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和信息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66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介质和信息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记录介质和信息存储设备,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把地址信息(ID)分配到每片数据和存储信息的一种记录介质和一种信息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最近几年,对于较大容量信息存储设备的需求一直在增大,因为在信息处理场中的信息量一直在迅速增大。在一种用在信息存储设备的记录介质中,如在磁光盘中,根据ID记录信息。由于这种基于ID的记录方法,更高记录密度的更大记录容量要求更多的ID,导致格式化效率低。
在磁光盘中,由凹坑形成包括ID的首部。通过注模法使用一块基板生产盘基片。在基板上,通过光处理技术已经形成凹坑。在盘基片上,形成一个记录层和一个保护层,以生产磁光盘。因而,通过激光束的波长确定凹坑的尺寸。
在磁光盘中,标记尺寸由MSR(磁感应超分辨率)技术减小到其中预格式化凹坑尺寸比记录标记尺寸大两倍或三倍的点。结果,凹坑的存在阻碍记录密度的提高。
图1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格式。
先有技术的磁光盘1以恒定旋转速度转动。在磁光盘1的内周缘侧上光束与磁光盘1之间的相对速度不同于在磁光盘1的外周缘侧上的。因此,把磁光盘1划分成四个区域Z1至Z4。最内区域Z1在四个区域Z1至Z4中具有最低的记录频率,而最远区域Z4具有最高的记录频率。记录频率的这种设置叫作ZCAV(区域恒定角速度)法,这种方法用来提高记录容量。
在磁光盘1内,在具有预定长度的每个扇区内形成首部区域2。按照预先用凹坑记录在相应首部区域2上的地址信息(ID),把光束定位到目标扇区上。其中存储信息的数据区域形成在每两个首部区域2之间。
图2表示常规磁光盘示范数据轨道的数据结构。
数据轨道由多个数据扇区4组成。数据扇区4的每一个包括首部5和数据字段6。用来标识每个数据字段6的地址存储在每个相应首部5中,并且把信息存储在每个数据字段6中。
一个缓冲区7布置在每两个数据扇区4之间。一个间隙8形成在首部5与数据字段6之间。在区Z1至Z4的每一个中,两条相邻轨道的首部5彼此相邻。在相同区中的两条轨道的数据字段6也彼此相邻。
图3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首部的数据结构。
首部5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扇区标记9、一个第一VFO(变频振荡器)同步区域10、一个地址标记11、一个第一轨道地址12、一个第一扇区地址13、一个第一错误校正码14、一个第二VFO同步区域15、一个地址标记16、一个第二轨道地址17、一个第二扇区地址18、一个第二错误校正码19、及一个后同步20。
扇区标记9代表数据扇区4的开始。第一VFO同步区域10启动用来读第一轨道地址12和第一扇区地址13的VFO同步。第一地址标记11代表第一轨道地址12和第一扇区地址13的开始。第一轨道地址12代表扫描数据的轨道地址。第一扇区地址13代表扫描数据的扇区地址。第一错误校正码14用来校正第一轨道地址12和第二扇区地址13中的错误。
第二VFO同步区域15启动用来读第二轨道地址17和第二扇区地址18的VFO同步。第二地址标记16代表轨道地址17和第二扇区地址18的开始。第二轨道地址17代表扫描数据的轨道地址。第二扇区地址18代表扫描数据的扇区地址。第二错误校正码19用来校正第二轨道地址17和第二扇区地址18中的错误。后同步20代表首部5的端部。
由第一轨道地址12和第一扇区地址13的组合、或第二轨道地址17和第二扇区地址18的组合确定光束的位置。
图4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数据字段的数据结构。
数据字段6包括包括一个第三VFO同步字段21、一个同步信号字段22、一个数据存储字段23、一个错误校正码字段24、及一个后同步字段25。
第三VFO同步区域21启动用来记录和复制数据的VFO同步。同步信号字段22与数据字段6同步,并且启动用来复制数据的同步。错误校正码字段24用来检测和校正存储在数据存储字段23中的数据中的错误。添加后同步字段25以复制数据末端。
如以上解释的那样,常规磁光盘1在每个数据扇区4中带有一个首部5,以确定光束的位置。
然而,虽然由MSR技术形成小尺寸的标记,但由比标记大两倍或三倍的凹坑形成首部,因为不用MSR技术读出凹坑。凹坑尺寸限于与激光束的波长相对应的尺寸。如果通过MSR技术使数据密度增至两倍或三倍,则由首部占据了记录区域的大部分。从整体来说,由于大尺寸的凹坑不能提高记录密度。而且,为常规磁光盘中的每个扇区提供一个首部,所以不能提高格式化效率。而且,在纹间表面/凹坑轨道中引起的交错减小格式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一般目的在于提供其中消除以上缺点的记录介质和信息存储设备。
本发明一个更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较高格式化效率带有较高记录密度的一种记录介质和一种信息存储设备。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记录介质实现,该记录介质包括数据扇区;和标识符部分,每个为多于一个的数据扇区提供。标识符部分排列在与相邻轨道上彼此交错的位置中。
由于在该记录介质中为多于一个数据扇区仅提供一个标识符,所以能提高格式化效率。而且,当从轨道读出标识符部分时,不读出相邻轨道上的标识符部分。因而,能实现准确的数据存取。况且,由于标识符部分在两条相邻轨道上彼此交错,所以MSR(磁感应超分辨率)技术能用来减小标记尺寸,并且由凹坑能形成包括标识符部分的首部,而不减小记录密度。由于首部不在两条相邻轨道上彼此对准,所以首部能宽于轨道,而不会彼此不利地影响。因而,即使对于凹坑的使用也能提高记录密度。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也通过一种用来对记录介质进行存取的信息存储设备实现,该记录介质具有数据扇区、和每个为多于一个数据扇区提供的标识符部分,标识符部分的每一个排列在相邻轨道上彼此交错的位置中。该信息存储设备包括一个地址确定单元,该地址确定单元根据标识符部分产生数据扇区的地址,并且按照地址确定是否到达希望的数据扇区。
由于在该信息存储设备中为多于一个数据扇区仅提供一个标识符部分,所以能提高格式化效率。而且,当从轨道读出标识符部分时,不读相邻轨道上的标识符部分。因而,能实现准确的数据存取。
由联系附图进行的如下描述,使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和特征更明白。


图1表示一种常规磁光盘的示范盘格式;图2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数据区域的结构;图3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首部的结构;图4表示常规磁光盘的示范数据字段的结构;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的格式;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区域格式;图7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字段地址设置的一个例子;图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字段的地址设置的另一个例子;图9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区域格式;图10A和10B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中一种扇区标记的数据结构;
