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8762发布日期:2024-03-18 16:4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报警器,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


背景技术:

1、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822038654.x的一氧化碳报警器,该一氧化碳报警器包括上盖、电路板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围设形成一安装腔,电路板内置于安装腔,上盖表面开设有流通孔,电路板在流通孔下方设置有一氧化碳感应模块,上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和开关帽;电路板下方连接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盒,电池盒上端部设置有电池盖;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蜂鸣器。

2、上述一氧化碳报警器虽然能够实现检测到一氧化碳后报警,但是该一氧化碳报警器仍然存在的缺点为:由于下方安装电池、中部安装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一氧化碳感应模块,由于电池厚度较大,一氧化碳感应模块的也较大,一氧化碳感应模块立式放置,且需要预留空间供气体进入,因此导致整个一氧化碳报警器在电池、电路板以及一氧化碳感应模块的重叠方向上厚度h较高,厚度h在竖直方向上,导致整个一氧化碳报警器放在水平面上后容易碰倒,导致一氧化碳报警器不能很平稳地放置在水平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池、电路板以及一氧化碳感应模块重叠放置在竖直方向上而导致整个一氧化碳报警器容易被碰倒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包括:上盖、底壳、底盖、第一架空座、第二架空座、电路板、控制电路、电池、报警电路以及co传感器;底壳上安装有第一架空座和第二架空座,第一架空座上安装电路板,电路板到底壳上表面之间有间距,第二架空座设置在第一架空座旁,第二架空座上安装有co传感器,co传感器到底壳上表面之间有间距;底壳上方扣合有上盖,上盖与底壳上表面之间形成检测空腔,上盖内顶面到电路板之间有间距;co传感器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连接至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和报警电路均安装在电路板上;底壳底面向着上盖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池安装槽,池安装槽旁设置第一架空座,池安装槽内安装电池;底壳开设有与检测空腔连通的通孔,在底壳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底盖,底盖将通槽扣合,底盖供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线穿过。

4、优选的是,池安装槽壁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形成有一弹性臂,弹性臂一端阻挡电池远离池安装槽,一通孔与弧形槽连通,通孔供弹性臂旋转,弹性臂另一端与池安装槽壁固定。

5、优选的是,弹性臂位于通孔处的端部凸出形成凸起,凸起与电池卡扣配合。

6、优选的是,池安装槽被池盖扣合,池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底盖将池盖压紧在池安装槽内。

7、优选的是,底壳向着上盖所在方向凹陷形成卡扣槽,卡扣槽与池盖卡扣配合。

8、优选的是,卡扣槽内底壁形成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之间有距离,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之间形成卡扣间隙,卡扣间隙与检测空腔连通。

9、优选的是,第一底壁位于第二底壁靠近池安装槽一侧,第一底壁到上盖内顶壁的距离小于第二底壁到上盖内顶壁的距离,池盖一侧延伸形成卡扣臂,卡扣臂与卡扣间隙卡扣配合。

10、优选的是,卡扣臂为“几”字形结构,且卡扣臂一侧凸起形成一卡凸,卡凸与卡扣间隙卡扣配合,卡扣臂远离池盖的端部与第二底壁通过螺钉连接。

11、优选的是,第一架空座包括:支撑台以及立柱,支撑台支撑电路板一侧,支撑台向上延伸有立柱,立柱穿过电路板开设的焊接孔,电路板焊接在立柱上,在上盖上开设有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正对,支撑台和立柱偏离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的连线。

12、优选的是,第二架空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有间隙,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支撑co传感器,co传感器两端固定有支撑片,支撑片支撑电路板。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第一架空座所在位置为电路板所在位置,第二架空座所在位置为co传感器所在位置,这样第一架空座、第二架空座以及池安装槽壁凸出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设置,不在竖直方向上重叠设置电路板、电池以及co传感器,减小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h,增大了水平方向上的占用面积,使得整一氧化碳报警器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水平面上,保证安放后的稳定性,保持整个一氧化碳报警器处于安放位置,不会因为倾倒等情况出现堵塞气体进入的问题,保证一氧化碳报警器内能够顺利进入气体,以保证检测一氧化碳的功能能正常实施。

