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屉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8597发布日期:2020-03-20 06:3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屉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屉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抽屉防盗基本是靠传统的锁,大多没有报警功能,本设计实现的是抽屉报警功能。普通的锁几乎都是机械接触,也就是说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磨损问题。传统的锁一旦出现钥匙丢失等问题,唯一解决方法就是拆锁,此操作会对抽屉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抽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屉报警器,包括预警电路,预警电路包括光耦和报警器,光耦导通状态下,报警器所在回路导通并工作;

报警器安装在抽屉上,光耦的发光器和受光器均安装在抽屉的前挡板上,抽屉的堵头板上设有隔离板;抽屉关闭状态下,隔离板位于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并隔断发光器向受光器发射光线。

优选的,报警器位于抽屉外部。

优选的,报警器安装在抽屉的后挡板上。

优选的,抽屉的前挡板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平行于抽屉的滑动轨迹;发光器和受光器分别安装在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

优选的,抽屉关闭状态下,隔离板平行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设置,且隔离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在抽屉的侧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合。

优选的,预警电路中,光耦所在支路上串联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预警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继电器、供电电源和辅助电源;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采用npn管。

发光器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供电电源,受光器的输入端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供电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供电电源;

发光器的负极通过控制开关接地,受光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并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第五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并用过第六电阻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继电器的控制端串联在供电电源和第二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继电器的触点串联在辅助电源与报警器形成输出回路上。

优选的,发光器采用发光二极管,受光器采用光敏三极管。

优选的,继电器采用edr201a05。

本实用新型一种抽屉报警器,通过光耦的工作状态控制报警器工作。抽屉关闭状态下,隔离板将发光器和受光器分割在两个隔离开的隔室中,使得受光器无法接收到发光器的光线,从而使得报警器无法工作。当抽屉打开,抽屉远离堵头板和隔离板后,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无遮挡,从而受光器接收到光线,报警器上电工作进行报警。

如此,报警器根据光耦的工作状态实时检测抽屉开关状态,并对抽屉的打开进行报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屉报警器在抽屉关闭状态下结构图;

图2为图1在抽屉打开状态下结构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结构图;

图4为图2俯视图;

图5为预警电路原理图。

图示:抽屉1、发光器2、受光器3、隔离板4、后挡板1-1、前挡板1-2、堵头板1-3、第一竖板1-4、第二竖板1-5、侧板1-6;

光耦u1、报警器ls1、控制开关s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继电器k1、供电电源vcc和辅助电源v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屉报警器,包括预警电路,预警电路包括光耦u1和报警器ls1,光耦u1导通状态下,报警器ls1所在回路导通并工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光耦u1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报警器ls1工作。例如,将光耦u1与报警器ls1串联;或者将光耦u1串联在输入回路上,将报警器ls1串联在输出回路上,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通过继电器k1连接并互动。如此,均可实现报警器ls1仅在光耦u1导通的状态下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报警器ls1安装在抽屉1上,光耦u1的发光器2和受光器3均安装在抽屉1的前挡板1-2上,抽屉1的堵头板1-3上设有隔离板4。抽屉1关闭状态下,隔离板4位于发光器2和受光器3之间并隔断发光器2向受光器3发射光线。

具体的,抽屉1关闭状态下,隔离板4将发光器2和受光器3分割在两个隔离开的隔室中,使得受光器3无法接收到发光器2的光线,从而使得报警器ls1无法工作。当抽屉1打开,抽屉1远离堵头板1-3和隔离板4后,发光器2和受光器3之间无遮挡,从而受光器3接收到光线,报警器ls1上电工作进行报警。

如此,报警器ls1根据光耦u1的工作状态实时检测抽屉1开关状态,并对抽屉1的打开进行报警。

本实施方式中,报警器ls1位于抽屉1外部,以避免报警信号被抽屉1阻挡,影响报警效果。具体的,报警器ls1可采用蜂鸣器。进一步的,报警器ls1安装在抽屉1的后挡板1-1上。

本实施方式中,抽屉1的前挡板1-2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均平行于抽屉1的滑动轨迹。发光器2和受光器3分别安装在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上。具体的,抽屉1关闭状态下,隔离板4平行于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设置,且隔离板4、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在抽屉1的侧板1-6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合。

如此,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设置,即保证了发光器2和受光器3的稳定安装,又保证了抽屉1关闭状态下的稳定,有利于避免隔离板4的设置使得抽屉1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本实施方式中,预警电路中,光耦u1所在支路上串联有控制开关s1。如此,通过控制开关s1可主观控制预警电路的工作,以便在抽屉1正常打开之前通过控制开关s1关闭预警电路,以避免报警器ls1错误的报警。具体的,可设置控制开关s1与抽屉1锁芯联动,以实现通过钥匙转动调整控制开关的状态。如此,可使得预警电路只在抽屉异常打开时工作,更加合理。

具体的,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中,预警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继电器k1、供电电源vcc和辅助电源v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采用npn管。

发光器2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供电电源vcc,受光器3的输入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均连接供电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供电电源vcc。

发光器2的负极通过控制开关s1接地,受光器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并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并用过第六电阻r6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1的控制端串联在供电电源vcc和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之间,继电器k1的触点串联在辅助电源v1与报警器ls1形成输出回路上。

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器2采用发光二极管,受光器3采用光敏三极管,继电器k1采用edr201a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