图11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三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区域的格式;图12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区域的格式;图13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例中光束与扇区标记之间的关系;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方块图;图15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伺服误差检测电路的方块图;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ODC的方块图;图17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字节计数器的方块图;图1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产生一个事件的过程;图19A至19F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在纹间表面轨道存取时的ID读出操作;图20是用来产生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扇区标记检测窗口的等效电路;图21A至21F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产生合成扇区标记的过程;图22是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产生的一个合成扇区标记的等效电路;图23是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校正扇区标记检测脉冲的等效电路;图24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门脉冲发生器的等效电路;图25A至25M表明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门脉冲发生器的操作;图26A至26D表明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数据区域中的读/写开始计时操作;图27A至27C表明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的状态;图2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格式;及图29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格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图5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格式。在该图中,与图1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在该实施例的磁光盘100中,数据区域101和首部102具有与数据区域3和首部5不同的格式。
图6表示在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区域的格式。应该理解,图6不表示首部和数据字段的实际物理部分。
在该实施例的磁光盘100中,彼此相邻的轨道Tr1至Trn由凹槽限定。轨道Tr1、Tr3、…是蚀刻在磁光盘100的基片中的凹槽。在轨道Tr1、Tr3、…的每一条上,一个首部102跟随有两个数据字段103-1和103-2。
轨道Tr2、Tr4、…形成在纹间表面中,纹间表面形成在磁光盘100的基片上。在轨道Tr2、Tr4、…的每一条上,一个首部104跟随有两个数据字段105-1和105-2。
形成在凹槽中的轨道Tr1、Tr3、…的首部102,与磁光盘100的径向对准(即在箭头A的方向上)。形成在纹间表面中的轨道Tr2、Tr4、…的首部104,也与磁光盘100的径向对准(即在箭头A的方向上)。
形成在凹槽中的轨道Tr1、Tr3、…的数据字段103-1和形成在纹间表面中的轨道Tr2、Tr4、…的数据字段105-2,与磁光盘100的径向对准(即在箭头A的方向上)。形成在凹槽中的轨道Tr1、Tr3、…的数据字段103-2和形成在纹间表面中的轨道Tr2、Tr4、…的数据字段105-1,也与磁光盘100的径向对准(即在箭头A的方向上)。
在扫描轨道Tr1、Tr3、…的首部102的同时,例如,绝不会同时扫描相邻轨道Tr2、Tr4、…的首部104。因而,能防止错误ID检测。特别是当采用高密度记录技术,如MSR(磁感应超分辨率)技术时,相邻首部绝不会彼此重叠,因为标记小于凹坑。因而,能提高轨道密度。况且,每两个数据字段仅需要一个首部,例如,用于每两个数据字段103-1和103-2的每个首部102、和用于每两个数据字段105-1和105-2的每个首部104。在这种布置中,能减小在磁光盘100上形成的首部数量。因而,能提高在磁光盘100上的格式化效率。
每个首部102的结构与图3中所示的首部5相同。类似地,数据字段103-1、103-2、105-1、和105-2的每一个的结构与图4中所示的数据字段6相同。
由于对于每两个数据字段仅设置一个首部,所以必须由从每个首部得到的一个地址产生两个地址。
图7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字段的地址设置的一个例子。在该图中,多个专用标号102a、102b、102c、…分配到首部102,并且标号103-1a和103-2a、103-1b和103-2b…分配到数据字段103-1和103-2。
如图7中所示,在轨道Tr1上的首部102a的地址是“N”,数据字段103-1a的地址是“N”,及数据字段103-2a的地址是“N+1”。下一个首部102b的地址是“N+2”,数据字段103-1b的地址是“N+2”,及数据字段103-2b的地址是“N+3”。按照一个扇区的通过信号,通过把“1”分别添加到首部102a和首部102b的地址“N”和“N+2”上确定数据字段103-2a和103-2b的地址。
以以上方式,能连续地把地址分配到所有数据字段。应该理解,地址设置的以上方式能应用于首部104和数据字段105-1和105-2。
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磁光盘上的标记通过MSR技术形成,以便显著减小标记的宽度,由凹坑形成的首部102和104也不会彼此重叠。因而,比相应轨道宽的首部102和104彼此绝不会有不利影响。这样,能显著增大记录密度。
尽管首部102和104形成在纹间表面和凹槽中,但他们也能仅形成在纹间表面上。首部102和104的形成不限于以上例子,而是能采用其他技术以形成首部102和104。
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首部102的地址不是连续的。然而,也有可能把连续地址分配给首部102。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首部102的地址确定数据字段103-1和103-2的地址。
