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保持部件、具有其的盘装置以及盘装置中的头保持方法

文档序号:678428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保持部件、具有其的盘装置以及盘装置中的头保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浮起型信号变换元件(磁头)的盘装置的头保持机构,更详细地说,涉及用于盘装置的头保持机构的致动器非动作时而成卸载状态时,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头保持部件、具有其的盘装置以及盘装置的头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盘装置停止动作时,搭载信号变换元件的致动器从记录有数据的区域进行卸载动作,移动并保持到记录媒体上的规定区域(停泊区),或者移动并保持在信号变换元件相对于记录媒体的表面呈非接触状态的记录媒体的外周附近。为避免以下等种种致命故障,即,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时,将致动器保持在规定的避开位置。进而,当盘装置动作停止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致动器从避开位置向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区域移动,信号变换元件和记录媒体表面的冲击使记录媒体上的数据区域表面受损,或者因从致动器向数据记录区域移动时与数据记录区域接触的状态而启动动作导致与信号变换元件间滑动而使记录媒体上的数据区域表面受损,或者,盘装置以外的其他结构部件和致动器冲击而使结构部件和致动器等受损,而采用用于将致动器保持在规定的避开位置的致动器的保持部件或保持方法。
下面说明以往具有致动器的保持部件的盘装置的例子。首先,关于具有致动器保持部件的盘驱动装置,提案有这样的结构即,致动器臂一端安装有变换头(相当于上述的信号变换元件),另一端安装线圈并一体设置有突起,突起上安装铁片,并可绕旋转轴旋转,构成音圈电机(以下称为VCM),另外,与配设在致动器臂上的铁片相对而在机壳上固定永久磁石,配设在致动器臂上的铁片由固定在机壳上的永久磁石磁气吸引,致动器臂由永久磁石的磁气吸引力固定。该例中,配设在致动器臂上的铁片和固定在机壳上的永久磁石起到头保持部件的作用,并采用利用永久磁石的磁气吸引力的头保持方法。
这样的结构中,盘驱动装置停止时,对VCM的线圈供给电流,使致动器臂动作移动到规定的避开位置,靠近规定的避开位置时则铁片被永久磁石吸引而能够将致动器臂固定在避开位置,该状态下即使施加外力,致动器臂由于磁气吸引力被固定而不能动,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区域的数据和致动器受到保护而不会受到变换头或致动器臂的未预料到的动作的破坏(例如参照日本登录特许公报第2803693号)。
另外,关于具有致动器保持部件的盘驱动装置的致动器锁定方法,提案有这样的方案,具有如下结构安装有与上述具有致动器保持部件的盘驱动装置的例子相同的致动器臂的保持部件,并设有由具有弹性的板簧和电磁线圈构成的致动器臂的保持部件。具有弹性而在上下方向上与致动器卡合并向上方具有应力的板簧对应于铁制的由于供给电磁线圈电流时柱塞的动作而上下移动,在柱塞的下侧配置具有第一磁力的作为第二磁场供给部件的磁石,在上侧配置具有第二磁力的作为第二磁场供给部件的VCM轭部。电磁线圈当供给第一电流时,产生将柱塞顶上去的磁力而使板簧向上侧移动,另外,供给与第一电流不同的第二电流时,产生将柱塞压下这样的磁力而使板簧向下侧移动。另外,由具有比板簧的上方的应力大的向下的磁力的磁石的第一磁力而将板簧固定在下侧,另外,在板簧的上方的应力的基础上再加上VCM轭部的第二磁力将板簧吸引到上侧而固定。
在这样的结构中,盘驱动装置动作时,柱塞由第一磁力而向磁石的方向上偏引,另外,由柱塞而使板簧压向下侧,板簧以成为固定在不防碍致动器移动的高度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式被固定,另外,盘驱动装置停止时,使致动器向规定的锁定位置(相当于上述避开位置)移动,对电磁线圈供给能够产生朝向上方并比磁石的第一磁力的大小和板簧的应力的大小之差大的这样的第一电流,使板簧向上方移动,以能成为板簧固定在上侧的锁定状态的方式使板簧移动并固定。在此,对电磁线圈的电流供给仅当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或从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过渡时提供,当板簧为固定在下侧或上侧的锁定解除状态或锁定状态的各状态时,不对电磁线圈提供电流。盘驱动装置停止时,采用铁片和永久磁石的磁气吸引力使板簧固定在上侧,致动器以锁定状态锁定在避开位置,从而不仅水平方向,对上下方向也能够固定致动器,能够防止受到冲击时致动器移动(例如参照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8-221915号公报、特开平10-302418号公报、特开2002-260356号公报等)。
另外,作为具有致动器的锁定结构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个例子,提案有这样的方案,即致动器能以致动器摆动轴为中心旋转运动地设置,并由以隔着该致动器摆动轴互成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头臂和线圈臂构成。并且,该结构中的盘驱动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首先(1)、头臂由机体臂和悬臂构成,该悬臂具有形成用于使其避开到坡体块上的凸部的拉舌,其附近安装有搭载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滑块。另外(2)、在内面上安装有音圈的线圈臂由外臂和内臂构成。另一方面(3)、设于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坡体块和惯性闭锁机构收纳在包围体的内部。(4)包围体上螺纹固定的坡体块具有从坡体支承的侧面向水平方向突设的多个坡体部,坡体部具有包含第一斜面、顶部平面、第二斜面、底部平面以及第三斜面的复合平面。另外(5)、惯性闭锁机构由能以惯性杆摆动轴为中心摆动的惯性杆、能以闭锁杆摆动轴为中心摆动的闭锁杆、用以将闭锁杆保持在臂开放位置的弹性体构成,绕各摆动轴的惯性杆和闭锁杆的惯性矩中惯性杆比闭锁杆的惯性矩大。并且(6)、惯性杆具有形成有在第一卡合部与闭锁杆卡合的第一卡合突起和在第二卡合部与闭锁杆卡合的第二卡合突起的惯性臂和平衡臂。另外(7)、闭锁杆具有形成有与弹性体的作用侧端部卡合的两个弹性体卡合突起位置和定位突起和闭锁突起的闭锁臂和辅助臂,定位突起是用于确定闭锁杆的致动器开放位置和致动器闭锁位置的部件,闭锁突起是当锁定杆移动到致动器锁定位置时与致动器的内臂的前端部卡合而锁定致动器的部件。另外(8)、坡体块和惯性锁定机构构成致动器锁定机构,起到作为头保持部件的作用。
这样的结构中,盘驱动装置的非动作时,致动器向避开位置卸载,悬臂的拉舌保持在坡体部的底部平面上,对于微弱的冲击,悬臂的拉舌凸部越上坡体块的第二斜面或第三斜面从而衰减头臂的摆动能量而抑制头臂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头臂从避开位置向盘侧或其相反侧移动,坡体块起到将头臂保持在避开位置的致动器的保持部件的作用。另外,盘驱动装置的非动作时对盘驱动装置施加冲击时的惯性闭锁机构的动作中,由来自外部的冲击施加给致动器以使其沿逆时针摆动的转矩作用时,惯性杆和闭锁杆上分别作用有使其以各自的摆动轴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的转矩,若惯性杆上作用的转矩比作用在闭锁杆上冲击的转矩和以闭锁杆摆动轴为中心使闭锁杆沿顺时针旋转的弹性体的转矩的合转矩大,则惯性杆与闭锁杆上作用的转矩的朝向无关而沿逆时针旋转,在第一卡合部由第一卡合突起拉伸闭锁杆,使闭锁杆沿逆时针摆动,与从闭锁臂的闭锁突起位于避开位置的状态开始移动起来的内臂的前端部卡合,闭锁致动器,之后,在坡体块的第二斜面的作用下致动器的坡体部压回坡体块的底部平面,内臂前端部和闭锁突起的卡合解离,在弹性体的作用下闭锁臂返回致动器开放位置。另外,来自外部的冲击对致动器作用沿顺时针摆动的转矩时,惯性杆和闭锁杆上分别作用有使其以各自的摆动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转矩,闭锁杆上除冲击的转矩外常时由弹性体施加以闭锁杆摆动轴为中心沿顺时针旋转的转矩。在第二卡合部上,若惯性杆上作用的转矩比作用在闭锁杆上冲击的转矩和弹性体的转矩的合转矩大,则在第二卡合部由第二卡合突起靠压闭锁杆,闭锁杆沿逆时针摆动,闭锁臂的闭锁突起与由规定致动器的摆动范围的弹性体构成的碰撞阻止部冲撞,与沿逆时针回弹的内臂前端部卡合,从而闭锁致动器。将惯性杆的惯性矩设定得大于闭锁杆的惯性矩,以使惯性杆上作用的冲击的转矩大于闭锁杆上冲击作用的转矩,在冲击的惯性矩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并设定闭锁突起从开放点到闭锁点的摆动距离、闭锁点的位置、闭锁突起到摆动轴的距离等,以使当内臂前端部从避开点移动到闭锁点之前,闭锁突起移动到闭锁点,然后致动器在避开位置闭锁,锁定致动器,防止头臂和头滑块进入盘的配置空间。
但是,上述以往具有致动器的盘驱动装置使用的致动器保持方法中,盘驱动装置停止时,由设于致动器臂上的铁片和固定在机壳上的永久磁石的吸引力,将致动器臂固定在致动器的避开位置。具有这样结构的致动器的保持方法中,对与致动器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冲击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但是对于在短时间内施加的大的冲击或者对于相对于致动器的旋转方向具有上下方向的分量的冲击其耐冲击性较低,针对冲击的保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另外,为将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需要铁片和永久磁石,增加了装置的部件数,增大成本。
另外,上述以往的致动器的保持方法中,当施加较大冲击时,所形成的结构中使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以使位于避开位置的致动器不移动到记录媒体的数据区域。特别是,设有由锁定部件和电磁线圈构成的致动器保持部件的例子中,通过致动器臂上设置的铁片、设于机壳上的永久磁石、用于把持致动器的板簧、将该板簧固定在下侧的磁体、用于使板簧上下移动的柱塞以及使柱塞上下移动的电磁线圈来保持致动器,当盘驱动装置停止时,使致动器移动到避开位置,伴随柱塞的上下移动,使板簧向上方移动,使板簧处于锁定状态,使致动器锁定在避开位置,即使对较大的冲击也具有耐冲击性,但是当在柱塞移动方向的同向上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时,为维持板簧的锁定状态,必须将板簧向上侧的应力以及VCM轭部的第二磁力设定为能够承受该冲击的值,因此,为抵抗这样的板簧向上侧的应力和VCM轭部的第二磁力的大合力使柱塞向下方移动,使板簧处于锁定解除状态,必须使电磁线圈流入大电流,产生大的磁力,从而使电磁线圈大型化,另外,需要配置构成用于使致动器锁定在避开位置的致动器的保持部件的各个部件的空间,存在难以使盘驱动装置小型化的问题,另外,为了构成致动器的保持机构,还需要大量的部件,这成为装置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致动器设置成能以摆动轴为中心旋转运动,具有由配置成隔着该摆动轴互为相反侧的头臂和线圈臂构成的结构的盘驱动装置中,由惯性杆、闭锁杆和弹性体构成惯性闭锁机构,盘驱动装置非动作时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惯性杆旋转,并与作用于闭锁杆上的转矩的方向无关而使闭锁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从闭锁臂的闭锁突起位于避开位置的状态开始移动起来的致动器的线圈上的内臂前端部卡合,使致动器闭锁。因此将惯性杆的惯性矩设定得大于闭锁杆的惯性矩。具有这样的惯性闭锁机构的结构中的致动器的锁定机构中,能够使对冲击的非感知带区域非常小,提高作为致动器的锁定机构的可靠性,但是为了构成惯性闭锁机构,需要大量的部件,另外也需要配置这些部件的空间,作为装置的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且也影响其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结构简单且耐冲击性非常高的致动器的头保持部件和头保持方法以及应用其的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头保持部件,当由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而使致动器进行卸载动作时,将形成在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拉舌部引导到避开位置,使拉舌部保持在避开位置上,其特征在于,避开位置的形状具有保持拉舌部的头保持平面;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的加载侧突出部;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的卸载侧壁面。另外,也可以优选如下结构在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具有与头保持平面垂直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与加载侧壁面接续的头上部壁面形成有与加载侧突出部的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小于90°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第三斜面和与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头移动斜面和与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头保持平面与盘装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平行或相对于记录面形成锐角。另外,在与致动器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上,头保持平面的幅度比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的幅度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飞速扩大搭载头滑块的头支持臂等的致动器构成部件的设计自由度,例如以高刚性材料形成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能够提高对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并且增大对装入致动器的头滑块的加载负荷,当盘装置停止中,作用冲击或振动的外部干扰时,能够抑制头移动到盘上,保持头支持臂,实现具有相当高的耐冲击性的头保持部件和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头保持部件具有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的结构,或头保持平面和加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的结构。