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媒体鉴别装置与光记录媒体鉴别方法

文档序号:67528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记录媒体鉴别装置与光记录媒体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CD、DVD等的光记录媒体已作为记录媒体广泛地用于记录数字数据,能够再生在如CD、DVD等不同的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或在该光记录媒体和从该光记录媒体记录和再生数据的兼容驱动器最近已被积极地开发。
特别地,下一代类型的具有大数据记录容量和极高数据传递速率的光记录媒体在最近已被积极地开发,预计光记录媒体的种类将进一步增加。
在这种兼容驱动器中,必须鉴别设置在其中的光记录媒体的种类,但因为这些不同种类的光记录媒体的形状是标准化的,则可能基于它的形状鉴别设置在其中的光记录媒体的种类。
因此,通常组成兼容驱动器以通过实际上投射激光束到设置在其中的光记录媒体并判别标准信号是否能被再生来鉴别设置在其中的光记录媒体的种类。
例如,能够再生记录在CD和DVD中的数据的兼容驱动器被组成,以便当光入射面和记录层(反射层)间的距离通过进行聚焦搜索被测量,并判别光入射面和记录层(反射层)间的距离大约是1.1毫米时,用于CD的具有780纳米波长的激光束被选定,以及当判别光入射面和记录层(反射层)间的距离大约是0.6毫米时,用于DVD的具有650纳米波长的激光束被选定。
但是,在以这种方式通过进行聚焦搜索来鉴别光记录媒体种类的情况下,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光记录媒体被设置在驱动器中的时刻和数据能实际上记录到光记录媒体或从光记录媒体再生的时刻之间需要很长的时期。
因此,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0-143986提出了一种通过在驱动器托盘中提供电极并将交流信号加到该电极从而鉴别放置在托盘上的光记录媒体的种类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但是,因为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0-143986中公布的方法使用了固定在托盘上的电极,在要鉴别的光记录媒体扭曲时鉴别准确度降低,如下所述。
图10的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0-143986中使用的配有用于检测的电极的托盘。
如图10所示,托盘1包括具有120毫米直径的光记录媒体要放置于其上的第一设置部分1a,配备在第一设置部分1a的中央部分且具有80毫米直径的光记录媒体要放置在其上的第二设置部分1b和配备在第二设置部分1b的电极2、3。
另外,靠肩部分4a配备在第一设置部分1a的外部周缘部分,以使当具有120毫米直径的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1时,光记录媒体由靠肩部分4a支撑。
类似地,靠肩部分4b配备在第二设置部分1b的外部周缘部分,以使当具有80毫米直径的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1时,光记录媒体由靠肩部分4b支撑。
因此,当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1时,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在光记录媒体具有120毫米直径的情况下,该记录面是记录数据的、对应于光入射面的区域,且具有50毫米内径和117毫米外径)被阻止直接接触托盘1,从而防止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被损坏。
图11是示意性剖面图,其显示了放置在托盘1的、具有120毫米直径的光记录媒体的状态,其中图11(a)显示了光记录媒体在一个方向扭曲的状态,图11(b)显示了光记录媒体在另一个方向扭曲的状态。在图11(a)和(b),光记录媒体的扭曲被夸大。
由图11(a)和(b)中显而易见,在光记录媒体在一个方向上扭曲的情况下,配备在托盘1的用于检测的电极2、3和如包含在光记录媒体中的反射层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变得比光记录媒体无扭曲的情况下要长,另一方面,在光记录媒体在另一个方向扭曲的情况下,配备在托盘1的用于检测的电极2、3和如包含在光记录媒体中的反射层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变得比光记录媒体无扭曲的情况下要短。结果,当交流信号施加到电极2、3中的某个电极时,从另一个电极2、3获得的信号电平依赖于光记录媒体是否扭曲以及光记录媒体在哪个方向扭曲,因此就出现了鉴别准确度降低的风险。
虽然这个问题在鉴别具有不同聚焦距离的CD、DVD或其他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不太严重,但在鉴别聚焦距离相同的光记录媒体时就变得非常严重。
在光记录媒体的鉴别光入射面和如反射层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差别很小的情况下,例如,在要鉴别在一面的一层上记录数据的DVD和一面的两层上记录数据的DVD的情况下,鉴别的结果受光记录媒体的扭曲导致的检测信号的变化很大的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正在开发,它被组成以受波长等于或短于450纳米的激光束经由光传输层的照射,该传输层布置在使用数值孔径等于或小于0.7的物镜的衬底对面。因此预计光传输层的厚度和材料仅有细微差别的多种的下一代类型光记录媒体将得到实际应用。在使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0-143986中公布的方法鉴别这些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鉴别的结果受光记录媒体的扭曲导致的检测信号的变化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要鉴别的光记录媒体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该光记录媒体被组成以受激光束从衬底的对面的照射。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能被一种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实现,该光记录媒体至少包括第一介电层、第二介电层和在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形成的导电层,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包括配有电极的检测部分、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的第一装置和使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的第二装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光记录媒体的种类可以通过使第二装置让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并当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时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来鉴别,所以即使在光记录媒体扭曲的情况下也可能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面中,检测部分进一步地包括覆盖电极的表面的保护层,第二装置被组成以使检测部分的保护层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的方面,因为检测部分进一步地包括覆盖电极的表面的保护层,所以可能当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时有效地防止第一介电层的表面的损坏。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面中,第二装置被组成以在旋转光记录媒体之前设置检测部分远离第一介电层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的方面,因为检测部分在旋转光记录媒体之前设置为远离第一介电层的表面,所以可能在光记录媒体旋转期间可靠地防止检测部分接触并损坏第一介电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方面中,检测部分配备在驱动器的托盘中,第二装置被组成以与托盘的卸下和装入同步地移动检测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的方面,因为检测部分配备在驱动器的托盘中,所以可能缩短在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后实际上记录数据到光记录媒体或从光记录媒体再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方面中,第一介电层被组成为光传输层,第二介电层被组成为衬底。