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0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及光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同步信息的结构。
背景技术
向来,在光盘装置是以所谓OPC(Optimum Power Control,最佳功率控制)及R-OPC(Running Optimum Power Control,运行最佳功率控制)的技术谋求记录功率的最适化,以记录数据。OPC是在记录数据之前,在光盘的特定区域(PCA)使记录功率作种种变化而记录测试数据,再生该测试数据选择其再生信号品质(例如β值)最佳的记录功率作为最适记录功率。而,R-OPC则是考虑光盘的记录膜灵敏度在面内未必一致,以OPC所决定的最适记录功率作实际记录数据时,监视记录数据时的返回光量,反馈控制记录功率使返回光量成一定值。一般,返回光量是使用电平B的光量,该电平B是以记录功率照射形成坑时所得的返回光量(由坑绕射后记录功率的返回光量)。具体而言,电平B的返回光量小于一定值时,判定坑已过度形成而降低记录功率,电平B的返回光量大于一定值时,则知坑未充分形成,加大记录功率。
在此鉴于CD-R/RW等是记录长度3T至11T(T是标准计时长度)的数据,监视短坑道长度的返回光量以作反馈控制有其困难,而是检测记录最长的11T之际的返回光量,执行R-OPC。在CD-R/RW,11T是包含在同步信息(SYNC),因是每一帧11T常为2次连续出现的规格,故11T须在其任一成为标记(以记录功率照射形成坑的部份),而使用11T周期性(易言之,在周期性插入的同步信息的时序)执行R-OPC,即可周期性获致记录功率的最适化。
而在DVD-R/RW等,与CD-R等同样形成3T至11T的坑道长度,以14T用作同步信息,14T并非如CD-R的2次连续(标记与间隔成对)插入者,是1帧(93字符)内仅插入1次的规格。而且,14T可是标记、间隔的任一,例如14T全是间隔时,因在该最长的14T未形成坑而无法执行R-OPC,结果无法周期性使记录功率最适化,有记录品质难以维持的问题。当然,亦曾考虑到使14T全为标记即可执行R-OPC,但14T全为标记时,DSV值加大,有低频成分增大之虞。在此,DSV(Digital Sum Value)是,可有2状态的位列以任一状态(例如1)为+1,另一状态(例如0)为-1,自位列前端起累计的值,使DSV值小则低频成分(DC成分)小,记录再生品质提升。
鉴于如此实情,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91819号公报的现有技术记载有,将同步信息设定为标记与间隔交替配置的技术。以该技术,在标记的同步信息周期性执行R-OPC等,即可获致记录功率的最适化。

发明内容
然而,将同步信息配置成交替发标记与间隔时,仍有DSV值未必受到抑制发问题。亦即,DSV值的由同步信息及其后续发调制数据所决定,同步信息发极性(的标记抑或间隔)与调制数据的极性二者配合使DSV值为最小之时,将同步信息一律设定为标记及间隔交替配置,则须仅以调制数据调整DSV值,未必能抑制DSV值。亦即,调制数据于DVD者的8-16调制方式,随调制前发8位数据,选择数据值1发数为奇数发16位值,及数据值1发数为偶数发16位值的任一即可某程度调整DSV值,但仅此有时会有不足,特别是,对于调制前发所有数据未准备2调制数据(未准备代用转换表),或有实体上发困难时(例如,调制前的0至255发数据中,虽就0至87准备2调制数据,而其后发数据仅用单一调制数据,等)DSV值发调整即有困难。
又,若将同步信息一律固定为标记及间隔交替配置,则例如记录于可重录光盘之际,产生常为标记发部位,其记录膜特性劣化,有可重录次数下降之虞。
本发明发目的在提供可同时满足R-OPC的执行,DSV值的抑制以及记录膜特性劣化的抑制等课题的光盘装置及光盘。
本发明是在每一特定信息单元插入同步信息,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的光盘装置,其具有连续2次中的最初1次,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该同步信息,其余的1次随该最初的1次的极性,以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该同步信息的同步信息控制机构。
本发明中,是将最初的1次随DSV值设定同步信息的极性以抑制DSV值。又,其次的1次是随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其极性。以此,例如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间隔时使其次为标记而可执行R-OPC,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时使其次为间隔或标记,即可获致DSV值的更为抑制。本发明因是随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以后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同步信息不被固定,故可防光盘的特定部位的常为标记,抑制记录膜的劣化。
又,本发明是在每一同步帧仅插入同步信息1次,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的光盘装置,其具有控制该同步信息的极性的同步控制机构,该同步控制机构将最初的同步信息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将其次的同步信息在该最初同步信息是标记时,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同时,以标记插入更其次的同步信息,该最初同步信息是间隔时以常为标记插入,以后的同步信息首先以DSV为最小的极性插入,其次以常为标记插入。
又,本发明是在每一同步帧仅插入同步信息1次,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的光盘装置,其具有控制该同步信息的极性的同步控制机构,该同步控制机构将最初的同步信息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其次的同步信息在该最初同步信息是标记时,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该最初同步信息是间隔时以常为标记插入。
