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报警装置及其消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8580发布日期:2020-03-20 06:3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报警装置及其消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报警装置及其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是高价值的设备,每台风电机组价值高达一千多万元。高度距离地面几十米到一百多米。并且多设立在原理城市的偏远地区。风机的叶片为复合材料制成,机舱外壳材料为玻璃钢,里面容纳有各类电气设备、液压站、齿轮箱、发电机等。一旦发生火灾,基本上风机设备会全部灭失,所残留的设备也没有维修和使用的价值了。而单机容量越大,设备价值越高,更需要防火保护。然而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只在机组容易着火的部位设置了简单的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作为灭火手段,无火灾报警功能。在发生火灾以后救灾困难,风力发电机组一旦着火,由于灭火装置不全面,就可能面临着报废以及高额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报警装置及其消防装置,其火灾报警装置具有电子式启动和机械式自动启动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报警装置,其对应每个内腔分别安装,包括报警筒,所述报警筒内部为报警内筒,所述报警内筒顶部通过报警盖封闭,且报警盖与褶皱筒一端装配固定,褶皱筒另一端与报警筒外壁装配固定;

所述报警盖内侧与抬升杆一端装配固定,抬升杆另一端穿过支撑隔板后与限位盘装配固定,限位盘、抬升杆可在轴向上滑动,且支撑隔板与报警内筒装配固定,所述抬升杆与报警盖、支撑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抬升弹簧;

所述限位盘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锁杆一端卡合装配,锁杆另一端穿过锁槽后与驱动销装配固定,所述锁杆位于锁槽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挡环,锁杆位于锁槽与锁槽内壁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杆弹簧;所述锁杆装入解锁槽内,解锁槽设置在解锁板上,且解锁槽由直槽、斜槽构成,驱动销与直槽装配。

优选地,所述解锁板一端装入解锁滑槽内、另一端穿过机壳后装入驱动筒内,驱动筒为中空的驱动内筒,所述驱动筒外壁上设置有吸热片,所述解锁板装入驱动内筒的部分上设置有受力环,解锁板位于受力环与驱动内筒封闭端之间套装有警示记忆弹簧,所述驱动筒安装在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警示记忆弹簧在180-230℃伸长。

优选地,还包括外部声光报警器,外部声光报警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出声光报警。

优选地,初始状态时,抬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地,所述褶皱筒采用弹性褶皱设计,其在报警盖上升时可拉直。

一种消防装置,其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并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进行探测、灭火,且还应用有上述火灾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电子控制和火灾时机械自动控制灭火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对火灾进行控制、灭火。

2、本实用新型的热气溶胶灭火装置通过旁路设计,即能够检测气溶胶的气压又能够在电子控制失效时,通过旁路进行灭火。

3、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能够对高速轴进行刹车,从而在发生火灾时快速停止高速轴,使得整个设备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火灾在机壳内部蔓延以及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

4、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报警装置能够在电子控制失效时通过机械控制报警,从而在火灾时为灭火人员提供指引,而且火灾后也能够为维护人员提供指引。

5、本实用新型安全监测装置能够通过火灾探测器实现对火灾的探测,而且还可以通过隔板组件隔断各个内腔的连通,从而防止烟气蔓延。

6、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通过火焰、温度、烟雾、可燃气体进行火灾探测,且可以实现一定角度内的循环检测,从而可以提前发现火灾及火灾隐患,从而防止火灾扩大。

7、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装置可通过隔板组件隔断各个内腔,然后通过火灾产生的热量将其内部的烟气排出,从而防止局部气压过大造成爆炸,同时也能防止火势较小时由于气流流通带来的氧气造成火势扩大。

8、本实用新型的电气保护柜可以实现火灾时自动封闭,从而避免高温烟气进入,造成内部电子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补充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力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f2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压板、第一半齿、第二半齿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保护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消防装置,包括机壳110,机壳110内部安装有安全监测装置、慢速轴310、变速箱320、高速轴330、发电机340、电气保护柜370,所述慢速轴310通过扇叶驱动,并将动力传输至变速箱,变速箱320将转速调高后通过高速轴330输送给发电机340发电,所述电气保护柜370内安装有控制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无线模块(gprs模块、4g模块等)、功率表等。本实施例是基于现有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改进,在图1中,只是增加了安全监测装置。