图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字段的地址设置的另一个例子。在该图中,与图7中相同的标号分配给首部102和数据字段103-1和103-2。
如图8中所示,首部102a的地址是“N”,及下一个首部102b的地址是“N+1”。紧跟着首部102a的数据字段103-1a的地址是“2N”,及跟随数据字段103-1a的数据字段103-2a的地址是“2N+1”。紧跟着首部102b的数据字段103-1b的地址是“2(N+1)”,及跟随数据字段103-1b的数据字段103-2b的地址是“2(N+1)+1”。
在这种改进中,能把连续地址分配给首部102。应该理解,地址设置的以上方式能应用于首部104和数据字段105-1和105-2。
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每两个数据字段设置一个首部。然而,也有可能例如把一个扇区标记放在数据字段103-1与103-2之间。对于扇区标记,能准确识别每个扇区的开始。由于扇区标记是相同的,并且布置在跨过相邻轨道的线中,而与地址无关,所以即使出现交扰也能准确地检测他们。
图9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区域的格式。在该图中,与图6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该实施例的一个数据区域带有一个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3-1与103-2之间、和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5-1与105-2之间的扇区标记111。扇区标记111与图3中所示的扇区标记9相同。
图10A表示具有第一图案的扇区标记的数据结构,及图10B表示具有第二图案的扇区标记的数据结构。表示在图10A和10B中的第一和第二图案分别是在ISO/IEC 15041中规定的“奇数带”和“偶数带”。
表示在图10A和10B中的两个图案的任一个用于每个扇区标记111。由于第一图案是在ISO/IEC 15041中规定的“奇数带”,具有第一图案的扇区标记111带有交替的三个6-循环“6T”无标记部分和三个12-循环“12T”标记部分、及交替的两个12-循环“12T”无标记部分和两个6-循环“6T”标记部分,如图10A中所示。在第一图案的末端添加一个位图案“0001”+“01”。
第二图案是在ISO/IEC 15041中规定的“偶数带”。具有第二图案的扇区标记111带有交替的三个6-循环“6T”标记部分和三个12-循环“12T”无标记部分、及然后是交替的两个12-循环“12T”标记部分和两个6-循环“6T”无标记部分,如图10B中所示。在第二图案的末端添加一个位图案“000001”。
扇区标记111在箭头A的方向上,即在磁光盘100的径向,与相邻轨道上的首部102和104的扇区标记9对准。扇区标记111放在数据字段103-1与103-2之间、和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5-1与105-2之间,以便启动同步以补偿由盘位移或转动振动引起的窗口移动。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在数据字段103-1与103-2之间和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5-1与105-2之间的扇区标记111与首部102和104的扇区标记9相同,但扇区标记111也可以具有与扇区标记9不同的图案。而且,扇区标记111与相邻首部102和104的扇区标记9成直线的定位。然而,扇区标记111可以稍微偏离首部102和104的扇区标记9的直线,从而扇区标记111在径向不与首部102和104重叠。在这种布置中,形成首部102和104及扇区标记111的凹坑能扩展到相邻轨道。因而,能使轨道节距比用来形成凹坑的激光束的直径窄。
图11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三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区域的格式。在该图中与图9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该实施例的一个数据区域120带有一个在每个首部121中的扇区标记123、一个在每个首部122中的扇区标记124、一个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3-1与103-2之间的扇区标记125、及一个在每两个数据字段105-1与105-2之间的扇区标记126。扇区标记123和126的每一个具有表示在图10A中的第一图案,而扇区标记124和125的每一个具有图10B中所示的第二图案。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扇区标记123的每一个具有第一图案,而扇区标记124的每一个具有第二图案,所以在具有ID的扇区与没有ID的扇区之间能区分扇区标记,并且能从纹间表面和凹槽排列识别具有ID的扇区。
在该实施例中,扇区标记既形成在纹间表面中又形成在凹槽中。然而,在具有比光束直径小的轨道节距的纹间表面/凹槽介质中,有可能在纹间表面或凹槽介质中形成扇区标记,并且由交扰检测在纹间表面和凹槽介质中的扇区标记。
图12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区域的格式。在该图中与图11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该实施例的一个数据区域130在轨道Tr2和Tr4上不具有第三实施例的扇区标记124和126。在凹槽扫描时当然检测扇区标记123。在该实施例中,在纹间表面扫描时也借助于交扰检测扇区标记123。
图13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例的光束与扇区标记之间的尺寸关系。
在图13中,扇区标记形成在凹槽轨道Tr1和Tr3上,并且没有标记形成在纹间表面轨道Tr2和Tr4上。当激光束L扫描纹间表面轨道Tr2时,纹间表面轨道Tr2到激光束L的中心,如图13中所示。尽管没有扇区标记形成纹间表面轨道Tr2上,但大于轨道节路的激光束L扫描到形成在两个相邻槽轨道Tr1和Tr3上的扇区标记的部分,由此借助于交扰检测扇区标记。
按照该实施例,能采用MSR(磁感应超分辨率)技术来减小标记尺寸,并且包括标识符部分的首部能由凹坑形成,而不减小记录密度。由于首部在两相邻轨道彼此不对准,所以首部能比轨道宽,而彼此不会不利地影响。因而,即使对于大凹坑也能增大记录密度。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把磁光盘用作记录介质,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磁光盘。例如,以上实施例可应用于这样一种记录介质在其上通过用来形成比激光束直径窄的一种MAMMOS技术等进行记录。
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存储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方块图。
该实施例的磁光盘装置200把信息存储在图5至13中所示的磁光盘中。磁光盘装置200包括一个磁光盘201、一个主轴电机202、一个磁头203、一个磁头控制电路204、一个光学头205、一个定位器206、一个LD控制电路207、一个头放大器208、一个读电路209、一个伺服电路210、一个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及一个ODC(光盘控制器)212。