又,本发明是在每一特定信息单元有同步信息插入的光盘,其最初的同步信息是以DSV值能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形成,其次的同步信息是随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在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以DSV值能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形成,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间隔时以常为标记形成。
又,本发明是在每一特定信息单元有同步信息插入的光盘,其最初的同步信息是以DSV值能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形成,其次的同步信息在该最初同步信息是标记时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形成,同时,更其次的同步信息是以标记形成,该最初同步信息是间隔则以常为标记形成,以后的同步信息首先以DSV值为最小的极性形成,其次以常为标记形成。
根据本发明,可以同时满足R-OPC的执行,DSV值的抑制,以及记录膜特性劣化的抑制。


图1是实施例的全体构造图。
图2是数据格式说明图。
图3是同步信息的基本结构说明图。
图4是图3的同步信息SY0的DSV控制位与极性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图3的同步信息SY1的DSV控制位与极性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7A是经图6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7B是经图6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7C是经图6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7D是经图6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的另一处理流程图。
图9A是经图8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9B是经图8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9C是经图8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9D是经图8的处理形成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说明图。
图10是编码电路的构造方块图。
图11是实施例的又另一处理流程图。
附图符号说明10-光盘,32-系统控制器,36-编码/译码电路,50至56-同步信息。
36 编码/译码电路10 光盘12 转轴马达(SPM)14、20、22 驱动器30 伺服处理器16 光读写头LD 激光二极管PD 光检测器18 螺纹马达24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26 RF电路28 地址译码电路32 系统控制器
34 二值化电路40 接口I/F38 缓冲区内存42 写入策略电路50至56、SY0至SY3同步信息(SY或SYNC)36a 调制器36b DSV运算部36e SYNC产生部36g SYNC选择部36c、36d、36f 选择开关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的全体构造图。光盘10是由转轴马达(SPM)12旋转驱动。转轴马达SPM 12是由驱动器14驱动,驱动器14是由伺服处理器30伺服控制于所欲的旋转速率。
光读写头16包含用以将激光照射于光盘10的激光二极管(LD)、接收来自光盘10的反射光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器(PD),与光盘10相向配置。光读写头16是由螺纹马达18在光盘10的半径方向驱动,螺纹马达18是由驱动器20驱动。驱动器20,如同驱动器14,是由伺服处理器30所伺服控制。又,光读写头16的LD是由驱动器22驱动,驱动器22是由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24将驱动电流控制在所欲值。APC 24控制驱动器22的驱动电流,以在光盘10的测试区(PCA)经由执行OPC(Optimum Power Control)达所选择的最适记录功率。OPC是在光盘10的PCA多段变化记录功率以记录测试数据,再生该测试数据评估其信号品质,选择可得所欲信号品质的记录功率的处理。信号品质,有β值、γ值、调制度、抖动等的使用。
将记录在光盘10的数据再生之际,自光读写头16的LD以再生功率的激光照射,其反射光由PD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来自光读写头16的再生信号供给于RF电路26。RF电路26由再生信号产生焦点错误信号、轨迹错误信号,供给于伺服处理器30。伺服处理器30基于这些错误信号伺服控制光读写头16,维持光读写头16在对焦状态及对轨状态。又,RF电路26将含于再生信号的地址信号供给于地址译码电路28。地址译码电路28由地址信号解调光盘10的地址数据,供给于伺服处理器30、系统控制器32。
又,RF电路26将再生RF信号供给于二值化电路34。二值化电路34将再生信号二值化,将所得调制信号供给于编码/译码电路36。在编码/译码电路36解调二值化信号并订正错误得再生数据,该再生数据通过接口I/F 40输出至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装置。而将再生数据输出至主机装置之际,编码/译码电路36将再生数据一旦储存在缓冲区内存38后输出。
在数据记录于光盘10之际,从主装置来的应予记录的数据通过接口I/F40供给于编码/译码电路36。编码/译码电路36将应予记录的数据储存于缓冲区内存38,将该应予记录的数据编码成调制数据供给于写入策略电路42。调制方式则是在DVD的8-16调制方式以外,于HD-DVD可用8-12调制(ETM)方式等,本实施例是以8-12调制方式调制。关于HD-DVD,有例如「日经ELECTRONICS 10月13日号」日经BP社,2003年10月13日发行,p125-134的记载。简单说明,乃是以波长405柰米的LD用作光源,以轨距0.4微米左右将数据记录在光盘10的面及沟。地址信息是以使颤动相位为同相或反相的相位调制记录,在应予记录的数据附加错误订正符号的8位数据则调制为12位的符号,记录在光盘10。数据是以2T至11T记录,同步信息是用超过数据长度的13T。
