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单元以及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73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驱动单元以及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倾斜调节机构以便调节其光学拾取器相对于光盘的倾斜的盘驱动单元,并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盘驱动单元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光盘包括CD(质密盘)和DVD(数字通用盘)以及MO(磁光盘)和MD(小型盘)。市场上已经出售了针对这种盘和包括所述种类盘的盘盒的多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附图的图1示意表示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公知盘驱动单元200,该装置适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信息信号或复制信息信号。参考图1,公知的盘驱动单元200包括用于驱动光盘以便转动的盘转动驱动机构201、在通过盘转动驱动机构201驱动转动的光盘上写入信号或读取信号操作的光学拾取器202和用于驱动和进给光学拾取器201以便在光盘的径向运动的拾取器进给机构203。盘驱动单元200的所列举部件安装在底座204内。
盘转动驱动机构201包括装备有转台205以便保持光盘的平主轴马达206。主轴马达206驱动光盘以便和转台205一起整体转动。
光学拾取器202在光盘上写入信号或读取信号,其方法是由物镜207汇聚从半导体激光发出的光束(激光束),并将汇聚的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由光盘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束。
拾取器进给机构203包括支承光学拾取器202以便在光盘径向运动的一对引导轴208a、208b、安装在光学拾取器202上的齿条构件20、与齿条构件209接合的导引螺杆210和驱动导引螺杆210转动的步进马达211。当步进马达211驱动导引螺杆210转动时,它随后驱动与导引螺杆210接合的齿条构件209以便在光盘径向上和光学拾取器202一起移位。
底座204具有用于暴露转台205的转台开口212a和暴露光学拾取器202的拾取器开口212b。包括主轴马达206、该对引导轴208a、208b的相对端部、导引螺杆210和步进马达211的多个部件安装在与另一主表面相对的盘驱动单元的主表面上。在另一主表面上,转台205和光学拾取器202通过开口212a、212b暴露于外部。
在所述构造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盘驱动单元200中盘转动驱动机构201驱动光盘转动,并且拾取器进给机构203驱动并进给光学拾取器202以便在光盘径向运动,使得光学拾取器202操作,从而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取信号。因此,信息信号在光盘的目标记录轨迹上记录或复制。
对于所述类型的盘驱动单元,通过减小从光学拾取器202照射到光盘上的光束波长并增加物镜207的数值孔径,进行尝试以便在光盘上高密度地记录信号。但是,当照射在光盘上的光束波长减小并且物镜207的数值孔径增加时,在从光学拾取器202发射的光束的光轴相对于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倾斜(此后称为倾斜现象)时出现失常,因此显著影响盘驱动单元的信号记录/复制性能。换言之,当光盘记录密度增加时,盘驱动单元200的容差由于倾斜而减小。因此,需要相对于保持在转台205上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垂直照射由光学拾取器202的物镜汇聚的光束,以便改善盘驱动单元200的信号记录/复制性能。
修正光学拾取器202相对于光盘倾斜的公知技术包括一种设计成调节主轴马达206相对于底座204的装配角度的技术(见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公开号2002-171709)和一种设计成调节支承光学拾取器202的该对引导轴208a、208b倾斜的技术(见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公开号2001-222823)。
在所述盘驱动单元200中,该对引导轴208a、208b通常通过倾斜调节机构220在其相对端部安装在底座204的下表面上,如图2所示。
倾斜调节机构220适用于在引导轴的相对端支承引导轴208a、208b,使其可以在与底座204的主表面垂直交叉的方向上运动,并单独调节引导轴208a、208b的相对端的支承位置,从而调节引导轴208a、208b的倾斜。