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方面中,电极由吸入式机构的辊子的轴组成。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也能由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完成,该光记录媒体至少包括第一介电层、第二介电层和在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形成的导电层,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包括使具有电极的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以及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从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因为光记录媒体通过使具有电极的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并在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时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来鉴别,所以可能在即使光记录媒体扭曲的情况下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


图1的方框图显示了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
图2的方框图显示了检测部分的结构,其中图2(a)是显示了检测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图(b)是图2(a)中沿线A-A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显示了驱动器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的一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多种的光记录媒体,其中图4(a)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图4(b)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以及图4(c)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
图5是使用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的检测部分接触光记录媒体的光入射面的状态。
图7的框图显示了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路。
图8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把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的方法的一种例子,其中图8(a)显示了托盘从主体卸下的状态,以及图8(b)显示了托盘装入主体中的状态。
图9(a)的示意性纵向剖面图显示了把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的方法的另一种例子,图9(b)是图8(a)中沿线A-A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0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鉴别光记录媒体的常规装置中的具有用于检测的电极的托盘。
图11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上的状态,其中图11(a)显示了光记录媒体在一个方向扭曲的状态,图11(b)显示了光记录媒体在另一个方向扭曲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的方框图显示了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用于将交流信号A施加到第一电极11的交流信号产生电路13、用于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的检测电路14、用于支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支撑机构16、用于垂直地移动支撑机构16的驱动机构17,以及用于控制AC信号产生电路13、检测电路14和驱动机构17的运行的控制电路15。
控制电路15中提供列表15a,检测部分18由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用于支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支撑机构16组成。
图2的框图显示了检测部分18的结构,其中图2(a)是显示了检测部分18的示意性立体图,图(b)是图2(a)中沿线A-A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如图2(a)所示,支撑机构16由适合被驱动机构17垂直地移动的臂16a和配备在臂16a的末端部分的盘状电极安装部分16b组成。
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安装在电极安装部分16b,如图2(b)所示,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表面覆盖有保护层19。
保护层19的作用是防止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被腐蚀,还防止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接触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从而防止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被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损坏。
因此,保护层19必须由具有优良的防潮特性、优良的表面润滑特性、橡胶弹性、比形成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的材料更低的硬度、优良的耐热特性、优良的耐化学特性和优良的成型特性的材料形成,且优选形成热塑聚醚脂弹性体、硅树脂、碳氟树脂等的保护层19。
图3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驱动器的主体。
如图3所示,具有上述配置的检测部分18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它能通过把光记录媒体放置于其上的托盘41装入驱动器的主体40内并开动驱动机构17来接触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表面。
图4的一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多种的光记录媒体,其中图4(a)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图4(b)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以及图4(c)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
如图4(a)所示,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包括衬底21a、形成在衬底21上的记录层22a、形成在记录层22a上的反射层23a和形成在反射层23a上的24a、以及它的中央部分形成孔洞25a。在这样组成的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中,具有780纳米波长λ的激光束L20a从衬底21a侧投射到它上面,从而在其中记录数据和再生其中记录的数据。
衬底21a的作用是保证光记录媒体20a需要的机械强度,激光束L20a的光路在其中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CD-R)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W)的情况下,凹槽和/或槽脊形成在衬底21a的表面上。凹槽和/或槽脊在数据要被记录或当数据要被再生时用作激光束L20a的导轨。