调制数据是,就调制前某范围的数据(例如0至87)准备DSV值互异的2种调制数据(代用转换表),关于其后的数据准备单一调制数据。亦可就整个范围的数据仅准备单一调制数据。
写入策略电路42是将调制数据依特定记录策略转换为多脉冲(脉冲列),作为记录数据供给于驱动器22。记录策略是例如由多脉冲的前端脉冲的脉宽、后续脉冲的脉宽、脉冲占空比构成。依记录数据以经功率调制的激光自光读写头16的LD照射,数据即记录在光盘10。记录数据后,光读写头16以再生功率的激光照射,再生该记录数据,供给于RF电路26。RF电路26将再生信号供给于二值化电路34,经二值化的调制数据供给于编码/译码电路36。编码/译码电路36将调制数据译码,与存储在缓冲区内存38的记录数据比对。验证结果供给于系统控制器32。
又,记录数据之际,系统控制器32执行OPC及R-OPC。亦即,记录之前系统控制器32供给测试数据于编码/译码电路36,将记录功率变化为多段将该测试数据记录于光盘10的测试区。然后,以再生功率再生已记录的测试数据,由此时的再生RF信号的β值等选择最适记录功率作为记录功率。系统控制器32更周期性检测记录数据时的返回光量,判定其电平(所谓电平B)是否与预先存储于内存的一定值一致,不一致时随其大小关系增减调整记录功率。亦即,返回光量在一定值以下时,记录功率过高,降低记录功率,返回光量超过一定值时记录功率不足,加大记录功率。或者,将该OPC所选择的最适记录功率Po,及以该记录功率Po记录测试数据时的返回光量的电平B的值Bo存储在内存,使用这些的值,及记录数据时检测出的电平B值,调整记录功率使Bo/Pon=B/Pn=常数(其中n为正有理数)。本实施例中,R-OPC是在形成13T的标记的同步信息时执行。因此,编码/译码电路36是在同步帧前端插入同步信息之际,依特定规则设定同步信息的极性,记录在光盘10。特定规则如后叙。而亦可构成为,在编码/译码电路36之外另设同步信息产生电路,以该同步信息产生电路产生同步信息,同时设定其极性供给于编码/译码电路36,以编码/译码电路36将该同步信息插入同步帧前端。
图2示出了光盘10的实体扇区的构造。光盘10的各实体扇区是由26个同步帧构成,各同步帧前端形成有1个同步信息(SY或SYNC)50。同步信息(SY)50为识别同步帧准备有多种、例如SY0至SY3的4种,各同步信息50是以24位构成。数据部份如上述记录有8-12调制数据,以NRZI(Non Returnto Zero Invert不归零记录)方式记录。NRZI方式是在调制码位值1将前一值反转,在调制码位值0维持前一之值的方式。调制数据是以2T至11T等的数据长度记录。
本实施例中,说明同步信息之前,首先说明同步信息的基本构造。
图3示出了用以识别同步帧的4种同步信息SY0至SY3的一例。而各同步信息SY0至SY3是各准备为状态0或状态1、2的二种数据,随前一码数据值(经8-12转换的8位单位的码)选择任一种。图示一例的状态0的同步信息。
图中,例如SY0同步信息是“1000#0 010000 000000 001001”,“#”具有控制DSV值的DSV控制位的功能。最初的7位“1000#0 0”是含DSV控制位的可变部份,其后的“10000 000000 001001”是数据值固定的固定部份。固定部份中的“10000 000000 001”是13T的同步信息。又,SY1同步信息是“10100# 010000 000000 001001”,“#”同样具有DSV控制位的功能。DSV控制位“#”的位值是设定为0或1的任一值,决定与NRZI方式相辅的同步信息极性。#=1者称为主同步信息,#=0者称为次同步信息。而,就同步信息准备主同步信息及次同步信息的构造是在例如DVD亦属已知。一般,主同步信息与次同步信息的关系为,主同步信息是标记时次同步信息为间隔,主同步信息为间隔时次同步信息是标记。
图4及图5示出了DSV控制位“#”的位值与极性的关系。图4是SY0的DSV控制位与极性的关系,控制位“#”的值为0时因维持前一之值0(Low)仍是0(Low),其次的1(规定固定部份的最初的1)将前一之值0反转为1(High),13T的同步信息以1(High)、亦即标记记录。在标记部份以记录功率的激光照射形成坑。其次的1因前一之值1(High)再反转成为0(Low),更于同步信息最下位的位“1”时0(Low)反转而成1(High)。
继同步信息有调制数据部存在,调制数据的位值1则反转,0则维持不变记录数据。
另一方面,控制位“#”的值为1时因前值0(Low)经反转而成1(High),在其次的1(规定固定部份的最初的1)再将前一值1(High)反转成0(Low),13T的同步信息以0(Low)、亦即间隔记录。其次的1因再将前一的值0(Low)反转而成1(High),更在同步信息最低位“1”,1(High)经反转成0(Low)。
图5示出了SY1的DSV控制位与极性的关系,如同SY0者,随“#”的位值是0或1,1的数增减。如此,DSV控制位“#”是0时与1时,因1的数变化,应知可随控制位“#”的位值控制DSV值。
又,由图4及图5知,随控制位“#”的位值,亦同时决定同步信息为标记或间隔。例如,为在SY0降低DSV值将DSV控制位“#” 的位值设定为1时,SY0的同步信息即以间隔记录,本来以记录功率的激光照射形成坑的标记的同步信息时应执行的R-OPC即无法执行。另一方面,为执行R-OPC,将某同步信息的DSV控制位“#”设定为0,则数据的DSV值可能增大。
本实施例是如此兼顾降低DSV值的要求,及周期性执行R-OPC使记录功率最适化的要求,并且,亦为满足伴随标记或间隔的配置或排列的一律固定而重录次数下降的抑制的要求,如下示设定13T同步信息的极性。
图6示出了记录数据时编码/译码电路36的同步信息极性设定流程图。而图中,同步信息是以“SYNC-Code”表示。
首先,将同步信息插入同步帧前端之际,作DSV控制产生同步信息(S101)。亦即,设定同步信息的控制位#为0或1使DSV值为最小。更详言之,是决定SYNC的控制位#的值,使SYNC的控制位#起至其次数据的控制位#的DSV值,成为降低此前的DSV值的方向的极性。某一SYNC的控制位#决定其次的SYNC的控制位#的前一为止的数据的DSV值。