磁光盘201具有图5至13中所示的格式任一种。磁光盘201在由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由主轴电机202转动。磁头203在径向(在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放置在磁光盘201的一个表面上。磁头203把磁场施加到磁光盘201上,以在其上记录和复制信息。
光学头205置在磁光盘201的另一个表面上。光学头205把一个光束L发射到磁光盘201上。光学头205与定位器206啮合,并且能由定位器206在磁光盘201的径向(在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光学头205连接到LD控制电路207上,并且按照从LD控制电路207供给的信号驱动。
光束L由磁光盘201反射,并且返回光学头205。来自磁光盘201的反射光然后转换成供给到头放大器208的复制信号。头放大器208由复制信号分离一个跟踪误差信号TES、ID和扇区标记信号、及一个信息信号MO。由头放大器208分离的ID和扇区标记信号及信息信号MO发送到读电路209。读电路209把ID和扇区标记信号与信息信号MO分离开,并且解调ID和扇区标记信号以及信息信号MO。
由读电路209解调的ID信号、扇区标记信号SM、及信息信号MO然后发送到ODC 212。按照ID信号和扇区标记信号SM,ODC212确定光束在磁光盘201上的光束照亮位置,并且产生用来切换伺服灵敏度的灵敏度切换信号。ODC 212也把信息信号MO发送到主计算机。
从ODC 212产生的灵敏度切换信号供给到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按照灵敏度切换信号,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控制灵敏度,以便检测来自从头放大器208供给的跟踪误差信号TES的伺服误差。当从头放大器208供给的跟踪误差信号TES大于由从ODC 212供给的灵敏度切换信号设置的一个阈值时,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确定有一个伺服误差,并且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
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的检测结果供给到ODC 212和伺服电路210。当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检测到一个伺服误差时,ODC 212停止写和读操作,并且伺服电路210停止伺服机构。
图15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实施例的伺服误差检测电路的方块图。
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包括一个开关213、比较器214和215、一个OR(或)门216、及电阻器R1至R4。电阻器R1至R3串联连接在一个电源的电压+V与电压-V之间。一个第一阈值产生在电阻器R1与R2之间的连接点处,并且一个第二阈值产生在电阻器R2与R3之间的连接点处。
由开关213和电阻器R4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到电阻器R2上。电阻器R4至电阻器R2的连接通过接通和断开开关213切换。开关213连接到ODC 212上,并且按照从ODC 212供给的灵敏度切换信号切换电阻器R4至电阻器R2的连接。当从ODC 212供给的灵敏度切换信号是高时,即当需要高灵敏度时,接通开关213以把电阻器R4并联连接到电阻器R2上。当并联连接电阻器R4和电阻器R2时,电阻器R4降低电阻器R1与电阻器R3之间的电阻率。因而,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变小,并且灵敏度变高。当从ODC212供给灵敏度切换信号时,即当需要低灵敏度时,断开开关213以在电阻器R1与电阻器R3之间只留下电阻器R2。借助于在电阻器R1与电阻器R3之间只连接电阻器R2,在电阻器R1与电阻器R3之间的电阻率变高。因而,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变大,并且灵敏度降低。
从在电阻器R1与电阻器R2之间的连接点输出的第一阈值供给到比较器214的倒相输入终端。从在电阻器R2与电阻器R3之间的连接点输出的第二阈值供给到比较器215的非倒相输入终端。
从头放大器208输出的伺服误差信号TES供给到比较器214的非倒相输入终端。比较器214把伺服误差信号TES与第一阈值相比较。当伺服误差信号TES小于第一阈值时,比较器214的输出为低。当伺服误差信号TES大于第一阈值时,比较器214的输出为高。
从头放大器208输出的伺服误差信号TES也供给到比较器215的倒相输入终端。比较器215把伺服误差信号TES与第二阈值相比较。当伺服误差信号TES大于第二阈值时,比较器215的输出为低。当伺服误差信号TES小于第二阈值时,比较器215的输出为高。
比较器214和215的输出供给到OR门216。OR门216输出在比较器214和215的输出之间的OR逻辑。OR门216的输出作为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的输出供给到ODC 212和伺服电路210。
ODC 212从磁光盘201上的首部检测地址,并且计数已经通过的数据字段数量。按照从首部检测的地址和已经通过的数据字段的数量,ODC 212辨别数据字段的地址而不用首部,并且然后读或写。例如,ODC 212把已经通过的数据字段数量添加到检测地址,以便确定数据字段的地址而不用首部。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实施例的ODC的方块图。
ODC 212包括一个扇区标记检测器217、一个ID检测器218、一个字节计数器219、一个地址计数器220、比较器221、222、及223、一个门脉冲发生器224、一个控制器225、及寄存器226和227。
扇区标记检测器217检测从读电路209供给的扇区标记信号SM,并且把一个与扇区标记信号SM同步的扇区标记同步信号发送到字节计数器219。ID检测器218由从读电路209供给的ID信号检测一个ID地址,并且把ID地址发送到比较器221。ID检测器218还把一个与ID信号同步的ID同步信号发送到字节计数器219。当没有检测到ID地址时,ID检测器218把一个ID检测失败通知发送到门脉冲发生器224。
字节计数器219按照同步事件计数,并且输出一个与选择同步事件相对应的信号。更具体地说,字节计数器219计数从扇区标记检测器217供给的扇区标记同步信号和从ID检测器218供给的ID同步信号,作为同步事件。按照计数结果,字节计数器219把一个扇区标记检测窗口供给到扇区标记检测器217,并且把一个ID检测窗口供给到ID检测器218。
字节计数器219还根据计数结果检测已经通过的每个扇区。每通过一个扇区就把一个1扇区通过通知供给到地址计数器220。地址计数器220计数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的1扇区通过通知,并且由扇区的ID地址产生一个外推地址而不用ID地址。由地址计数器220产生的外推地址供给到比较器221、222、及223。
比较器221把从ID检测器218供给的ID地址与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相比较,并且按照比较结果输出一个信号。当ID地址与外推地址不同时,比较器221的输出信号为高。当ID地址与外推地址相同时,比较器221的输出信号为低。比较器221的输出信号供给到门脉冲发生器224。
