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5668发布日期:2019-07-03 03:2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以及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



背景技术: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

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地震、海啸、土石流等灾害往往是突然发生且对人类的危害是致命的。当灾害发生后被困无援时,再没有适当的呼救工具,可能无法让搜救人员在黄金时间搜寻成功,将降低存活的机率。

目前,搜救人员的主要搜救方法都是透过探测器具,搜救经验,搜救犬等方式探测障碍物底下有无生还者。当受难者无法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将自己的受困信息传递给搜救人员,就会增加搜救时间与罹难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以解决灾害之中自动呼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包括:

在第一工作模式,获取第一灾害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灾害信息获取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第一空间信息;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

优选的,在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并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

优选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一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时长信息;

所述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获取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获取第一时长信息;所述第二时刻,是在所述第一时刻前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的时刻;所述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是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的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内容相同的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获取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包括:

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语音信息;

判断所述语音信息是否与预设语音信息相匹配;

若是,则将匹配的时刻作为所述第一时刻。

优选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二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身体状况信息;

所述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第二提示频率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通讯装置接收所述使用者佩戴的身体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所述身体状况信息。

优选的,在所述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前,还包括:

向所述使用者发出第二提示信息;

获取所述使用者对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的响应信息;

当所述响应信息满足预设响应条件时。

优选的,所述当所述响应信息满足预设响应条件时,包括:

当所述使用者在预设响应时间内确定所述第二提示信息时。

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前,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前,还包括:

获取网络的连接信息;

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不满足通讯条件时,则停止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信息;

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满足通讯条件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包括:

获取灾害信息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获取第一灾害信息;

获取使用者信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灾害信息获取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第一空间信息;

发送第一求救信息单元,用于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工作模式,获取第一灾害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灾害信息获取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第一空间信息;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本申请在灾害发生时自动进入灾害模式并主动发布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有效的排除所述使用者本身身体状况因素所导致的无法发出讯息的问题,并提供最后响应时间,有助于搜救人员安排救援计划。较低的人为介入操作也保证了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自动的应变,提高了用户存活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的单元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对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即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灾害的呼救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主要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的救援进程。例如,手机、智能眼镜或智能手环中安装的救援进程。

步骤s101,在第一工作模式,获取第一灾害信息。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正常工作模式。例如,手机开机后进入的运行模式。

目前,国家已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灾害监测预警网,该网从中央到地方的水文、气象、海洋、生物、地震及地质灾害的监测、分析、预报系统,形成了遍布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每当发生灾害前,国家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将灾害发生的预告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发布,其中,就包括通过手机短信发布。

所述第一灾害信息,就是指水文、气象、海洋、生物、地震和/或地质灾害。

所述获取第一灾害信息,就是通过通过国家公开的消息发布渠道获得取第一灾害信息,例如,手机通过短信获取所述第一灾害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一灾害信息获取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第一空间信息。

所述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手机号码信息和/或身份证信息和/或姓名信息。例如,与省份证相关联的手机号码,由于我国实行手机号码实名制,获取手机号码也就可以获得手机使用者的真实姓名等身份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包括:地理坐标信息和/或海拔高度信息。

一旦获得所述第一灾害信息,本实施例,首先是收集与所述使用者密切相关的信息。

由于国家发布的灾害信息包括由低到高不同等级。低等级的灾害信息,往往起到提醒的作用,而高等级的灾害信息,实际发生的灾害往往给社会带来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让所述使用者对灾害的破坏程度做出判断。优选的,在所述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1,向所述使用者发出第二提示信息。

步骤s102-2,获取所述使用者对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的响应信息。

步骤s102-3,当所述响应信息满足预设响应条件时。

所述预设响应条件,就是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也就是可以执行步骤s103的条件。

例如,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包含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提示“是否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如果危害程度大,使用者选择“是”作为响应信息,则使系统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如果危害程度轻,使用者选择“否”作为响应信息,则使系统仍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工作。

优选的,所述当所述响应信息满足预设响应条件时,包括:

当所述使用者在预设响应时间内确定所述第二提示信息时。

例如,继续上述例子,所述预设响应时间是15秒,所述对话框弹出后15秒内,使用者确定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则使系统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工作,否则,所述系统仍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工作。

步骤s103,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由于发生灾害时,常常是猝不及防,本实施例希望通过主动向外界发送所述使用者在灾害中的信息,以便救援。而保证象手机之类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是信息传送的前提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也就是省电模式。例如,将手机中与所述救援无关的软件全部关闭,只留下少数与救援有关的软件,维持最低功耗的信息交换功能。

进一步的,在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1,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

所述响应信息,就是与救助所述使用者的相关的信息,目的是使外部救援可以获得使用者的情况,特别是身体健康情况,然后通过身体健康情况制定合理的救援计划。

作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1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一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时长信息;

所述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包括:

步骤s103-1-11,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也就是在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后,呼救进程自动生成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时间周期。例如,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是每10分钟生成一次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步骤s103-1-12,获取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

该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可以支持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响应。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可以通过触发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相关联的按键确定响应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以便获取响应的所述第一时刻。