其次,判定经S101的处理而设定的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13T部份的极性)是标记或间隔(S102)。然后,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于该标记的同步信息执行R-OPC,调整记录功率。又,其次的同步信息(第2同步帧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亦如同最初的同步信息以DSV控制设定(S103)。亦即,使极性为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然后,其次的同步信息(第3同步帧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因以S103随DSV值设定极性,DSV值的控制成为可能,并以S104设定成常为标记,以S103设定为间隔亦可于该标记执行R-OPC。
关于此后的同步信息,是重复S103、S104的处理设定极性。亦即,首先以DSV控制设定极性(S103),至于其次的同步信息则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重复S103、S104的处理,2次的1次同步信息的极性常为标记,可以执行R-OPC,同时DSV值亦受到控制。
另一方面,以S102设定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为间隔时,其次的同步信息(第2同步帧的同步信息)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以S102作DSV控制,以S104设定为标记,即可控制DSV值,同时可执行R-OPC。关于此后的同步信息,如上述,首先以DSV控制设定极性(S103),关于其次的同步信息则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
图7A至图7D例示,经以上处理设定的一串同步信息的极性。本实施例的光盘10,是同步信息如此形成者。
图7A中,记录开始后的最初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13T部份的极性)是标记,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3,因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5,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以后亦同。因在同步信息51、53、54、55设定为标记,在所有这些时序,或选择的若干时序执行R-OPC。选择的时序是例如因同步信息53、54、55连续3次成为标记,在同步信息54不执行R-OPC等。自前一执行R-OPC的时序起未经过特定时间时,可例如在标记亦不执行R-OPC作处理。又,同步信息51、52、54、56因其极性是设定成DSV值为最小,DSV值亦被抑制。
图7B中,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是标记,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5,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因在同步信息51、52、53、55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2、54、56因其极性是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图7C中,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1)。其次的同步信息,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为间隔,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5,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因在同步信息52、53、54、56是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3、55因其极性是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图7D中,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1)。其次的同步信息,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是间隔,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103)。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其次的同步信息55,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103)。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104)。因同步信息52、54、55、56是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3、55因其极性是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由图7A至图7D知,本实施例中因以最初的DSV控制,变化以后的极性为标记或间隔的极性设定方法,标记、间隔的配置不会固定出现,因此,光盘10的某特定位置不会常为标记,记录膜特性的劣化,及记录膜特性劣化所致的重录次数下降亦可予抑制。
图8示出了编码/译码电路36的同步信息极性的另一设定流程图。
首先,将同步信息插入同步帧前端之际,以DSV控制产生同步信息(S201)。亦即,设定同步信息的控制位#为0或1使DSV值为最小。
其次,判定经S201的处理而设定的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13T部份的极性)是标记或间隔(S202)。然后,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在该标记的同步信息执行R-OPC,调整记录功率。又,其次的同步信息(第2同步帧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亦如同最初同步信息以DSV控制产生(S203)。易言之,使极性为标记或间隔的任一而DSV值为最小。至少可在最初的标记执行R-OPC,在其次的DSV控制,DSV值可予抑制。