比较器222把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存储在寄存器226中的过程开始扇区地址相比较,并且按照比较结果输出一个信号。当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从寄存器226供给的过程开始扇区地址相同时,比较器222的输出信号为高。当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从寄存器226供给的过程开始扇区地址不同时,比较器222的输出信号为低。比较器222的输出信号供给到门脉冲发生器224。按照该输出信号,门脉冲发生器224检测一个过程开始位置。
比较器223把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存储在寄存器227中的过程结束扇区地址相比较,并且按照比较结果输出一个信号。当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从寄存器227供给的过程结束扇区地址相同时,比较器223的输出信号为高。当从地址计数器220供给的外推地址与从寄存器227供给的过程结束扇区地址不同时,比较器223的输出信号为低。比较器223的输出信号供给到门脉冲发生器224。按照该输出信号,门脉冲发生器224检测一个过程结束位置。
寄存器226连接到控制器225。控制器225把过程开始地址供给到寄存器226。寄存器227也连接到控制器225。控制器225把过程结束地址供给到寄存器227。
门脉冲发生器224根据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的计数值,并且根据从比较器222和223供给的过程开始地址和过程结束地址,分别产生一个写门脉冲、一个读门脉冲、和一个伺服灵敏度切换信号。如果ID检测失败通知从ID检测器218供给到门脉冲发生器224,则门脉冲发生器224停止门脉冲发生操作。
图17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字节计数器的方块图。
字节计数器219包括寄存器228和229、一个多路复用器230、一个OR门231、一个计数器232、及比较器233-1至233-n。
寄存器228把同步值保持为用来产生同步事件的计时值。存储在寄存器228中的同步值供给到多路复用器230。多路复用器230从寄存器228接收一个同步事件以及同步值。同步事件是这样一个信号当产生读门脉冲、写门脉冲、或伺服灵敏度脉冲切换信号时为高,而当停止脉冲发生操作时为低。
多路复用器230按照供给的同步事件从寄存器228选择一个希望的同步值,并且把选择的同步值送到计数器232。同步事件也供给到OR门231,OR门231产生同步事件的OR逻辑。OR门231的输出供给到计数器232。计数器232从由多路复用器230选择的同步值开始计数。计数器232的计数值供给到比较器233-1至233-n。
比较器233-1至233-n的每一个接收来自计数器232的计数值和一个来自寄存器229的计时值。其每一个代表用来产生每个同步事件每个同步事件的计时值,预先存储在寄存器229中。
比较器233-1至233-n的每一个把来自计数器232的计数值与来自寄存器229的计时值相比较,并且按照比较结果信号输出一个信号。当来自计数器232的计数值与来自寄存器229的计时值相同时,比较器233-1至233-n的每一个的输出信号为高。当来自计数器232的计数值与来自寄存器229的计时值不同时,比较器233-1至233-n的每一个的输出信号为低。
以以上方式,当应该产生一个事件时,比较器233-1至233-n的每一个输出一个为高的信号。比较器233-1至233-n的输出供给到扇区标记检测器217、ID检测器218、地址计数器220、及门脉冲发生器224。
图1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实施例中用来产生一个事件的过程。参照图18解释的事件是信息读事件。
首先,随着光束到达其中记录扇区标记的一个位置,ODC 212在步骤S1-1打开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借助于被打开的扇区标记检测窗口,扇区标记成为可检测的。如果扇区标记信号与这里的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同步,则在步骤S1-2能读扇区标记。然后在步骤S1-3关闭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这里,扇区标记检测窗口的周期比扇区标记的周期长。例如,如果扇区标记的周期是5字节,则扇区标记检测窗口的周期是8字节,在扇区标记之前和之后扩展3字节。因而,伺服标记位于伺服标记检测窗口内,并且保证扇区标记的精确检测。
在步骤S1-3中关闭扇区标记检测窗口之后,在步骤S1-4打开ID检测窗口。借助于被打开的ID检测窗口,ID成为可检测的。如果ID信号与这里的ID检测窗口同步,则能在步骤S1-5读ID。由连接到每个ID上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确定ID检测的证实。如果检测到ID,并且确定连接到ID上的CRC是正常的,则在步骤S1-6关闭ID检测窗口。这里,ID检测窗口的周期比ID的周期长。
在关闭ID检测窗口之后,在步骤S1-7确定检测的ID属于纹间表面还是凹槽。
其次,在步骤1-8增大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并且在步骤S1-9打开一个读门。然后打开同步信号检测窗口,并且在步骤S1-10同步信号成为可检测的。如果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检测窗口同步,则在步骤S1-11读出同步信号。然后在步骤S1-12关闭同步信号检测窗口。这里,同步信号检测窗口的周期比同步信号的周期长。
在关闭同步信号检测窗口之后,在步骤S1-13读出数据。在读出数据之后,在步骤S1-14关闭读门。然后减小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并且在步骤S1-15稳定伺服。这里,读门打开周期比读数据的周期长。因而,已经读了一个扇区的数据,并且在步骤S1-16光束已经通过该扇区。
当写信息而不是读它时,在步骤S1-9打开一个写门,并且在步骤S1-14关闭。跳过步骤S1-10至S1-12的同步信号检测。写门打开周期也比写数据的周期长。
以以上方式,在轨道Tr1、Tr2、Tr3、Tr4、…上进行读和写循环。
在该实施例中,有不带有首部的数据区域。因此,必须防止ID读门在这些数据区域中被接通。
图19A至19F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实施例中的ODC操作。图19A表示纹间表面的数据格式,图19B表示凹槽的数据格式,图19C表示一个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图19D表示一个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图19E表示一个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及图19F表示一个ID读门。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磁光盘201带有如图19A中所示格式化的纹间表面、和如图19B中所示格式化的凹槽。在磁光盘201中,每条纹间表面轨道与每个相邻凹槽轨道非常接近。因为这个原因,当扫描纹间表面轨道时,可能错误地读出一个凹槽ID。该实施例防止这样一种误差。
