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932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存配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存配置,尤其涉及一种其传输线利用内存区传输数据的内存配置。
内存设计中,第二级放大器(DQ BUFFER)的输出至输出放大器(OUTPUT BUFFER)的距离影响读取数据的速度。因此一般设计中均将第二级放大器放置于靠近输入/输出(I/O)的引脚(PIN)端。此种设计方式的缺点在于控制信号及行(COLUMN)地址信号线须由控制引脚端(CONTROL PIN)联接至输入/输出(I/0)的引脚(PIN)端,造成芯片面积的增加以及线路布局上的复杂度。


图1为内存读取的配置图。利用字线(WORD LINE)19选取欲使用的内存单元11,将由位线(BIT LINE)16以及反位线(INVERSE BIT LINE)17所传送的数据储存至内存单元11。当行选择信号(COLUMN SELECT SIGNAL,CSL)15致能时,将使二晶体管18导通,则内存单元11内的数据将会通过第一感应放大器(FIRST SENSEAMP)12以及第二级放大器13而到达读取引脚(RD PIN)14。
图2为数据输出的配置图,当数据由读取引脚14传来时,数据会先通过输出控制电路21,再经过二晶体管23,而由输入输出引脚22输出。
图3为数据写入的配置图。数据由输入输出引脚22输入,先经过输入控制电路31而到达写入引脚32。写入引脚再将数据通过第二级放大器13,二晶体管18以及位线16以及反位线17储存至字线19所选择的内存单元11。
图4为现有的内存配置。一个内存配置包括内存单元区41,行译码器42,列译码器43,以及第二级放大器13。控制信号及地址信号线44一端电连接至行译码器42以及第二级放大器13,另一端则电连接至一芯片的其它部分,控制信号及地址信号线44位于控制引脚端45。而第二级放大器13位于输入输出引脚端46,所述第二级放大器13可将数据经由输出放大器(output buffer)再传至输入输出引脚端46。
现有的内存配置有下列缺点(1)面积增加,控制信号以及行地址信号线44为避免与内存区41交错,所以须空出一空白区域给控制信号以及行地址信号线44通过。
(2)控制信号以及行地址信号线44须由控制引脚端(CONTROL PIN)45连接至输入/输出引脚端(I/O PIN)46,因此增加了线路布局上的复杂度。
针对上述现有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改善的内存配置,以减少芯片面积并可简化线路布局的复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内存配置包括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电连接至所述内存区,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行译码器;以及数条控制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放大器。
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而所述行译码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且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因而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所述等控制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放大器,而所述等控制线是为一金属线,其中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内存配置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以及数条地址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所述行译码器。
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而所述行译码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且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因而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所述地址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行译码器,而所述地址线是为一金属线,其中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的内存配置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以及数条数据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数个输入输出引脚。
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而所述行译码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在控制引脚侧,因而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所述数据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所述输入输出引脚,而所述数据线是为一金属线,其中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借助所述内存结构的安排及地址线、数据线或控制线直接由内存区上方的上层金属层的拉线,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节省内存芯片面积的目的。
为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内存读取的配置图;图2是数据输出的配置图3是数据写入的配置图;图4是现有的内存配置图;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内存配置图;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内存配置的拉线方式一;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内存配置的拉线方式二。
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存配置图。由图5中看出,第二级放大器13与行译码器42同置于控制引脚端45,而内存单元区41则置于输入输出引脚端46。
如图6所示,第二级放大器13的输入输出,即读取写入线61以金属线经由内存单元区41与输入输出引脚端46的输入输出电路相连接,此是利用一最上层的金属线实现,因为此一最上层金属线是经由内存单元区41所连接,故可减少芯片面积的使用。
如图7所示,基本配置大致上与图6相同。所差别的是加入列译码器43和控制信号及地址信号线44,使其成为一完整的内存配置。列译码器43是位于内存单元区41之间。控制信号及地址信号线44均直接由控制引脚端45输入,不再需要直接连接至输入输出引脚端46,这样便可以减少空间的需求。
而内存配置中利用最高层金属线传输的配置,除了可以运用于读取写入线61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的运用于地址线以及数据线等的布局上,进而减少芯片面积的需求。
由上述的图解及说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本实用新型内存配置可以使得芯片面积因而减少。二、本实用新型内存配置可以简化线路布局的复杂度。
权利要求1.一种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电连接至所述内存区,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行译码器;以及数条控制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放大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放大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为一金属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配置为一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配置。
10.一种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以及数条地址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所述行译码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行译码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线为一金属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配置为一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配置。
19.一种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以及数条数据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数个输入输出引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区是由数个内存单元所组成。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控制引脚侧。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译码器与所述第二级放大器是位于同侧。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是利用所述内存区电连接至所述输入输出引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为一金属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内存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是一位于最上层的金属线。
专利摘要一种内存配置,包括:一内存区,为储存数据的主要区域;一行译码器,电连接至所述内存区,用以控制内存的存取;一第二级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行译码器;以及数条控制线,经过所述内存区而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放大器。采用本发明配置,由于将第二放大器放置于靠近控制引脚端(CONTROL PIN)并与行译码器(COLUMN DECORDER)结合,可以简化线路布局,并可提高内存的读取速度和减少芯片面积。
文档编号G11C8/00GK2482190SQ0122132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7日
发明者林玉漳, 张全仁 申请人: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