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67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机构,尤指一种用以将储存装置固定于伺服 器机箱内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研发与精进,电子产品零组件的设计,皆朝 向高性能、低成本的共同目标发展。因此,在电子产品中,任何一项 改进,只要有助于简化结构、便于组装、降低制造成本、优化功能等 实质的功效增进,均为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发明,亦符合专利法鼓励、 保护与利用发明的精神。
现有应用于伺服器中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 一般是如图1所示,
将诸如硬盘2的储存装置固接于载具3内,而于机箱的第一侧壁10上 形成有下套合部101及上套合部102,并分别相对应于第二侧壁11的 下套合部111及上套合部112,通过第一侧壁10的下套合部101及上 套合部102共同挟持该载具3的第一侧30、及第二侧壁11的下套合部 111及上套合部112共同套合该载具3的第二侧31,以将硬盘2固定 于机箱内。
然而,由于组装技术及制造公差等原因,该机箱的第一侧壁10及 第二侧壁11并无法完全贴紧于载具3的第一侧30及第二侧31,而使 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产生震动时,固接于载具3内的硬盘2将 对所述套合部101、 102、 111及112产生冲击。如此地冲击容易使所 述套合部变形,则无法保持挟持载具3的第一侧30及第二侧31的状 态,而造成硬盘2无法稳定地固定于机箱内,甚至会出现硬盘2由所 述套合部101、 102、 111及112掉落的情形。
另外,因应机箱空间不断縮小的发展趋势,在硬盘2规格既定化 的情况下,装设于机箱内用来固接硬盘2的载具3必须随之縮小,目 前常见的做法即是缩小该载具3的第一侧30厚度,亦即使其更为轻薄,
但这样的做法也导致易于变形及不稳固的固定效果,致使更易由所述
套合部101、 102、 111及112掉落的情形。
同时,为了改善制造公差以减少组装误差,必须提高加工精度。 如此一来,势必相对增加制造难度,而不利于产业利用。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各种缺点的储存装置 固定机构,藉以稳定地将储存装置固定于机箱内,同时达到避震的效 果,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用以将储存装置固定于机箱内,且同时达到避震 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储存装置固定机构,以縮小载具厚 度而节省机箱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供一种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用以将多 个储存装置稳定地固定于机箱内。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供固定 储存装置至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机箱,该储存装置固定
机构包括
载具,用以承载固定该储存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第一侧与储存装置具有一高度差,以令储存装置外露于第一侧;套合
部,设于该第二侧壁,用于套合该第二侧,以限制该储存装置在垂直
方向的位移;支撑部,设于第一侧壁,用以抵接于载具的第一侧下缘; 以及弹性部,设于第一侧壁,用以弹性侧压外露于第一侧的储存装置, 以限制储存装置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且同时抵接于载具的第一侧上缘, 以限制该载具相对于该储存装置在垂直方向的位移。
该储存装置固定机构通过套合部对第二侧的挟持、支撑部与弹性 部对第一侧的挟持、及弹性部对于储存装置的弹压而将储存装置固定 于机箱内。
上述用以挟持第一侧的支撑部与弹性部配合形成一轨道,而用以 挟持第二侧的套合部通过二挡止件形成另一轨道,而使该储存装置固
定于二轨道中。前述机箱的第一侧壁可选择设置多个支撑部与弹性部, 同理,该机箱的第二侧壁可选择设置多个套合部,以将多个储存装置 固定于该机箱内。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可随储存装置所受到的震动而产生 弹性变形,并保持抵接于第一侧上缘及弹压于储存装置的状态,而达 到稳定地将储存装置固定于机箱内及避震的效果;同时,因为该载具 的第一侧与储存装置具有一高度差,以令储存装置外露于第一侧,并 藉该弹性部弹性侧压以限制储存装置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亦即局部縮 小载具第一侧的厚度,故相对縮小载具厚度而节省机箱空间。


图1是显示现有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显示将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接于载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将储存装置固定于机箱内 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6第一侧壁
101、 111下套合部
102、 112上套合部
11、 7第二侧壁
2硬盘
3、 5载具
30、 51第一侧
31、 52第二侧
4储存装置
61支撑部
62弹性部
71套合部
711凸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 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作用。 本发明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 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 种修饰与变更。
请参阅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中,载具与储存装 置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载具5是用以承载该储存装置4, 该储存装置4例如为CD-ROM光盘机、DVD-ROM光盘机、软盘机、 CD-ROM刻录机、DVD-ROM刻录机、硬盘或其他需固定的机箱中的 装置者,由于通过该载具5承载固定该储存装置4的技术为现有技术 中所广泛应用者,而为求说明书的简洁,故不再加以阐述。其中,该 载具5包括设于左侧的第一侧51及相对该第一侧51设于右侧的第二 侧52,该第一侧51的高度小于储存装置4的厚度,以令储存装置4 外露于该第一侧51,而第二侧52的高度等于该储存装置4的厚度。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 图中所示,该机箱左侧为第一侧壁6,设有支撑部61,该支撑部61为 凸设于该第一侧壁6的凸缘,用以抵接于载具5的第一侧51下缘,其 中,该支撑部61可通过冲压成形该机箱时一并形成于该第一侧壁6者。 当然,该支撑部61并非以直接于机箱冲压成形者为限,亦即,并非以 一体成型者为限,可例如为分离设置者,诸如以焊接技术设于第一侧 壁6。