当搜索在如图19A中所示的纹间表面轨道上的扇区标记时,应该忽略从图19B中所示的凹槽检测的扇区标记。因此,当如图19E中所示开始扇区标记检测时,忽略在图19D中所示凹槽轨道上的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当如图19C中所示检测在纹间表面轨道上的扇区标记时,如图19E中所示关闭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及如图19F中所示打开ID读门。由于ID读门仅当检测到在纹间表面轨道上的首部中的扇区标记时才打开,所以当检测到在纹间表面轨道上的首部中的扇区标记时,绝不会错误地打开ID读门。因而,能防止由于交扰造成的读在图19B中所示凹槽轨道上的ID。
图20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ODC操作的等效电路。图19A至19F中所示的过程由图20的等效电路实现。
如图20中所示,等效电路包括AND(与)门234和235、一个NOT(非)电路236、一个OR门237、及一个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
AND门234接收一个来自扇区标记检测器217的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一个来自控制器225的纹间表面跟踪信号。AND门234然后确定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纹间表面跟踪信号之间的AND逻辑。AND门235接收一个来自扇区标记检测器217的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由NOT电路236倒相的纹间表面跟踪信号。AND门235然后确定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倒相的纹间表面跟踪信号的AND逻辑。
AND门234和235的输出供给到OR门237,OR门237确定在AND门234的输出与AND门235的输出之间的OR逻辑。OR门237的输出供给到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按照从OR门237供给的信号,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关闭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同时,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接收一个作为字节计数器219内的事件产生的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按照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打开扇区标记检测窗口。按照从OR门237供给的信号,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关闭扇区标记检测窗口。从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输出的扇区标记检测窗口供给到扇区标记检测器217。按照从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供给的扇区标记检测窗口,扇区标记检测器217控制扇区标记检测。而且,按照从扇区标记检测窗口输出部分238供给的扇区标记检测窗口,如图19F中所示控制ID检测窗口的计时。
以以上方式,能防止由于在纹间表面轨道扫描时的交扰生成检测凹槽轨道ID。
由于在该实施例的磁光盘201中对于两个扇区仅设置一个ID,所以在纹间表面上的数据区域和在凹槽上的相应数据区域中应该检测扇区标记。从两个数据区域检测的扇区标记然后合成一个合成扇区标记。通过计数合成扇区标记,产生一个扇区通过脉冲。因而,能进行扇区的准确计数。
图21A至21F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产生一个扇区通过脉冲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图21A表示纹间表面轨道的格式,图21B表示凹槽轨道的格式,图21C表示一个纹间表面ID读门,图21D表示一个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图21E表示一个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及图21F表示一个合成扇区标记检测脉冲。
在图21A中所示的纹间表面格式中的首部中首先检测一个纹间表面扇区标记。然后产生图21D中所示的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而且,在图21B中所示的凹槽格式中的首部中检测凹槽扇区标记,并且然后产生图21E中所示的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
图21D中所示的纹间表面标记检测脉冲和图21E中所示的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合成图21F中所示的合成扇区标记检测脉冲。
图22是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中用来产生的一个合成扇区标记的等效电路。
图22中所示的扇区标记合成电路包括AND门239和240、一个NOT电路241、及一个OR门242。AND门239接收来自扇区标记检测器217的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由字节计数器219产生的ID检测窗口。AND门239然后确定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与ID检测窗口之间的AND逻辑。AND门239的输出表示在图21D中。
AND门240接收来自扇区标记检测器217的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和由字节计数器219产生的ID检测窗口。AND门240然后确定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与ID检测窗口之间的AND逻辑。AND门240的输出表示在图21E中。
AND门239和240的输出供给到OR门242。OR门242输出在AND门239的输出与AND门240的输出之间的OR逻辑。OR门242的输出表示在图21F中。
以以上方式,在每个数据区域中,即在每个扇区中输出一个脉冲。然后供给一个脉冲作为至地址计数器220的一个扇区通过脉冲。
在其中在凹槽轨道上形成的扇区标记与纹间表面轨道共享的情况下,如图13中所示,用扫描纹间表面轨道Tr2的光束L的右和左侧端检测在两条凹槽轨道Tr1和Tr3上的扇区标记。因而,与其中用光束L的中心检测扇区标记的情形相比,引起延迟。在该实施例的磁光盘201中,对于两个数据区域仅设置一个ID。因此,重要的是得到扇区的准确数量以确定带有no ID的数据区域的地址。因而,扇区标记检测脉冲的脉冲宽度需要校正。
图23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扇区标记检测脉冲校正电路的方块图。
扇区标记检测脉冲校正电路243例如连接到图22中所示的扇区标记合成电路的输出终端上。扇区标记检测脉冲校正电路243包括一个延迟电路244、一个AND门245、及一个OR门246。
延迟电路244接收扇区标记合成电路的输出,即图21F中所示的信号,并且延迟接收的信号一个预定时间。根据从光束L的中心端至其中凹槽轨道上扇区标记跨过光束L的边缘端的点的延迟距离T,确定延迟时间,如图13中所示。
延迟电路244的输出供给到AND门245。AND门245也从控制器225接收一个纹间跟踪信号,该信号在纹间轨道扫描时为高。AND门245然后输出在延迟电路244的输出与纹间跟踪信号之间的AND逻辑。因而,能按照纹间跟踪信号控制延迟电路244的输出。
