位状态经历了从空闲到驶入,占用的状态变化,则判断ue对应车辆停入此车位。

进一步地,所述寻车服务器如果发现某个ue有停车行为,则记录对应的车位信息和ue标识,如果后续此ue发起寻车请求,则根据ue标识找到对应的停车位,然后根据停车场地图数据和当前ue位置生成寻车信息,给ue反馈寻车路径。特别地,如果有多部ue跟同一个停车行为对应,可将车位信息跟多部ue关联。

进一步地,所述ue发起寻车的方法,可以是扫描停车场特定位置的二维码进入寻车的网页或者寻车微信小程序后发起,也可以是通过寻车的app方式发起,并通过对应的方式接收展示寻车路径地图。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4/5g移动网络下mec部署到无线接入侧的技术以及ue设备标识的唯一性特点,结合移动基站的定位技术和现有的停车场车位检测技术,寻车服务器把ue的位置信息,车位的状态变化相关联,自动判断用户的停车行为并把ue跟车位进行关联,实现了用户的停车位数据自动记录,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简便的寻车服务,避免了用户进入停车场后记录车位信息的不便,提升了用户体验,扩展了mec组网的业务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寻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寻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寻车系统示意图。包括车位检测模块101、ue设备102、车位检测网关103,无线基站104,,mec服务器105、internet106、移动运营商的核心网107和寻车服务器108等几个部分,mec、寻车服务器和ue设备都接入internet。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寻车方法的流程图。整个实施实例包括用户停车和用户寻车两个流程。

停车流程如下:步骤s201:mec获取ue标识和位置数据。用户携带手机等ue设备开车进入停车场区域,如果ue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由于停车场区域小区的ta跟外部不同,ue自动发起位置更新,me获取其imsi作为ue标识;如果ue在导航等连接状态下进入停车场,则mec获取其ip地址作为ue标识。同时mec接收ue到多个基站接收信号的时间差数据,发送到寻车服务器。

步骤s202:寻车服务器监控ue的位置变化。寻车服务器接收到mec发送的ue标识及对应的位置测量数据,根据预存的停车场地图,计算ue所处位置,并将历史位置与当前位置对比,判断其是否在移动,停留某处的时间等。

步骤s203:车位检测模块检测车位的占用状态。车位检测模块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如摄像,红外,超声波,地磁等判断是否有车辆停入或者离开车位,并将车位状态变化上报给车位检测网关。

步骤s204:车位检测网关将车状态上报给mec,并有mec转发给寻车服务器,位置服务记录车位的状态变化数据。

步骤s207:寻车服务器根据ue的位置变化和位置附近车位状态的变化判断用户是否停车。如果用户的ue当前位置跟上次位置不同,或者设定时间内位置没有变化,则判断ue用户还在移动中,则执行步骤s209;如果ue在某位置停留超过设定时间,并且停留时间内同一位置附近有一个车位发生了车辆停入或者驶离变化,则判断ue相关的车辆已经停入车位或者驶离车位,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8:如果发生停车行为,把ue标识和同时有车辆停入的车位关联,认为ue用户所驾驶车辆停入此车位。如果有多部ue同一位置同时有停车行为,而且这些ue在停车场内路径一致,则这些ue都关联此同一车位。如果发生驶离行为,则解除此车位跟ue的关联关系。

步骤s209:ue在移动过程中,记录ue当前时间和当前的位置,更新历史位置和历史时间。

寻车流程如下:步骤s205:用户返回停车场后发起寻车。用户ue进入停车场后mec按步骤s201的方法,获取ue的标识和当前位置。用户可以使用ue扫描停车场内指定二维码进入寻车网页或者寻

车的微信小程序发起寻车,也可下载指定寻车app发起寻车。

步骤s206:mec识别ue发起的业务是寻车,将发起寻车的ue标识和寻车请求发送给寻车服务器。

步骤s210:寻车服务器收到寻车请求后,根据ue标识在记录的ue标识和车位关联数据中查找到关联的车位信息。

步骤s211:寻车服务器根据车位信息和ue的当前位置,生成寻车路径地图,发送到发起寻车请求的ue设备。用户根据ue设备显示的地图和当前位置寻找到车位,驶离车辆。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