由该结构,能够扩大拉舌部和坡体部的引导面的接触面,拉舌部的靠压下的接触应力降低,平面和拉舌的接触带来的磨耗降低,实现具有高可靠性的盘装置。特别是为实现高记录密度,在头和媒体间隙为数nm这样的盘装置中,能够防止磨耗粉附着在盘上,得到高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头保持方法,其应用于盘装置中,该盘装置具有绕旋转轴旋转自如地配设的记录媒体;头支持臂,其一端具有头和拉舌部,并可通过配设在从旋转轴离开的位置上的第一轴承部而绕与旋转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轴承部,其配设在头和第一轴承部间,并可绕与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两个以上的抵接部,其位于第二旋转轴上,与头支持臂或第二轴承部抵接;盘簧部,其连结头支持臂和第二轴承部;坡体部,其当头支持臂避开时保持拉舌部,其特征在于,坡体部具有加载侧突出部,其阻止拉舌部从避开位置向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并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卸载侧壁面,其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头保持平面,其将拉舌部保持在避开位置上,上述头保持方法具有的动作如下当在坡体部中使拉舌部向避开位置移动以使在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头支持臂进行卸载动作时,使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和与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以及盘簧部的付势力作用于头支持臂上,使头支持臂向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由作用于头支持臂上的力中至少盘簧部的付势力来使拉舌部与坡体部的卸载侧壁面抵接后,保持在作为拉舌部的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上。另外,也可以优选如下方案当在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进行使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移动并保持在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的卸载动作后,在盘装置的加载指令下将拉舌部先向卸载侧驱动,再向加载侧驱动;头支持臂具有经由音圈支架而连结在头支持臂上的音圈,通过对音圈供给电流而驱动该音圈,来使头支持臂绕第一旋转轴摆动;当将头支持臂向加载侧驱动时,将与头支持臂连结的音圈上所施加的驱动电流波形设置为脉冲波形。
通过该头保持方法,当盘装置动作中电源停止的情况下,或者盘装置输入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拉舌部和第三斜面的冲突的能量使之变小,抑制头支持臂的拉舌部或坡体部的第三斜面上产生的损伤,另外,即使盘装置停止(非动作)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配置有头滑块的头支持臂的拉舌部也不会从作为其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脱离,而实现能够稳定进行保持的头保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装置,其具有绕旋转轴旋转自如地配设的记录媒体;头支持臂,其一端具有头和拉舌部,并可通过配设在从旋转轴离开的位置上的第一轴承部而绕与旋转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轴承部,其配设在头和第一轴承部间,并可绕与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两个以上的抵接部,其位于第二旋转轴上,与头支持臂或第二轴承部抵接;盘簧部,其连结头支持臂和第二轴承部;坡体部,其当头支持臂避开时保持拉舌部,其特征在于,坡体部具有加载侧突出部,其阻止拉舌部从避开位置向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并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卸载侧壁面,其形成在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头保持平面,其将拉舌部保持在避开位置上,当在坡体部中使拉舌部向避开位置移动时,头保持方法包括如下动作使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和与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以及盘簧部的付势力作用于头支持臂上,使头支持臂向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由作用于头支持臂上的力中至少盘簧部的付势力来使拉舌部与坡体部的卸载侧壁面抵接后,保持在作为拉舌部的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上。另外,还可以优选如下结构当在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进行使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移动并保持在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的卸载动作后,在盘装置的加载指令下将拉舌部先向卸载侧驱动,再向加载侧驱动,且拉舌部不与卸载侧壁面抵接而拨起;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在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具有与头保持平面垂直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与加载侧壁面接续的上部壁面形成有与加载侧突出部的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头保持平面和加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小于90°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加载侧壁面形成有与加载侧突出部的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第三斜面和与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头保持平面和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头移动斜面和与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头保持平面与盘装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平行或相对于记录面形成锐角。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如下优选结构在与致动器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上,头保持平面的幅度比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的幅度大;在盘装置的加载指令下,将拉舌部先向卸载侧驱动后,在向加载侧驱动;当将头支持臂向加载侧驱动时,将音圈上所施加的驱动波形设置为脉冲波形;第二轴承是以枢轴为抵接点的枢轴承;枢轴是圆锥形或棱锥形的枢轴;第二轴承是以所抵接的曲面的一点为抵接点、或以所抵接的棱线为抵接线的枢轴承;头支持臂具有经由音圈支架而连结在头支持臂上的音圈,通过对音圈供给电流而驱动该音圈,来使头支持臂绕第一旋转轴摆动;记录媒体旋转停止时,头支持臂的拉舌部具有靠压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的靠压力;坡体部配置在记录媒体的外周附近,第一磁体相对于头支持臂在与记录媒体一侧相反的一侧与音圈相对配设;坡体部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附近,第二磁体相对于头支持臂在记录媒体一侧与第二音圈相对配设。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盘装置动作中电源停止的情况下,或盘装置输入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拉舌部和第三斜面的冲突的能量使之变小,抑制头支持臂的拉舌部或坡体部的第三斜面上产生的损伤,另外,即使盘装置停止(非动作)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配置有头滑块的头支持臂的拉舌部不会从作为其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脱离,而能够稳定进行保持。另外,盘装置的动作开始时,构成VCM的音圈和磁体间产生反发驱动转矩,施加使头支持臂沿与记录媒体表面垂直的方向旋转的转矩,产生使头支持臂的拉舌部向上方移动的力,并且也产生使致动器沿旋转轴旋转的力,使致动器从避开位置脱离,而能够容易向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方向移动,提高可靠性、耐久性,以低价位实现得到稳定的头保持的盘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所具有的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位于避开位置时的坡体块附近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图5的剖面图中拉舌部的动作的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7B是实施方式的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7C是实施方式的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7D是实施方式的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7E是实施方式的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8A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致动器的旋转转矩的关系曲线图。
图8B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VCM上作用的反发驱动转矩的关系曲线图。
图8C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VCM上作用的力的方向的关系曲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驱动时对VCM施加的驱动电流的图。
图10是拉舌部位于头保持平面时作用于拉舌部的力的关系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磁盘装置所具有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另一结构的侧面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致动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以外的结构的局部侧面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作为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盘装置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盘装置驱动时对VCM施加的驱动电流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盘装置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盘装置的驱动时施加给VCM的驱动电流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另一结构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1旋转中心;2、102旋转轴;3转子彀部;4记录媒体;5旋转轴;6轴承;7致动器;8、108头支持臂;8a拉舌部;8b、23a、29c洞部;8c凹坑;8d、10a中心线;9头滑块;10音圈;11磁体;12上侧轭;13下侧轭;14坡体部;14a第一斜面;14b第一平面;14c第二斜面;14d加载侧壁面;14e拉舌部保持平面(头保持平面);14f第一头移动平面;14g拉舌部上部壁面;14h第三斜面;14j卸载侧壁面;14k第二头移动平面;14m头移动斜面;15坡体块;16、17碰撞阻止部;18中央位置;19、119VCM;20加载侧突出部;21万向机构;22头支持臂组件;23音圈支架;24平衡块;25音圈部;26致动器辅助组件;27、127板簧部;28弹簧固定部件;29、129枢轴承部;29a、29b枢轴;30致动器臂;31轴承部;31a柱塞;31b螺纹部;31c圆筒部;32套圈;32a突出部;32b、43上面;33螺母;41坡体安装部;101框体;103避开位置;104其他音圈;105其他磁体;106基臂;107臂板;107a延长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作为盘装置以磁盘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头保持部件和其头保持方法的图。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所具有的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的侧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位于避开位置时的坡体块附近的平面图。图5是图4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B-B线剖面图。图6是图5的剖面图中拉舌部的动作的图。图7A~图7E是各种拉舌部的形状的剖面图。图8A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致动器的旋转转矩的关系曲线图。图8B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VCM上作用的反发驱动转矩的关系曲线图。图8C是VCM驱动时的VCM的位置和VCM上作用的力的方向的关系曲线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驱动时对VCM施加的驱动电流的图。图10是拉舌部位于头保持平面时作用于拉舌部的力的关系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磁盘装置所具有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图11中,表示取下上盖,省略上侧轭的状态。