15、2)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电路板、电池以及co传感器,那么就需要有充分的间须供气体进入到co传感器位置,因此设置了第一架空座和第二架空座,使得电路板上下方、co传感器上下方有足够的间隙供气体通过,从而保证了检测一氧化碳的功能不会因电池设置在旁边而影响气体的流动,保证一氧化碳检测功能能够正常实施。

16、3)底壳上主要安装电路板、电池以及co传感器,且与上盖卡扣配合,因此难免需要在底壳上开设通孔,以方便安装一些部件安装,为了避免安装处漏出而影响整体外观,因此设置了底壳,以保证一些安装处不会外漏。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底壳(2)、底盖(3)、第一架空座(4)、第二架空座(5)、电路板(6)、控制电路、电池(7)、报警电路(8)以及co传感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池安装槽(24)壁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形成有一弹性臂(21),弹性臂(21)一端阻挡电池(7)远离池安装槽(24),一通孔(20)与弧形槽连通,通孔(20)供弹性臂(21)旋转,弹性臂(21)另一端与池安装槽(24)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弹性臂(21)位于通孔(20)处的端部凸出形成凸起(210),凸起(210)与电池(7)卡扣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池安装槽(24)被池盖(10)扣合,池盖(10)与底壳(2)可拆卸连接,底盖(3)将池盖(10)压紧在池安装槽(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底壳(2)向着上盖(1)所在方向凹陷形成卡扣槽,卡扣槽与池盖(10)卡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卡扣槽内底壁形成第一底壁(22)和第二底壁(23),第一底壁(22)和第二底壁(23)之间有距离,第一底壁(22)与第二底壁(23)之间形成卡扣间隙,卡扣间隙与检测空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壁(22)位于第二底壁(23)靠近池安装槽(24)一侧,第一底壁(22)到上盖(1)内顶壁的距离小于第二底壁(23)到上盖(1)内顶壁的距离,池盖(10)一侧延伸形成卡扣臂(100),卡扣臂(100)与卡扣间隙卡扣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卡扣臂(100)为“几”字形结构,且卡扣臂(100)一侧凸起(210)形成一卡凸(101),卡凸(101)与卡扣间隙卡扣配合,卡扣臂(100)远离池盖(10)的端部与第二底壁(23)通过螺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架空座(4)包括:支撑台(41)以及立柱(42),支撑台(41)支撑电路板(6)一侧,支撑台(41)向上延伸有立柱(42),立柱(42)穿过电路板(6)开设的焊接孔,电路板(6)焊接在立柱(42)上,在上盖(1)上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1)和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11)和第二透气孔正对,支撑台(41)和立柱(42)偏离第一透气孔(11)与第二透气孔的连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架空座(5)包括:第一支撑座(51)和第二支撑座(52),第一支撑座(51)与第二支撑座(52)之间有间隙,第一支撑座(51)和第二支撑座(52)上支撑co传感器(9),co传感器(9)两端固定有支撑片(90),支撑片(90)支撑电路板(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包括:上盖、底壳、底盖、第一架空座、第二架空座、电路板、控制电路、电池、报警电路以及CO传感器;底壳上安装有第一架空座和第二架空座,第一架空座上安装电路板,电路板到底壳上表面之间有间距,第二架空座设置在第一架空座旁,第二架空座上安装有CO传感器,CO传感器到底壳上表面之间有间距;底壳上方扣合有上盖,上盖与底壳上表面之间形成检测空腔,上盖内顶面到电路板之间有间距。该三层壳式一氧化碳报警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池、电路板以及一氧化碳感应模块重叠放置在竖直方向上而导致整个一氧化碳报警器容易被碰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刘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卓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