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

文档序号:34087573发布日期:2023-05-07 01:4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

本发明涉及洪水监测预警,具体为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洪水灾害监测预警流程中,常采用水位监测一起监测水位变化,并设置雨量计等检测雨势进行预测,翻斗式雨量计为常见的雨量监测仪器,现有的翻斗式雨量计顶部为承雨口用于承接雨水,但其需要安装在空阔地带,否则在户外容易有树叶等杂质落入,进而会造成堵塞,影响水流的顺畅通过,进而影响监测数据的精确,及时设置过滤罩,也阻挡不了树叶的覆盖遮挡,进而使预警设备受到位置限制较大;且翻斗式雨量计对于水平度要求高,一般需要设置水平泡进行人工校准,但是在河道旁安装设备,长期使用会因土质流失沉降导致装置整体偏斜,若定期人工校准则较为麻烦,保管和看护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解决了现有翻斗式雨量计容易落进树叶等杂质而堵塞,受安装位置限制较大,且水平度要求高,需要定期维护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包括安装于河道旁的监测站点,所述监测站点包括预埋安装在河道旁的安装架及其上安装的雨量计以及多个测量水流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所述雨量计侧面固定连接有测量水位高度的超声波水位计,且超声波水位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监控装置,所述超声波水位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滴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控制雨量计、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水位计、监控装置和水滴传感器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平台管理中心和居民住户端进行山洪灾害预警呼叫;

3、所述雨量计包括主体箱及其顶部可拆卸安装的除杂罩,所述主体箱内部设置有雨量监测组件,所述除杂罩包括固定筒及其顶部上拱设置的网架,所述网架由若干辐散式布局的连杆组成,且相邻连杆之间设置有除杂杆,相邻所述除杂杆的中心之间通过连接轴及其两端万向节连接,所述除杂罩的外侧两面之间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半圆环,且半圆环一侧与除杂罩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篷布,所述除杂罩的内部设置有依次驱动半圆环和其中一根连接轴转动的联动驱动组件。

4、优选的,所述联动驱动组件包括防水电机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防雨板,所述防雨板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防水电机输出轴顶端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轴啮合传动,所述驱动轴上锥齿轮与其通过键与键槽配合滑动连接,且防雨板底部设有限制该锥齿轮平移的限位块,所述驱动轴靠近转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面为斜面且可磁吸转动块的磁性棱柱,且转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磁性棱柱适配的磁性棱柱孔,所述磁性棱柱驱动至转动块无法转动时受斜面作用从转动块内向外滑动。

5、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外部滑动套设有蜗杆套,其中一根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套啮合的蜗轮,所述驱动轴表面靠近蜗杆套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且蜗杆套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斜口。

6、优选的,所述雨量监测组件包括集水斗及其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底箱,所述底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且两块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翻斗,所述竖板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翻斗转动角度的限位块,所述翻斗的两侧均内嵌固定连接有磁钢,且竖板内部内嵌固定连接有监测磁钢摆动次数的干簧管,所述竖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

7、优选的,所述集水斗主体为半球型,所述主体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集水斗半球部分同轴心的弧板,且弧板内侧通过钢珠与集水斗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底箱和主体箱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水口,且底箱底部排水口外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8、优选的,所述底箱底部设置为与集水斗半球部分同轴心的粗糙弧面,所述主体箱内腔的底部通过弹簧纵向滑动设置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粘贴有弧度与底箱底部粗糙弧面适配的防滑垫,所述主体箱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托板下方固定连接有通电后可向下磁吸托板的电磁铁。

9、优选的,所述集水斗底部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中心斗,所述中心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滤筒,所述中心斗顶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贴合集水斗内壁的胶圈。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控制机箱的立柱及其侧面固定连接的安装雨量计和超声波测速仪的支架,所述立柱背离支架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且立柱中间的两侧均通过斜拉索与地面连接。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通过在雨量计顶部设置除杂罩,其一部分由固定的网架构成,一部分由若干可转动的除杂杆构成,并且若干除杂杆可联动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将落到除杂罩上的树叶等杂质直接向外推出,实现了自动清理,可避免树叶遮盖影响集雨和造成堵塞的问题。