图1中,在绕旋转中心1旋转的主轴电机(未图示)的旋转轴2上固定的转子彀部3上载置有记录媒体4,该记录媒体4表面上形成记录媒体层。另一方面,在由经由轴承6绕旋转轴5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的信号变换元件摆动臂构成的致动器7的一侧端部上形成拉舌部8a,在比拉舌部8a靠近旋转轴5的一侧配设经由万向机构(未图示)搭载作为信号变换元件的磁头(未图示)的头滑块9,在另一端配设音圈10,其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绕旋转轴5旋转。另外,相对于音圈10在其上方、即相对于致动器7在记录媒体4的相反侧,将固定磁体11的上侧轭12安装在机架(chassis)或其他框体(未图示)上。另外,隔着音圈10与音圈10相对而在其下方将下侧轭13安装在机架或其他框体上。并且由音圈10、上侧轭12上固定的磁体11、下侧轭13构成VCM19。另外,坡体块15是具有坡体部14的头保持部件,其上设有引导部并与拉舌部8a抵接,在上下方向引导致动器7。通过对与磁体11相对的音圈10供给电流,而VCM19动作,使致动器7在记录媒体4的半径方向上旋转。磁盘装置动作时,致动器7绕旋转轴5旋转,在旋转中的记录媒体4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移动,当磁盘装置非动作时,使致动器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致动器7旋转到作为避开位置的坡体部14的规定位置。另外,众所周知,为防止致动器7向顺时针方向(与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相反的一侧方向、即卸载方向)或向逆时针方向(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侧方向、即加载方向)的过度摆动而在机架或框体以外的其他结构部件上设置碰撞阻止部16、17。并且,碰撞阻止部16与致动器7抵接,以阻止致动器7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坡体部14脱离。
在此,说明固定在相对于固定在致动器7上的构成VCM19的音圈10的上侧轭12上的磁体11。图1中,通过旋转致动器7而使磁头位于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RD的中央位置18处,相对于此时的致动器7的位置,使磁体11被磁化,以使磁体11的N极和S极的边界与音圈10的旋转周向的中心线10a所对应的位置对齐。同时,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磁体11,即、使致动器7位于避开位置所需的磁体11的宽度比致动器7在记录可能区域RD内动作时的音圈10的动作范围所对应的磁体11在旋转轴5的半径方向(致动器7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并将磁体11固定在上侧轭12上。
接着,参照附图2和3说明致动器7的结构。
在图2和图3中,头支持臂8在一侧的端部具有拉舌部8a,在另一侧具有洞部8b,该头支持臂8上介由万向机构21配设搭载磁头(未图示)的头滑块9,构成头支持臂组件22。另外,在头支持臂8的下面设置凹坑8c以与头滑块9的中心部分附近抵接,介由万向机构21安装头滑块9时,该凹坑8c与万向机构21或头滑块9的上面(搭载磁头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大致中心部抵接,从而也能够灵活地追踪磁盘装置的动作时的头滑块9相对于记录媒体(图3未图示)4的滚动方向或节距方向上的不需要的振动等。另外,音圈10安装在具有洞部23a的音圈支架23上,隔着该音圈10而在洞部23a的相反侧固定平衡块24,从而构成音圈部25。另外,将音圈部25固定在头支持臂组件22上从而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6。另外,在此,头支持臂组件22和音圈部25是以分体的部件记述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体化的一个组件构成。
另一方面,以大致环形状被折曲成大致Z字状的两段的弹性部件即板簧部27的一端介由半圆环状的弹簧固定部件28而固定在具有一对枢轴29a、29b和洞部29c的枢轴承部29上。另外,使板簧部27贯通头支持臂8的洞部8b,使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与头支持臂8的上面抵接,而将板簧部27的另一端固定在头支持臂8的下面,介由板簧部27和一对枢轴29a、29b,以头支持臂8为结构要素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6和枢轴承部29通过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部27弹性地连接,并且,板簧部27作用而以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和头支持臂8的上面的各自的抵接点P1和P2作为支点,并将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6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侧向下压,由致动器辅助组件26、板簧部27、弹簧固定部件28和枢轴承部29构成致动器臂30。
因此,磁盘装置动作时,头支持臂组件22上介由万向机构21而安装的头滑块9相对于记录媒体4的表面浮起时的头滑块9的加载负荷通过作为在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自抵接部P1和P2处板簧部27对头支持臂组件22的变形带来的反作用力的向记录媒体4方向的压缩应力而产生。由于头滑块9上的记录媒体4方向上的付势力和其反方向的浮起力之间的关系使头滑块9浮起,使板簧部27变形,在头滑块9和记录媒体4间保持一定的空隙,进行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生。
另外,使具有中空凸缘的圆筒形的轴承部31贯通枢轴承部29的洞部29c、弹簧固定部件28的半圆环形的内侧、板簧部27的圆环状的内侧以及音圈支架23的洞部23a,该轴承部31具有凸缘31a,其一端侧具有比枢轴承部29的洞部29c的内径大的外径;螺纹部31b,其另一端侧具有比枢轴承部29的洞部29c的内径小的外径;圆筒部31c,其在凸缘31a和螺纹部31b间具有与枢轴承部29的洞部29c嵌合的外径。另外,中空的套圈32具有从凸缘31a的相反侧与圆筒部31c嵌合的内径和贯通音圈支架23的洞部23a的外径,半圆环形的突起部32a设于中空套圈32上并与抵接于弹簧固定部件28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该中空的套圈32嵌合插入轴承部31的圆筒部31c中以使其突出部32a成为轴承部31的凸缘31a侧,突出部32a的上面32b与固定在弹簧固定部件28上的板簧部27的大致环形的平面部分抵接。这样,套圈32与弹簧固定部件28和固定抵接于该弹簧固定部件28上的板簧部27的平面部分一起由轴承部31的凸缘31a和螺母33夹持,由致动器臂30、轴承部31、套圈32以及螺母33一体形成致动器7。
接着,说明构成致动器7的枢轴承部29上设置的一对枢轴29a、29b的位置。枢轴29a和枢轴29b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与头支持臂8的上面抵接的各自抵接点P1和P2的连结线通过图1所示的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轴心,并与构成图1所示的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d垂直。另外,优选地,抵接点P1和P2配置在关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轴心相互对称的位置,连结抵接点P1和P2的线的中心与旋转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致动器7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6可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地绕连结枢轴29a、29b的抵接点P1和P2的线旋转,由板簧部27的弹性力使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6的头支持臂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搭载在头支持臂8上的头滑块9侧向记录媒体4方向付势。另外,已经记述了连结抵接点P1和P2的线通过图1所示的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轴心,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连结抵接点P1和P2的线也可以位于与由旋转轴5的轴心和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d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线上。
另外,设定平衡块24的质量(重量)使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与抵接于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6的头支持臂8的上面的枢轴承部29的各自的抵接点P1和P2的线的中点大致一致,在构成音圈部25的音圈支架23的一端上固定平衡块24。即,构成致动器7时,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与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另外,近似地,也可以使致动器辅助组件26的重心位置如上述那样与旋转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与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的偏差为在实用上不成问题的程度。另外,平衡块24固着在音圈支架23的一端上的方式已经记述,但是也存在由构成致动器7的各自的结构部件的质量(重量)配分而设于头支持臂组件22的头滑块9侧的情况。
通过如上所述形成致动器7,从而能够以刚性高的材料形成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所以对来自外部的大的中击等的耐冲击性提高,并且能够提高头支持臂8的共振频率。因此,以往一直成为问题的振动模式不会发生,没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动作,所以能够以高速使致动器7旋转和定位,提高磁盘装置的读取速度。另外,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部27不是与头支持臂8一体形成一个部件,而是作为与头支持臂8独立的分体的部件,所以增大对头滑块9的加载负荷、提高柔软性、乃至提高结构体的刚性这样的互相冲突的要求可以作为各自不同的结构要素的作用独立实现。因此,致动器7的设计变得简易,并且能够飞速提高其设计自由度。另外,以往的头支持臂这样的非常精密的板簧部的成型加工不再是必要的,与以往相比,能够简易地形成头支持臂,进而,能够单独地设定板簧部27的厚度、材质等,并将板簧部27的强度和弹簧系数设定为所希望的规定的值。
磁盘装置的停止时,采用使致动器7绕旋转轴5旋转,向记录媒体4的外侧移动这样的所谓的加载/卸载方式(简记U/UL方式)。在此,参照图4~6说明磁盘装置的停止状态的保持方法。
在图4、5和6中,安装在机壳或其他框体上的头保持部件即坡体块15具有从坡安装部41的侧面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坡体部14,坡体部14的一部分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未图示)的轴心方向与记录媒体4的上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重叠地安装。并且,坡体部14具有由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加载侧壁面14d、拉舌部上部壁面14g、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第三斜面14h、第一头移动平面14f构成的上面43。构成上述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与坡体部14的上面43抵接而一边引导致动器7。在此,上述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已经作为头保持平面记述的结构同样定义。以下说明中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头保持平面这两种说法同时存在,但是也可以看成同样的要素。另外,第三斜面14h相对于加载侧壁面14d也可以称为卸载侧壁面。
坡体部14的第一平面14b和拉舌部保持平面14e、第一头移动平面14f是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平面分别大致平行的平面。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与致动器7的加载侧相邻的加载侧壁面14d是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大约90°的角度的壁面,比拉舌部8a的保持位置高。拉舌部上部壁面14g相对于加载侧壁面14d具有大于90°的角度,从卸载侧延伸出,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相对形成,拉舌部上部壁面14g与第二斜面14c一起构成加载侧突出部20。相对于拉舌部8a,拉舌部上部壁面14g比拉舌部8a的更宽地形成。
磁盘装置输入停止指令时,则在使记录媒体4旋转的状态下,对音圈(图4~6未图示)供给电流,使致动器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向记录媒体4的外侧移动。记录媒体4的外周附近,位于致动器7的一端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与坡体部14的第一斜面14a抵接,进而通过致动器7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顺次向坡体部14的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移动,拨到第一头移动平面14f。接着,向卸载方向的旋转指令停止时,则拉舌部8a由重力负荷而引导第三斜面14h向下方降下,移动保持到作为避开位置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另外,记录媒体4的旋转当致动器7在坡体部14的上面43中引导或引导到避开位置后停止。