衬底21a具有大约1.1毫米的厚度,且通常由聚碳酸脂树脂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a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CD-R)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W)的情况下,记录层22a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a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CD-R)的情况下,记录层22a由有机染料形成,在光记录媒体20a被组成为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W)的情况下,记录层22a由相变薄膜组成,且介电薄膜把相变薄膜夹在中间。
在一次性写入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数据通过转换包含在记录层22a中的预先确定的有机染料区来记录在记录层22a中。另一方面,在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数据通过在结晶态和非晶态之间改变包含在记录层22a中的相变薄膜的相位来记录在记录层22a中。
在光记录媒体被20a组成为ROM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OM)的情况下,没有形成记录层22a,数据通过在光记录媒体20a被制造时在衬底21a的表面上形成的预制凹陷(未显示)加以记录。
反射层23a的作用是反射经由衬底21a进入的激光束L20a以从衬底21a将激光束发射,反射层被形成以具有10至300纳米的厚度。
反射层23a由如铝、银等的金属形成以便于有效地反射激光束L20a。
在本说明书中,如反射层23a的具有导电性的层有时称为“导电层”。在光记录媒体20a被组成为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W)的情况下,因为包含在记录层22a中的相变薄膜的材料通常具有导电性,所以记录层22a归入“导电层”的类别。
保护层24a的作用是物理地和化学地保护记录层22a。保护层24a由紫外线可愈树脂等形成,以具有大约100微米的厚度。
在这样组成的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中,激光束L20a沿其进入的衬底21a的表面和用作导电层的反射层23a或记录层22a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大约1.1毫米。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包括第一衬底21b、形成在第一衬底21b上的记录层22b,形成在记录层22b上的反射层23b、形成在反射层23b上的粘接层28b和形成在粘接层28b上的第二衬底26b,以及它的中央部分形成孔洞25b。这样组成的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中,具有650纳米波长λ的激光束L20b从第一衬底21b端投射到它上面,从而在那里记录数据和在那里再生记录的数据。
第一衬底21b的作用是保证光记录媒体20b需要的机械强度,激光束L20b的光路在那里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b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DVD-R)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DVD-RW)的情况下,凹槽和/或槽脊形成在衬底21b的表面上。凹槽和/或槽脊在数据要被记录或当数据要被再生时用作激光束L20b的导轨。
第二衬底26b对应于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中的保护层24a。
第一衬底21b和第二衬底26b中的每个都具有大约1.1毫米的厚度,且通常由聚碳酸脂树脂形成。
记录层22b在光记录媒体20b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DVD-R)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DVD-RW)的情况下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b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DVD-R)的情况下,记录层22b由有机染料形成,在光记录媒体20b被组成为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CD-RW)的情况下,记录层22b由相变薄膜组成,且介电薄膜把相变薄膜夹在中间。
在光记录媒体20b被组成为ROM类型的光记录媒体(DVD-ROM)的情况下,没有形成记录层22b,数据通过在光记录媒体20b被制造时在衬底21b的表面上形成的预制凹陷(未显示)加以记录。
反射层23b的作用是反射经由第一衬底21b进入的激光束L20b以从第一衬底21b将激光束发射,反射层被形成以具有10至300纳米的厚度。
反射层23b由如铝、银等的金属形成以便于有效地反射激光束L20b。
在这样组成的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20b中,激光束L20b沿其进入的衬底21b的表面和用作导电层的反射层23b或记录层22b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大约0.6毫米。
另外,如图4(c)所示,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包括衬底21c,形成在衬底21c上的反射层23c,形成在反射层23c上的记录层22c和形成在记录层22c上的光传输层27c,以及它的中央部分形成孔洞25c。这样组成的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中,具有400纳米波长λ的激光束L20c从位于衬底21c的对面的光传输层27c端投射到它上面,从而在那里记录数据和在那里再生记录的数据。
衬底21c的作用是保证光记录媒体20c需要的机械强度,在光记录媒体20c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凹槽和/或槽脊形成在衬底21c的表面上。
不同于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和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在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中,在衬底21c中没有形成激光束L20c的光路。
衬底21c具有大约1.1毫米的厚度,且通常由聚碳酸脂树脂形成。
反射层23c的作用是反射经由光传输层27c进入的激光束L20c以从光传输层27c将激光束发射,反射层被形成以具有10至300纳米的厚度。
反射层23c由如铝、银等的金属形成以便于有效地反射激光束L20c。
记录层22c在光记录媒体20c被组成为一次性写入的光记录媒体或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形成。
在光记录媒体20c被组成为ROM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没有形成记录层22c,数据通过在光记录媒体20c被制造时在衬底21c的表面上形成的预制凹陷(未显示)加以记录。
光传输层27c是激光束L20c在其中形成的层。
虽然光传输层27c的厚度依赖于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的种类,但光传输层27c被形成以具有10至300微米的厚度。
虽然用于形成光传输层27的优选材料依赖于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的种类,但如紫外线可愈树脂、聚碳酸脂、聚烯烃等的介电材料通常被采用。
由于前述样式中的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的配置,在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被组成为ROM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或一次性写入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激光束L20c沿其进入的光传输层27c的表面和用作导电层的反射层23c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大约10至300微米。另一方面,在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被组成为数据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激光束L20c沿其进入的光传输层27c的表面和是最靠近光传输层27c的导电层的记录层22c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稍微短于光传输层27c的表面和反射层23c之间的距离。