参见图1-图2,所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210、声光报警器350、数据采集卡360、火灾探测器500,所述火灾探测器500的信号输出端、摄像头21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卡360的信号接入端通讯连接,数据采集卡360的信号接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cpu或plc。声光报警器350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使用时控制器可对声光报警器输送触发指令,从而使得声光报警器被触发,然后发出闪烁光、声音进行报警,本实施例中,声光报警器直接采用现有产品。

所述摄像头210用于采集机壳110内部的图像,然后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图像存储在硬盘内或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外部设备(服务器),从而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观察机壳110内部的情况。

参见图2,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时,火焰、烟气在整个机壳110内部流通造成火势扩大及灭火困难,申请人将机壳110内部通过多个隔板120分割为多个独立的内腔,分别为第一内腔111、第二内腔112、第三内腔113、第四内腔114(本实施例统一称为内腔),所述第一内腔111内安装有部分慢速轴310,所述第二内腔112内安装有变速箱320,所述第三内腔113内安装有发电机330,所述第四内腔114内安装有电器柜370,且每个内腔中分别安装有摄像头210、火灾探测器500、气溶胶灭火装置400,所述火灾探测器500用于通过可燃气体、烟尘、温度、火焰等综合判断是否有火灾隐患或是否存在火灾情况。所述气溶胶灭火装置400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启动,从而喷射气溶胶对发生火灾的内腔进行灭火。

参见图11-图15,所述火灾探测器500,包括探测顶板511、探测侧板512、探测底板513,所述探测侧板512有四块,且共同围成探测内腔,且探测侧板512两端分别固定在探测底板513、探测顶板511上,所述探测底板513上设置有探测进气孔5131,且探测内腔内安装有探测隔板514,探测隔板514上安装有流量计621、烟雾传感器622、可燃气体传感器623、第一探测电机611、控制盒640,所述烟雾传感器622、可燃气体传感器623的进气端分别与流量计621的出气端连通,且烟雾传感器622、可燃气体传感器623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管接出探测内腔;

所述探测隔板514上固定有第二保持环572,所述探测底板513上固定有第一保持环571,所述第一保持环571、第二保持环572分别与齿轮筒520两端可转动装配,且齿轮筒520、第一保持环571、第二保持环572同轴安装;

所述齿轮筒520底部、外侧固定有探测铰接板522,探测铰接板522通过探测铰接轴541与探测旋转壳530铰接装配,所述探测旋转壳530一端上设置有扇齿轮部分531,且探测旋转壳530内部安装有火焰探测器532、红外温度探测器533,所述火焰探测器532用于探测火焰,所述红外温度探测器533用于通过红外线探测温度,本实施例中火焰探测器532、红外温度探测器533直接采购现有产品;

所述扇齿轮部分531与转向齿条550上的卡齿啮合传动,从而形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转向齿条550穿过齿轮筒520底部后装入齿轮筒520内部,且与安装在齿轮筒520内的第二探测齿轮582啮合传动,从而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探测齿轮582固定在第二探测电机612的输出轴上,从而使得第二他侧电机612通电后可驱动第二探测齿轮582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所述转向齿条550顶部固定有齿条触发板511,且齿轮筒520内、位于齿条触发板511两侧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探测行程开关651、第二探测行程开关652,所述第一探测行程开关651、第二探测行程开关652的触发端分别与齿条触发板511正对,且分别用于限制转向齿条上下移动的最大位移。

第一探测行程开关651、第二探测行程开关652的信号端分别与安装在控制盒内的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mcu分别与驱动第一探测电机611、第二探测电机612的电机驱动器的控制端通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探测行程开关651、第二探测行程开关652被触发时,其能够向mcu输送电信号,使得mcu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二探测电机612停止转动。所述第一探测电机、第二探测电机均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所述齿轮筒520内壁上设置有齿轮筒卡齿521,所述齿轮筒卡齿521至少与两个第一探测齿轮581啮合传动,所述第一探测齿轮581安装在第一探测轴671上,第一探测轴671一端穿出探测隔板514且与探测隔板514可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其中一根第一探测轴671与第一探测电机6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探测电机611可以驱动此第一探测轴671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从而驱动齿轮筒正反转;另一根第一探测轴671与第一探测带轮631装配固定,第一探测带轮631通过探测皮带630与第二探测带轮632连接并形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探测带轮632固定在第二探测轴672一端上,第二探测轴672另一端穿过探测隔板514后与叶轮590装配固定,叶轮590装入探测进气筒560的探测进气内筒561中,探测进气内筒561与探测进气孔531连通;探测进气内筒561通过检测气管与流量计621的进气端导气连通;