在此,说明磁盘装置输入停止指令、致动器7的旋转停止时的致动器7的拉舌部8a和坡体部14上的力的关系。输入停止指令则音圈10使致动器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致动器7的拉舌部8a一边与坡体部14的上面43抵接一边从记录媒体4的表面反离。这时,为使图1所示的致动器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提供电流的音圈10与固定在上侧轭12上的磁体11间作用基于弗莱明右手法则的磁力,根据向音圈10的电流的方向、以及具有位于坡体部14的上面的拉舌8a的致动器7相对于音圈10的磁体11的极性,而在致动器7的音圈10和磁体11间作用电磁力。以连结图1和2所示的枢轴承部29的作为接合部的枢轴29a、29b的抵接点P1和P2的线为支点(支轴),产生绕该线使致动器7旋转的转矩,致动器7的拉舌部8a一边靠压坡体部14的上面43一边由上面43引导拉舌部8a。另外,电磁力下绕旋转轴5的旋转转矩使致动器7沿顺时针旋转。并且,通过第二斜面14c并靠压绕枢轴的坡体的方向的旋转转矩、和构成致动器7的板簧部27所施加的付势力使拉舌部8a从第二斜面14c落下,到达第一头移动平面14f或第三斜面14h。
到达第一头移动平面14的情况下,对音圈10供给正电流,使拉舌部8a沿第三斜面14h滑动,导向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另一方面,落到第三斜面14h的情况下,为使致动器7的旋转停止,在停止向音圈10供给电流的时刻,板簧部27的付势力对致动器7作用向下方的旋转转矩,沿第三斜面14h的斜面向下方移动,进入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并且,在避开位置,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抵接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时,构成致动器7的板簧部27产生的付势力F1使拉舌部8a靠压拉舌部保持平面14e。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坡体部14的上面43上滑动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的形状。为在坡体部14的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第一头移动平面14f、第三斜面14h上滑动,拉舌部8a的外周形状有必要在至少半周以上的外周不形成边缘等啮合部分,优选圆筒状、或至少剖面的半周以上具有局部圆月形状的圆筒状。另外,不限定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其他形状,只要是具有平滑变化的曲面的形状即可。可以将具有拉舌部8a的头支持臂8以通常板状的材料形成,如图7A所示,通过冲压加工等周知的加工方法将头支持臂8的前端部加工成外周至少半周以上为圆筒状的局部圆月状。另外,如图7B和7C所示,板状的拉舌部8a可以用树脂等材料将外形一体成形为具有圆月状或圆筒状等形状。但是,通过冲压等周知的加工方法使拉舌部8a加工成外周成局部圆月状的情况下,在超过图7A所示的180°的范围内为进行弯曲加工以得到圆月状需要非常复杂的工序,通常,如图7D所示,在180°或比180°小一些的角度范围内形成弯曲加工成具有圆月状的形状。另外,优选通过研磨加工或激光加工等进行边缘处理,以使当拉舌部8a在坡体部14的上面43上滑动时,图7D所示的边缘部e1和e2抵接坡体部14的上面43,并且不会防碍顺畅的滑动,并如图7E所示以使在边缘部e1和e2附近外周部具有圆滑的面。
接着,说明磁盘装置停止时磁盘装置因携带搬运中的振动或落下、与其他物品碰撞而受到来自外部的非常大的冲击的情况。
绕旋转轴5旋转的致动器7由从外部对磁盘装置施加的大的冲击而受到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直线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作用于致动器7的重心,该冲击力的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重量。另外,角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作为力偶作用于旋转轴5的中心,该冲击力产生的力偶的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惯性矩。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坡体部14的第一平面14b和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是分别与致动器7的旋转轴5所垂直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与致动器7的加载侧相邻的加载侧壁面14d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位于具有大致90°的角度θ1的平面上,其高度大于拉舌部8a的保持位置的高度,拉舌部上部壁面14g延伸出来而形成加载侧突出部20,所以针对于盘方向的冲击,加载侧壁面14d规制拉舌部8a的动作,并规制致动器7向加载侧旋转。另外,相对于拉舌部8a,拉舌部上部壁面14g的幅度比拉舌部8a的幅度宽,所以针对于上方的冲击,拉舌部上部壁面14g也能够规制拉舌部8a的动作,并规制致动器7的旋转。因此,致动器7对于冲击几乎不会旋转,即使移动也不会向盘侧旋转。
另外,致动器7受到从记录媒体4离开这样的方向上的冲击的情况下,坡体部14的第三斜面14h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180-θ2)°的角度,受到冲击带来的角加速度的冲击力的拉舌部8a抵接第三斜面14h,缓和该冲击力。另外,即使一边与第三斜面14h抵接,拉舌部8a一边在使致动器7离开记录媒体4的方向(斜右上方向)上滑动,构成致动器7的音圈支架23抵接在机壳或框体以外的其他结构部件上设置的碰撞阻止部17上,而能阻止致动器7从记录媒体4旋转离开。
接着,说明在磁盘装置指示动作指令、动作开始时的加载动作中,致动器7从作为避开位置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向记录媒体4方向的移动。
对音圈10供给负电流时,则由VCM 19使致动器7向与盘相反的卸载方向旋转,并在音圈10和磁体11之间作用弗莱明的右手法则下的磁力,向磁体11方向吸引。另一方面,对音圈10供给正的电流,则由VCM19而使致动器7向作为盘方向的加载方向旋转,并在音圈10和磁体11间作用弗莱明右手法则下的磁力,向磁体11方向进行反发动作。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根据音圈10中流动的电流的正/负而进行向VCM19的旋转方向和磁体11的反发和/或吸引,但是通过电流向音圈10的方向和与音圈10相对的磁体11的极性来确定致动器7的旋转方向和向磁体11方向的反发(吸引)方向。因此,通过变更配置的磁体11的极性,也能够得到与变更供给音圈10的电流的正负同样的效果。
对音圈10施加恒定的电流时的VCM19所产生的向致动器7的旋转转矩和向与磁体1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发驱动转矩的一例分别示于图8A和图8B。其中,图8B表示VCM19上施加正电流的状态下的朝上的转矩为正的反发驱动转矩。另外,图8A和图8B中,以图1所示的磁头(未图示)位于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RD的中央位置18时的致动器7的VCM19的位置为横轴方向的原点,将致动器7的避开位置方向从该位置设置+侧的VCM19的旋转角为横轴。图9表示流向致动器7的VCM19的音圈10的驱动电流波形。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
磁盘装置指示动作指令时,则对音圈10供给负电流,如图8A所示,由VCM19的旋转转矩而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的相反方向(卸载方向侧)旋转。与此同时,如图8B所示,对致动器7给予VCM19的反发驱动转矩,使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从坡体部14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向下方移动。这时,VCM19的旋转转矩产生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的相反方(卸载侧)移动的力,在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中,水平驱动力F3在第三斜面14h的方向作用。另外,VCM19的反发驱动转矩成为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使致动器7绕连结成为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枢轴29a、29b的抵接点P1和P2的线旋转的转矩,将拉舌部8a向下方靠压的垂直驱动力F4作用于拉舌部8a。并且,拉舌部8a在第三斜面14h上向上滑动,向第一头移动平面14f移动。
在表示流向音圈10的驱动电流波形的图9,如图9中a、b所示,供给负的电流,拉舌部8a滑出来,作为倾斜部的第一斜面14a向上滑起时,对应于负载增加而使驱动电流成为负的最大值,从作为倾斜部的第一斜面14a向作为平面部的第一平面14b移动后,使驱动电流减小到大致为0(图9中c),拉舌部8a静止。接着,对音圈10供给正电流,如图8A所示,由VCM19的旋转转矩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加载侧)旋转。与此同时,如图8B所示,对致动器7给予VCM19的反发驱动转矩,使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从坡体部14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向上方移动。这时,VCM19的旋转转矩产生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的方向(加载侧)移动的力,在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中,水平驱动力F3作用。另外,VCM19的反发驱动转矩成为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使致动器7绕连结成为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枢轴29a、29b的抵接点P1和P2的线旋转的转矩,将拉舌部8a向上方提起的垂直驱动力F4作用于拉舌部8a。
图8C中致动器位置和驱动力的作用方向以距保持平面的角度表示。在第一头移动平面14f中,致动器位置是+26度,驱动力的作用方向是+84度。图10表示包括上述的F3、F4的各作用力的关系。
图10中,拉舌部8a上作用的付势力F1是对平面部的靠压力,另一方面,VCM19的垂直驱动力F4是使拉舌部8a从加载侧壁面14d离开的离反力。另外,VCM19的水平驱动力F3是水平驱动拉舌部8a的力。在此,作用于拉舌部8a的两个驱动力F3和F4的合力是F5,驱动力的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可知的。另外,付势力F1和合力F5的合力是F6。垂直驱动力F4比付势力F1大,则拉舌部8a从平面部离开。另外,驱动力的作用方向是由F6表示的方向,拉舌部8a从平面部离开后,向盘方向上拨跃驱动。另外,关于第一头移动平面14f的致动器位置和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在图8C求得的上述致动器位置+84度作用的驱动力的大小与力的矢量方向无关而根据驱动电流而变化。因此,以与拉舌部8a上作用的付势力F1间的力的关系确定驱动方向和驱动力,若驱动电流大,则拨跃得更高。
如表示驱动电流波形的图9中d所示,由正的脉冲电流使拉舌部8a拨跃,如图9中e所示,施加正的电流时到达第二斜面14c。
之后,如图9中f、g、h、i所示,接通电流,根据坡体部14和拉舌部8a的接触负载来控制驱动电流,来使拉舌部8a以恒定速度经由第一平面14b、第一斜面14a而向盘侧(记录媒体4侧)加载。
因此,盘装置的动作开始时,先在从盘离开的方向上驱动后,构成VCM19的音圈10和磁体11间产生反发驱动转矩,并作用使头支持臂8通过致动器7的旋转轴5的轴心,且绕与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d垂直的线旋转的转矩,产生使位于头支持臂8的前端部的拉舌部8a向上方移动的力,并也生产使致动器7绕旋转轴5旋转的力,拉舌部8a从第一头移动平面14f到第二斜面14c拨跃,使致动器7从避开位置脱离到盘上,之后,沿第一平面14b、第一斜面14a滑动,而能够容易向记录媒体4的表面上的方向移动。
动作开始时的加载动作中,在致动器7从作为避开位置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到记录媒体4方向的移动中,拉舌部8a也是一边与加载侧壁面14d抵接一边沿加载侧壁面14d滑向记录媒体4侧。这时,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的剖面形状是在上述图7D那样的180°或比180°小一些的角度的范围内弯曲加工成局部圆月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实施e1、e2所示的倒角加工而使在加载侧壁面没有边缘部。
另外,由图8B所示可理解,致动器7位于避开位置附近时的反发驱动转矩大,但是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RD上移动时的反发驱动转矩非常小,对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生动作没有任何坏的影响。
磁盘装置由上述那样的致动器7、VCM19和坡体块15构成,从而即使磁盘装置停止(非动作)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配设有构成致动器7的头滑块9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也不会从作为避开位置的坡体部14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脱离。另外,磁盘装置动作时,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即相对于设有VCM19的音圈10的致动器7而在记录媒体4的相反一侧设置磁体11而与音圈10相对的结构,从而拉舌部8a容易从坡体部14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脱离,使致动器7旋转以使头滑块9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上相对,使磁盘装置动作而进行记录再生。