更特别是,倾斜调节机构220具有支承引导轴208a、208b相对端的支承构件221,如图2和3所示。每个支承构件221具有保持螺旋弹簧的保持孔223和暴露于保持孔223并适用于接收引导轴208a、208b的相应一个端部208c的引导细槽224。保持孔223在支承构件221的横向上延伸通过支承构件221,并且螺旋弹簧222布置在保持孔223内并在底座204和适当的引导轴208a、208b的相应端部208c之间压缩。引导细槽224通过对支承构件221横向切口来形成,以便在与底座204的主表面垂直交叉的方向上引导适当的引导轴208a、208b的端部208c。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适当的引导轴208a、208b的端部208c具有减小的直径,以便适当插入引导细槽224内并相对于引导轴的轴向中心S’与引导轴同轴。参考图2和3,还设置支承板225以便将支承构件221夹在其本身和底座204之间。支承板225装备有接收调节螺钉226的螺纹孔227,以便与后者接合。螺纹孔227暴露于保持孔223。调节螺钉226的前端从与螺旋弹簧222相对一侧与适当的引导轴208a、208b的端部208c邻靠,同时它保持在与螺纹孔227接合的状态下。
采用倾斜调节机构220的所述配置,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226的驱动长度来改变保持在保持孔223内的螺旋弹簧222的压缩状态。因此,可以调节引导轴208a、208b的倾斜,其方法是通过相对于底座204的主表面的横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202,通过物镜207汇聚的光束相对于光盘垂直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同时调节支承轴208a、208b受到支承的位置。
通过将盘驱动单元200的构件的总安装误差限制在大约±0.4mm,并考虑主轴和安装在底座204上的主轴马达206的转台205的安装精度以及包括布置光学拾取器202内的物镜207的光学系统的组装精度,所述倾斜调节系统220设置满意的倾斜余量。换言之,倾斜调节机构220设置大约±0.4mm的余量,通过该余量使得插入各自支承构件221内的每个引导轴208a、208b在底座204的横向上运动离开设计位置。因此,如果主轴马达206的主轴、转台205和包括光学拾取器202的光学系统具有制造误差和/或安装误差,从设计值的角度假设这些误差在±0.4mm范围内,盘驱动单元200可将光束的光轴相对于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的倾斜修正到零。
另外,由于近年来通过使用记录轨迹配置的窄间距并减小迹线尺寸来实现高密度记录光盘的趋势,存在一种适用于实时操作以便调节倾斜的光学拾取器。这种光学拾取器适用于操作以便相对于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系统独立地进行实时倾斜调节(见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公开号2004-39024)。
采用这种倾斜调节技术,通过事先相对于拾取器202的光学系统进行倾斜调节操作,以便在拾取器安装在底座204之前修正光学拾取器202相对于光盘的倾斜。因此,如果在将光学拾取器202安装在底座204之后进行盘驱动单元200的倾斜调节操作中,对于包括光学拾取器202的盘驱动单元200的部件构件的安装误差来说,总共设置大约±0.4mm的倾斜余量,除了光学拾取器202的光学系统之外的盘驱动单元200的每个部件构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不可避免地加大。换言之,盘驱动单元200不可能消除组装精度容差之外的误差。特别是,如果整个装置的高度减小到大约9.5mm,这大致与其中含有的硬盘驱动器(HDD)的高度大致相同,当光学拾取器202驱动以便在光盘径向沿着引导轴208a、208b运动时,存在光学拾取器202刮伤光盘和/或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底部的危险。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情况,希望提供一种盘驱动单元,该单元可以在光学拾取器安装之后通过窄范围的倾斜调节最佳地调节光学拾取器的倾斜(如果有的话),光学拾取器的光轴事先修正,并且提供一种具有这种盘驱动单元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按照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盘驱动单元来实现,该单元包括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同样,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包括一对上半件和下半件的设备主体;盘传送装置,该装置用来经由设备主体的横向侧将盘从外部传送到设备主体内部,反之亦然;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和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倾斜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限制在通过布置在底板和支承装置之间的限制部分对中在设计初始位置上的预定范围内,使其不可以调节需要超过调节范围进行倾斜高度调节的任何盘驱动单元,因此这种盘驱动单元将被排除。


