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0030发布日期:2019-09-06 20:1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播电视发射机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发射机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雷达等各种民用、军用设备,广播电视发射机便是其中的一种。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广播电视发射机由于需要不间断的持续工作,需要对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阻燃保护,以便防止广播电视发射机自燃损坏,当真空环境异常破坏时,若没有报警功能,则会直接导致对广播电视发射机的保护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真空环境异常破坏时,若没有报警功能,则会直接导致对广播电视发射机的保护功能失效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蜂鸣器的发声与关闭来对保护箱体内的真空环境的状态进行指示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包括保护箱体和发射机体,所述保护箱体内部底面固定有所述发射机体,所述保护箱体顶面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内侧周围固定有密封环,所述顶盖与所述保护箱体通过所述密封环密封连接,所述保护箱体侧面固定连通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端部安装有管接头,所述顶盖顶面和所述保护箱体前面设置有报警组件;

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套筒和蜂鸣器,所述套筒上下两端开口,且所述套筒竖直嵌套在所述顶盖上,所述套筒顶面固定有封盖,且所述封盖为滤板结构,所述滤板中部竖直间隙配合有连杆,所述连杆顶部侧面固定有下触点,所述连杆底端固定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外缘与所述套筒内壁贴合,所述连杆外侧间隙配合有压簧,且所述压簧顶端与所述封盖连接,所述压簧底端与所述密封板连接,所述封盖顶面一侧固定有支架,且所述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支架顶部底面固定有上触点,且所述上触点与所述下触点接触,所述蜂鸣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箱体前面,所述蜂鸣器一侧设置有电源,且所述电源固定在所述保护箱体上,所述电源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所述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电源、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下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所述上触点和所述蜂鸣器通过导线连接。

采用上述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将所述真空管通过所述管接头加装螺栓的方式与外界抽真空设备固定连接,之后检查确认所述顶盖在所述保护箱体上的密封性能良好,初始状态下,所述上触点和所述下触点接触,而所述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蜂鸣器无法与所述电源形成通路,此时所述蜂鸣器不警报,在使用时,外界抽真空设备通电工作并通过所述真空管来对所述保护箱体内进行抽真空处理,以便对所述发射机体进行真空阻燃保护,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随着所述保护箱体内气体的减少,外界气压对所述密封板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压簧弹力而带动所述密封板下降,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下触点下降脱开所述上触点,此时可接通所述控制开关来启动真空环境异常报警功能,当所述保护箱体内的真空环境正常时,外界气压对所述密封板的作用力使所述下触点能够一直脱开所述上触点,当所述保护箱体内的真空环境异常破坏时,所述保护箱体内开始进入空气,此时外界气压与所述保护箱体内的压力差不足以克服所述压簧的弹力,所述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所述密封板带动所述连杆上升,当所述保护箱体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时,所述下触点上升至初始位置与所述上触点接触,由于此时所述控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蜂鸣器能够与所述电源形成通路,所述蜂鸣器通电发出声音来进行真空环境异常破坏的报警,便于及时提升外界人员处理,实现了通过所述蜂鸣器的发声与关闭的方式对真空环境的异常报警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对所述发射机体进行阻燃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环的材质为调质橡胶,所述密封环与所述顶盖胶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管接头为法兰盘。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目数不低于20,所述封盖与所述套筒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的材质为调质橡胶,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连杆熔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触点和所述下触点的材质均为纯铜。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开关为单刀单掷开关。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蜂鸣器的发声与关闭来对保护箱体内的真空环境的状态进行指示,当保护箱体内真空环境正常时,外界气压通过密封板带动下触点脱开上触点的方式断电关闭蜂鸣器,当保护箱体内真空环境异常破坏时,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密封板带动下触点接触上触点的方式通电控制蜂鸣器发声,实现了对真空环境的异常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报警组件;101、连杆;102、封盖;103、套筒;104、密封板;105、支架;106、上触点;107、下触点;108、蜂鸣器;109、电源;1010、控制开关;2、顶盖;201、密封环;3、保护箱体;301、管接头;302、真空管;4、发射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广播电视发射机异常报警装置,包括保护箱体3和发射机体4,保护箱体3内部底面固定有发射机体4,保护箱体3顶面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顶盖2内侧周围固定有密封环201,顶盖2与保护箱体3通过密封环201密封连接,保护箱体3侧面固定连通有真空管302,真空管302端部安装有管接头301,顶盖2顶面和保护箱体3前面设置有报警组件1;

报警组件1包括套筒103和蜂鸣器108,套筒103上下两端开口,且套筒103竖直嵌套在顶盖2上,套筒103顶面固定有封盖102,且封盖102为滤板结构,滤板中部竖直间隙配合有连杆101,连杆101顶部侧面固定有下触点107,连杆101底端固定有密封板104,且密封板104外缘与套筒103内壁贴合,连杆101外侧间隙配合有压簧,且压簧顶端与封盖102连接,压簧底端与密封板104连接,封盖102顶面一侧固定有支架105,且支架105为L型结构,支架105顶部底面固定有上触点106,且上触点106与下触点107接触,蜂鸣器108固定安装在保护箱体3前面,蜂鸣器108一侧设置有电源109,且电源109固定在保护箱体3上,电源109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1010,且控制开关1010处于断开状态,电源109、控制开关1010和下触点107通过导线连接,上触点106和蜂鸣器108通过导线连接。

作为优选,密封环201的材质为调质橡胶,密封环201与顶盖2胶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密封环201能够使顶盖2与保护箱体3稳定的密封。

管接头301为法兰盘,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管接头301加装螺栓的方式将真空管302与外界抽真空设备固定连接。

封盖102的目数不低于20,封盖102与套筒10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封盖102具有良好通气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杂物落入套筒103内。

密封板104的材质为调质橡胶,密封板104与连杆101熔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密封板104外缘更贴合的与套筒103内壁贴合。

上触点106和下触点107的材质均为纯铜,如此设置,便于上触点106和下触点107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控制开关1010为单刀单掷开关,如此设置,便于控制开关1010具有稳定的通断电控制能力。

采用上述结构,将真空管302通过管接头301加装螺栓的方式与外界抽真空设备固定连接,之后检查确认顶盖2在保护箱体3上的密封性能良好,初始状态下,上触点106和下触点107接触,而控制开关1010处于断开状态,则蜂鸣器108无法与电源109形成通路,此时蜂鸣器108不警报,在使用时,外界抽真空设备通电工作并通过真空管302来对保护箱体3内进行抽真空处理,以便对发射机体4进行真空阻燃保护,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随着保护箱体3内气体的减少,外界气压对密封板104的作用力能够克服压簧弹力而带动密封板104下降,密封板104通过连杆101带动下触点107下降脱开上触点106,此时可接通控制开关1010来启动真空环境异常报警功能,当保护箱体3内的真空环境正常时,外界气压对密封板104的作用力使下触点107能够一直脱开上触点106,当保护箱体3内的真空环境异常破坏时,保护箱体3内开始进入空气,此时外界气压与保护箱体3内的压力差不足以克服压簧的弹力,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密封板104带动连杆101上升,当保护箱体3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时,下触点107上升至初始位置与上触点106接触,由于此时控制开关1010处于闭合状态,则蜂鸣器108能够与电源109形成通路,蜂鸣器108通电发出声音来进行真空环境异常破坏的报警,便于及时提升外界人员处理,实现了通过蜂鸣器108的发声与关闭的方式对真空环境的异常报警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对发射机体4进行阻燃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