所述火焰探测器532、红外温度探测器533、流量计621、可燃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可以将其检测的参数输送入mcu内,mcu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之间通讯连接,从而使得mcu可以将信号输送入控制器。

使用时,第二探测轴转动,从而驱动叶轮590转动,叶轮转动时会将外部气流抽送入探测进气内筒561中,然后进入流量计、可燃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内,从而使得流量计探测气流量,可燃气体传感器探测可燃气体浓度,烟雾传感器探测烟雾。并将探测的数据输入mcu,mcu根据预设算法或阈值进行计算、比对,一旦发现超出阈值侧判断为火灾或火灾隐患,此时mcu向控制器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触发消防装置进行灭火。

同时,火焰探测器532、红外温度探测器533分别通过探测温度、火焰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火灾,并通过mcu内置程序、阈值判断,一旦确认,则向控制器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探测电机611驱动齿轮筒圆周转动,从而驱动探测旋转壳530进行探测,第二探测电机612驱动齿条上下移动以驱动探测旋转壳530以探测铰接轴541为中心转动,从而增加探测旋转壳530的探测角度。所述探测顶板511用于与机壳内壁装配固定,从而固定、安装火灾探测器500。

参见图2-图3,由于在实际使用时,不同的火灾情况可以导致电子设备失灵,或者系统故障也能导致电子设备失灵,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气溶胶灭火装置400进行如下改进:

所述气溶胶灭火装置400,包括,存储气溶胶的气溶胶瓶体410,气溶胶瓶体410通过第一气溶胶管431分别与气溶胶电磁阀441的进口、第四气溶胶管434的进口连通,所述气溶胶电磁阀441的出口与第二气溶胶管432连通,使用时,通过第二气溶胶管432将气溶胶引出、喷射;气溶胶电磁阀44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信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气溶胶电磁阀441的接通或断开。

所述第四气溶胶管434内部为中空的气压检测内管4341,所述第四气溶胶管434端部封闭且气压检测内管4341通过第三气溶胶管433与第二气溶胶管432连通;第三气溶胶管433安装在气溶胶开关块450内,气溶胶开关块450内部设置有气溶胶开关滑槽451,所述气溶胶开关滑槽451截断第三气溶胶管433,且气溶胶开关滑槽451内可滑动、密封地安装有气溶胶开关板460,气溶胶开关板460上设置有气溶胶开关连通孔461,当气溶胶开关连通孔461与第三气溶胶管433连通时,气溶胶通过第三气溶胶管433进入第二气溶胶管432,从而形成旁通管路。

所述气溶胶开关板460一端与气溶胶开关弹簧471一端装配固定,气溶胶开关弹簧471另一端与气溶胶开关壳420装配固定,气溶胶开关壳420固定在气溶胶瓶体410上;

所述气溶胶开关板460另一端与气溶胶熔断杆473一端装配固定,气溶胶熔断杆473另一端与气溶胶固定销472装配固定,气溶胶固定销472与气溶胶支撑片474装配固定,气溶胶支撑片474固定在气溶胶开关壳420外部;

所述气溶胶熔断杆473采用在180-220℃左右熔化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选用现有的易熔合金或再次温度下熔化的塑料。一旦发生火灾而气溶胶电磁阀由于系统故障未及时开启时,火灾产生的温度一般超过250℃,在此温度下,气溶胶熔断杆473受热熔断,然后气溶胶开关弹簧471通过自生弹力将气溶胶开关板460向其方向拉动,直到气溶胶开关弹簧471的弹力与气溶胶开关板460产生的阻力相等,此时,气溶胶开关连通孔461将第三气溶胶管433连通,气溶胶通过第三气溶胶管433进入第二气溶胶管432排出以进行灭火。