优选的,所述获取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1-12-1,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语音信息。

步骤s103-1-12-2,判断所述语音信息是否与预设语音信息相匹配。

步骤s103-1-12-3,若是,则将匹配的时刻作为所述第一时刻。

本实施例利用语音对所述第一提示信息进行确认,可以节省所述使用者的体能。

步骤s103-1-13,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获取第一时长信息;所述第二时刻,是在所述第一时刻前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的时刻;所述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是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的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内容相同的提示信息。

所述第一时长信息,是本次确定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与上次确定所述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的时间。

由于所述使用者身处危险中时,时间越久,可能身体情况越差,能够对提示信息做出响应的能力越差。开始可能还可以响应每个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的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在数个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后才能响应一次所述第一提示信息。这种情况表明所述使用者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救援的等级就要相应的提高。本应用场景是间接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1的另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二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身体状况信息。本应用场景是直接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

所述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1-21,根据所述预设第二提示频率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通讯装置接收所述使用者佩戴的身体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所述身体状况信息。

例如,所述使用者佩戴着能够与所述救援进程进行无线通讯(比如蓝牙通讯)的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可以采集所述使用者的心率信息,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所述心率信息传送给所述救援进程,所述救援进程根据所述预设第二提示频率与所述智能手环连接,并接受所述心率信息。

步骤s103-2,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并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

所述救援进程可以对所述心率信息进行等级管理,依据不同等级的危险程度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从而提高救援的有效性。

由于,所述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需要网络的支持,如果没有网络的支持,有可能造成救援进程不停的试图与所述预设服务器建立连接,在连接过程中严重耗电。例如,手机电池因快速耗电而严重减少待机时间。这种情况将使所述使用者在在灾害中处于危险境地。

为了节省电源的电力消耗,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11,获取网络的连接信息。

步骤s103-12,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不满足通讯条件时,则停止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

步骤s103-13,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满足通讯条件时。

在灾害发生时,往往对通讯设施造成破坏,使通讯信号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上述步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只有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才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直接放弃传送信息的操作。而从而减少了电力消耗。

同样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2-11,获取网络的连接信息。

步骤s103-2-12,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不满足通讯条件时,则停止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

步骤s103-2-13,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满足通讯条件时。

上述步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只有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才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直接放弃传送信息的操作。而从而减少了电力消耗。

本实施例在灾害发生时自动进入灾害模式并主动发布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有效的排除所述使用者本身身体状况因素所导致的无法发出讯息的问题,并提供最后响应时间,有助于搜救人员安排救援计划。较低的人为介入操作也保证了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自动的应变,提高了用户存活的机率。

与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即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由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似于第一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第一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的实施例。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的单元框图。

请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包括:获取灾害信息单元201,获取使用者信息单元202,发送信息单元203。

获取灾害信息单元201,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获取第一灾害信息;

获取使用者信息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灾害信息获取使用者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第一空间信息;

发送第一求救信息单元203,用于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信息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并向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求救信息。

在用于灾害的呼救装置中,还包括:

获取响应信息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条件获取所述使用者的响应信息;

发送第二求救信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述响应信息、所述第一空间信息和当前时间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并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求救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一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时长信息;

在所述获取响应信息单元中,包括:

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获取第一时刻子单元,用于获取确定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时刻;

获取第一时长信息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获取第一时长信息;所述第二时刻,是在所述第一时刻前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的时刻;所述上一个确定提示信息,是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提示频率生成的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内容相同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获取第一时刻子单元中,包括:

获取语音信息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语音信息;

判断语音信息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语音信息是否与预设语音信息相匹配;

匹配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语音信息子单元的输出结果为“是”,则将匹配的时刻作为所述第一时刻。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第二提示频率;所述响应信息包括身体状况信息;

在所述获取响应信息单元中,包括:

获取身体状况信息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第二提示频率获取所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信息。

在所述获取身体状况信息子单元中,包括:

通讯子单元,用于通过无线通讯装置接收所述使用者佩戴的身体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所述身体状况信息。

在所述获取使用者信息单元202中,还包括:

提示第二提示信息子单元,用于向所述使用者发出第二提示信息;

获取响应信息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对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的响应信息;

满足预设响应条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响应信息满足预设响应条件时。

在所述满足预设响应条件子单元中,包括:

限时满足子单元,用于当所述使用者在预设响应时间内确定所述第二提示信息时。

在所述发送第一求救信息单元203中,还包括:

获取连接信息一子单元,用于获取网络的连接信息;

停止一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不满足通讯条件时,则停止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信息;

满足一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满足通讯条件时。

在所述发送第二求救信息单元中,还包括:

获取连接信息二子单元,用于获取网络的连接信息;

停止二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不满足通讯条件时,则停止向所述预设服务器发送信息;

满足二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网络的连接信息满足通讯条件时。

本实施例在灾害发生时自动进入灾害模式并主动发布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有效的排除所述使用者本身身体状况因素所导致的无法发出讯息的问题,并提供最后响应时间,有助于搜救人员安排救援计划。较低的人为介入操作也保证了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自动的应变,提高了用户存活的机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