AND门245的输出供给到OR门246。OR门246也接收扇区标记合成电路的输出,即图21F中所示的信号。OR门246然后输出在AND门245的输出与扇区标记合成电路的输出之间的OR逻辑。
以以上方式,扇区标记检测脉冲校正电路243使在纹间轨道扫描时的扇区标记检测脉冲的脉冲宽度等于在凹槽轨道扫描时的扇区标记检测脉冲的脉冲宽度。因而,在其中凹槽轨道上的扇区标记与纹间轨道共享的情况下,如图13中所示,能进行准确的扇区标记检测。
图24是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门脉冲发生器的方块图。
门脉冲发生器224包括触发电路247至251、多路复用器252和253、及AND门254。
触发电路247至251的每一个带有J-K触发功能。
在触发电路248中,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从控制器225供给到J输入终端。K输入终端固定在“0”。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检测脉冲从扇区标记检测器217供给到R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48输出一个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搜索脉冲。
在触发电路249中,凹槽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从控制器225供给到J输入终端。K输入终端固定在“0”。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从扇区标记检测器217供给到R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49输出一个凹槽扇区标记搜索脉冲。
在触发电路247中,纹间表面/凹槽识别脉冲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到J和K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48的输出供给到P输入终端,并且触发电路249的输出供给到R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47然后产生一个纹间表面ID门脉冲。纹间表面ID门脉冲供给到多路复用器252和253、及AND门254。
在触发电路250中,一个ID读门打开脉冲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到J输入终端,并且一个ID读门关闭脉冲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到K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50然后根据从字节计数器219供给的ID读门打开脉冲和ID读门关闭脉冲,产生一个ID读门脉冲。
触发电路250的输出供给到AND门254。AND门254输出在触发电路247的输出与触发电路250的输出之间的AND逻辑。触发电路250仅输出ID读门脉冲的纹间表面读门脉冲。
多路复用器252接收来自字节计数器219的第一和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按照从触发电路247供给的纹间表面ID门脉冲,多路复用器252选择性地把第一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或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供给到触发电路251。更具体地说,当从触发电路247供给的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高时,多路复用器252选择第一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而当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低时,多路复用器252选择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
多路复用器253接收来自字节计数器219的第一和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按照从触发电路247供给的纹间表面ID门脉冲,多路复用器253选择性地把第一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或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供给到触发电路251。更具体地说,当从触发电路247供给的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高时,多路复用器253选择第一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而当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低时,多路复用器253选择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
在触发电路251中,多路复用器252的选择性输出供给到J输入终端,而多路复用器253的选择性输出供给到K输入终端。触发电路251然后输出一个同步信号窗口。当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高时,同步信号窗口随第一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变高,而随第一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变低。当纹间表面ID门脉冲为低时,同步信号窗口随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变高,而随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变低。
图25A至25M表明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门脉冲发生器的操作。更具体地说,图25A表示一种轨道格式,图25B表示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图25C表示纹间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图25D表示凹槽扇区标记检测脉冲,图25E表示纹间表面/凹槽识别脉冲,图25F表示纹间表面ID门,图25G表示纹间表面ID读门,图25H表示ID读门,图25I表示第一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图25J表示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图25K表示第一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图25L表示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及图25M表示同步信号窗口。应该注意,在这些图中使用的标号指示与图11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元件。