所述气压检测内管4341内部可滑动、密封安装有压力检测塞481,所述压力检测塞481上固定有第一气溶胶磁铁,所述气溶胶开关壳420外壁上固定有第五气溶胶管435,所述第五气溶胶管435内安装有气溶胶微动开关442,气溶胶微动开关442的触发端与气溶胶触发杆4821正对,气溶胶触发杆4821固定在气溶胶检测块482上,且气溶胶触发杆4821与气溶胶微动开关442之间安装有气溶胶检测弹簧475,气溶胶检测弹簧475用于产生阻碍气溶胶检测块482向气溶胶微动开关442移动的弹力,所述气溶胶检测块482上固定有第二气溶胶磁铁,所述第一气溶胶磁铁、第二气溶胶磁铁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第一气溶胶磁铁、第二气溶胶磁铁同极相对以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气溶胶微动开关442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当气溶胶瓶体内部气溶胶充满时,产生的气压能够驱动有压力检测塞481向气溶胶检测块482移动,从而使得气溶胶检测块482克服气溶胶检测弹簧475弹力向气溶胶微动开关442移动,使得气溶胶触发杆4821触发气溶胶微动开关442,此时气溶胶微动开关442向控制器持续输入电信号,控制器判断为气溶胶瓶体内部气溶胶充满。

一旦气溶胶瓶体内部未充满气溶胶时,其气压降低,压力检测塞481处受到的压力变小,气溶胶检测块482在气溶胶检测弹簧475弹力作用下向压力检测塞481移动,气溶胶检测块482通过与压力检测塞481之间的排斥力驱动压力检测塞481向原理气溶胶检测弹簧475方向移动,直到气溶胶触发杆4821不再触发气溶胶微动开关442,此时气溶胶微动开关442向控制器持续输入的电信号中断,判断为气溶胶瓶体内部未充满气溶胶。此时可通过无线模块向外部设备发送检修请求。

通过气溶胶检测块482通过与压力检测塞481之间的排斥力设计,可以降低气压检测内管434的密封工艺及要求,从而节约成本,防止气溶胶泄露。

参见图5-图6,由于在样机测试中,气溶胶灭火装置400的体积偏小,因此其只能应对火势较小的火灾,一旦气溶胶灭火装置400内的气溶胶用完,则无法再进行灭火,这就使本实用新型显得十分不足。

对此,申请人设计了补充灭火装置,所述补充灭火装置,包括存储罐a110,存储罐a110内存储有气溶胶,且存储罐a110的出口与补充电磁阀a120的进口连通,补充电磁阀a120的出口通过第一补充管a271分别与多根第二补充管a272一端连通,第二补充管a272另一端与热力开关组件的热力开关通道a261一端连通;补充电磁阀a120的控制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从而使得控制器可以控制补充电磁阀a120的开闭。当然,补充电磁阀a120处可以采用气溶胶灭火装置400一趟的旁通设计,从而避免电子设备失灵带来的无法打开的问题。

所述开关通道a261设置在热力开关块a260内,热力开关块a260固定在机壳110内部,所述热力开关组件分别分布在各个内腔中,从而作为备用灭火的设备。

所述热力开关块a260内还安装有热力滑槽a262,热力滑槽a262截断热力开关通道a261,且热力滑槽a262内可滑动、密封安装有热力开关板a250,热力开关板a250上设置有热力开关孔a251,且初始状态时热力开关孔a251不与热力开关通道a261连通;

所述热力开关板a250通过第二热力连接轴a242与热力滑环a240连接固定,所述热力滑环a240上还固定有第一热力连接轴a241,热力滑环a240安装在热力导热筒a210的热力导热内筒a211中,且第一热力连接轴a241与热力记忆弹簧a230一端装配固定,热力记忆弹簧a230另一端套装固定在热力导热轴a212上,热力导热轴a212固定在热力导热内筒a211中;所述热力导热筒a210外部设置有数个吸热片a220。热力记忆弹簧在180-220℃伸长。

当发生火灾时,补充电磁阀接通,热量通过吸热片a220导入在热力导热筒a210上、然后进入热力导热轴a212上加热热力记忆弹簧a230,热力记忆弹簧a230达到伸长温度后伸长,从而驱动,热力开关板a250滑动,直到热力开关板a250达到最大位移,此时热力开关孔a251将热力开关通道a261连通,从而将存储罐内的气溶胶导出进行灭火。本实施例中只有气溶胶微动开关电信号消失后才会接通补充电磁阀。一般储气罐的维护十分麻烦,成本高,而且要时刻保证其气溶胶足量,因此小火灾时使用存储罐内的气溶胶显然会造成较高的使用成本,而气溶胶灭火装置400小巧,便于更换、维护且成本低。因此,应对小火灾时,气溶胶灭火装置400更加经济。

