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纠正不良坐姿的预警项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628发布日期:2019-05-03 19:3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纠正不良坐姿的预警项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纠正不良坐姿的预警项链。



背景技术:

儿童的读写姿势会影响身体发育,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姿势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脊椎问题,影响骨骼发育,进而影响身高;姿势不良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有可能会造成屈光不正,像是近视、散光、斜视等视力问题,促使孩子需要配戴眼镜矫正,给儿童及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儿童在读书写字时常在潜意识下形成弯腰驼背的姿势,由于不具备如成人般较强的自控能力,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姿势而不能及时纠正,因此会导致上述影响身体发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纠正不良坐姿的预警项链,当使用者发生弯腰驼背等不良坐姿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同时项链佩戴者纠正坐姿。

一种预警项链,包括柔性囊袋(1)、浮球(2)、甘油(3)、吊杆(4)、控制盒(5)、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导电球(8)、导向管(9)以及电路板;

所述柔性囊袋(1)内部注有甘油(3),其上端开口,并安装控制盒(5);浮球(2) 置于柔性囊袋(1)内部,吊杆(4)一端固连在浮球(2)的表面上;浮球(2)的密度小于甘油(3)密度;

所述控制盒(5)为中间具有隔板(53)的盒体;上下底面分别为顶板(54)和底板(52);导向管(9)置于控制盒(5)内部,一端固定在顶板(54)上,另一端贯穿隔板(53),并伸出底板(52);柔性囊体(1)的开口扎紧在导向管(9)伸出底板(52) 的端部;所述导向管(9)位于隔板(53)和底板(5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带有通孔的圆形挡板,上、下两个圆形挡板分别定义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

所述吊杆(4)的自由端从导向管(9)的下端穿入,直至贯穿至第一圆形挡板上方;吊杆(4)上从连接浮球(2)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串连并固定有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和导电球(8);其中,第一防漏球(6)位于导向管(9)下端外部;第二防漏球(7)位于导向管(9)的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之间,第一防漏球 (6)和第二防漏球(7)之间的距离与底板(52)和隔板(53)之间距离一致;导电球(8)位于第一圆形挡板的上方;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隔板(53)的上表面,包括电源以及并联在电源两端的报警灯和蜂鸣器;电源向报警灯和蜂鸣器供电的导线断开,并在断开处开有圆形孔(10);圆形孔(10)的位置开在第一圆形挡板的通孔处,并与该通孔为同心圆,其半径大于该通孔半径且小于导电球(8)的半径。

进一步的,柔性囊袋(1)的朝身体外侧的表面上安装一个刚性弧形外壳。

较佳的,吊杆(4)的中心轴均穿过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和导电球 (8)的球心。

进一步的,导线的端部设置有电极,并设置在圆形孔(10)的内边缘。

较佳的,吊杆(4)采用硬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纠正不良坐姿的预警项链,通过在柔性囊袋中设置甘油液体和浮球,并通过浮球在液体中上下起伏来控制电路板上报警器向项链佩戴者发出警报;该项链原理简单,结构小巧,易于制造;采用导向管对吊杆和小球进行导向,避免吊杆和小球在上下移动中卡死,可保证及时报警或解除警报;通过设计上下两个防漏球,双向对柔性囊体进行密封,避免甘油泄露;在柔性囊袋的外侧面设置保护外壳,可以保护柔性囊袋,同时避免囊袋过度形变导致的破损。采用项链的形式,便于携带,易于被青少年用户接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预警项链在柔性囊袋被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 为预警项链在柔性囊袋被挤压时控制盒的细节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预警项链在柔性囊袋未被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b) 为预警项链在柔性囊袋未被挤压时控制盒的细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警项链的电路板上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挡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柔性囊袋,2-浮球,3-甘油,4-吊杆,5-控制盒,6-第一防漏球,52-底板,53-隔板,54-顶板,7-第二防漏球,8-导电球,9-导向管,10-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a)和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警项链包括柔性囊袋1、浮球2、甘油3、吊杆4、控制盒5、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导电球8、导向管9以及电路板;其中,柔性囊袋1内部注有甘油3,其上端开口,并安装控制盒5;浮球2置于柔性囊袋1内部,吊杆4一端固连在浮球2的表面上;浮球2的密度小于甘油3密度,可在柔性囊袋1的甘油3中浮起。