图1是公知盘驱动单元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公知倾斜调节机构的示意截面图,表示在其轴向上截取的构造;图3是在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上截取的图2公知倾斜调节机构的示意截面图;图4是图2公知倾斜调节机构的引导轴端部的示意透视图;图5是载有本发明盘驱动单元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的示意透视图;图6是本发明盘驱动单元在含有盘托盘的状态下的示意透视图;图7是图6的盘驱动单元在盘托盘拉出的状态下的示意透视图;图8是本发明盘驱动单元的分解示意透视图;图9是从上面看到的图8盘驱动单元的底座单元的示意透视图;图10是从下面看到的图8盘驱动单元的底座单元的示意透视图;图11是图8的盘驱动单元的一个引导轴端部的示意前视图;图12是表示出其构造的图8的盘驱动单元的拾取器进给机构的示意平面图;图13是从下面看到的图10的底座单元的分解示意透视图;图14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看到的用于图8盘驱动单元的倾斜调节机构的示意截面图;以及图15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看到的用于图8盘驱动单元的另一倾斜调节机构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和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首先参考图5,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1设计成通常安装在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100的主体101内。如图6和7所示,它具有大致等于硬盘驱动器(HDD)的高度。例如,盘驱动单元1的总体高度减小到大约9.5mm,但是盘驱动单元1能够在包括在盘驱动单元1内的例如CD(质密盘)的光盘2和DVD(数字通用盘)上记录信息或复制信息。
更特别是,如图6、7和8所示,盘驱动单元1包括作为驱动器主体的外舱室的舱室3、可经由形成在舱室3前侧的托盘入口/出口3a运动进入和离开舱室3的盘托盘4和作为安装在盘托盘4上的驱动器主体的底座单元5。
舱室3通过使用螺钉将由金属板制成的覆盖主体7安装到同样由金属板制成的平和大致盒形底盘6上来形成,以便覆盖底盘6顶部开口。舱室3在其前侧具有作为托盘入口/出口3a的开口,并且容纳空间限定在其内部以便在其中包括盘托盘4。控制盘驱动单元主体的部件的驱动控制回路和载有连接器以便将盘驱动单元1电连接到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100的主体101上的电路板(未示出)布置在底盘6上。
盘托盘4由模制树脂材料制成,并整体具有大致矩形型面。它设置由具有与光盘2的型面相对应的型面的凹入部分8。向上暴露安装到盘托盘4的下表面上的底座单元5的开口9穿过凹入部分8的底部形成。如图7所示,成形板10安装在通过开口9向上暴露的底座单元5中,以便部分封闭开口9。成形板10设置开口10a,开口10a具有与形成为向上暴露主轴马达2 3和底座单元5的光学拾取器20的开口18a、18b的型面相对应的型面。
盘托盘4通过布置在其横向表面和底盘6的内表面之间的导轨机构11支承,以便能够在如图7所示经由托盘入口/出口3a拉出到舱室3外部的拉出位置和如图6所示经由托盘入口/出口2a拉入到舱室3内并容纳在舱室3内的容纳位置之间滑动。平和大致矩形前板12安装在盘托盘4的前侧上以便作为闭合和开启舱室3的托盘入口/出口3a的闭合件。前板12在其前表面上设置显示部分13,显示部分具有在光盘2接近以便显示该接近时接通的灯和将盘托盘4弹出到舱室3外部时按压的弹出按钮14。
当盘托盘4容纳在舱室3内时,盘托盘通过锁定机构(未示出)锁定并防止朝着舱室3的前侧滑动。当弹出按钮14在盘托盘4通过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下按压时,盘托盘4解锁,使其经由托盘入口/出口3a拉出舱室3的前侧。因此,由于设置弹出按钮14,可以经由托盘入口/出口3a将盘托盘4拉出到拉出位置。另一方面,当盘托盘4推入舱室3到舱室3内的容纳位置时,盘托盘通过锁定机构再次锁定,并防止朝着舱室3的前侧滑动。
底座单元5构成盘驱动器主体并适用于驱动光盘2转动并在保持就位的光盘2上写入信息或读取信息。底座单元5包括底部15或单元主体、在通过盘转动驱动机构19驱动转动的光盘2上写入信号或读取信号的光学拾取器20、在光盘2的径向上进给光学拾取器20的拾取器进给机构21以及调节光学拾取器20的倾斜(如果有的话)的倾斜调节机构50。底座单元5具有非常小的型面结构,其中所列举的部件安装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
如图8和9所示,底部15通过冲压金属板以便形成预定型面并向下弯曲其窄边缘区域或边缘部分而形成。三个绝缘体安装部分16通过向外弯曲由向下弯曲底部15的金属板而形成的边缘部分来形成。绝缘体17安装在每个绝缘体安装部分16上。绝缘体17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吸收振动。底部15经由绝缘体17通过布置在盘托盘4的下表面上的主轴支承。向上暴露转台22的大致半圆形的转台暴露开口18a(下面更加详细描述)和向上暴露光学拾取器20的大致矩形的拾取器暴露开口18b(下面更加详细描述)穿过底部15的主表面切制而成。转台暴露开口18a和拾取器暴露开口18b相互连续。