参见图7-图8,由于在发生火灾时,火焰、烟雾会在机壳内部转移,一旦转移,势必造成其它部位受到火灾,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正常使用时,机壳内部的各个内腔最好连通,这样方便散热。显然这两个是矛盾的,目前的实际需要时火灾时内腔封闭并且要排出烟雾,而正常时内腔连通。对此申请人设计了防烟排烟装置,每个内腔中均安装有防烟排烟装置。

所述防烟排烟装置包括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包括隔板120,隔板120上设置有贯穿孔121,贯穿孔用于将各个内腔连通,所述隔板120上固定有导向槽板130,导向槽板130与隔板120之间构成隔板滑槽131,隔板滑槽131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截断板b120,截断板b120上设置有连通孔b121,未发生火灾时,连通孔b121与贯穿孔121连通;

所述导向槽板130一端通过熔断条b140与机壳110内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拉杆b130一端装配固定,拉杆b130另一端穿过导向槽板130后与压簧b150套装,最后与触发头b131装配固定,触发头b131与第三行程开关b210的触发端正对,所述熔断条b140采用在180-230℃时熔断的材料制成,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三行程开关b210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发生火灾时,熔断条b140熔断,此时压簧失去束缚,会通过自生弹力驱动拉杆b130向第三行程开关b210移动,直到触发第三行程开关b210,此时连通孔b121不与贯穿孔121,贯穿孔121处于截断状态。第三行程开关向控制器输送电信号,控制器判断为发生火灾。

各个内腔中还安装有散热管b110,散热管b110一端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部大气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且散热管b110上设置有数块散热片b111。一旦第三行程开关b210被触发时,气泵启动,从而通过气流对内腔进行降温,这能够降低火灾高温的蔓延速度。

内腔侧壁上还固定有防护孔板b160防护孔板b16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气孔,且防护孔板b160与内腔侧壁之间安装有动力罐b170,动力罐b170内部装有液态水,所述动力罐内部分别通过进入通道b311与两个活塞腔b312一端连通,活塞腔b312、进入通道b311设置在排烟外壳b310内,且排烟外壳b310内还设置有切换腔b313,所述活塞腔b312内密封、可滑动安装有活塞b410,活塞b410与推杆b430一端装配固定,推杆b430另一端穿过安装在活塞腔b312内的复位弹簧b420后与安装在切换腔b313内的切换板b440一端装配固定,切换板b440与切换腔b313密封、可滑动装配,且切换板b440上设置有连通孔b441,

切换腔b313切断第一排气管b451,初始状态时,连通孔b441不与第一排气管b451连通,第一排气管b451一端通过第一排气孔b314与内腔连通,且其中一根第一排气管b451另一端与抽气机b220的抽气口连通,抽气机b220的排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

内腔还通过第二排气孔b315与排烟电磁阀b230的进口连通,排烟电磁阀b230的出口通过第二排气管b452与第一排气管b451连通,从而形成旁路。

排烟电磁阀b230的控制端、抽气机b220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控制器可以分别控制排烟电磁阀b230的通断、抽气机b220的启停。

发生火灾时,排烟电磁阀b230、抽气机b220打开,从而将内腔的烟雾抽出、外部大气进入内腔补充气压。一旦火势过大或排烟电磁阀b230故障时,动力罐b170内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形成较大气压,然后推动推杆克服复位弹簧弹力向右移动,直到连通孔b441与第一排烟管连通,此时可以进行正常的排烟。

参见图9-图10,由于设置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可能由于系统故障造成火灾时其无法工作,而火灾后或救灾时需要知晓火灾位置,从而便于检修和救灾。对此,申请认为设计一种不依靠电进行报警的设备时必要的,对此,申请人提出了火灾报警装置,所述火灾报警装置对应每个内腔分别安装,包括,外部声光报警器c410、报警筒c110,所述报警筒c110内部为报警内筒c111,所述报警内筒c111顶部通过报警盖c120封闭,且报警盖c120与褶皱筒c130一端装配固定,褶皱筒c130另一端与报警筒c110外壁装配固定。所述褶皱筒c130采用弹性褶皱设计,其在报警盖c120上升时可以拉直,从而提供警示效果。