当发出一个读/写命令时,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作为一个事件输出,如图25B中所示。当输出纹间表面扇区标记搜索开始脉冲时,如图25F中所示打开纹间表面ID门。在打开纹间表面ID门之后,供给纹间扇区标记124,并且然后如图25C中所示被检测。在打开纹间表面ID门的同时,打开如图25G中所示的纹间表面ID读门。在常规首部的位置中打开纹间表面ID读门。
其次,图25E中所示的纹间表面/凹槽识别脉冲作为一个事件产生,并且关闭图25F中所示的纹间表面ID门。
当图25J中所示的第二同步信号窗口打开脉冲作为一个事件产生时,打开图25M中所示的同步信号窗口。当图25L中所示的第二同步信号窗口关闭脉冲作为一个事件产生时,关闭图25M中所示的同步信号窗口。
当光束L达到扇区标记126时,如图25G中所示打开纹间表面ID读门。然而,如图25F中所示纹间表面ID门保持关闭,并且因而,如图25H中所示ID读门也保持关闭。因而,在纹间表面轨道扫描时能防止凹槽ID读出。
以以上方式,在没有ID的扇区中,例如伺服窗口从5字节扩展到8字节,以便提供一个把伺服信息保持在伺服窗口内的余量。因而,能吸收由不规则盘转动或盘偏心造成的伺服计时间隙。
图26A至26D表明在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数据区域中的读/写计时操作。更具体地说,图26A表示要读或写的轨道的一种格式,图26B和26D每个表示用于第一数据区域103-1或105-1的读/写计时,及图26C表示用于第二数据区域103-2或105-2的读/写计时。在这些图中的标号指示与图6中的那些相同的元件。
在其中在第一数据区域103-1或105-1和第二数据区域103-2或105-2上进行数据读/写操作的情况下,当检测到首部102或104时接收数据读/写操作,如图26B和26C中所示。当检测到下一个首部102或104时,进行在具有下个ID的数据区域上的数据读/写操作。以这种方式,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与常规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相比,能增大约20%。
图27A至27C表明按照本发明的信息存储设备的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图27A是要用光束L扫描的轨道的一种格式,图27B表示由伺服误差检测电路211设置的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的状态,及27C表示读/写门的状态。
当光束到达图27A中所示的数据区域103-1或105-1时,如图27B中所示增大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
如果在读/写操作在第二数据区域103-2或105-2上进行之前,光束从第一数据区域103-1至105-1的轨道移到相邻轨道,则读/写操作可能在相邻轨道上的数据区域上进行。因此,增大伺服误差检测灵敏度以检测伺服误差,从而能立即停止在错误位置中的读/写操作。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为两个数据区域设置一个首部,但有可能对于多于两个数据区域设置一个首部。而且,首部可以以与以上实施例的不同方式排列。
图28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一种格式。如图28中所示,对于四个数据区域设置一个首部,并且每个首部与相邻轨道上的首部错开。
图29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第六实施例中的一种格式。在该实施例中,在没有ID的每个数据区域之前放置一个扇区标记,并且其他排列与图28中的相同。
就该实施例的记录介质或信息存储设备而论,格式化效率从87%增大到93%。由于为没有ID的每个数据区域提供一个扇区标记,所以能校正由于盘偏心或转动振动造成的读/写门偏差。
如至今描述的那样,由于在没有ID的数据区域中不输出用来读ID的ID读门,所以当交扰出现在没有ID的数据区域中时不能读相邻轨道上的ID。因而,能防止错误ID检测。
况且,在具有图13中所示靠近节距轨道的纹间表面/凹槽介质中,当光束正在扫描纹间表面轨道时,由交扰能检测在凹槽轨道上的扇区标记。因而,能准确地进行扇区标记检测,而不用在纹间表面轨道上形成扇区标记。
而且,在纹间表面/凹槽介质中,在纹间表面轨道上的扇区标记和在凹槽轨道上的扇区标记可以区分成在ISO/IEC 15041中规定的“偶数带”和“奇数带”。通过这样做,在纹间轨道扫描时,当检测在纹间表面轨道上的扇区标记时,仅打开ID读门。因而,在纹间表面轨道扫描时能防止凹槽ID读。在其中采用在ISO/IEC 15041中规定的“偶数带”和“奇数带”的情况下,扇区标记检测器是不必要的。例如,由在已经在市场上的640-Mbyte介质中的扇区标记检测器能进行扇区标记检测,并且能保持与存在640-Mbyte介质的相容性。
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变更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申请于1999年7月6日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11-192311,其整个内容通过参考包括在这里。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用于表示提供给数据扇区的地址信息的多个凹坑组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将表示所述地址信息的一个凹坑组提供给在一个轨道方向上对准的多个数据扇区,以使一些数据扇区被提供表示所述地址信息的所述凹坑组,而其余的数据扇区未被提供表示所述地址信息的所述凹坑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一条预定的轨道按照凸状形成,所述预定轨道相邻的另一条轨道按照凹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持征在于,将表示所述地址信息的一个凹坑组提供给在所述轨道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数据扇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将用于同步信息的一个凹坑组提供在相邻的数据扇区之间,以分离开每个数据扇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用于同步信息的凹坑组在彼此相邻的两个轨道上彼此相邻地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同步信息的、排列在两个相邻轨道上彼此相邻的凹坑组被设置成具有相同的图案,而所述用于同步信息的、已提供给具有用于地址信息的所述凹坑组的数据扇区的凹坑组被设置成另一种图案,这种图案与用于同步信息、但不具有用于地址信息的凹坑组的所述凹坑组的图案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同步信息的凹坑组被排列在每隔一条轨道的轨道上。
全文摘要
提供了具有高格式化效率的一种记录介质和一种信息存储设备。记录介质和信息存储设备对于要存储的数据给出ID。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两个数据区域提供一个ID,并且在两条相邻轨道上只有两个ID彼此对准地定位。
文档编号G11B11/10GK1967701SQ20061016259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6日
发明者柳茂知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