另一方面,因以S202使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为间隔时,其次的同步信息(第2同步帧的同步信息)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以S202作DSV控制,更以S204设定为标记,即可抑制DSV值,同时可执行R-OPC。
关于此后的同步信息,重复S201至S204的处理。以此,2次有1次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而可执行R-OPC,同时因2次中的至少1次是以DSV控制设定极性,DSV值可予抑制。
图9A至图9D例示,经以上处理而得的一串同步信息的极性。
图9A中,记录开始的最初同步信息51,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13T部份的极性)是标记,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3)。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其次的同步信息55,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3)。因在同步信息51、52、54、55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2、53、55、56因其极性是设定成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图9B中,首先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13T部份的极性)是标记,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3)。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4,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3)。其次的同步信息55,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因在同步信息51、53、56是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因同步信息51、52、53、54、55其极性是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图9C中,首先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是间隔,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其次的同步信息55,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3)。因在同步信息52、54、55是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3、54、55、56因其极性是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图9D中,首先最初的同步信息51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2,因最初同步信息51的极性是间隔,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其次的同步信息53,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1)。其次的同步信息54,是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标记(S203)。其次的同步信息55,再以DSV控制设定为例如间隔(S201)。更其次的同步信息56,是设定成常为标记(S204)。因在同步信息52、53、54、56设定为标记,在该时序执行R-OPC。又,同步信息51、53、54、55因其极性是设定成DSV值为最小,DSV值亦受到抑制。
由图9A至图9D知,本实施例中因以最初的DSV控制,变化以后的极性为标记或间隔的极性设定方法,无标记、间隔的配置的固定出现,因此,光盘10的某特定位置不致常为标记,亦可抑制记录膜特性的劣化,及记录膜特性劣化所致的重录次数下降。
图10标,以如上说明的规则将同步信息插入记录的电路构造的一例。该电路是嵌入图1中编码/译码电路36的编码部份。
编码/译码电路36的编码部份是含调制器36a、DSV运算部36b、SYNC产生部36e、SYNC选择部36g以及选择开关36c、36d、36f而构成。
调制器36a作来自缓冲区内存38的记录数据的8-12转换,产生2T至11T的信号供给于选择开关36c。调制器36a随记录数据的值产生2种数据供给于选择开关36c。
DSV运算部36b运算供给于光读写头16的调制数据,亦即记录于光盘10的数据的DSV值,基于该运算结果供给选择信号在选择开关36c选择调制数据。由选择开关36c基于DSV值选择的调制数据,供给于其次的选择开关36d。而亦可构成为,不设选择开关36c,将调制数据直接供给于选择开关36d。
选择开关36d是用以切换调制数据及同步信息的开关,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32的颤动地址检测数据(数据/SYNC选择数据)及时钟作切换。亦即,来自系统控制器32的颤动地址检测数据及来自该处的特定时钟为所计数时,因是插入同步信息SY0至SY3的任一的时序,将选择开关36d切换于SYNC数据侧输出,在其它时序切换于供给自选择开关36c的调制数据侧输出至光读写头16。以此,同步信息SY0至SY3插入同步位置。来自选择开关36d的调制数据/SYNC,转换为NRZI方式后,供给于写入策略电路42,更供给于LD驱动部。亦可用写入策略电路42转换为NRZI方式后供给于LD驱动部。
SYNC产生部36e是产生13T的同步信息者,各于SY0至SY3,其极性产生标记及间隔的型样,供给于选择开关36f。具体而言,在SY0产生“100000 010000 000000 001001” (#=0的情况)“100010 010000 000000 001001” (#=1的情况)的同步信息型样,于SY1产生“101000 010000 000000 001001” (#=0的情况)“101001 010000 000000 001001” (#=1的情况)供给于选择开关36f。产生的同步信息型样,亦供给于DSV运算部36b,算出各情况下的DSV值。