另外,拉舌部上部壁面14g若被拉舌部8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则相对于向上方的冲击是有效的,也可以以拉舌部上部壁面14g重叠作为拉舌部8a的一部分的幅度。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将具有引导致动器7到避开位置的坡体部14的坡体块15设于记录媒体4的外周附近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不限定于此。如图11、12所示,使记录媒体4旋转的主轴电机安装在轴固定型的情况下的主轴电机的固定轴上,或安装在装置的框体、机盖等结构部件上,在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的内侧即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附近设置相当于上述坡体块15的致动器7的避开位置103,通过其他的磁体105关于设有音圈10的致动器7而设于记录媒体4侧,并与其他磁体105相对而设置其他音圈104,从而也能构成VCM。这样的结构在以下简单进行一下说明。另外,图11、12中,与图1、图2对应的相同的要素赋以相同附图标记。其中,这种情况下,坡体部14的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和加载侧壁面14d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设于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侧(加载侧),第三斜面14h和第一头移动平面14f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而设于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侧(即,这种情况下是记录可能区域的相反侧、即卸载侧),磁体的配设位置关于设有音圈10的致动器7而位于记录媒体4侧,并与音圈10相对。
图11中,致动器7由致动器辅助组件26、旋转轴5以及VCM119构成。并且,致动器7所具有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6以具有轴承的旋转轴5为中心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通过驱动作为旋转驱动部件的VCM119,从而能够定位在记录媒体4的规定的磁道位置。另外,作为旋转驱动部件,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那样的VCM119,但是承担着头支持臂108在与记录媒体4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旋转。另外,记录媒体4可由旋转驱动部件绕旋转轴102以规定的转速旋转,作为该旋转驱动部件例如可使用主轴电机,框体101将这些部件以规定的位置关系保持,并且与未图示的盖体一起将这些部件密封,防止外部的腐蚀性气体或垃圾等造成记录媒体4或头劣化。这些结构与图1所示的磁盘装置相同。
接着用图12说明图11所示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6和致动器7的结构。
在图12中,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板簧部127、头支持臂108和臂板107通过加工一块板材而形成。板簧部127设于头支持臂108的两端,它们以端部连接臂板107的延长部107a。另外,该板簧部127也与头支持臂108的端部109侧连接。该板簧部127和臂板107的延长部107a在分别由U和W表示的位置与基臂106例如通过激光熔接而固定。另外,图12未图示,但与头滑块9相反的一侧设有在具有通过旋转轴5的洞部的音圈支架上固定音圈的音圈部,与上侧轭、下侧轭和磁体(未图示)等一起形成图11所示的旋转驱动部件即VCM119。另外,图11所示的磁盘装置上,旋转轴5的部分没有枢轴承部,而如接着所示的那样从旋转轴5到头滑块9侧而设有枢轴承部129。
基臂106设有由一对枢轴129a、129b构成的枢轴承部129,构成由该枢轴承部129在记录媒体的垂直方向上轴支承的旋转轴承部。头支持臂108与作为旋转轴承部的枢轴承部129抵接,经由板簧部127被弹性保持,仅能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旋转。另外,作为旋转轴承部的枢轴承部129的一对枢轴129a、129b如图12所示在头支持臂108的两处抵接点P1、P2抵接。因此,由板簧部127的弹性力而使固定着头支持臂108的头滑块9的一端侧被向记录媒体4的表面方向(图1所示的中心线10a的方向)付势,这时在抵接点P1、P2产生压缩应力。连结该抵接点P1、P2间的线成为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
另外,在头支持臂108上以旋转轴承部为基准,在固定头滑块9的一端的相反侧的端部109上,并且是在相反侧的面上固定其他磁体105,与该其他磁体105相对而设置其他音圈104,从而形成其他VCM119。通过该其他VCM119而控制头支持臂108的一端所具有的头滑块9在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旋转。另外,作为旋转轴承部的枢轴承部129的各枢轴129a、129b如图12所示,配置在相对于头支持臂10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0a垂直的线上、并且是相对于该中心线10a对称的位置上。因此,磁盘装置动作时,即头滑块9相对于记录媒体4浮起的状态下向头滑块9的付势力由枢轴承部129的各枢轴129a、129b对头支持臂108的压缩应力产生的,但是,板簧部127的弹性带来的付势力被控制得与其他磁体105相对而设置其他音圈104而形成的VCM的驱动力平衡。
另外,图11所示的记录媒体4的记录可能区域的内侧、即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附近设置的致动器7的避开位置103(相当于图1、图4所示的坡体块15),其结构、构造等与在图1~10已经说明的内容本质上类似,所以避免重复赘述,省略说明。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2、3所示的那样地成为第一轴承的轴承部31的作为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轴5、和通过采用作为第二轴承的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枢轴29a、29b的作为第二旋转轴的抵接点P1、P2的线直接垂直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设置一端固定在成为第一轴承的轴承部31上的基臂,并在基臂的其他端侧配设成为第二轴承的枢轴承部129的接合部,基臂的其他端和头支持臂8由板簧部27固定,则可形成在离开第一旋转轴的位置设置第二旋转轴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与用图2、3进行说明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正交的结构不同,形成具有第一旋转轴的面和具有第二旋转轴的面正交的结构。图13是这样的结构的例子,图13A是本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另一结构的侧面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致动器的局部立体图。图13中,与图2、3对应的要素赋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简单说明图13所示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不直接正交的结构的例子。图13中,一侧的端部上具有拉舌部8a的头支持臂8上,在该头支持臂8的下面设置凹坑8c使之与头滑块9的中心部分附近抵接,并配设有经由万向机构21搭载磁头(未图示)的头滑块9,从而构成头支持臂组件22。另外,关于万向机构21与已经在图2、3所示的结构中的说明重复所以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折曲成两层并且剖面大致为Z状的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部27的一端固定在头支持臂8的其他端侧上面、另外固定在构成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的下面,并与构成头支持臂8和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弹性连接。并且,构成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的板簧部27附近下面形成一对枢轴29a、29b。一对枢轴29a、29b成为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与头支持臂8的上面分别在抵接点P1、P2抵接,板簧部27作用使得以抵接点P1、P2为支点将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侧压下。构成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与形成在板簧部27的接合部的相反侧的第二基臂202一体化,而与例如由中空圆筒状的突起部等构成的接合部203固定结合。另外,设定平衡块204的质量(重量)以使配设头滑块9的头支持臂组件22的重心与连结抵接于头支持臂8的上面的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各抵接点P1、P2的线的中点对齐,在头支持臂8的一端固定平衡块204。另外,安装有音圈10的音圈支架23固定在第二基臂202的另一端而构成音圈部25。
由上述说明的部件、即构成头支持臂组件22的头支持臂8、具有成为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一对枢轴29a、29b并由头支持臂8和板簧部27连接而构成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与构成枢轴承的与第一基臂201结合的第二基臂202、第二基臂202上固定的音圈部25来构成致动器226。另外,第二基臂202和音圈部25作为分立的部件记述的,但是也可以使它们为一体化的一个组件。
上述头滑块9靠压记录媒体4的表面的靠压力根据板簧部27的材料、厚度、到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高度、头支持臂8和板簧部27的连接部或固定部的位置来任意设定。另外,例如,板簧部27可由高刚性材料通过较厚地形成而能施加大的付势力。或者,即使提高一对枢轴29a、29b的顶点的高度也能够施加大的付势力。
接着,说明上述的平衡块204。该平衡块204的质量M2如此设定即可以连结构成枢轴承的第一基臂201上设置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第二旋转轴为基准,设到头滑块9的重心的距离为L1、到平衡块204的重心的距离为L2,头滑块9的质量为M1,平衡块204的质量为M2,头支持臂8的旋转部分的质量和弯曲部份的质量之和为M3,到头支持臂8的旋转部分和弯曲部份221的合计质量作用的到重心的距离为L3,则满足以下的式子(式1)L1×M1+L3×M3=L2×M2……(式1)。
这样,设定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头滑块9、弯曲部份221、头支持臂8的旋转部分以及平衡块204的各重心,则即使作用冲击力,也能够防止头滑块9冲突记录媒体4。例如,图13中Q表示的方向上作用冲击力。头滑块9上作用与质量M1成正比例的冲击力F1。平衡块204上作用与质量M2成正比例的冲击力F6。另外,头支持臂8的旋转部分和弯曲部份221上作用与其合计质量M3成正比例的冲击力F7。
致动器辅助组件207设定为满足(式1),所以即使受到它们的冲击,下式(式2)所示的关系也能成立,即L1×F5+L3×F7=L2×F6……(式2)。
结果,即使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致动器辅助组件207上也不会产生绕连结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第二旋转轴旋转的力。因此,能够防止头滑块9与记录媒体4表面冲突,搭载在头滑块9上的磁头(未图示)或记录媒体4上产生损伤。即,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重心只要设定得使连结构成头支持臂8和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线上的中点P(未图示)实质上位于同一位置,则能够得到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等振动小并构成稳定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致动器226。另外,能够实现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重心位置与上述中点P对齐的情况耐冲击性最大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07,但是只要是在连结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线上,即使从中点P偏离,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实现足够的耐冲击性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07。
另外,致动器辅助组件207与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之间作用的力设为F8,则只要满足下式(式3)的关系F5+F6+F7>F8……(式3),则第一基臂201的两个枢轴29a、29b和致动器辅助组件207即离开。但是,若满足下式(式4)的关系F5+F6+F7≤F8……(式4),则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两个枢轴29a、29b和致动器辅助组件207即不离开。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力F8是从由头支持臂8的板簧部27产生的旋转力矩产生的内部应力所产生的,但是该力可以像上述那样任意设定。因此,实现即使受到冲击力,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两个枢轴29a、29b和致动器辅助组件207不离开也是容易的。
另外,即使对于在图13中R所示的方向、即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冲击力,只要形成使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重心与连结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第二旋转轴对齐的结构,则由于在致动器辅助组件207上不产生旋转力矩所以能够抑制头滑块9冲击记录媒体4。
因此,磁盘装置动作时,介由弯曲部份221安装在头支持臂组件22上的头滑块9相对于记录媒体4表面浮起时,头滑块9的加载负荷是通过作为在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的一对枢轴29a、29b的各自抵接部P1和P2处板簧部27对头支持臂组件22的变形带来的反作用力的向记录媒体4方向的压缩应力而产生的,施加在头滑块9上的记录媒体4方向的付势力和其反向的浮起力的关系使头滑块9浮起,使板簧部27变形,在头滑块9和记录媒体4间保持一定的空隙,而进行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生与上述的图2、3的情况一样。
