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密度光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69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密度光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提高可读写光盘密度的双密度光盘。
背景技术
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光盘(CD-R)是数字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均需要的存储介质,光盘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光电数字录音机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CD-R盘片是12厘米盘片,从容量上划分基本上有2种,最常见的容量为650MB,记录时间为74分钟;新推出的CD-R光盘容量可达700MB,这两种光盘的格式都可以利用现有的刻录机来处理。CD-R的数据格式和CD-ROM相同,因此,所有经CD-R刻出的盘都可以在普通的CD-ROM上读出。CD-R规格是由菲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制定并于1990年颁布。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光盘存储容量和读取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市场需求,光盘领域的科研开发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密度数字光盘的构想,随着这一构想的逐步完善,作为这种高密度光盘代表的DVD,这种新的高密度光盘存储容量在4G以上,但由于DVD的格式、版权、价格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取代现广为普及的CD-R。
数字家电中的录像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均需要存储介质,以前利用录像带、闪存,而可记录光盘的出现为以上设备提供了全新的性价比最高的存储介质。可记录光盘是有史以来可靠性最好、通用性最强、使用最方便的存储载体,因此,被称为“数字世界内的纸张”,其取代现有的磁记录载体是信息存储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新型信息家用产品——光盘录像机、光盘数码照相机、光盘数码摄像机、光盘MP3等产品的问世和流行,更显示了数字家电专用CD-R等光存储产品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庭日常消费品,其市场潜力惊人。
从目前普通用户使用的情况来看,更多的用户是用刻录光盘将数据永久性的保存,所以更多用户更愿意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CD-R一次性刻录盘片。
CD-R已逐渐成为大容量数据存储的主流产品,在数据备份、数据交换、数据库分发、档案保存和多媒体软件出版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发展,数字家电正在以迅猛之势占据全球消费家电市场,光盘照相机、光盘录像机、光盘MP3机等新型数字家电的问世,更将加快数字化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变间距的高密度光盘。本发明的高密度CD-R,将其存储密度提高了2倍,由原来的700M增加到2G,而盘片的价格可基本保持不变,可大大满足市场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密度光盘,该光盘的直径为120mm、厚度12mm,盘片上包括功率校准区、数据存储区、导入区、数据区、导出区,可用于数据或音乐等信息的录入与导出,盘片工作时使用的激光波长为780nm;盘片上的螺旋型预刻槽的槽间距沿径向方向逐步增加,数据区的初始槽间距为0.9um,在此基础上预刻槽向外每增加一周,槽间距增大20nm,当槽间距达到1.1um时不再增大,保持恒定的1.1um槽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光盘的螺旋型预刻槽的宽度1100nm、深度60nm,槽底夹角a=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光盘信息坑的长度为0.46um~1.8um。最优的信息坑长度是0.62u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光盘的大小与一般的CD-R和CD-RW差不多,但其存储密度提高了2倍,由原来的700M增加到2G,而盘片的价格可基本保持不变;只是扫描速度降低了,由原来的1.2-1.4m/s降到了0.9m/s,采用纠错CIRC技术。为了正确写入和读出,光盘刻录机的主流厂家如SONY、BENQ等,在新推出的刻录机产品中,将增加读写高密度盘片的功能,SONY已经有1.4GB~2GB盘片的刻录机产品上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的螺旋槽的槽间距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的螺旋型预刻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的信息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所描述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盘片的螺旋槽的槽间距结构见图1,数据区的初始槽间距d1为0.9微米,d2为0.902微米,沿径向方向每增加一圈,其槽间距增加0.02微米。增加槽间距的目的是在沿径向方向的槽间距增大,可提高数据的识别能力,降低误码率,因为在读写盘片时,由于盘片的高速运转,整个盘片处于一个动态的运动状态中,盘片的振动强度由里至外是逐渐增强的,所以逐渐增大盘片螺旋槽的槽间距,有利于数据的读出及写入。
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的螺旋型预刻槽的宽度W=1100nm、深度H=60nm,槽底夹角a=60°,形状为倒梯形,见图2。该槽的深度与宽度,可满足入射激光775~795nm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其信息坑的最短长度0.46um、见图3。在将盘片的槽间距由1.6微米缩小到09.微米~1.2微米,刻录机的读写速率由1.2~1.4m/s降低到0.83m/s后,其最短信息坑的长度可缩短为0.62um,信息坑的缩短可以提高光盘的记录容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小槽间距与缩短信息坑来提高盘片的记录密度。
本实用新型最优的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光盘与一般的CD-R相比轨道宽度由1.6微米缩窄到1.0微米,最小信息坑由0.833微米减少到0.62微米。由于这些改进,使容量到达了2GB。它的外观大小与一般的CD-R和CD-RW差不多。驱动器也没有什么改变,采用相同波长的激光扫描,只是扫描速度降低了,由原来的1.2-1.4m/s降到了0.83m/s。
对双密度盘片的生产,采用上述的槽间距结构参数设计制作光盘母盘,完成母盘制作后采用现有的光盘注塑机注塑成型,按照常规的盘片生产工艺,即母盘制造、注塑、压膜、溅镀反射层、上保护漆、印刷、检测等工艺过程,即可完成盘片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度盘片,其刻录机需有新增的高密度读写功能,可采用芯片制造厂商“Cirrus Logic”开发的芯片CR3490实现,该芯片为刻录机制造商提供了高密度CD-R的正确读写提供了解决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双密度光盘,该光盘的直径为120mm、厚度12mm,盘片上包括功率校准区、数据存储区、导入区、数据区、导出区,盘片工作时使用的激光波长为780nm;其特征在于盘片上的螺旋型预刻槽的槽间距沿径向方向逐步增加,数据区的初始槽间距为0.9um,在此基础上预刻槽向外每增加一周,槽间距增大20nm,当槽间距达到1.1um时不再增大,保持恒定的1.1um槽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度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的螺旋型预刻槽的宽度1100nm、深度60nm,槽底夹角a=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种双密度光盘。该光盘的直径为120mm、厚度12mm,盘片上包括功率校准区、数据存储区、导入区、数据区、导出区,可用于数据或音乐等信息的录入与导出,盘片工作时使用的激光波长为780nm;盘片上的螺旋型预刻槽的槽间距沿径向方向逐步增加,数据区的初始槽间距为0.9um,在此基础上预刻槽向外每增加一周,槽间距增大20nm,当槽间距达到1.1um时不再增大,保持恒定的1.1um槽间距。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CD-R,将其存储密度提高了2倍,由原来的700M增加到2G,而盘片的价格可基本保持不变,可大大满足市场需要。
文档编号G11B7/24GK2708442SQ20042004296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简弃非, 潘凯, 傅忠红, 黄志伟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龙马光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