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准约束的系统或基于矢量的系统中的数据写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15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对准约束的系统或基于矢量的系统中的数据写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基于矢量的系统中的数据写入,尤其涉及基于矢量写入系统的非对准位置上的数据的写入。
背景技术
在支持基于矢量的写入或存储的如存储器那样的系统中,不可能在存储器的任何存储区内写数据。相反,这样的系统被分割成一系列相邻的存储区或矢量,系统仅仅在一个或若干个完整矢量中允许数据写入。换句话说,数据可能仅在存储器的所谓的对准位置或地址处开始的存储区处被写入。这些对准位置是存储器中预定的位置,进程可在这些预定的位置开始写入数据。在所述对准位置之间的存储位置称为非对准的位置。数据不能写入到起始于非对准的位置的存储部分上。
然而,即使在使用基于矢量的存储器时,也应当可能对位于起始和终止位置之间的一组给定数据进行存储,其中起始位置是非对准位置。
为实现这项操作已知的方法,也就是为了存储位于起始非对准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数据,需要执行读取-修改-写入操作,图1显示了包含第一存储器1的系统,其中源数据4位于两个位置2、3之间。源数据4将被存储在一个基于矢量的第二存储器5中,更确切地说是存储在目标存储区9中,目标存储区9起始于所述第二存储器5中的非对准位置8。目标存储区9是矢量15的一部分,它是在第二存储器5中写入数据的基本单元。矢量15起始于对准位置6,包含一个位于所述目标存储区9之前的第一区7和位于所述目标存储区9后面的第二区10。
根据将源数据4写入目标存储区9的当前方法,首先要执行一个读取操作。箭头12所指的读取操作读取矢量15的内容。矢量15的数据用所述第二存储器5的对准读出并无对准限制地复制到第三存储器11的临时存储区17中。然后,源数据4从所述第一存储器1中取出,如箭头13所示,以便修改与第二存储器5的目标存储区9对应的第三存储器11的存储区16。一旦源数据4复制到临时存储区17中,所述临时存储区17就用所述第二存储器5的对准写入矢量15中。这样便能够确保源数据4起始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非对准位置8。
现有技术方法的一个缺陷是在所述第二存储器5上写数据之前需要读取和修改第二存储器5的内容。此外,为了修改从第二存储器5上读取的数据,除了第一和第二存储器之外,还需要使用第三本地存储器11。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向有对准限制的系统写入数据的简化的方法和系统,所述被写入的数据由源数据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产生从对准位置写入的延伸的目标数据,这样包含在所述延伸的目标数据中的目标数据被置于一个起始于预期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中。该技术方案能够用在有对准约束的系统中,即只允许从对准位置写入数据的系统,或者甚至在基于矢量的系统中,即只允许在两个对准位置之间写入数据的系统。
这样,不再以源数据为基础产生目标数据并通过读取-修改-写入操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需要的非对准位置写入,而是选择并抽取延伸的源数据,从中直接产生延伸的目标数据。该延伸的源数据包含所述源数据以及相邻的附加数据。所述相邻的附加数据的量设置成这样,即在从对准位置写入延伸的目标数据时,包含在延伸的目标数据中的目标数据能够从所述需要的非对准位置写入。
因此,在产生或处理步骤后,数据要从按矢量长度对准的输出位置立即写入。无论如何,这保证了适当的数据即目标数据从需要的非对准输出位置写入。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因此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延伸的目标数据能够从系统的对准位置写入,不再需要读取-修改-写入操作。
(2)由于不再需要读取-修改-写入操作,也就不再需要设置在所述读取-修改-写入操作期间使用的附加本地存储器。
(3)因为目标数据产生后立即被写入,所以能够缩短写处理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有对准限制的系统中写入数据的方法,其中第一目标数据由位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存储区的第一源数据产生;第一目标数据被写入基于矢量的系统中起始于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该方法包括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前的第二源位置存储区抽取第二源数据的步骤,所述第二源数据包含所述第一源数据。下一步,该方法从所述第二源数据产生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然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被写入起始于一个对准位置的存储区。第二源位置设置成使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被写入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
尤其是,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能够由一个从输入数据产生输出数据的进程产生,以反映所述输出数据大小和所述输入数据大小之间关系的比值为基础,该方法能够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
以所述非对准位置和所述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基础,该方法能够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
所述第二源位置可以根据下列等式确定SP2=SP1-d/r其中Sp1是第一源位置的值,
SP2是第二源位置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值大小对输入数值大小的比值,d是非对准位置和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
应当注意到,对于一个给定的产生过程,比值r和距离d为常量值或取决于另外的参数,例如,值r和d可取决于第一源位置的值SP1,如r=r(SP1)和d=d(SP1)。
在视频处理的特例中,r和d能作为图像中即在第一源数据中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函数。在非线性缩放比例的情况下,例如宽屏电视的全景算法中,本发明特别提出了水平位置依赖。在桶形校正或者枕形失真算法的情况下,垂直位置的依赖很重要,例如来自数字照相机的图象数据。
以所述第一源数据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大小,以及非对准位置和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基础,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的步骤。
对准位置可以是前述非对准位置前的第一对准位置。
所述第二源数据的大小可选择成使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适配在所述对准位置和较远对准位置之间。
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可由从输入数据产生输出数据的进程产生。所述第二源数据存储区可终止于第三源位置,该位置以反映所述输出数据大小和所述输入数据大小之间关系的比值为基础来计算。尤其是,所述第三源位置可以所述对准位置和所述较远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基础来确定。