13、(2)、该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通过联动驱动组件可依次驱动半圆环和其中一根连接轴转动,而两者的切换方式可自动实现,在联动驱动组件驱动半圆环至极限位置时,其内驱动轴可滑移,自动实现驱动力方向的切换,转而驱动连接轴转动,而防水电机反转时又可自动切换成驱动转动,使用方便。

14、(3)、该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通过将雨量监测组件可转动设置在主体箱内,使其可形成类似铅坠的结构,在电磁铁吸下托板使其脱离雨量监测组件时,雨量监测组件即可顺畅的自然摆动至轴心竖直状态,即实现自动调平,调平后断开电磁铁,托板还可升起自动固定雨量监测组件,定期控制雨量监测组件自校准,可避免因河道旁土质流失沉降导致装置偏斜,进而影响雨量计监测精度的问题。

15、(4)、该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通过在集水斗中心设置可拆卸式的过滤结构,其具有类似碗型的中心斗,可承接过滤下的杂质,进而方便将杂质整体取出清理,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包括安装于河道旁的监测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站点包括预埋安装在河道旁的安装架及其上安装的雨量计以及多个测量水流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所述雨量计侧面固定连接有测量水位高度的超声波水位计,且超声波水位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监控装置,所述超声波水位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滴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控制雨量计、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水位计、监控装置和水滴传感器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平台管理中心和居民住户端进行山洪灾害预警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驱动组件包括防水电机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防雨板,所述防雨板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防水电机输出轴顶端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轴啮合传动,所述驱动轴上锥齿轮与其通过键与键槽配合滑动连接,且防雨板底部设有限制该锥齿轮平移的限位块,所述驱动轴靠近转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面为斜面且可磁吸转动块的磁性棱柱,且转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磁性棱柱适配的磁性棱柱孔,所述磁性棱柱驱动至转动块无法转动时受斜面作用从转动块内向外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外部滑动套设有蜗杆套,其中一根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套啮合的蜗轮,所述驱动轴表面靠近蜗杆套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且蜗杆套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斜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监测组件包括集水斗及其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底箱,所述底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且两块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翻斗,所述竖板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翻斗转动角度的限位块,所述翻斗的两侧均内嵌固定连接有磁钢,且竖板内部内嵌固定连接有监测磁钢摆动次数的干簧管,所述竖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主体为半球型,所述主体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集水斗半球部分同轴心的弧板,且弧板内侧通过钢珠与集水斗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底箱和主体箱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水口,且底箱底部排水口外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底部设置为与集水斗半球部分同轴心的粗糙弧面,所述主体箱内腔的底部通过弹簧纵向滑动设置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粘贴有弧度与底箱底部粗糙弧面适配的防滑垫,所述主体箱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托板下方固定连接有通电后可向下磁吸托板的电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底部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中心斗,所述中心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滤筒,所述中心斗顶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贴合集水斗内壁的胶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控制机箱的立柱及其侧面固定连接的安装雨量计和超声波测速仪的支架,所述立柱背离支架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且立柱中间的两侧均通过斜拉索与地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包括安装于河道旁的监测站点,所述监测站点包括预埋安装在河道旁的安装架及其上安装的雨量计以及多个测量水流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所述雨量计侧面固定连接有测量水位高度的超声波水位计,且超声波水位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监控装置,所述超声波水位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滴传感器,本发明涉及洪水监测预警技术领域。该山洪灾害预警呼叫一体化设备,通过在雨量计顶部设置除杂罩,其一部分由固定的网架构成,一部分由若干可转动的除杂杆构成,并且若干除杂杆可联动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将落到除杂罩上的树叶等杂质直接向外推出,实现了自动清理,可避免树叶遮盖影响集雨和造成堵塞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生,许小华,吴晓彬,雷声,付佳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