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提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8646发布日期:2020-04-14 20:0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品提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物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品提示器。



背景技术:

很多人遇到过将物品随手一放,等到需要使用时,却找不到该物品的经历,尤其对于钥匙、钱包、手机、遥控器等小物品,因其体积小,当不记得放在哪里时,更是不容易找到。

授权公告号为cn20239434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提示器,其包括设有按键的信号发射器和配套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设置有扬声器、指示灯及提供电源的电池,使用时,将信号接收器通过接收器背面的不干胶粘贴在需要的物品上,当物品找不到时,按下信号发射器的按键,信号接收器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通过指示灯发出亮光,该提示器使用方便,可以使人们更容易的找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但是,因为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配套使用,当有多个物品上粘贴信号接收器时,就会有相同数量的信号发射器,如何区分哪个信号发射器与正在寻找的物品上的信号接收器配套是一个难题;同时,信号发射器也可能出现找不到的情况,这就可能出现需要耗费时间寻找信号发射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品提示器,其采用一体式结构,解决了分体式物品提示器中的一部分不易区分或者不易找到的问题。

一种物品提示器,包括电源和外壳,至少还包括语音接收识别单元、存储单元和提示单元,所述语音接收识别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所述提示单元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语音接收识别单元包括麦克风、音频放大电路和语音识别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触发电路、扬声器和振动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音频放大电路的一端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音频放大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语音识别芯片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语音识别芯片为wt7010语音识别芯片。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麦克风采集使用者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音频放大电路对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不失真放大。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语音识别芯片对放大后的声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存储单元采用外挂spi-flash。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存储单元与语音识别芯片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存储单元对提取的语音特征进行存储,形成语音特征库。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触发电路一端与语音识别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扬声器和/或振动电机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触发电路为ne555触发电路。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物品提示器还包括按键、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按键包括开机键、采集键、复位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电源为一次性电池、可充电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电源与除外壳外的其余各组成部分连接,为除外壳外的其余各组成部分提供电能。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上述各组成部分安装与所述外壳中。

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采用一体式结构,解决了分体式物品提示器中的一部分不易区分或者不易找到的问题,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安装在物品上,使用者通过呼喊正在寻找的物品的方式即可找到相应的物品,简单易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正面示意图。

图2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的图2a所示实施例的外观背面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提示器的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路图的其他相关组成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物品提示器,包括语音接收识别单元100、存储单元110,提示单元120和电源130。所述语音接收识别单元100包括麦克风101、音频放大电路102和语音识别芯片103,所述语音识别芯片采用wt7010芯片;所述提示单元120包括触发电路121、扬声器122和振动电机123,所述触发电路121采用ne555触发电路;所述存储单元110采用spi-flash。

所述麦克风101采集使用者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所述音频放大电路102对麦克风101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不失真放大,所述语音识别芯片wt7010103对放大后的声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所述语音识别芯片wt7010与存储单元spi-flash110连接,存储单元spi-flash110对提取的语音特征进行存储,形成语音特征库。触发电路ne555121一端与语音识别芯片wt7010103连接,另一端与扬声器122和振动电机123连接。当语音识别芯片wt7010103识别出的语音特征与语音特征库中存储的语音特征匹配时,触发电路ne555121驱动扬声器122发出声音、振动电机123振动。

电源130可以为一次性电池、可充电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2

如图1、图2a和2b所示,一种物品提示器,包括外壳200,语音接收识别单元100、存储单元110,提示单元120和电源130安装于所述外壳200中。物品提示器正面安装有一指示灯210,当触发电路ne555121驱动扬声器122发出声音、振动电机123振动时,所述指示灯210闪烁。提示器正面还安装有三个按键,分别为开机键221、采集键222和复位键223。物品提示器背面安装有更换电池的盖子240,还有扬声器孔250。物品提示器上还设置有一个小孔230,可以通过钥匙环、挂绳等将物品提示器安装在钥匙、钱包、手机、遥控器等不易寻找的物品上。