接着,再次说明设于枢轴承部29的接合部上的一对枢轴29a、29b的位置。连结枢轴29a和枢轴29b抵接头支持臂8的上面的各抵接点P1、P2的线与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d垂直而形成,并且,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d与轴承部31的第一旋转轴的轴心垂直而形成。这样的结构使得致动器辅助组件207能够绕连结一对枢轴29a、29b的各抵接点P1、P2的线而在与记录媒体4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旋转,由板簧部27的弹性力使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07的头支持臂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头支持臂8上搭载的头滑块9侧被向记录媒体4方向付势。另外,连结抵接点P1、P2的线只要位于与由轴承部31的第一旋转轴的轴心和头支持臂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8d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线上即可,优选将抵接点P1、P2关于中心线8d相互对称地配置。
另外,用图13说明的致动器226中没有表示坡体部和碰撞阻止部,坡体部是用于在卸载动作中引导致动器226,将拉舌部8a引导到避开位置的部件;碰撞阻止部当冲击等外部原因而输入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下,为抑制致动器226的过度旋转而使音圈部25的音圈支架23冲突。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中,即使是第一轴承(轴承部31)和第二轴承(枢轴承部)分离的致动器226中,也能够原状地使图1和图4~7的坡体部、碰撞阻止部适应不变。因此,为避免赘述,关于坡体部、碰撞阻止部的结构、动作就省略了。
另外,图13所示的致动器226中的结构是基臂分成构成枢轴承部39的第一基臂201和第二基臂202,由结合部203固定结合。但是不限定于此结构例,例如也可以使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的结合部203的洞部与轴承部31嵌合,形成使构成枢轴承部29的第一基臂201和第二基臂202一体化的基臂的结构。
另外,上述图13所示的例子中,是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与头支持臂8的上面以各抵接点P1、P2抵接的结构,但是如图14所示,将一对枢轴29a、29b形成在头支持臂8的上方,也可以是由第一基臂201的下面和各抵接点P1、P2进行抵接的结构。另外,图14A是表示作为将枢轴29a、29b形成在头支持臂8的上方的结构的例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以外的结构的局部侧面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中,与图13对应的要素赋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4A中,省略第二基臂202、轴承部31以及音圈部25;另外还有以下的结构,即仅为将成为第二轴承的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形成在一侧的端部上具有拉舌部8a的头支持臂8的其他端侧上,并且第一基臂201的下面和一对枢轴29a、29b以抵接点P1、P2抵接的结构,是与图13A所示的致动器226的结构不同的。其他结构和动作方法等与图13A所示的致动器226一样,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说明中,枢轴29a、29b的形状未曾言及,如圆锥、多棱锥、半球、半椭圆体等这样的、由抵接点与第一基臂201、或头支持臂8抵接的形状即可。另外,除了作为所谓的半圆柱状的形状即半圆柱或半椭圆柱以外,也可以是利用多面体的棱线而以线抵接。图14B中表示了利用半圆柱的枢轴29a、29b的例子。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枢轴形成在头支持臂8的上方的结构,除图14所示的结构外,如图1、2、3所示,将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一体化而成为一体化旋转轴承的结构也当然适合。
另外,图14所示的结构中也没有表示坡体部和碰撞阻止部,坡体部是用于在卸载动作中引导致动器,将拉舌部8a引导到避开位置的部件;碰撞阻止部当冲击等外部原因而输入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下,为抑制致动器的过度旋转而使音圈部的音圈支架(未图示)冲突。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中,即使是具有枢轴承部29的一对枢轴29a、29b形成在一侧端部具有拉舌部8a的头支持臂8的其他端侧上并且第一基臂201的下面和一对枢轴29a、29b以抵接点P1、P2抵接的结构的致动器,也可原样使用图1、4~7所示的坡体部、碰撞阻止部。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致动器的设计自由度飞速提高,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以刚性高的材料形成,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耐冲击性也得以提高,并且对装入致动器中的头滑块的加载负荷也能够增大,对于盘装置动作中来自外部的振动或冲击具有高的耐冲击性,另外,能够提高头支持臂的共振频率,另外,能以高速旋转并定位致动器,可实现具有高速化的读取速度的优良的致动器。另外,磁盘装置停止时(非动作时)、即,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时,加载侧壁面与头保持平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并设置记作拉舌部上部壁面14g的头上部壁面,从而对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能够防止致动器移动到盘侧。
另一方面,针对反方向的冲击,上述坡体部的加载侧壁面或碰撞阻止部阻止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的移动,能够将拉舌部保持在作为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拉舌部的头保持平面上,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将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的耐冲击性的高的优良的盘装置。
(实施方式2)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作为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盘装置的致动器向坡体部进行保持的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与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大致相同,说明也参照这些附图。另外,图15中,避免赘述,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4和图15中,作为安装在机壳或其他框体上的头保持部件的坡体块15具有从坡安装部41的侧面向加载侧水平方向突出的坡体部14,坡体部14的一部分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未图示)的轴心方向上与记录媒体4的上侧表面之间有间隙并重叠。并且,坡体部14具有由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拉舌部上部壁面14g、加载侧壁面14d、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卸载侧壁面14j构成的面,构成上述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一边与坡体部14的上面43抵接一边引导致动器7。
另外,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加载侧壁面14d相连而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2的曲面,该曲面在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加载侧壁面14d交叉的部分与拉舌部8a的局部圆月状的曲率半径r0(参照图7D)大致相同大小。进而,卸载侧壁面14j和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之间也由具有与曲率半径r0大致相同大小的曲率半径r1的曲面连结。
坡体部14的第一平面14b和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是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的平面分别大致平行的平面。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而与致动器7的加载侧相邻的加载侧壁面14d由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大约100°的角度θ3的平面构成,并具有比拉舌部8a的旋转轴的轴心方向的高度至少大的高度,与具有拉舌部幅度的大约1/2的幅度的拉舌部上部壁面14g邻接形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14上也由第二斜面14c和拉舌部上部壁面14g形成加载侧突出部20。另外,卸载侧壁面14j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小于90°的角度θ4。
另外,绕旋转轴旋转的致动器7由磁盘装置上施加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受到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作用于致动器7的重心并且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重量的直线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的方向只要在加载侧壁面14d方向上,则加载侧壁面14d由于在加载侧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大约100°的角度θ2,所以不会向盘(记录媒体4)侧(加载方向侧)移动,并且拉舌部8a不会移动到记录媒体4侧。
另外,对于致动器7的上方的冲击力,拉舌部8a的一部分也会与拉舌部上部壁面14g(即加载侧突出部20)接触,并保持在该处。因此,相对于冲击,能够防止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旋转、头滑块9飞出记录媒体4上。
致动器7受到离开记录媒体4的方向(卸载方向)上的冲击,致动器7所具有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在卸载侧壁面14j上向离开记录媒体4的方向侧滑动时,构成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的剖面形状是被弯曲加工成图7D所示的那样的局部圆月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在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的卸载侧壁面14j、以及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的加载侧壁面14d的交叉部分上,形成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卸载侧壁面14j相连的形状,而具有与拉舌部8a的局部圆月状的外形形状的曲率半径r0(参照图7D)大致相同大小或比其大的曲率半径r1。以具有这样的曲率的面相连的形状,能够使拉舌部8a和坡体部14的上面43间的接触面增大,拉舌部8a的靠压下的接触应力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坡体部14的磨损。另外,与致动器7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的幅度b1优选具有与相同方向上的拉舌部8a的幅度b0(参照图7D)大致相同或比其大的幅度。
另外,如图15所示,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加载侧壁面14d的交点上,也可以形成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加载侧壁面14d相连的形状,而形成由具有与拉舌部8a的局部圆月状的外形形状的曲率半径r0(参照图7D)大致相同大小的曲率半径r2的曲线形成的曲面。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盘装置中,构成致动器7的音圈10和磁体11构成的VCM19、以及作为接合部的具有一对枢轴29a、29b的枢轴承部29等的说明省略了,但是也大致能够适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结构。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能够飞速增大致动器设计的自由度,以高刚性材料形成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对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得以提高,并且能够增大对装入致动器的头滑块的加载负荷,相对于盘装置动作中对来自外部的振动或冲击具有高耐冲击性,另外,能够提高头支持臂的共振频率,另外,致动器能高速旋转和定位,实现具有高速化的读取速度的优良的致动器。另外,磁盘装置停止时(非动作时)、即,当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时,加载侧壁面与头保持平面形成的角度即使是90°以上,通过设置记作拉舌部上部壁面的头上部壁面,从而能够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而防止致动器移动到盘侧,另外,由于能将拉舌部保持在作为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所以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将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的耐冲击性高的优良的盘装置。