盘转动驱动机构19具有平主轴马达23,并且保持光盘2的转台22布置在由支承板24支承的主轴马达23的上表面上。更特别是,主轴马达23包括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图案粘接到支承板24上并形成为薄膜线圈的定子以及具有安装在其内侧的磁体并与定子相对布置的转子,使得转子通过流过薄膜线圈的电流和磁体形成的磁场的电磁作用驱动转动。电路板安装在支承板24上,并在其上承载驱动主轴马达23转动的驱动控制回路。
夹紧机构25布置在转台22的中央部分上,以便保持光盘2。夹紧机构25具有与光盘2的中央孔2a接合的对中部分26以及在围绕光盘2的中央孔2a定位的各自位置上固定与对中部分25接合的光盘2的多个固定爪27。因此,夹紧机构25适用于将光盘2保持在转台22上,同时相对于转台22对中光盘2。盘驱动机构19的主轴马达23驱动光盘2和转台22以恒定线性和角度速度整体转动。
当支承主轴马达23的支承板24通过螺钉保持在底部15上时,倾斜调节机构50的支承构件51夹紧在底部15的下表面侧和支承板24之间。
如图9所示,光学拾取器20具有大致矩形拾取器底部28和包括安装在拾取器底部28上并适用于聚焦从作为光源操作并照射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的半导体激光发出的光束的物镜20a以及通过使用光接收元件以便检测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形成的光检测器。因此,光学拾取器20适用于在光盘2上写入信号或读取信号。
光学拾取器20还具有双轴致动器(未示出)以便在光轴的方向(聚焦方向)以及在垂直于物镜20a的光轴(跟踪方向)的方向上驱动物镜20a。因此,光学拾取器20操作以便受控地驱动物镜20a。更特别是,光学拾取器20操作以便进行物镜20a的聚焦点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平面上的聚焦伺服,以及将通过物镜20a聚焦的光束点恒定放置在记录轨迹上的跟踪伺服,同时按照光检测器检测的来自光盘2的检测信号,通过双轴致动器驱动物镜20以便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运动。
一对引导件33和引导件34形成在光学拾取器20的拾取器底部28上,以便在相反方向上从拾取器底部28的各自横向侧伸出,并各自通过一对引导轴42、43支承。引导件33相互隔开并在光学拾取器20的运动方向上观看各自布置在前位置和后位置上,并且设置各自引导孔33a,以便使得引导轴42的相应一个引导轴通过其中。另一方面,引导件34设置引导凹槽34a以便接收另一引导轴43。因此,拾取器底部28可沿着该对引导轴42、43滑动。
在光检测器和物镜20a组装时,光学拾取器20进行相对于包括通常是半导体激光的发光元件的光学组件修正其光轴的特定光轴修正操作。因此,根据光学拾取器20的光学系统的组装误差或组装精度,不需要考虑底座单元5的倾斜余量。
如图9和10所示,拾取器进给机构21包括支承光学拾取器20以便使得拾取器在光盘2的径向滑动的引导机构39和驱动由引导机构39支承的光学拾取器20以便在光盘2的径向移位的移位/驱动机构40。
引导机构39具有该对引导轴42、43,该引导轴支承通过光学拾取器20安装的拾取器底部28,以便使得光学拾取器底部28在光盘2的径向上滑动。引导轴42、43平行于布置在转台22上的光盘2的径向布置,以便支承拾取器底部28并使其运动,从而在光盘径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20。
引导轴42、43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型面,并因此是许多圆杆。它们包括形成在各自相对端部42a、43a上并分别插入倾斜调节机构50的相应支承构件51内的插入轴44、46,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形成插入轴44、45的相对端部42a、43a具有小于支承拾取器底部28的引导轴42、43的轴主体直径的直径,并因此从引导轴42、43逐渐减小。换言之,插入轴44、45在相反方向上从引导轴42、43的轴主体的相对端伸出。
插入轴44、45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型面,并因此是许多圆杆,其直径小于引导轴42、43轴主体的直径。每个插入轴44、45可设置图11所示一对滑动表面44a、45a,该表面保持与相应一个支承构件51的引导细槽54的内表面滑动接触。该对滑动表面44a、45a通过从沿着滑动方向与引导细槽54的内表面保持滑动接触的外周边切去相应的插入轴44或45来形成。在插入轴44和45从其前端插入引导细槽54的范围内,该对滑动表面44a、45a制成平的。
引导轴42插入各自形成在拾取器底部28的该对引导件33内的引导孔33a。另一方面,引导轴43保持在形成在拾取器底部28的引导件34内的引导凹槽34a内,以便在其中自由滑动。另外,该对引导轴42、43平行于光盘2的径向并相互平行地布置在底部15的下表面之下,使得经由底部15的拾取器暴露开口18b暴露于物镜20a的拾取器底部28从内周边引导到外周边,反之亦然。该对引导轴42、43的相对端经由倾斜调节机构50安装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
