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烟感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097发布日期:2018-12-05 19:2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风扇烟感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扇烟感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大量聚集,建筑、财产和商业相对集中,也大大增加了火灾危害的发生,如果在火灾初期就能及时进行控制,可大大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现有烟感报警装置原理大多采用光电式:由光源、光电元件和电子开关组成。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火灾初期产生的烟雾进行探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按照光源不同,可分为一般光电式、激光光电式、紫外光光电式和红外光光电式等4种。

但是现有的烟感报警装置因烹饪,蒸汽,湿气,香烟烟雾等原因使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给社会治安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风扇烟感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烟感报警器,壳体内部的进风口处安装风扇;

壳体内部设置控制器,风扇和烟感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为了将进入烟感报警器的烟气导出,使烟感报警器再次检测时,烟感报警器中不存在上次残留的烟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风扇的出风方向背向烟感报警器。

由于烟感报警器需要保持清洁,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为了便于壳体的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体包括壳身和壳盖,壳身和壳盖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壳盖外侧壁设置外螺纹,壳身内侧壁设置内螺纹,壳身和壳盖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对应设置两组触头和触点,其中一组触头和触点分别与控制器和风扇的正极连接,另一组触头和触点分别与控制器和风扇的负极连接,进风口设置在壳盖上;烟感报警器连接在壳身底部,风扇安装在壳盖上。

烟感报警器定期清理时,为了方便壳盖的拆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盖的底壁沿中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通孔;风扇烟感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拆卸装置,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把手,把手的顶端连接若干驱动杆,驱动杆的个数与通孔的个数相同,驱动杆设置在通孔内。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中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把手顶端固定设置驱动电机,所有驱动杆均连接在把手顶端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与把手顶端通过轴承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中,对壳体内部灰尘进行初步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驱动杆和把手均为空心,驱动杆侧壁朝向把手轴心方向设置若干透气孔,把手底部设置排气孔;把手内部设置吸气泵,吸气泵与外部电源连接。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的同时,对烟感报警器进行清理,避免人员登高进行清理带来的危险,使烟感报警器清理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驱动杆上对称于透气孔均设置两根除尘刷,除尘刷沿驱动杆的轴向设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提供了风扇烟感报警装置,首先控制器中预设烟雾报警的临界值,当烟感报警器首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烟感报警器不进行报警,控制风扇启动,使烟雾被导出烟感报警器;控制器中预设再次检测时间,烟感报警器再次检测时,风扇停止转动,烟感报警器重新检测附近烟气浓度,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烟感报警器进行报警;当烟感报警装置定期需要清理时,首先将安装拆卸装置的驱动杆插入通孔中,驱动电机带动连接部转动,使驱动杆通过通孔将壳盖进行旋紧或者旋松,在壳盖旋转过程中,驱动杆上的除尘刷绕着烟感报警器的周向进行清理,将烟感报警器内部灰尘清理下来,由于驱动杆和把手均为空心结构,吸气泵吸气,通过透气孔将烟感报警器以及壳体上的灰尘从排气孔中排出,由于壳盖在边转动边上下移动,使得驱动杆能够在烟感报警器以及壳体内部的周向进行清理吸尘,同时壳盖旋紧和旋松过程中,驱动杆对烟感报警器以及壳体内由里到外进行清理,然后壳盖完全拆卸下来,进行仔细清理后,再次通过安装拆卸装置将壳盖安装,安装过程中,除尘刷和透气孔再次对烟感报警器和壳体内部进行最终清理,使清理效果更好,减少维护保养人员登高操作的危险,使操作更加简便、安全。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烟感报警装置,通过控制器中预设烟雾报警的临界值,当烟感报警器首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烟感报警器不进行报警,控制风扇启动,使烟雾被导出烟感报警器;控制器中预设再次检测时间,烟感报警器再次检测时,风扇停止转动,烟感报警器重新检测附近烟气浓度,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烟感报警器进行报警,大大减少了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

图3为本发明中风扇烟感报警装置与安装拆卸装置配合使用的状态图;

其中,10-壳体;101-壳身;102-壳盖;103-触头;104-触点;11-烟感报警器;12-进风口;13-风扇;14-控制器;15-通孔;20-安装拆卸装置;21-把手;22-驱动杆;23-驱动电机;24-连接部;25-透气孔;26-吸气泵;27-除尘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风扇烟感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设置烟感报警器11,壳体10内部的进风口12处安装风扇13;

壳体10内部设置控制器14,风扇13和烟感报警器11分别与控制器14连接。

为了将进入烟感报警器11的烟气导出,使烟感报警器11再次检测时,烟感报警器11中不存在上次残留的烟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风扇13的出风方向背向烟感报警器11。

由于烟感报警器11需要保持清洁,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为了便于壳体10的清理,通过拧下壳盖102,即可对烟感报警器11和壳体10进行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体10包括壳身101和壳盖102,壳身101和壳盖102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壳盖102外侧壁设置外螺纹,壳身101内侧壁设置内螺纹,壳身101和壳盖102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对应设置两组触头103和触点104,当壳盖102拧紧在壳身101上时,其中一组触头103和触点104分别与控制器14和风扇13的正极连接,另一组触头103和触点104分别与控制器14和风扇13的负极连接,进风口12设置在壳盖102上;烟感报警器11连接在壳身101底部,风扇13安装在壳盖102上。由于风扇13设置在壳盖102上,通过控制器14给风扇13供电,通过将壳盖102拧紧在壳身101上,使两组触头103和触点104分别导通,使得控制器14和风扇13连通,控制器14控制风扇13转动和停止。

烟感报警器11定期清理时,为了方便壳盖102的拆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盖102的底壁沿中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通孔15;风扇烟感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拆卸装置20,安装拆卸装置20包括把手21,把手21的顶端连接若干驱动杆22,驱动杆22的个数与通孔15的个数相同,驱动杆22设置在通孔15内。

为了使壳盖102在拆卸过程中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把手21顶端固定设置驱动电机23,所有驱动杆22均连接在把手21顶端形成连接部24,连接部24与把手21顶端通过轴承连接,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连接部24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为了使壳盖102在拆卸过程中,对壳体10内部灰尘进行初步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驱动杆22和把手21均为空心,驱动杆22侧壁朝向把手21轴心方向设置若干透气孔25,把手21底部设置排气孔;把手21内部设置吸气泵26,吸气泵26与外部电源连接。

为了使壳盖102在拆卸过程的同时,对烟感报警器11进行清理,避免人员登高进行清理带来的危险,使烟感报警器11清理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驱动杆22上对称于透气孔25均设置两根除尘刷27,除尘刷27沿驱动杆22的轴向设置。

风扇烟感报警装置的检测方法,控制器14中预设烟雾报警的临界值,当烟感报警器11首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风扇13启动,烟感报警器11不进行报警;

控制器14中预设再次检测时间,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烟感报警器11进行报警;

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低于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烟感报警器11不进行报警。

由于在厨房和吸烟室中的烟雾浓度较高,烟雾持续时间较长,烟感报警器11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发生误报情况,由于做饭和吸烟过程中会有烟雾浓度高、低的变化,通过多次检测减少误报情况的发生,在厨房和吸烟室中安装风扇烟感报警装置,控制器14中预设的检测次数为3-7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