选择开关36FS各于SY0至SY3选择2同步信息型样的任一的开关,其选择是以SYNC选择部36g控制。SYNC选择部36g是依图6或图8的任一处理流程图,选择标记或间隔之任一。
例如,图6的处理者,首先随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输出自SYNC产生部36e的标记或间隔之任一。任一极性的选择,先存储在SYNC选择部36g的内部存储器。于其次的插入同步信息的时序,SYNC选择部36g,在前次选择标记时再随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标记或间隔之任一。然后,在更其次的同步信息插入时序,无关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常为标记。
另一方面,SYNC选择部36g在前次选择间隔时,无关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常为标记。此后,SYNC选择部36g首先基于DSV值选择标记或间隔之任一,在其次的同步信息插入时序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常为标记。
图8所示的处理,首先,SYNC选择部36g基于来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选择标记或间隔之任一,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任一极性的选择,先存储在SYNC选择部36g的内部存储器。在其次的插入时序,SYNC选择部36g,在前次选择标记时再随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标记或间隔之任一。另一方面,在前次选择间隔时无关供给自DSV运算部36b的DSV值,切换选择开关36f的接点以选择常为标记。此后,重复上述选择处理。
SYNC选择部36g的上述动作,是以逐一执行处理程序达成。亦可由系统控制器32执行SYNC选择部36g的功能,或亦可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32的指令由SYNC选择部36g执行。
经以上处理,在同步信息标记的极短周期可执行R-OPC,且DSV值小的数据亦能记录。更因标记及间隔的配置不固定,特定部位的常为标记受到防止,重录次数的下降亦受到抑制。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说明,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有种种变化。图11示如此的变化的一例。与图8的处理大致相同,在S203以DSV控制产生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后,再回到S202判定其极性是标记或间隔,是标记时以持续的DSV控制产生同步信息,是间隔时产生常为标记的其次的同步信息(S204)。简言之,首先以DSV控制决定同步信息,DSV控制的结果,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以持续的DSV控制决定同步信息,是间隔时设定使其极性成常为标记,同时,更其次再返回DSV控制重复处理。假定连续的3同步信息为第1同步信息、第2同步信息、第3同步信息时,将第1同步信息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继第1同步信息之后的第2同步信息,当第1同步信息是标记时,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第1同步信息是间隔时以常为标记插入,继第2同步信息之后的第3同步信息,当第2同步信息是以DSV值为最小插入时依其极性,是标记时再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是间隔时以常为标记插入,第2同步信息以常为标记插入时,即能以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插入。此时,间隔的同步信息的其次必然是标记,可以执行R-OPC,同时DSV值亦被抑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包含一记录机构,一面于每特定信息单元插入同步信息,一面将数据记录于光盘;以及一同步信息控制机构,在连续2次的同步信息中,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其余的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依该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而设定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该同步信息控制机构是为当该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时,将该其余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极性;而当该最初1次的极性为间隔时,将该其余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经常设定为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该同步信息控制机构是当该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时,将该其余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的极性,且将更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成标记;而当该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为间隔时,将该其余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经常设定为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该同步信息控制机构是设定为在连续2次的同步信息中,最初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极性,该其余1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经常为标记。
