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8391发布日期:2019-11-08 23:3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由于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进行及时的监测预警很有必要,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包括用于对三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超低频加速传感器、用于对倾斜方向进行检测的倾斜检测器、微计算机和电源,所述微计算机电性连接超低频加速传感器、倾斜检测器和电源,微计算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接收机无线通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收机上还安装有报警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包括市电和蓄电池。

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接收机,还包括若干个如上述的预警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预警机构均安装在铝合金箱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超低频加速传感器和倾斜检测器的设计,可以三轴方向的加速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测进行检测,通过内置的微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测量值超过设定阈值时,可以及时的发出报警,来进行早期的预警作业,方便人员采取紧急避免等措施;可以将本装置设置在有滑坡、落石、塌方等危险场所,进行危险预测,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机构,包括用于对三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超低频加速传感器、用于对倾斜方向进行检测的倾斜检测器、微计算机和电源,所述微计算机电性连接超低频加速传感器、倾斜检测器和电源,微计算机可以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本实施例中,微计算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接收机无线通讯,接收机上可以安装有报警装置,当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微计算机可以生成一报警信号,接收机接收到报警信号之后可以进行报警,报警方式可以为声光报警,来进行早期的预警作业,方便人员采取紧急避难等措施,从灾害中解救宝贵的生命财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超低频加速传感器可以选优实用电子技术研究所锁生产的SD 系列超低频加速传感器,例如型号可以为SD14RA01G;倾斜检测器可以选用陆岩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L系列倾斜检测器,例如型号可以为LY215-15。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源包括市电和蓄电池,市电无法正常供应时,可以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蓄电池为连续浮动充电方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一种滑坡塌方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接收机和若干个预警机构,实施例中,每个预警机构配有一台接收机,可以实现对点的监测,而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预警机构与同一个接收机通讯,可以实现对面的监测,每个接收机最多可以与30个预警机构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预警机构均安装在防护等级可达IP65的铝合金箱体内,形成良好的防护,以防水航空插座进行连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超低频加速传感器和倾斜检测器的设计,可以三轴方向的加速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测进行检测,通过内置的微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测量值超过设定阈值时,可以及时的发出报警,来进行早期的预警作业,方便人员采取紧急避免等措施;可以将本装置设置在有滑坡、落石、塌方等危险场所,进行危险预测,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