参考图9、10和12,移位/驱动机构40包括安装在拾取器底部28上的齿条构件46、与齿条构件46接合的导引螺杆47和驱动导引螺杆47转动的驱动马达48。
齿条构件46布置在该对引导件33之间,并且其底端侧安装在拾取器底部28上,并且与平行于该对引导轴42布置的导引螺杆47接合的齿条构件46的齿条部分46a整体形成在齿条构件46的前端侧上。导引螺杆47整体形成在驱动马达48的驱动轴上,并且螺旋螺纹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以便与齿条构件46的齿条部分46a接合。驱动马达48是所谓的步进马达,该马达适用于驱动导引螺杆47以便按照施加其上的驱动脉冲转动。导引螺杆47和驱动马达48两者通过由螺钉安装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的支架49支承。支架49具有通过在相同方向上弯曲矩形金属板的相对端部而形成的型面,并且驱动马达48刚性保持在支架49的一个端部侧上,其中导引螺杆47穿过支架49延伸,同时导引螺杆47的前端保持在穿过支架49的另一端形成的轴孔内,并通过该端部支承,使得导引螺杆47自由转动。
在拾取器进给机构21中,驱动马达48驱动导引螺杆47,继而驱动齿条构件46,并由于导引螺杆47的螺纹和齿条部分46a接合,在导引螺杆47的轴向上使其移位。
现在,通过修正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倾斜调节机构50适用于修正通过该对引导轴42、43支承的光学拾取器20的光轴。
通过单独调节引导轴42、43的端部42a、43a的支承位置以便调节光学拾取器20的光轴,同时在垂直于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该对引导轴42、43的相对端部42a、43a,倾斜调节机构50调节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
更特别是,参考图13和14,倾斜调节系统50包括接收从该对引导轴42、43的相对端部42a、43a伸出的各自插入轴44、45并支承引导轴42、43的支承构件51。支承构件51包括靠近底部15的拾取器暴露开口18a布置并靠近光盘2的内周边以便支承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51a、51b以及靠近光盘2的外周边布置以便支承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的第三和第四支承构件51c、51d。当螺钉38各自驱动使其从支承板24的侧部延伸到底部15的侧部时,在光盘2的内周边支承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的第一和第三支承构件51a、51c夹紧在底部15的下表面和所示支承板24之间,并刚性保持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另一方面,当螺钉38各自驱动使其从第二支承板52、52的侧部延伸到底部15的侧部时,在光盘2的外周边支承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的第二和第四支承构件51b、51d夹紧在底部15的下表面和各自第二支承板52、52之间,并刚性保持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
更特别是,通过由金属模具进行树脂模制材料的注射模制,支承构件51形成为具有高精度的预定高度。具有低热收缩系数的高度刚性的液晶聚合物最好用作树脂模制材料。因此,可以相对于底部15对准转台22的垂直位置并高精度地保持底部15和转台22的平行。
每个支承构件51保持作为压迫构件操作的螺旋弹簧56,并设置接收形成在相应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42a或43a上的适当的相应插入轴44或45的保持孔53,以及暴露于保持孔53以便引导适当插入轴44或45的垂直运动的引导细槽54。
保持孔53是延伸通过支承构件51的整个高度并具有大致圆形截面的通孔。另一方面,保持在保持孔53内部的螺旋弹簧56具有锥形构造,其大直径侧位于底部15一侧上,并且小直径侧位于引导轴42或43一侧上。因此,弹簧在压缩状态下布置在底部15和形成在适当引导轴42、43的相应端部42a或43a处的相应插入轴44或45之间。因此,在垂直于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观察,螺旋弹簧56从其一个相对侧邻靠适当插入轴44或45并在垂直于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试图使其运动离开底部15)压迫适当插入轴44或45。
由于大致锥形的螺旋弹簧56压缩,其方式是其小直径侧受到压迫以便运动进入其大直径侧,弹簧可以最小程度地限制其压缩状态的高度。因此,可以有助于实现小型面的倾斜调节机构50。将理解到作为压迫构件操作的螺旋弹簧可通过片簧或某些其它的弹簧构件代替,或者通过通常由硅橡胶制成的中空圆柱形弹性构件代替。