图1至3中所示的用于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在以上所述样式的具有不同结构的光记录媒体中依下列各项来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
图5是使用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使用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来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的情况下,驱动器的托盘41从驱动器的主体40上卸下(步骤S1),光记录媒体20被用户放置在托盘41上(步骤S2)。
托盘41然后装入驱动器的主体40中(步骤S3),对应地,图3中检测部分18被驱动机构17在控制电路15的控制下向上移动,直至保护层19接触到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步骤S4)。
结果,如图6所示,当检测部分已经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基本上仅保护层19插入到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和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
此时,因为保护层19的表面具有优良的润滑特性,所以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在保护层19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不被损坏。
因此,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和是导电层的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距离变得等于(1.1毫米+保护层19的厚度),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和是导电层的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距离变得等于(0.6毫米+保护层19的厚度)。
另一方面,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是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和是导电层的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距离变得等于(10至300微米+保护层19的厚度)。
当检测部分18以这种方式接触到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图7所示的电路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
在图7中,C1是由第一电极11、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出现在第一电极11与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介电材料组成的电容式组件,C2是由第二电极12、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出现在第二电极和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介电材料组成的电容式组件。这里,C1=C2。
因此,电容式组件C1和C2的值的确定依赖于出现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和反射层23或记录层22之间的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的情况下,它们变得等于Ca,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的情况下,它们变得等于Cb,其中Cb大于Ca。另一方面,在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的情况下,它们变得等于Cc,其中Cc大于Cb。
然后,交流信号产生电路13产生的交流信号A当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在控制电路15的控制下施加到第一电极11(步骤S5)。
结果,因为交流信号A经由图7所示的电路传输到第二电极12,所以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交流信号B依赖于电容式组件C1和C2的值而变化。
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交流信号B被检测电路14检测,且控制电路15基于检测电路14检测到的交流信号B鉴别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步骤S6)。
更具体而言,在交流信号B的电平和在电容式组件C1和C2的值等于Ca时获取的电平相等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5鉴别出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C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a,在交流信号B的电平和在电容式组件C1和C2的值等于Cb时获取的电平相等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5鉴别出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DVD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b。另一方面,在交流信号B的电平和在电容式组件C1和C2等于Cc时获取的电平相等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5鉴别出放置在托盘41上的光记录媒体20是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20c。
因此,如果要获取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的范围对每种种类的光记录媒体20事先获取并在控制电路15中存储为列表15a,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就能够通过参照控制电路15中的列表15a被鉴别。
当对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的鉴别完成时,图3中检测部分18被驱动机构17在控制电路15的控制下向下移动,所以检测部分18从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移开。(步骤S7)。
其后,光记录媒体20被主轴马达(未显示)旋转(步骤S8),对应于在步骤S6鉴别的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的激光组件和光系统被选定,从而发射一个激光束(步骤S9)。
然后,初始设置操作等以类似于常规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的方式被实现,数据记录在光记录媒体20中或从光记录媒体20再生。
因此,如果根据本实施例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上,就可能在投射激光束到其上之前直接鉴别设置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中的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