(实施方式3)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盘装置的致动器向坡体部的保持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图1~4所示的结构大致相同,参照这些附图以及图16、17进行说明。图16与图5相同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盘装置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盘装置驱动时对VCM施加的驱动电流的图。
图4、16中,作为安装在机壳或其他框体上的头保持部件的坡体块15具有从坡安装部41的侧面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坡体部14,坡体部14的一部分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未图示)的轴心方向上与记录媒体4的上侧表面具有间隙并重叠。
并且,坡体部14具有由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加载侧壁面14d、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卸载侧壁面14j构成的面,构成上述的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一边与坡体部14的上面43抵接,一边引导致动器7。
坡体部14的第一平面14b以及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是分别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而与致动器7的加载侧相邻的加载侧壁面14d由相对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具有大约小于90°的角度θ5的平面构成,并具有比拉舌部8a的旋转轴的轴心方向的高度至少大的高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14也由第二斜面14c和加载侧壁面14d形成加载侧突出部20。另外,绕旋转轴旋转的致动器7由磁盘装置上施加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受到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这时,作用于致动器7的重心并且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重量的直线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的方向只要在加载侧壁面14d上,则由于具有大约小于90°的角度θ5,所以拉舌部8a不会向盘(记录媒体4)侧(加载方向侧)移动。另外,对于上方的冲击力,拉舌部8a的一部分也会与拉舌部上部侧壁面14d(即加载侧突出部20)接触,并保持在该处。因此,相对于冲击,能够防止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旋转、头滑块9飞出记录媒体4上。
根据图17所示的驱动电流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致动器7的驱动动作。关于加载动作,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14的情况相同,所以不再赘述,而从致动器7的拉舌部8a保持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处于静止状态、开始加载动作开始时进行说明。
图17中,如图中a、b所示,在VCM的音圈上先供给负的电流,使拉舌部8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图16中拉舌部8a在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上向右移动),则拉舌部8a滑出来,与摩擦导致的接触负荷的增大相对应而使驱动电流变为负的最大值,但是由于惯性而移动,所以驱动电流减小到大致为0时,拉舌部8a在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上不到达卸载侧壁面14j的位置而静止(图17中c)。
之后,图17中以脉冲部d表示的状态中通过相反地供给正的脉冲电流,而使拉舌部8a拨跃,另外,如图中e所示,通过供给正的恒定驱动电流而使拉舌部8a飞越加载侧壁面14d,到达第二斜面14c。接着,如图17中f、g、h、i所示,接通电流,根据坡体部14和拉舌部8a的接触负荷而控制驱动电流,从而以恒定速度使拉舌部8a从第一平面14b经由第一斜面14a,加载到记录媒体4侧。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盘装置中,构成致动器7的音圈10、磁体11构成的VCM19、以及作为接合部的具有一对枢轴29a、29b的枢轴承部29等的说明省略了,但是也大致能够适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结构。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能够飞速增大致动器设计的自由度,以高刚性材料形成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对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得以提高,并且能够增大对装入致动器的头滑块加载负荷,相对于盘装置动作中对来自外部的振动或冲击具有高耐冲击性,另外,能够提高头支持臂的共振频率,另外,致动器能以高速旋转和定位,实现具有高速化的读取速度的优良的致动器。另外,磁盘装置停止时(非动作时)、即,当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时,由于加载侧壁面与头保持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是90°以下,从而能够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而防止致动器移动到盘侧,另外,由于能将拉舌部保持在作为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由于具有高耐冲击性并能够稳定地进行加载动作,所以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将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的耐冲击性高的优良的盘装置。
(实施方式4)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盘装置的致动器向坡体部的保持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盘装置所具有的致动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图1~4所示的结构大致相同,参照这些附图以及图18、19进行说明。图18与图5相同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磁盘装置的坡体部和记录媒体的剖面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磁盘装置驱动时对VCM施加的驱动电流的图。
图4、18中,作为安装在机壳或其他框体上的头保持部件的坡体块15具有从坡安装部41的侧面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坡体部14,坡体部14的一部分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未图示)的轴心方向上与记录媒体4的上侧表面具有间隙并重叠。
并且,坡体部14具有由第一斜面14a、第一平面14b、第二斜面14c、加载侧壁面14d、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和卸载侧壁面14j、第二头移动平面14k和头移动斜面14m构成的面,构成上述的致动器7的头支持臂8的拉舌部8a一边与坡体部14的上面43抵接,一边引导致动器7。
坡体部14的第一平面14b、第二头移动平面14k以及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是分别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相对于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平行的第二头移动平面14k而与致动器7的加载侧相邻的加载侧壁面14d由相对于第二头移动平面14k具有小于90°的角度θ6的平面构成,并距离第二头移动平面14k的高度具有比拉舌部8a的旋转轴的轴心方向的高度至少大的高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也同实施方式3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同样,由第二斜面14c和加载侧壁面14d形成加载侧突出部20。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盘装置也如前所述,绕旋转轴旋转的致动器7由磁盘装置上施加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受到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这时,作用于致动器7的重心并且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重量的直线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的方向只要在加载侧壁面14d上,由于拉舌部8a移动到第二头移动平面14k后,加载侧壁面14d与第二头移动平面14k具有小约90°的角度θ6,所以拉舌部8a不会向盘(记录媒体4)侧(加载方向侧)移动。另外,对于上方的冲击力,拉舌部8a的一部分也会与加载侧壁面14d(即加载侧突出部20)接触,并保持在该处。因此,相对于冲击,能够防止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旋转、头滑块9飞出记录媒体4上。
根据图19所示的驱动电流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致动器7的驱动动作。关于加载动作,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所具有的坡体部14的情况相同,所以不再赘述,而从致动器7的拉舌部8a保持于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处于静止状态、开始加载动作开始时进行说明。
图19中,如图中a所示,在VCM的音圈上先供给正的电流,使拉舌部8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图18中拉舌部8a在拉舌部保持平面14e上向左移动),则拉舌部8a滑出来,到达头移动斜面14m,所以通过进一步增加正的驱动电流,从而使拉舌部8a沿头移动平面14m向上滑动(图19中b)。拉舌部8a到达第二头移动平面14k的时刻,驱动电流大致减小到0,使拉舌部8a在第二头移动平面14k上静止(图19中c)。
之后,以脉冲部(图19中d所示的状态)再提供正的脉冲电流,而使拉舌部8a拨跃,另外,如图中e所示,通过供给正的恒定驱动电流而使拉舌部8a飞越加载侧壁面14d,到达第二斜面14c。接着,如图19中f、g、h、i所示,接通电流,根据坡体部14和拉舌部8a的接触负荷而控制驱动电流,从而以恒定速度使拉舌部8a从第一平面14b经由第一斜面14a,加载到记录媒体4侧。与实施方式1的动作相同。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盘装置中,构成致动器7的音圈10、磁体11构成的VCM19、以及作为接合部的具有一对枢轴29a、29b的枢轴承部29等的说明省略了,但是也大致能够适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结构。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能够飞速增大致动器设计的自由度,以高刚性材料形成构成致动器的头支持臂,对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得以提高,并且能够增大对装入致动器的头滑块加载负荷,相对于盘装置动作中对来自外部的振动或冲击具有高耐冲击性,另外,能够提高头支持臂的共振频率,另外,致动器能以高速旋转和定位,实现具有高速化的读取速度的优良的致动器。另外,磁盘装置停止时(非动作时)、即,当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时,加载侧壁面与头保持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是90°以下,通过设置记作拉舌部上部壁面的头上部壁面,从而能够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而防止致动器移动到盘侧,另外,由于能将拉舌部保持在作为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所以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将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的耐冲击性高的优良的盘装置。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中,作为致动器7的保持装置的坡体部14的拉舌部保持平面14e未必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旋转轴的平面大致平行,例如,如图20所示,以斜面构成拉舌部保持平面14e,这种情况下,相对于离开盘的方向上的冲击,拉舌即使将斜面上升,冲击一解除,则通过使悬架压下的复原力能够可靠地返回斜面下部的保持部。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说明中,以磁盘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适用于光磁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等非接触型盘记录再生装置。