保持孔53在其位于底部15一侧的端部具有开口53a。当支承构件51夹紧在底部15和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之间时,开口53a与穿过底部15形成的注射孔形成连续。通过倾斜调节机构50将保持孔53调节到最佳倾斜高度,并随后当粘合剂经由开口53a注入其中时保持该最佳倾斜高度。保持孔53在其位于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一侧的端部上具有另一开口53b。当支承构件51夹紧在底部15和支承板24或52之间时,开口53b与穿过适当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形成的注射孔形成连续。倾斜调节螺钉58经由螺纹孔57通过适当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以及开口53b驱动进入保持孔53,直到它邻靠适当相应插入轴44或45为止,以便调节适当插入轴44或45的倾斜。
通过在其高度的方向上切削支承构件51来线性形成引导细槽54,以便具有与形成在适当相应引导轴42或43的各自端部42a或43a上形成的小直径插入轴44或45的长度相匹配的长度。因此,当适当引导轴42或43的插入轴44或45插入引导细槽54时,后者在垂直于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前者,或在运动靠近或离开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前者。引导细槽54暴露于保持孔53,并使得适当插入轴44或45延伸到保持孔53内。
倾斜调节机构50的每个支承构件51夹紧在底部15和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之间并通过螺钉38刚性保持就位。接着,当适当引导轴42或43的相应插入轴44或45经由引导细槽54插入保持孔53时,支承构件51支承适当引导轴42或43。插入支承构件51的插入轴44或45事先设置在靠近底部15的位置上位于保持孔53内的螺旋弹簧56。因此,当倾斜调节螺钉58从穿过适当的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形成的螺纹孔57驱动进入保持孔53时,适当的插入轴44或45夹紧在螺旋弹簧56的小直径前端和倾斜调节螺钉58的前端之间。
因此,通过调节倾斜调节螺钉驱动进入保持孔53的程度,可以在光学拾取器20上进行倾斜调节操作。更特别是,倾斜调节螺钉58的前端从适当的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的侧部在垂直于底部15的主表面的方向上受迫邻靠插入轴44或45,并在与螺旋弹簧56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靠适当的插入轴44或45。因此,螺旋弹簧58的压缩状态可通过调节倾斜调节螺钉58驱动进入保持孔53的程度来调节。因此,插入轴44或45在支承构件51的引导细槽54内滑动,使其可以适当调节通过螺旋弹簧56和倾斜调节螺钉58支承的位置。
如图14所示,底部15和每个支承板24和支承板52具有朝着被夹紧的支承构件51伸出的限制部分60、61。限制部分60、61布置成与适当的引导轴42或43的轴主体的相应大直径端部42a或43a相对,以便成对限制适当的引导轴42或43在其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范围。
如早些指出那样,由于光学拾取器20相对于光学组件单独进行光轴的倾斜调节操作,不需要根据光学拾取器20的光学系统的组装误差或组装精度来考虑底座单元5的倾斜余量。另一方面,对于包括光学拾取器20的光学系统中出现的误差的底座单元5部件的尺寸误差或尺寸精度以及部件的组装误差或组装精度来说,设置倾斜余量是±0.4mm。
因此,如果对于包括光学拾取器20的底座单元5的部件所允许的组装误差来说提供±0.4mm的总倾斜余量,对于事先进行倾斜调节操作的光学系统来说,出现未排除底座单元5的危险,底座单元的光学拾取器20的光学系统之外的部件具有超过容差的误差。
考虑到该危险,在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的底座单元5内,底部15和每个支承板24、52各自设置朝着相应支承构件51伸出的成对限制部分60、61,以便限制引导轴42、43在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范围。更特别是,每个成对的限制部分60、61布置成与引导轴42或43的相应轴主体相对,并且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通过倾斜调节部分50来调节,以便使得限制部分60、61邻靠适当的引导轴42或43的轴主体,并将引导轴42、43在其高度方向上离开图14的设计初始位置的运动范围限制在±0.2mm内。
因此,底座单元5以如下方式调节,底座单元每个部件的总尺寸误差和组装误差限制在±0.2mm内。换言之,排除需要进行超过此范围的倾斜调节操作的底座单元。以此方式,按照本发明,排除了具有其尺寸精度和组装精度超过所述限定的容差的部件的底座单元,使得当拾取器底部28沿着引导轴42和43在光盘2的径向运动时可以避免拾取器底部28刮伤舱室3的底盘6的情况。
另外,限制部分60、61在引导轴42、43的高度方向上成对布置。因此,限制部分60、61将引导轴42、43的倾斜余量限制在总共0.4mm的范围内,并同时如参考图14所述那样,允许在高度方向上离开引导轴42、43的设计初始位置的倾斜余量为±0.2mm。