所述报警盖c120内侧与抬升杆c310一端装配固定,抬升杆c310另一端穿过支撑隔板c160后与限位盘c430装配固定,限位盘c430、抬升杆c310可在轴向上滑动,且支撑隔板c160与报警内筒c111装配固定,所述抬升杆c310与报警盖c120、支撑隔板c16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抬升弹簧c210,初始状态时,抬升弹簧c21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限位盘c430上设置有卡槽c431,所述卡槽c431与锁杆c440一端卡合装配,锁杆c440另一端穿过锁槽c112后与驱动销c450装配固定,所述锁杆c440位于锁槽c112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挡环c441,锁杆c440位于锁槽c112与锁槽c112内壁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杆弹簧c460,所述锁杆弹簧c460用于顶紧挡环c441从而为锁杆c440提供向限位盘c430移动的弹力;

所述锁杆c440装入解锁槽内,解锁槽设置在解锁板c420上,且解锁槽由直槽c421、斜槽c422构成,初始状态时,驱动销c450与直槽c421装配,所述解锁板c420一端装入解锁滑槽c113内、另一端穿过机壳110后装入驱动筒c140内,驱动筒c140为中空的驱动内筒c142,所述驱动筒c140外壁上设置有吸热片c141,所述解锁板c420装入驱动内筒c142的部分上设置有受力环c150,解锁板c420位于受力环c150与驱动内筒c142封闭端之间套装有警示记忆弹簧c220,所述警示记忆弹簧c220在180-230℃伸长,所述驱动筒c140安装在内腔中。

发生火灾时,如果电子设备正常,控制器通过对外部声光报警器c410发送启动指令使得外部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同时驱动内筒c142对警示记忆弹簧c220加热,使得警示记忆弹簧c220伸长,从而驱动解锁板c420上移,解锁板c420通过斜槽c422与驱动销c450配合将锁杆c440向右拉动,从而使得锁杆与卡槽脱离。此时,抬升弹簧c210通过弹力驱动报警盖c120上移,从而将褶皱筒c130拉伸,以起到提示效果。

参见图16-图22,由于在实际测试时,发生火灾时需要将风力发电机组及时停止,从而防止由于火灾影响而造成设备烧坏。对此,申请人设计了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本实施例的高速轴330为慢速轴通过变速箱调速后向发电机输出的、转速较高的轴体,所述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用于对高速轴进行刹车,从而及时将风力发电机组停止。

机舱高速轴刹车装置,包括固定在高速轴330上的刹车筒331,所述刹车筒331外部套装有刹车环d140,所述刹车环d140上设置有刹车滑槽d141,所述刹车滑槽d141内滑动安装有刹车滑块d520,刹车滑块d520上设置有驱动弧槽d521,所述驱动弧槽d521与刹车销d410一端滑动装配,所述刹车环d140固定在刹车外壳d110内,所述刹车销d410另一端与刹车驱动盘d130偏心装配固定,所述刹车驱动盘d130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d122,所述第二固定板d122与拉簧d123一端装配固定,所述拉簧d123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d121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d121与机壳110装配固定;

所述刹车驱动盘d130上设置有驱动斜槽d131,所述驱动斜槽d131上设置有驱动斜面d1311,所述驱动斜槽d131与驱动齿条d230一端可滑动装配,所述驱动齿条d230上设置有安装槽d231、齿条部分d232,所述安装槽d231内安装有转轮d510,转轮轴d430穿过转轮d510后两端分别与安装槽d231两侧壁可转动装配。这种设计主要是降低驱动齿条d230与驱动斜面d1311配合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驱动齿条d230与驱动斜面d1311的磨损量;

所述齿条部分d232设置在驱动齿条d230两侧,且两侧的齿条部分d232可分别与第一半齿d241、第二半齿d242啮合并形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半齿d241、第二半齿d242上的卡齿只有圆周的一半,也就是180°,且第一半齿d241、第二半齿d242分别固定在第一刹车轴d421、第二刹车轴d422上,所述第一刹车轴d421、第二刹车轴d422上还固定有第一传动齿轮d251、第二传动齿轮d25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d251、第二传动齿轮d252分别与主动齿轮d253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d253固定在主动轴d423一端,主动轴d423另一端穿过一块刹车侧板d221后与刹车电机d3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所述刹车电机d310可驱动主动轴d423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

