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8632发布日期:2020-04-14 20:0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车、大巴车是各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它对社会影响巨大,对城市发展起着最基本的推动作用。现在的公交车和大巴车采用的是大部分车窗密闭在车体内的空调车,虽然在车辆设计时,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811007.0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新型车辆逃生窗,其锁定结构包括弯勾和设置在车体上的开启把手,弯勾位于车窗的顶部朝车内的一面,开启把手位于车体上与弯勾相对处,开启把手的中部与车体铰接,且铰接位置的一侧为与弯勾相配合的勾部,另一侧为手持部,在车窗处于关闭状态时,勾部勾住弯勾实现锁定,需要打开车窗时,则握着手持部进行旋转,使勾部与弯勾脱离,实现解锁。但是,这种锁定结构及解锁方式非常容易被乘客或小朋友因为好玩而转动手持部打开车窗,并且由于这种逃生窗是向外延伸出去的,延伸出去的窗体很容易打到路上的行人或车辆,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急需在锁定结构上安装一个报警系统,实现乘客在开启逃生窗时能及时报警,提醒周围的乘客和司机有人开启逃生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报警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打开逃生窗时无法提醒周围乘客和司机,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报警系统,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窗框和设置在窗框上的钩槽,所述车体上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耳板,其中一个耳板的外侧设有报警器,两个所述耳板之间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一侧固定有把手,所述筒体上围绕所述固定轴设有一圈开口,位于开口处的所述固定轴底部固定有闸刀,所述闸刀的刀片通过连接柱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闸刀、报警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把手上方设有弧形板,沿所述弧形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耳,所述钩槽的槽尖内设有沿所述钩槽长度方向的柱形空腔,所述弧形板与所述钩槽的长度相同,两个所述连接耳与所述钩槽上的柱形空腔相对应并通过第一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连接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上依次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优选的,所述筒体通过筋板与所述弧形板内侧固定。

优选的,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窗框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闸刀的刀片与所述固定轴垂直设置,并与所述把手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为断电信号发射器,所述报警器为断电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两道保险,第一道保险判断是否是误操作,然后采用相应措施,即通过在固定柱的底部固定一闸刀,闸刀的刀片通过连接柱与把手连接,在耳板上设置一个报警器,报警器、闸刀和蓄电池电性连接,当向下拉动把手时,连接柱将闸刀的刀片处于开启的状态,此时,报警器因断电而报警,提醒司机和周围的乘客有人拉动了逃生窗的开关;如果是误操作则将把手向上推动,将闸刀的刀片合上,使报警器通电停止报警;如果不是误操作,则提醒乘客从该处逃生;而第二道保险就是打开逃生窗,报警器指引乘客逃生,即在报警器响起后,继续向下拉动把手,将连接钩槽和弧形板的第一导线拉断,使发射器因断电而向司机发送消息,司机则向汽车总部/相关部门发送求救信号,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救援/采取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钩槽和弧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固定轴与闸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窗框1、钩槽2、壳体3、耳板4、报警器5、固定轴6、筒体7、把手8、闸刀9、连接柱10、弧形板11、连接耳12、第二导线13、发射器14、筋板15、加强筋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报警系统,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窗框1和设置在窗框1上的钩槽2,车体上固定有壳体3,壳体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耳板4,其中一个耳板4的外侧设有报警器5,两个耳板4之间设有固定轴6,固定轴6固定在两个耳板4上,在两个耳板4之间的固定轴6上套设有筒体7,筒体7可以绕着固定轴6转动;在筒体7的一侧固定有把手8,把手8设置在远离窗户玻璃的位置,把手8相对于窗框1垂直设置,方便使用者向下/向上拉动/推动把手8。

为了判断使用者是否误拉把手8,在筒体7围绕固定轴6开设有一圈开口,开口位置优选为设置在固定轴6的中部位置,位于开口处的固定轴6底部固定有闸刀9,闸刀9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轴6上,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闸刀9的宽度,使闸刀9能放进开口内,并与固定轴6固定在一起;为了加强闸刀9与固定轴6的连接,在闸刀9底座上固定设置两个加强筋16,两个加强筋16位于固定轴6的两侧,另一端与固定轴6固定连接。然后,将闸刀9的刀片通过连接柱10与把手8固定连接,把手8在下上拉动的过程中带动闸刀9的刀片下上运动,实现闸刀9的启闭,从而控制报警器5是否断电。为了把手8能够带动闸刀9的刀片实现下上运动,将闸刀9的刀片与固定轴6垂直设置,并与把手8相互平行,且连接柱10为弓形,以固定轴6与闸刀9的连接处为圆心,在把手8与闸刀9的刀片之间用弓形的连接柱10连接;而控制报警器5是否断电,需要将闸刀9、报警器5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报警器5为断电报警器,可采用声光报警器,在报警器5断电时,能发出警报声音并有灯光闪动,从而提醒司机和周围的乘客有人拉动了逃生窗的开关;如果没有危险情况,则只需要将把手8向上推动,将闸刀9的刀片卡进闸刀座内,从而对警报器5通过,使警报器5不再报警。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了打开逃生窗,在把手8上方设有弧形板11,为了避免弧形板11与把手8固定不牢而分裂,筒体7可通过筋板15与弧形板11内侧进行固定;沿弧形板1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耳12,钩槽2的槽尖内设有沿钩槽2长度方向的柱形空腔,弧形板11与钩槽2的长度相同,两个连接耳12与钩槽2上的柱形空腔相对应并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具体的说是两个连接耳12上的通孔与钩槽2上的柱形空腔相对应。第一导线为导电且抗拉伸强度小的芯线,可以为铝芯线或保险丝,优选为保险丝,在保险丝的两端连接有第二导线13,第二导线13上依次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和发射器14,发射器14固定在车体上,发射器14为断电信号发射器。当发生危险情况下,在警报器5响起后,继续向下拉动把手8,将第二导线13拉断,使发射器14断电,向司机发送信号,司机则向汽车总部/有关部门发送求救信号,从而使汽车总部/有关部门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或者开展救援活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控制报警器5是否报警,可将把手8握手的部分设置成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内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头伸出把手8外,并朝上,该位置为主要的受力位置,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头能很好的感应使用者对把手8施加的力。当使用者向下拉动把手8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将信号传送给报警器5,报警器5发出警报,提醒司机和乘客有人在拉动逃生窗的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蓄电池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报警系统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向下拉动把手8,把手8带着筒体7绕着固定轴6向下转动,此时连接柱10将闸刀10的刀片打开,报警器5断电,发出警报,提醒司机和周围的乘客逃生窗的开关被拉下了,如果是误操作,则只需要向上推动把手8,将闸刀9的刀片推进闸刀座上的夹片上,就可对报警器5通电,关闭报警;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需要打开逃生窗进行逃生时,继续向下拉动把手8,将弧形板11与钩槽2相连的第一导线被拉断,发射器14由于断电而向司机发送信号,司机则向汽车总部/有关部门发射求救信号,从而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或者开展救援活动;而且报警器5也能指引乘客逃生的位置,使乘客及时逃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