每个成对限制部分60、61与相应一个的引导轴42、43的轴主体相对布置,这是由于通过切削轴主体形成插入轴42、43,并相对于轴主体具有小直径,并因此在考虑切削过程中的容差时,通过限制大直径轴主体的运动范围,而不是限制小直径引导轴42、43的运动范围,可以更加可靠地减小倾斜余量。换言之,当切削过程的容差不出现任何问题时,每个成对的限制部分60、61可与适当的相应引导轴42、43的插入轴44或45相对布置。
如上所述,在通过将支承板24、52和支承构件51安装在底部15上并将支承光学拾取器20的拾取器底部28的引导轴42、43安装到底部15上之后,同时安装主轴马达23和转台22,倾斜调节机构50调节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更特别是,倾斜调节机构50造成从光学拾取器20的光学系统发出的光束照射在倾斜调节盘上,并检测返回光,并接着调节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以及光轴的倾斜,以便使得光束垂直照射倾斜调节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此时,通过调节倾斜调节螺钉58驱动进入保持孔53的程度,以便改变从相对侧压迫插入轴44或45的支承构件51的相应螺旋弹簧56的压缩状态,倾斜调节机构50在相应一个支承构件51的引导细槽5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每个插入轴44、45。由于通过各自布置在底部15和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上的限制部分60、61,倾斜调节系统50在引导细槽54的高度方向上的调节范围限制在离开设计初始位置±0.2mm范围内,不可以修正需要进行超过该范围的倾斜高度调节的底座单元5的光轴,使得这种底座单元5从制造盘驱动单元的生产线上排除。
由于通过部分切削插入轴44或45的外周边而形成的滑动表面44a、45a在各自相应的引导细槽54内运动和滑动,插入各自引导细槽54的插入轴44、45防止围绕各自轴线转动。一旦通过倾斜调节机构50确定最佳倾斜高度,粘合剂经由布置底部15内的注射孔以及布置在支承构件51的各自保持孔53内的开口53a注射。粘合剂通常由UV固化树脂制成。当粘合剂注入支承构件51的保持孔中并在倾斜调节操作之后固化,刚性地限定支承插入轴44、45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底座单元5中,每个成对的限制部分60、61从底部15和支承板24或一个支承板52伸出以便限定适当引导轴42或43的运动范围。但是,在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1中,限制引导轴42、43运动范围的限制部分还可布置在支承引导轴42、43的插入轴44、45的支承构件内。
图15表示这种支承构件。现在参考图15,如同所述支承构件51的情况那样,当螺钉(未示出)从适当的支承板24或52驱动进入底部15时,每个支承构件70夹紧在底部15和相应一个支承板24、52之间,并刚性安装在底部15的下表面上。另外,每个支承构件70保持作为压迫相应插入轴44和45的构件操作的相应螺旋弹簧56,并且限定部分74或74限定成限制适当的插入轴44或45沿着接收适当的插入轴44或45的保持孔71的运动范围,暴露于保持孔71并适用于引导适当插入轴44或45的引导细槽72在其高度方向上邻靠适当引导轴42或43的相应端部42a或43a。
保持孔71具有与所述支承构件51的保持孔53类似的构造,并且引导细槽72也具有与所述支承构件51的引导细槽54类似的构造。限制部分73、74布置在与接收各自相应插入轴44、45的支承构件70的引导轴42、43的各自相应端部42a、43a相对的各自位置上,使得当每个引导轴42、43的倾斜通过倾斜调节系统50调节以便如图15所示将引导轴42、43在高度方向上离开设计初始位置的运动范围限制在±0.2mm时,它们邻靠引导轴42、43的各自相应轴主体。
如同相应成对的限制部分60、61的情况那样,一对限制部分73、74在引导轴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引导轴42、43的每端上。但是,当切削过程中容差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时,每个成对的限制部分73、74可与适当的插入轴44或45相对布置。
通过本发明的盘驱动单元1的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所述盘驱动单元1的倾斜调节机构50在所述描述中具有布置在底部15侧部并夹紧引导轴42或43的螺旋弹簧56以及布置各自支承板24、52的侧部上的倾斜调节螺钉58。但是作为选择,倾斜调节螺钉58可以布置底部15的侧部,并且夹紧引导轴42或43,并且螺旋弹簧56可布置各自支承板24、52的侧部上。