而于第一侧壁6上还设有弹性部62,该弹性部62例如为凸设于该 第一侧壁6的弹片。举例来说,可通过冲压成形该机箱时一并形成该 弹性部62于该第一侧壁6。或者,亦可通过焊接或其他等效技术形成 该弹性部62于该第一侧壁6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部62是自第一侧 壁6向外突出并以大致平行于第一侧壁6的方向沿伸,用以弹性侧压 外露于第一侧51的储存装置4,以限制储存装置4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且该弹性部62同时抵接于载具5的第一侧51上缘,因此形成通过该 弹性部62与支撑部61而上下限制该载具5第一侧51的作用,亦即通 过该弹性部62的设计亦同时限制该载具5相对于储存装置4在垂直方
向的位移。
同时,于本实施例中,为使该弹性部62具有足够的变形量,可以 假设该弹性部62的长度为1,宽度为d,厚度为t,变形为/ ,施力为P , 该机箱的材料则可选用例如型号为sus304的不锈钢薄板,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首先,根据强度公式和挠度公式得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公式1)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公式2)
把(公式2)代入(公式1),可以得到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公式3)
接着,根据公式3得到可容许挠度后,再通过公式2确定卡紧所 需要的力量是否合理。最后,由前述公式可知,由长度和厚度可决定 的可容许挠度,而调整该弹性部62的宽度则可以控制安装的力度。
而该机箱右侧为第二侧壁7,设有套合部71,该套合部71可通过 冲压成形该机箱时一并形成于该第二侧壁7者。于本实施例中,该套 合部71是由凸设于第二侧壁7的二个凸缘711所构成,用以套合载具 5的第二侧52,并限制该储存装置4在垂直方向的位移。
请参阅图4,是显示将储存装置4固定于机箱内的示意图,其中, 上述用以挟持第一侧51的支撑部61与弹性部62配合形成一轨道,而 用以挟持第二侧52的套合部71通过二个凸缘711形成另一轨道,而 使该储存装置4固定于二个轨道中。
如上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须注意的是,虽于本实施例中是分 别以一个支撑部61与弹性部62进行说明,但前述机箱的第一侧壁6 可设多个支撑部61与多个弹性部62;同理,该机箱的第二侧壁7可设 两个以上的套合部71,以将多个储存装置4或不同的储存装置固定于 该机箱内。
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弹性部62可随储存装置4所受到的震动 而产生弹性变形,并保持抵接于第一侧51上缘及弹性侧压该储存装置 4的状态,而达到稳定地将储存装置4固定于机箱内及避震的效果。同时,应用该弹性部62可补偿该载具5与机箱间的间隙,如此不仅可轻 易地抽取该储存装置4,并可进而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再者,因为该载具5的第一侧51与储存装置4具有一高度差,以 令储存装置4局部外露于第一侧,并藉该弹性部62弹性侧压以限制储 存装置4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该弹性部62抵接于第一侧51上缘 而限制该载具5相对于储存装置4在垂直方向的位移,亦即局部縮小 载具5第一侧51的厚度,故相对縮小载具5厚度而节省机箱空间。虽 然本实施例中是以縮减该载具第一侧51的高度设计为例,进而达到縮 小载具5整体厚度的目的,但是若保留原高度而仅縮减该第一侧51的 局部厚度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由于差异仅在于厚度变薄或完全省略, 应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根据文字叙述所能据以实施者, 为求说明书的简洁易懂,故不再搭配图式为文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作用,而非用于限制 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储存装置固定机构,是供固定储存装置于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机箱内,其特征在于该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包括载具,用以承载固定该储存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储存装置之间具有一高度差,以令该储存装置局部外露于该第一侧;套合部,设于第二侧壁,用于套合该第二侧,以限制该储存装置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支撑部,设于该第一侧壁,用于抵接于该第一侧下缘;以及弹性部,设于该第一侧壁,用于弹性侧压外露于该第一侧的储存装置,以限制该储存装置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且同时抵接于该第一侧上缘,以限制该载具相对于该储存装置在垂直方向的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 合部为凸设于该第二侧壁的凸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 多个该套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 撑部为凸设于该第一侧壁的凸缘。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 多个该支撑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 性部为凸设于该第一侧的弹片。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 多个该弹性部。
全文摘要
一种储存装置固定机构,是供固定储存装置于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机箱内,其包括用以承载该储存装置且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设于第二侧壁用于套合该第二侧的套合部、设于第一侧壁以抵接于载具第一侧下缘的支撑部、以及设于第一侧壁以弹性侧压外露于第一侧的储存装置的弹性部,从而藉该套合部限制该储存装置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并藉该弹性部限制储存装置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移,以提供固定储存装置的作用。
文档编号G11B33/02GK101192439SQ20061016292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吕家将, 鹤 李, 胡永凉,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