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警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5882发布日期:2019-01-14 18:2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警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防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警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火警探测系统用于监测发动机舱的火警险情,并及时准确地向飞行员提供告警信号,指引飞行员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

常见的火警探测系统有:热敏电阻式火警探测系统、气动热敏式火警探测系统和感光式火警探测系统。热敏电阻式火警探测系统通过火警探测器的电阻变化实现火警的检测,此类火警探测器易受环境影响,污染或淋雨易引起火警探测系统误报火警。气动热敏式火警探测系统通过对火警探测器气室内气压的变化实现火警的检测,由于直升机飞行过程中遇到的大气情况十分复杂,不同飞行高度温度差异较大,气动热敏式火警探测系统同样也存在相当大的虚警率。感光型火警探测系统是以火焰辐射的紫外或红外光作为输入信号,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信号采集及处理后转换为报警信号,从而实现火警的检测,由于感光式火警探测器短路时也会报火警,因此火警探测系统同一区域只有一个火警探测器时可靠性较差,一定情况下火警探测系统无法区别是探测器短路还是真实火警,因此也会出现虚警情况。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火警探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警探测系统,包括:

火警探测器,用于检测待测区域内的火警信息;

火警预警装置,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火警信息与所述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生成告警信息;

告警系统,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进行存储与显示。

可选地,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发动机舱和apu舱。

可选地,所述火警探测器至少包括一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火警探测器,同一待测区域内至少布置一组所述火警探测器,同一组及不同组所述火警探测器之间均采用并联接线。

可选地,一组所述火警探测器包括两个感光式火警探测器。

可选地,一组所述火警探测器包括一个气动式火警探测器和一个感光式火警探测器。

可选地,所述火警预警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控制处理模块以及输出模块;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火警信息与所述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火警信息与所述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生成告警信息;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告警系统。

可选地,当同一组所述火警探测器中只有一个所述火警探测器发出火警信息时,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不做告警处理。

可选地,所述火警预警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和自检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输入电源转换为所述火警预警装置的工作电源;

所述自检模块包括上电自检、周期自检以及维护自检,所述上电自检和所述周期自检能够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所述维护自检能够通过地面输入指令对系统进行监控。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滤波以及稳压电路。

可选地,所述告警系统包括灯光告警、语音告警及显示器告警。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火警探测系统,提高了火警探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虚警率低,维护性好等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警探测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警探测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火警探测系统,包括火警探测器、火警预警装置以及告警系统。

具体的,火警探测器用于检测待测区域内的火警信息;火警预警装置用于接收并处理火警信息与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生成告警信息;告警系统用于将告警信息进行存储与显示。待测区域包括发动机舱和apu舱等。

其中,火警探测器至少包括一组,每组包括两个火警探测器,同一待测区域内至少布置一组火警探测器,同一组及不同组火警探测器之间均采用并联接线。单个或部分火警探测器失效时,仅是失效火警探测器所在的区域无法探测火警,不影响整个火警探测系统的功能。一组火警探测器可以包括两个感光式火警探测器,或者一个气动式火警探测器和一个感光式火警探测器。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火警探测器包括三组,每组均包括两个感光式火警探测器。本实施例中,感光式火警探测器优选为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可以根据防火探测要求安装在直升机发动机舱以及apu舱等不同的待测区域,并且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可灵活调整安装方向以保证发动机任何位置着火时,可以被及时准确地探测到。紫外式火警探测器通过采集发动机舱及apu舱的紫外线信号来检测火警信号,只对一定窄带范围内的紫外线响应,而不受可见光、红外线等其他波段范围的光线影响。该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的结构主要由紫外光电管及紫外光窗等部件组成。紫外光电管作为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的敏感元件,是一个封闭的透紫外玻璃管,管内充有特殊的气体,利用光电效应将紫外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紫外光电管具有耐高温、高压等特点。紫外光窗采用透紫外光学玻璃经特殊工艺加工成形,紫外光穿透率可达80%以上,以提高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对紫外线的响应灵敏度。出现火警警情时,至少有一组紫外式火警探测器会发出火警信息。单个或部分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失效时,仅是失效紫外式探测器所在的区域无法探测火警信息,不影响整个火警探测系统的功能。

进一步,火警预警装置与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相适配,用于接收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的火警信息,经信号采集、滤波整形等处理后将告警信息提供给告警系统。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火警预警装置内部包括数个信号采集模块、控制处理模块、自检模块、电源模块及输出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了冗余设计,根据软件指令要求完成对火警信息的采集、处理、逻辑判断、滤波及输出等工作。

本实施例中,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接收紫外式火警探测器采集的火焰发出的紫外线辐射响应信号。将电源模块产生的高压脉冲信号加在紫外式火警探测器一端,当外界无火焰时,紫外式火警探测器不导通,探测电路表现为断路状态,当外界有火焰时,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在高压和紫外线的共同作用下导通,向控制处理模块输出电压脉冲信号。信号采集模块中采集接口与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匹配,且可记录与之连接的紫外式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当发生火警或线路故障时,可将当前的火警信息及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处理模块。

控制处理模块对信号采集模块输出的信息进行滤波等处理,并通过软件算法对所采集的火焰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正常、故障和火警等状态。当同一组紫外式火警探测器均发出火警信息时,控制处理模块输出告警信息,同时将火警探测器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告警系统。而同一组火警探测器中只有一个火警探测器发出火警信号时,控制处理模块不做告警处理。

自检模块具有上电自检、周期自检及维护自检功能。上电自检与周期自检可对线路、火警探测器及火警预警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当线路发生短路、断路或火警探测器及火警预警装置故障时,可准确定位故障的位置并通过输出模块向告警系统输出故障信息及地址信息;维护自检在是地面检查时,由地勤人员通过输入指令实现对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输入电源转换为火警预警装置的工作电源,其设置了滤波及稳压电路,可抑制尖峰及浪涌电压对火警预警装置的冲击,内部设计有两路独立的低压电源,一路供数字电路使用,另一路经低压转换变成高压,给紫外式火警探测器使用。

输出模块由通讯接口及硬件接口组成,当判断系统中有火警时,通过硬件接口向告警系统发送告警信息,点亮信号灯并发出语音告警提示,同时通过通讯接口向显示器发出告警信息;当判断系统中有线路断路、短路、火警探测器或火警预警装置故障时,通过通讯接口向显示器发出故障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告警系统主要由告警灯控制单元、语音告警单元以及机电显示器单元组成。告警灯控制单元分为警告级、注意级及提示级告警,警告级告警表现为红灯,注意级告警表现为黄灯,提示级告警表现为绿灯;语音告警单元根据告警信息合成语音信号,并按告警级别确定声音频率及大小;机电显示器单元可将所有故障按告警级别罗列清单,并通过字体颜色提示飞行员进行及时处理。因此,一旦发生火警或线路故障时,火警预警装置输出火警或线路故障信号,可通过灯光、语言以及显示器画面提示飞行员火警或线路故障信号及位置信息,指引飞行员及时进行灭火。

本申请的火警探测系统,采用数组感光式火警探测器,每组探测器监测不同区域,只有当同一组火警探测器均发出火警报警时,才输出火警信息,弥补了传统火警探测系统存在的不足。同时,火警预警装置内部采用了冗余设计,提高了火警探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虚警率低,维护性好等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