第一刹车轴d421、第二刹车轴d422分别与两块刹车侧板d221可转动装配,且两块刹车侧板d221之间通过刹车挡条d223、刹车顶板d222连接固定,两块刹车侧板d221分别固定在机壳110内壁上;

两块刹车侧板d221、两块刹车挡条d223之间分别与驱动齿条d230四个侧面贴合、可滑动装配。

初始状态时,所述拉簧d123处于未拉伸状态,且刹车滑块d520与刹车筒331不接触,且第一传动齿轮d251与齿条部分d232啮合传动。

需要刹车时,刹车电机d310启动,驱动主动轴d423正转,主动轴d423通过主动齿轮d253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d251、第二传动齿轮d252圆周转动,第一半齿使得驱动齿条d230下移,从而使得转轮d510与驱动斜面d1311配合从而驱动刹车驱动盘d130圆周转动,刹车驱动盘d130转动时对拉簧产生拉力,使得拉簧存储弹力,而刹车销d410通过驱动弧槽d521驱动刹车滑块d520向刹车筒331滑动,直到与刹车筒331卡紧,从而起到制动效果。

而第一半齿d241与齿条部分d232脱离时,驱动齿条停止下移,达到图16-图22状态,此时,第二半齿d242与另一侧的齿条部分啮合传动,从而将驱动齿条反向驱动,使得驱动齿条上移逐渐脱离驱动斜槽d131。

在此过程中,拉簧驱动刹车驱动盘d130反转复位,使得刹车滑块d520与刹车筒331分离,直到第一半齿再次与齿条部分啮合时进入下一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刹车滑块d520与刹车筒331间歇性卡紧,类似于汽车的abs系统,从而防止突然卡紧高速转动的高速轴时,高速轴产生抱死以影响刹车效果。

参见图23,电气保护柜370主要是内置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其在正常状态下需要进行通风散热,而在发生火灾时需要密封,从而防止高温烟气蔓延进电气保护柜370内,从而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损毁。而经过申请人实际测试,采用电子控制的方式可靠程度并不高,因为高温气体蔓延很快,电子设备需要时间进行检测。对此,设计机械式自动封闭的机构几十分必要。

本实施例中的电气保护柜370为长方体盒状结构,电子元器件全部安装在其内部,而其至少一侧面上固定有导风板e110、窗板e120,所述窗板e120上设置有贯穿的内窗e121,所述导风板e110上设置有上通孔e111、下通孔e112、通风连接槽e113,所述上通孔e111、下通孔e112一端分别与通风连接槽e113连通,且上通孔e111、下通孔e112另一端分别与电气保护柜370内部、内窗e121连通,从而使得电气保护柜370内外气流连通,所述通风连接槽e113内安装有热熔胶(eva热熔胶),其在90-100℃之间受热熔化,所述内窗e121内壁通过第二销钉e412与窗叶e310一端铰接,所述窗叶e310中间部分通过第一销钉e411与窗杆e130铰接,所述窗杆e130两端分别穿过电气保护柜370外壁后装入驱动腔e142内,所述驱动腔e142设置在驱动外壳e140内部,且驱动外壳e140外壁上还固定有数块扩展片e141,所述窗杆e130装入驱动腔e142的端部分别与驱动头e131装配固定,所述驱动头e131与窗杆记忆弹簧e220一端装配固定,窗杆记忆弹簧e220另一端与驱动腔e142封闭端装配固定;

位于顶部的窗杆记忆弹簧e220在180-230℃时伸长,位移底部的窗杆记忆弹簧e220在180-230℃时缩短,从而在180-230℃时,窗杆e130下移即可驱动窗叶e310以第二销钉e412为中心转动,从而将内窗e121封闭。而在90-180℃之间时,气流会将热熔胶加热,热熔胶熔化后流到下通孔e112处,从而将下通孔e112逐渐封闭,这就能够大大降低高温烟气进入电气保护柜370内的流量,从而保护其内部电子元器件。

优选地,所述上通孔e111、下通孔e112在竖直方向上不在同一高度。这种设计主要是保证热熔胶能够将上通孔e111、下通孔e112隔断。本实施例中上通孔e111高于下通孔e112设置。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