如以上所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头保持部件,当紧急停止时头支持臂的拉舌部被引导到构成头保持部件的坡体部上,移动到作为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时,拉舌部与构成坡体部的头保持部件的卸载侧壁面抵接,能够降低拉舌部受坡体部抵接带来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拉舌部与坡体部抵接带来的坡体部或拉舌部产生损伤。另外,盘装置停止时,冲击或振动等外部干扰作用时,由于存在突出形成在作为坡体部的加载保持部的头保持平面上部的加载侧突出部,所以能够抑制头向记录媒体上移动,保持头支持臂,能够实现具有相当高的耐冲击性的头保持部件和盘装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头保持方法和盘装置,盘装置停止时,将拉舌部保持在作为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上时,即使受到来自外部的大的冲击,形成在作为致动器的避开位置的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的记录媒体侧的加载侧突出部也能够阻止头支持臂的拉舌部由于绕致动器的旋转轴的旋转而出现的移动,拉舌部不会从形成在坡体部的头保持部上的凹部脱离,而保持在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上。另外,能够防止以下等重大故障的发生,其中致动器移动到记录媒体侧,与记录媒体冲突,损伤记录媒体的表面,或使构成致动器的部件损伤,或头滑块接触吸附到旋转停止的记录媒体上,从而使再起动时的记录媒体损伤,或者不能再起动。另一方面,当盘装置动作开始时,通过VCM上的音圈和磁体间产生的反发驱动转矩,而以枢轴承的两个枢轴和头支持臂的上面间的各抵接点的连线为支点,使头支持臂向与记录媒体表面垂直的方向旋转。使拉舌部向上方靠压的力与使致动器绕旋转轴旋转的力同时作用,以进行加载动作,使致动器从作为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脱离,向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方向移动,开始盘装置的记录再生动作。另外,盘装置紧急停止时,将头支持臂的拉舌部引导到构成头保持部件的坡体部,移动到作为避开位置的头保持平面时,使拉舌部与卸载侧壁面抵接,从而抑制该拉舌部受到的坡体部的抵接带来的冲击,能够防止拉舌部与坡体部抵接而使坡体部或拉舌部上受到致命的损伤。
因此,能够实现当盘装置停止时,即使盘装置受到来自外部的非常大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非常稳定的具有高耐冲击性的致动器的头保持方法,另外,具有这样的头保持方法的盘装置由于保持致动器,而不需要大量的个别的部件,成本降低,用于头保持的空间变小,适合于小型化,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
产业上的实用性本发明的头保持部件为了将搭载信号变换元件的致动器保持在避开位置而采用简单的结构的头保持部件,制造原价低、而且耐冲击性强,适用于作为采用磁盘的磁记录再生装置、非接触型的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例如光磁盘装置、光盘装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头保持部件,当由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而使致动器进行卸载动作时,使形成在构成所述致动器的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拉舌部引导到避开位置,使所述拉舌部保持在所述避开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开位置的形状具有保持所述拉舌部的头保持平面;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的加载侧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的卸载侧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具有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垂直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与所述加载侧壁面接续的上部壁面形成有与所述加载侧突出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加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小于90°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所述加载侧壁面形成有与所述加载侧突出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第三斜面和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头移动斜面和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与所述盘装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平行或相对于所述记录面形成锐角。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致动器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幅度比所述头支持臂的所述拉舌部的幅度大。
10.一种头保持方法,其应用于盘装置中,该盘装置具有绕旋转轴旋转自如地配设的记录媒体;头支持臂,其一端具有头和拉舌部,并可通过配设在从所述旋转轴离开的位置上的第一轴承部而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轴承部,其配设在所述头和所述第一轴承部间,并可绕与所述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两个以上的抵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与所述头支持臂或所述第二轴承部抵接;盘簧部,其连结所述头支持臂和所述第二轴承部;坡体部,其当所述头支持臂避开时保持所述拉舌部,其中,坡体部具有加载侧突出部,其阻止所述拉舌部从避开位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并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卸载侧壁面,其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头保持平面,其将所述拉舌部保持在避开位置上,头保持方法中,当在所述坡体部中使所述拉舌部向避开位置移动以使在所述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所述头支持臂进行卸载动作时,所述头保持方法包括如下动作,使所述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和与所述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以及所述盘簧部的付势力作用于所述头支持臂上,使所述头支持臂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由作用于所述头支持臂上的力中至少所述盘簧部的付势力来使所述拉舌部与所述坡体部的所述卸载侧壁面抵接后,保持在作为所述拉舌部的所述避开位置的所述头保持平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进行使所述头支持臂的所述拉舌部移动并保持在所述坡体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上的卸载动作后,在所述盘装置的加载指令下将所述拉舌部先向卸载侧驱动,再向加载侧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支持臂具有经由音圈支架而连结在所述头支持臂上的音圈,通过对所述音圈供给电流而驱动该音圈,来使所述头支持臂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摆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头支持臂向加载侧驱动时,将与所述头支持臂连结的所述音圈上所施加的驱动电流波形设置为脉冲波形。
14.一种盘装置,其具有绕旋转轴旋转自如地配设的记录媒体;头支持臂,其一端具有头和拉舌部,并可通过配设在从所述旋转轴离开的位置上的第一轴承部而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轴承部,其配设在所述头和所述第一轴承部间,并可绕与所述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两个以上的抵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与所述头支持臂或所述第二轴承部抵接;盘簧部,其连结所述头支持臂和所述第二轴承部;坡体部,其当所述头支持臂避开时保持所述拉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部具有加载侧突出部,其阻止所述拉舌部从避开位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并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卸载侧壁面,其形成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卸载侧;头保持平面,其将所述拉舌部保持在避开位置上,当在所述坡体部中使所述拉舌部向避开位置移动时,所述头保持方法包括如下动作使所述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和与所述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以及所述盘簧部的付势力作用于所述头支持臂上,使所述头支持臂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由作用于所述头支持臂上的力中至少所述盘簧部的付势力来使所述拉舌部与所述坡体部的所述卸载侧壁面抵接后,保持在作为所述拉舌部的所述避开位置的所述头保持平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盘装置的动作停止指令下进行使所述头支持臂的所述拉舌部移动并保持在所述坡体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上的卸载动作后,在所述盘装置的加载指令下将所述拉舌部先向卸载侧驱动,再向加载侧驱动,并使所述拉舌部不抵接所述卸载侧壁面而拨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具有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垂直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与所述加载侧壁面接续的上部壁面形成有与所述加载侧突出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加载侧壁面以曲面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加载侧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小于90°的角度的加载侧壁面,并且,所述加载侧壁面形成有与所述加载侧突出部的所述头保持平面相对的面。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第三斜面和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和所述卸载侧壁面之间形成相对于所述头保持平面具有大于90°的角度的头移动斜面和与所述头保持平面平行的头移动平面。
22.如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保持平面与所述盘装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平行或相对于所述记录面形成锐角。
23.如权利要求14~22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致动器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头保持平面的幅度比所述头支持臂的所述拉舌部的幅度大。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头支持臂向加载侧驱动时,将与所述头支持臂连结的所述音圈上所施加的驱动电流波形设置为脉冲波形。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部的轴承是以枢轴为抵接点的枢轴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是圆锥形或棱锥形的枢轴。
2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部的轴承是以所抵接的曲面的一点为抵接点、或以所抵接的棱线为抵接线的枢轴承。
2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支持臂具有经由音圈支架而连结在所述头支持臂上的音圈,通过对所述音圈供给电流而驱动该音圈,来使所述头支持臂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摆动。
2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媒体旋转停止时,所述头支持臂的所述拉舌部具有靠压所述坡体部的头保持平面的靠压力。
3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部配置在所述记录媒体的外周附近,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头支持臂在与所述记录媒体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音圈相对配设。
3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部配置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附近,第二磁体相对于所述头支持臂在所述记录媒体一侧与所述第二音圈相对配设。
全文摘要
一种头保持部件、具有其的盘装置以及盘装置中的头保持方法。结构简单且耐冲击性非常高的头致动器的头保持部件和头保持方法以及应用其的盘装置。具体地,头支持臂具有将该头支持臂压在坡体部(14)上的盘簧部,并且能够绕与由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旋转轴的轴心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线旋转,在坡体部(14)上形成有加载侧壁面(14d),其与拉舌部(8a)抵接,阻止拉舌部(8a)从避开位置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移动;拉舌部上部壁面(14g),其阻止拉舌部(8a)在上下方向移动;拉舌部保持平面(14e),其将拉舌部(8a)保持在避开位置。由此,停止时能够承耐所被作用的冲击,并且能够在电源接通时进行稳定的动作。
文档编号G11B5/48GK1957419SQ20058001706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2日
发明者上野善弘, 梅田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