另外,支承构件51或70可与各自支承板24、52形成整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到根据所需结构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不同的改型、组合、子组合和变型,这是由于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驱动单元,该单元包括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限制部分布置在底板和各自支承装置上,并适用于限制引导轴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各自运动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限制部分布置在倾斜调节装置的各自支承部分上,并适用于限制引导轴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各自运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引导轴具有轴部分和插入部分,插入部分具有小于轴部分的直径并形成在相对端部上,以便插入形成在倾斜调节装置的各自支承部分内的各自引导细槽内;以及限制部分适用于通过邻靠引导轴的各自轴部分来限制引导轴的各自运动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承部分和限制部分通过使用液晶聚合物材料模制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修正光学拾取器单元的光学组件的光轴。
7.一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包括一对上半件和下半件的设备主体;盘传送装置,该装置用来经由设备主体的横向侧将盘从外部传送到设备主体内部,反之亦然;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限制部分布置在底板和各自支承装置上,并适用于限制引导轴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各自运动范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限制部分布置在倾斜调节装置的各自支承部分上,并适用于限制引导轴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各自运动范围。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引导轴具有轴部分和插入部分,插入部分具有小于轴部分的直径并形成在相对端部上,以便插入形成在倾斜调节装置的各自支承部分内的各自引导细槽内;以及限制部分适用于通过邻靠引导轴的各自轴部分来限制引导轴的各自运动范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承部分和限制部分通过使用液晶聚合物材料模制而成。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修正光学拾取器单元的光学组件的光轴。
13.一种盘驱动单元,该单元包括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14.一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包括一对上半件和下半件的设备主体;盘传送部分,该部分用来经由设备主体的横向侧将盘从外部传送到设备主体内部,反之亦然;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该机构用于保持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用于通过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检测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而在光盘上写入信号和/或读取信号;一对引导轴,该引导轴布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侧上以使得光学拾取器在光盘径向滑动;支承装置,每个支承装置适用于通过将引导轴的相对端夹紧在其本身和底板之间来支承底板的下表面侧上的相应一个引导轴;压迫构件,该压迫构件布置成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布置成在与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靠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与压迫构件的压迫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引导轴的各自端部以便调节引导轴端部的支承位置;倾斜调节装置,倾斜调节装置具有包括保持各自压迫构件的各自保持孔的各自支承件,暴露于各自保持孔以便接收引导轴的各自端部并在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引导轴的各自端部的各自引导细槽以及暴露于各自保持孔并适用于接收各自调节构件的各自插入孔;以及限制部分,该部分布置在底板和相应的各自支承装置之间,并限制通过各自倾斜调节装置在大致垂直于底板主表面的方向上驱动引导轴运动的各自运动范围。
全文摘要
通过变窄倾斜调节范围来排除组装误差超过容差的盘驱动单元。这种盘驱动单元包括底板、盘转动驱动机构、光学拾取器,一对引导轴、支承装置、压迫构件、倾斜调节装置以及限制部分。
文档编号G11B7/08GK1697040SQ200510068468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8日
发明者大森清, 武藤智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