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数据采集单元方法_2

文档序号:82608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这为IT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统计分析、模糊逻辑、混沌理论等的逐渐成熟,逐渐开发出了一些基于这些理论及方法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及质量。
[0017]数据采集IT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发布不再是瓶颈,路边发布、手机发布、便携式终端发布、互联网发布、车载终端发布,等等,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可见,要实现交通信息应用的爆发增长,如何获取原始交通数据并处理成精准的交通信息是其关键。
[0018]对于实时交通数据的采集,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交通探测方式,主要是利用位置固定的定点检测器或摄像机;另一种是动态交通探测方式。通常,用来采集交通流数据的定点检测器有感应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雷达检测器、光电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等。动态交通探测方式是指基于位置不断变化的车辆或手机来获得实时行车速度和旅行时间等交通信息的数据采集方式。动态交通探测的典型方式包括异频雷达收发机、车辆自动检测、全球定位系统(GPS )装置及手机通信等。
[0019]线圈和摄像机(视频监控)是定点检测的典型手段。线圈是磁性检测器的一种变形,它依靠埋在路面下的一个或一组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感应变化,来检测通过的车辆的状况。该技术非常成熟,且精度较高,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道路。然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即采集范围有限、损坏率高、施工成本昂贵、施工周期长。这类数据的典型代表有“某城市环路微波检测历史记录数据”、“某城市道路交叉口检测历史记录数据”。
[0020]视频监控则是利用摄像机作为记录设备,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交通流的详细资料。对于交叉口交通状况的调查,常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可以得到最完全的交通资料信息;缺点是成本高、数据整理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图像处理工作)、有时可靠度较低(如大型车辆可能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等)。这类数据典型如数据堂采集的“交通视频数据库”、“车牌图片数据库”等。
[0021]作为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GPS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也有优途、美慧等公司已经开发出可商用的产品。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卫星无线电定位系统,可实时提供三维坐标、速度等空间信息,其特点是精度高,速度快,但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存在采集盲区(如高架下的道路采集不到GPS信号)、样本容量小、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等。这类数据的典型如“某北方城市出租车GPS位置数据”、“某南方城市出租车GPS位置数据”等。
[0022]基于移动通信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利用手机网络中的信令信息来分析推算动态交通状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道路覆盖范围广、数据采集成本相对较低、部署方便、数据精度较高等。作为一种新兴的动态交通探测手段,该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手机网络资源,其实用性正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得到论证和推广。
[0023]背景动因汽车发展的社会化
工业化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大都经历了经济的发展促进汽车的发展,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这些国家超前实现了汽车化的时代。汽车化社会带来的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趋恶化,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使道路设施十分发达的美国、日本等也不得不从以往只靠供给来满足需求的思维模式转向采取供、需两方面共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日益尖锐的交通问题,这些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工业国家在探索既维护汽车化社会,又要缓解交通拥挤问题的办法中,旨在借助现代化科技改善交通状况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的ITS概念便逐步形成。
人类环境的可续化
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智能交通
[4]
城市化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按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将出现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199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75%、77%、89%,这些国家针对交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逐步调整交通运输体系与结构。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为满足车辆发展的需求,而大力开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如美国1944年规划的7万km高速公路规划,经过50年一基本完成,但仍产生拥挤和阻塞),在大量土地、燃油等资源占用和消耗的同时,不但交通需求没有完全满足,而且还造成汽车尾气由于道路拥挤排放量剧增,不仅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环境带来恶劣影响。
[0024]60,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危机及环境恶化,工业化国家开始采取以提高效益和节约能源为目的的交通系统管理(TSM)和交通需求管理(TDM)同时大力发展大运量轨道及实施工交优先政策,在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下调整运输结构,建立对能源均衡利用和环境保护最优化的交通运输体系。ITS作为综合解决交通问题,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相协调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孕育发展,90年代以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展趋势。
[0025]信息技术智能化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人们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而追寻的目标,早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装置采用了电子、传感、传输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单纯是对车辆或道路实施科学化管理,范围单一,局限性、系统性不强。
[0026]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工业化国家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信息采集与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转向民用化,军事上的投入也大部分转移到民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借助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工业领域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集中而失去明显竞争优势,开始酝酿开辟高新技术含量的产业市场,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代表一场信息革命到来的信号,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这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信息网络"internet"建立,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逐步进入信息革命阶段。
[0027]信息产业应运而生,ITS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上有其广大市场,工业化国家和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到这一新兴的产业。美国政府于1991年开始投资对ITS的开发研究,仅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1993年的投资预算就达2010万美元;欧洲19个国家投资50亿美元到EUREKA项目。
[0028]发展战略2012年7月31日,中国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北京开幕,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第一次对外解析了近期完成的2012至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0029]智能交通作为当今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在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民众出行和公众交通出行的需求,构建了一个绿色安全的体系。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和应用,中国智能交通技术在众多大型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0030]新趋势智能交通未来发展将更加关注公众出行、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地域和行业特点,更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并将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结合起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说。
[0031]智能交通是当今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它依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