5.一种光盘装置,包含一记录机构,一面在每一同步帧仅插入1次同步信息,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及一同步控制机构,用以控制该同步信息的极性;其中,该同步控制机构是将最初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将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当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极性,且更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而当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间隔时,是设定成经常为标记,将以后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先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的极性,其次经常设定为标记。
6.一种光盘装置,包含一记录机构,一面在每一同步帧仅插入1次同步信息,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以及一同步控制机构,用以控制该同步信息的极性;其中,该同步控制机构是将最初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将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在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使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任意一个,且在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间隔时经常设定为标记。
7.一种光盘装置,包含一记录机构,一面在每一同步帧仅插入1次同步信息,一面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以及一同步控制机构,用以控制该同步信息的极性;其中,该同步控制机构是将第1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使DSV值为最小的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将后续于第1同步信息的第2同步信息的极性,在该第1同步信息是标记时,设定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成为最小,且在该第1同步信息是间隔时,设定成经常为标记,将后续于第2同步信息的第3同步信息的极性,在该第2同步信息的极性是被设定成使DSV值为最小时,若是标记时再设定为标记或间隔的任一极性以使DSV值成为最小,若是间隔时则经常设定为标记;而当该第2同步信息的极性经常被设定为标记时,则设定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为最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该同步信息的长度为13T。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更包含一机构,用以于将该同步信息的极性设定为标记的时序时,依据自该光盘返回的光量,而调整记录激光功率。
10.一种光盘,于每特定信息单元形成同步信息,其特征为最初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形成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成为最小;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依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形成,若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为标记时,是形成为标记或间隔中的任一个,以使DSV值成为最小;又若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为间隔时,则经常形成为标记。
11.一种光盘,于每特定信息单元形成同步信息,其特征为最初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形成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为最小;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在该最初同步信息的极性是标记时,是形成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为最小,且更其次的同步信息的极性是形成为标记;而在该最初同步信息是间隔时,则经常形成为标记;以后的同步信息的极性,则首先形成为标记或间隔的其中任意一个,以使DSV值为最小,其次经常形成为标记。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抑制光盘装置的DSV值,执行R-OPC,以及防止重录次数下降。在记录数据于光盘10时,编码/译码电路36是在同步帧的前端仅1次插入同步信息。首先,编码/译码电路36基于DSV值,以标记或间隔插入同步信息。在最初的同步信息是标记时,其次的同步信息亦基于DSV值设定其极性;而在最初的同步信息是间隔时,则设定其次的同步信息为标记。
文档编号G11B20/10GK1617234SQ20041009236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真下著明 申请人:提阿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