根据该实施例,因为光记录媒体20是在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表面时被鉴别,所以即使在要鉴别的光记录媒体20扭曲的情况下,也可能准确地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而不受光记录媒体20的扭曲的影响。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即使在光记录媒体20的扭曲导致的检测信号的变化很大地影响对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的鉴别结果的情况下,如当鉴别数据记录在一面的一层上的DVD和数据记录在一面的两层上的DVD时,其中DVD的光入射面和如反射层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的差别较小,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仍然能够被准确地鉴别。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因为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通过将交流信号产生电路13产生的交流信号A施加到第一电极11,并在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的表面时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交流信号B来鉴别,所以即使在鉴别光传输层27c的厚度和材料仅稍微有所差别,以电容式组件Cc的值彼此接近的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鉴别能够不受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空气层的影响而进行。因此,可能通过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来准确地鉴别下一代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种类。
而且,根据该实施例,因为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覆盖有具有优良的润滑特性的保护层,所以可能可靠地防止对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的损坏,尽管保护层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因为检测部分18在鉴别了光记录媒体的种类之后和主轴马达旋转光记录媒体20之前被驱动机构17从光记录媒体20的表面移开,所以可能可靠地防止检测部分在光记录媒体20被旋转时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表面以及破坏光记录媒体20。
图8的示意性剖面图显示了把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中的方法的一种例子,其中图8(a)显示了托盘41从驱动器的主体40卸下的状态,图8(b)显示了托盘41装入主体40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托盘41从驱动器的主体40卸下时,如图8(a)所示,检测部分18移到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当托盘41装入驱动器的主体40时,如图8(b)所示,检测部分18从光记录媒体20的表面移开。
因此,在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上的情况下,因为可能在把光记录媒体20放置在托盘41上之后和把托盘41装入驱动器的主体40之前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所以在光记录媒体放置在托盘上之后记录数据到光记录媒体或从光记录媒体再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能够被相当地缩短。
图9(a)的示意性纵向剖面图显示了把根据本实施例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10安装在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的方法的另一种例子,图9(b)是图9(a)中沿线A-A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由吸入式类型的数据记录和再生装置(驱动器)的辊子43的轴组成。
本发明已经如此参照具体的实施例做了显示和描述。但是,应当指出,本发明决不局限于描述的配置的细节,而是可在不违背附加的权利需要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变化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通过采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并在交流信号A施加到第一电极11时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交流信号B来鉴别,但还是可能通过采用平面线圈型电极并检测通过供应电流到平面线圈型电极而产生的涡流电流来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在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被鉴别,但并不绝对必须在在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光入射面时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可能在检测部分18接触光记录媒体20的与光入射面相对的表面时鉴别光记录媒体20的种类。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聚焦距离彼此不同的光记录媒体被鉴别,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到使用共同的记录和再生系统的多种光记录媒体要被鉴别的情况,该媒体例如在一面的一层上记录数据的DVD和在一面的两层上记录数据的DVD。
根据本发明,可能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能提供一种即使在要鉴别的光记录媒体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该光记录媒体至少包括第一介电层、第二介电层和在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形成的导电层,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包括配有电极的检测部分、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的第一装置和使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的第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其中检测部分还包括用于覆盖电极表面的保护层,第二装置被组成以使检测部分的保护层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其中第二装置被组成以在旋转光记录媒体之前设置检测部分远离第一介电层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其中检测部分配备在驱动器的托盘中,第二装置被组成以与托盘的卸下和装入同步地移动检测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其中第一介电层被组成为光传输层,第二介电层被组成为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的鉴别光记录媒体的装置,其中电极由吸入式机构的辊子的轴组成。
7.一种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该光记录媒体至少包括第一介电层、第二介电层和在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形成的导电层,该鉴别光记录媒体的方法包括使具有电极的检测部分接触第一介电层的表面,以及将用于检测的信号施加到电极从而鉴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步骤。
全文摘要
一种即使在要识别的光记录媒体中出现扭曲时也能够准确地识别光记录媒体的种类的光记录媒体鉴别装置。该光记录媒体鉴别装置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将AC信号A施加到第一电极(11)的AC信号产生电路(13)、用于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12)的AC信号B的电平的检测电路(14)、用于支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支撑机构(16)、用于垂直地移动支撑机构(16)的驱动机构(17)、以及用于控制AC信号产生电路(13)、检测电路(14)和驱动机构(17)的运行的控制电路(15)。
文档编号G11B7/004GK1659629SQ0381322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3日
发明者福永和男, 细渕利一, 浪冈高资, 高杉康史, 涩谷义一, 平田秀树, 须泽和树, 小谷勉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