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5028发布日期:2019-07-24 09:17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预防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道上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尤其在夜间无路灯设置的次干路,支路或城乡结合部等地方的人行横道处,照明不足或车速过高等原因给行人过街带来很大的威胁。且国外的研究表明,晚上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事故的死亡率比白天高出3倍左右。为了解决夜间人行横道事故频发的问题,现有交通设施通过适当加强人行过街处照明、设置减速带等形式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针对人行过街处照明,现有技术一般是在人行横道处安装普通路灯,但由于夜间行人较少,整夜开着路灯浪费电力资源,也不符合节能环保政策,该方式缺乏可行性。在次干路,支路或城乡结合部等地方设置的人行横道处警示措施内容单一;且缺少人行横道的智能控制系统,无法检测是否有行人通过而智能化、选择性的采取警示措施;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既能解决夜间人行横道光线不好以及电力浪费等问题,又能提醒车辆通过人行横道减速的夜间安全通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行人在夜间行走时存在已出现交通事故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包括红外感应检测装置、照明装置、警示装置、摄像头和供电装置,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分别与照明装置、警示装置和摄像头连接;其中,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用于采集人行横道上是否有人体存在或移动,并把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控制照明装置的打开或关闭,同时把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警示装置,警示装置用于提醒置于人行横道下游的车辆人行横道上是否有行人通过;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行横道的下游的车辆信息,并把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警示装置,警示装置用于提醒行人有车辆即将通过;

供电装置分别向红外感应检测装置、警示装置和照明装置供电。

优选地,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分别与照明装置、警示装置和摄像头之间通过通信模块连接。

优选地,警示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和警示器,其中,蜂鸣报警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人行横道的两端,用于提醒行人是否有车辆经过;警示器安装在人行横道的下游的安全距离处,用于提醒驾驶员人行横道上是否有行人经过。

优选地,警示器包括警示牌和警示灯,其中,警示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夜晚提醒车辆注意人行横道是否有行人;警示牌上设置有人行横道标识,用于白天提醒车辆注意人行横道是否有行人。

优选地,警示灯串联有光敏电阻。

优选地,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型号为SCA02-1或RS02D。

优选地,控制器的型号为ZSZM-XHJ48。

优选地,照明装置包括光敏电阻和若干LED灯,其中,光敏电阻和LED灯串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通过在交叉口处设置行人及车辆的提醒装置,同时,增加夜间的照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交叉口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缺陷;本装置考虑到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处人行横道处夜间照明以及行人过街安全问题,以保证夜间行人安全的通过人行横道以及车辆安全、顺畅、高效的通过人行横道;进而减少夜间人行横道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位置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行横道两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警示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红外感应检测装置 2、照明装置 3、峰鸣报警器 4、供电装置 5、摄像头 6、警示器 7、警示牌 8、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行横道夜间安全通行装置,包括红外感应检测装置、照明装置、警示装置、供电装置、摄像头以及通信模块,其中,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分别与照明装置、警示装置和摄像头之间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供电装置分别向照明装置、警示装置、摄像头和红外感应检测装置供电。

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其中,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人行横道上是否有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受到的数据信息控制照明装置的打开或关闭,并同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人行横道下游的)警示装置,警示装置用于提醒车辆驾驶员人行横道是否有行人经过。

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行横道的下游方向是否有车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红外感应检测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警示装置,警示装置用于提醒人行横道上的行人是否有车辆通行。

警示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和警示器,其中,蜂鸣报警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人行横道的两端,用于提醒行人是否有车辆经过;警示器安装在人行横道的下游的安全距离处,用于提醒驾驶员人行横道上是否有行人经过;其中,警示器包括警示牌和警示灯,其中,警示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夜晚提醒车辆注意人行横道是否有行人;警示牌上设置有人行横道标识,用于白天提醒车辆注意人行横道是否有行人。

所述红外感应检测装置的探测范围大于人行横道的长度。

所述红外感应检测装置的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型号为美国HAMAMATSU公司产品P2288或日本NIPPON CERAMIC公司的SCA02-1或RS02D。

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ZSZM-XHJ48。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敏电阻和若干LED灯,其中,LED灯和控制器连接,LED灯和光敏电阻串联;其中,控制器根据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发送的检测数据信息,控制LED灯的启停;若控制器接收到人行横道上有人行时,此时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光线的强度,若光线强度不足时,则与控制器控制LED灯打开;反之,则LED灯关闭;若控制器接收到人行横道上无行人行走时,则LED灯关闭。

所述供电装置为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蓄电池储蓄电能。

所述警示器包括警示牌和警示灯,警示牌和警示灯均安装在支撑杆支架上,其中,警示灯与控制器连接;支撑杆高2-3m,所述支撑杆安装在人行横道下游30m处。

警示牌上设置有人行横道标识,用以白天提示人行横道下游行驶的车辆,前方30m有人行横道,注意减速。

控制器根据红外感应检测装置发送的检测数据信息,控制警示灯的启停;若控制器接收到人行横道上有人行时,此时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光线的强度,若光线强度不足时,则与控制器控制警示灯打开,有效提示行驶中的车辆注意减速避让;反之,则警示灯关闭;若控制器接收到人行横道上无行人行走时,则警示灯关闭。

所述摄像头与警示器安装在同一支撑杆支架上,用以获取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车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器。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人行横道两端均设有支撑杆,两支撑杆上分别设有检测行人信息的红外感应检测装置1、用于夜间照明的照明装置2、警示装置的峰鸣报警器3以及供电装置4,照明装置2包括若干LED灯和光敏电阻。供电装置4包括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杆高度为2-3m。

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支撑杆支架上安装着摄像头5和警示器6,支撑杆高2-3m。摄像头5用以获取来车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将信息传递给人行横道处峰鸣报警器。警示器6包括警示牌7和警示灯8,夜间,行人在横穿人行横道时,警示灯8闪烁,有效提示行驶中的机动车注意减速避让;白天,警示牌7提示行驶中的机动车,前方30m有人行横道,注意减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1.夜间人行横道安全通行装置工作过程

1).夜间,由人行横道两端红外感应检测装置1检测人行横道上行人信息,若人行横道上有行人通过,红外感应检测装置检测1到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进而控制照明装置2和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警示器6。

2).夜间,红外感应检测装置1检测到行人信息,并且照明装置内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线强度处于夜晚,照明装置内LED灯工作,照亮人行横道供行人通过并提醒人行横道前通行车辆;

3).夜间,红外感应检测装置1检测到行人信息,将行人信息传递给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警示器6的警示灯8,警示灯8闪烁,用意提醒来车,确保行人安全通过人行横道。

4).人行横道下游30处的摄像头5检测到车辆通过,将检测到的车辆信息传递给人行横道两端的峰鸣报警器3,并通过人行横道两端的峰鸣报警器3用以提醒人行横道两侧行人前方来车信息,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示行人是否可以通行。

2.白天人行横道安全通行装置工作过程

1).白天,警示牌7用以提示人行横道下游行驶的车辆,前方30m有人行横道,注意减速。

2).白天,人行横道下游30m处的摄像头5检测到车辆通过,将检测到的车辆信息传递给人行横道两端的峰鸣报警器3,并通过人行横道两端的峰鸣报警器3用以提醒人行横道两侧行人前方来车信息,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示行人是否可以通行。

3).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蓄电池储蓄电能,分别向红外感应检测装置、警示装置和照明装置供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