如图1(b)和2(b)所示,控制盒5为中间具有隔板53的盒体;上下底面分别为顶板54和底板52;导向管9置于控制盒5内部,一端固定在顶板54上,另一端贯穿隔板53,并伸出底板52;柔性囊体1上部开口扎紧在导向管9伸出底板52的端部,由此柔性囊体1形成一个密封腔,可防止内部甘油3泄露。导向管9位于隔板53和底板5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带有通孔的圆形挡板,如图4所示,上下两个圆形挡板分别定义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通孔大小为可允许吊杆4通过且移动。

吊杆4的自由端从导向管4的下端穿入,直至贯穿至第一圆形挡板上方;吊杆4 上从连接浮球2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串连并固定有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和导电球 8;其中,第一防漏球6位于导向管9下端外部;第二防漏球7位于导向管9的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之间;导电球8位于第一圆形挡板的上方;吊杆4的中心轴均穿过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和导电球8的球心。

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板设置在隔板53的上表面,包括电源以及并联在电源两端的报警灯和蜂鸣器;电源向报警灯和蜂鸣器供电的导线断开,并在断开处开有圆形孔 10,因此电源在正常情况下为开路;导线的端部设置有电极,并设置在圆形孔10的内边缘,可保证导电球8卡在圆形孔10时,确保电路被接通,降低不接通的概率。圆形孔10的位置开在第一圆形挡板的通孔处,并与该通孔为同心圆,其半径大于该通孔半径且小于导电球8的半径;因此,吊杆4可在该圆形孔10中自由移动,导电球8在吊杆4的带动下可在卡该圆形孔10上或者从圆形孔10中脱出。

如图1(a)所示,当用户为抬头挺胸的正常姿态时,柔性囊袋1紧贴在用户的胸部位置,柔性囊袋1的内侧被挤压,甘油3的液面上升,浮球2随液面上移,浮球2 上固定的吊杆4以及吊杆4上的第一防漏球7、第二防漏球7以及导电球8均随之上移,当上移到一定程度,第一防漏球6进入到导向管9内,并从下方堵在第二圆形挡板的通孔处,由此可防止甘油3进入到控制盒5中;第二防漏球7堵在第一圆形挡板的通孔处,形成甘油3泄露的第二道防线;导电球8向上移动,抵在顶板54上,未与电路板上的圆形孔10接触,电源开路,报警灯和蜂鸣器不工作。

如图和2(a)所示,当用户发生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时,柔性囊袋1脱离用户身体,被挤压的一侧逐渐恢复形状,内部的甘油3液面下降,浮球2也随之下降,则浮球2上固定的吊杆4以及吊杆4上的第一防漏球6、第二防漏球7以及导电球8均随之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导电球8卡到电路板的圆形孔10中,导线被导电球8接通,则电源对报警灯和蜂鸣器供电,两者发出警报;同时,第一防漏球6从第二圆形挡板通孔处移开,并可能脱出导向管9;但第二防漏球7下移到第二圆形挡板通孔处,并从上方对第二圆形挡板进行封堵,由此起到防止甘油3泄露的功能。因此,第一防漏球6 与第二防漏球7之间的距离与底板52和隔板53之间距离一致,才能达到双向防漏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防漏球,从上下两个方向封堵通孔,可保证无论用户处于何种姿势,均能保证甘油不泄露。

吊杆4采用不可弯曲的硬质材料,在随液面上下移动过程中,不论柔性囊袋1如何变形,在导向管9的导向作用下,浮球2可适应性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不会被卡住,从而保证吊杆4及上面的球体都可上下移动,并带动导电球8卡入电路板的圆孔或从该圆孔中脱出,保证电路板正常工作并正确报警。

柔性囊袋1的朝身体外侧的表面上安装一个刚性弧形外壳,朝向身体一侧表面不安装保护壳,仍可以自由变形;弧形外壳可以保护柔性囊袋,避免被刺破,同时还可以令柔性囊袋1保持一定的外形,避免过度形变,导致破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