根据需要,指示灯210、按键、更换电池的盖子240、扬声器孔250和小孔230可以安装在物品提示器的不同位置。物品提示器上也可以不设置小孔230,通过粘贴的方式将物品提示器与物品连接。

实施例3

使用时,按开机键221,物品提示器开始工作,进行开机语音播放:“欢迎使用特定语音识别系统”。

按采集键可以采集语音指令,每条指令需要采集两次,采集完毕自动结束。长按采集键2秒钟,物品提示器播放提示音:“请在嘀一声后采集语音模型,请采集两次语音模型”。使用者对着麦克风说:“手机”,语音识别芯片wt7010103对采集的语音进行特征提取,并提示:“请再采集一次”,使用者再次对着麦克风说:“手机”,语音识别芯片wt7010103对再次采集的语音进行特征提取,若两次提取的语音特征相同,则将“手机”存储在spi-flash中的语音特征库中,若两次提取的语音特征不同,如不是同一使用者的声音,或者两次语音采集使用者所说的内容不同,如第一次采集所说为“手机”,第二次采集所说为“钱包”,则物品提示器提示:“语音模型采集失败,请重新采集”。语音模型采集完毕后,系统自动进入识别状态。

按复位键,物品提示器重新启动,此时可以重新采集语音模型。

物品提示器处于开机状态时,按开机键,物品提示器关机,语音提示:“欢迎再次使用”。

实施例4

物品提示器完成语音指令采集后,可以开始使用,使用时需保证物品提示器处于开机状态。以物品提示器语音特征库中存储的语音特征为“手机”为例,使用者使用时,首先呼喊:“手机”,麦克风采集使用者的声音信息,放大电路对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息进行放大后,语音识别芯片wt7010进行特征提取,若提取的特征与语音特征库中存储的语音特征匹配成功,物品提示器就会回应使用者:“手机”,并且振动电机振动,同时指示灯闪烁,通过语音回应、振动和指示灯闪烁的提示方式,方便使用者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找到相应的物品;若使用者呼喊:“钱包”,此时语音识别芯片提取的语音特征与语音特征库中存储的语音特征匹配不成功,物品提示器不会做出任何回应。

实施例5

语音模型采集时,使用者可以采集多个声音,使物品提示器适用于不同的物品,如分别采集语音模型“手机”、“钱包”、“钥匙”,根据不同的需求,将物品提示器安装在手机、钱包、或者钥匙上,如使用者经常发生钥匙找不到的情况,可将物品提示器安装在钥匙上,当使用者需要找钥匙时,只要呼喊:“钥匙”,若使用者在物品提示器麦克风采集范围内,并且语音识别芯片提取的语音特征和语音特征库中的特征匹配成功,那么物品提示器就会回应使用者:“钥匙”,并且振动电机振动,同时指示灯闪烁。若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者发现更容易发生钱包找不到的情况,只需要将物品提示器从钥匙上摘下,再安装到钱包上即可。

使用者也可以使用多个物品提示器分别安装在不同物品上,避免频繁更换的麻烦。

实施例6

物品提示器可以识别不同人的声音,使用者1、使用者2和使用者3分别采集语音指令“遥控器”,并存储在语音特征库中,使用时,使用者1、使用者2和使用者3分别呼喊:“遥控器”,物品提示器都会做出回应;若使用者4呼喊:“遥控器”,物品提示器不会做出回应。

实施例7

物品提示器还适用于盲人,将物品提示器安装在盲人的随身物品,如导盲棍上,当盲人将导盲棍等随身物品遗忘时,通过呼喊,物品提示器会进行声音及振动的回应,此时盲人可以根据声音及振动确认物品是否为自己的物品。盲人用物品提示器可以不安装指示灯。在按键上布置盲文,方便盲人分别各按键的功能。

实施例8

物品提示器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play模式和tryme模式,play模式适用于家里、办公室等比较安静的环境,tryme模式适用于商场、展览馆等比较嘈杂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