所述第三源位置可按下式计算SP3=SP2+d′/r其中SP3是第三源位置的值,SP2是第二源位置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据大小和所述输入数据大小的比值,d′是对准位置和较远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
与第二源位置SP2的产生类似,比值r和距离d′这里的可为常量或者依赖另外的参数。
第三源位置被定义为所述第二源数据存储区的终止位置,它能够以所述第一源数据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大小以及对准位置和较远对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基础来计算。
较远对准位置可为在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之后的第一对准位置。
所述第一源数据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可以是视频数据。
或者,所述第一源数据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也可以是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能够由滤波器或一维滤波器产生。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能够由线性滤波器、非线性滤波器、数据率改变滤波器或数据延迟滤波器产生。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将目标数据写入起始于非对准位置的基于矢量的系统的存储区中的方法,所述目标数据从源存储区包含的数据中产生。该方法包含延伸所述源存储区,从延伸的源存储区中的数据产生临时数据,所述临时数据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临时数据写入所述起始于一个非对准位置的基于矢量的系统的存储区中。所述源存储的延伸到可使所述目标数据被写入所述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运行于计算机系统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适合于执行前述的方法。
依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了一个用来写入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第一存储器,该第一存储器包含位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的存储区中的第一源数据,一个用来从所述第一源数据产生第一目标数据的处理单元,一个有对准约束的用来接收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二存储器,该第一目标数据在起始于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中。抽取部件适用于从起始于第一存储器的第二源位置的存储区抽取第二源数据,所述第二源位置在第一源位置之前,所述第二源数据包含所述第一源数据。所述处理单元用来从所述第二源数据中产生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写入部件用来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写入起始于第二存储器的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所述抽取部件使用的第二源位置要使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在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的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区。
必须指出,称为部件和对应功能单元的本发明的各个要素能够用任何有关类型的独立装置、单元、其中包括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以及可以用任何其他这里没有明确提及的合适的方式实现。
还有,根据本发明确定的各种参数,如第二源位置,第二源数据大小或者第三源位置,可通过计算方法,尤其是对此适合的计算方法和/或其他硬编码方法计算。这样的硬编码方法可能包含将预计算值存储于存储器的方法和重新得到所述预计算值的方法。一些特定实施例包括一个或多个包含预计算位置或大小值的查阅表。


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对象和优点将会更加清晰。其中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数据写入技术,图2表示本发明的基于矢量的系统中的数据写入的实施例,图3至图5表示本发明的基于矢量的系统中的数据写入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2描述本发明的数据写入方法。
图2表示包含源数据21′的第一或源存储区21。源存储区21由第一或起始位置21a和第二或终止位置21b限定,其中可能包含0个、1个或者多个中间位置的21c。各个起始位置21a、终止位置21b和中间位置21c是第一或源可寻址的存储部件31内是一个可寻址的位置。
存储部件31是一个能够在可机读格式中容纳数据的容器。所述存储部件31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存储器件,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带、磁盘或磁鼓。存储部件31有易失和不易失之分,它可以是一个主存储设备,就是说存储部件31可以类似于RAM或ROM那样直接被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访问,进行快速的数据存取,或者类似于硬盘、磁带或磁盘这样的辅助存储设备,即不能被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访问,但一般来说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
所述起始位置21a,终止位置21b和中间位置21c是代表存储单元的唯一标识符的存储位置或地址,在该存储单元上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可存一条数据。尤其是,如果所述存储部件31是按字节寻址的存储器,各个位置表示单个存储字节。在按字或按矢量寻址的存储器中,一个位置的典型存储单位可能大于一个字节,使用例如16位字或者矢量。这种存储单位大小可称为矢量长度。
用来接收目标数据22′的第二或者目标存储区22包含在第二或目标存储部件32中。所述存储部件32可以是以基于矢量的方式或在基于矢量的系统中操作的任何可寻址的存储设备。换句话说,不能在任意位置写数据。数据只可被写在所述目标存储部件32的矢量上,即写入目标存储部件32的两个所谓的对准位置之间。
目标存储区22起始于第一或起始位置22a,终止于第二或终止位置22b,各个所述起始位置22a和终止位置22b在目标存储部件32的对准或不对准位置上。根据本发明,要写入目标存储区22的目标数据22′由所述源存储区21的源数据21′产生。这个产生步骤,如图2中箭头23所示,可限于一个简单的复制操作,或者为一个类似滤波的更复杂的过程。这样一个滤波器可以是类似于线性滤波器、非线性滤波器、数据率改变滤波器或者数据延迟滤波器的一维滤波器。
所述源数据21′和所述目标数据22′可以是音频或视频数据。视频数据可包含单一固定图像或者一个连续图像序列。对于音频数据来说,一个产生目标数据22′的实例包括改变音频流的取样频率。对于视频数据来说,从源数据21′的目标数据22′生成可包括缩放一个视频图像。
现在参照附图3至图5描述本发明的写入方法。
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针对将目标数据22′写入或存入起始于起始位置22a的目标存储区22中,该起始位置22a是目标存储部件32的非对准位置。假设所述目标存储部件32是矢量长度为V的基于矢量的系统,值P的起始位置22a不是V的倍数。
根据本发明,数据不是被写入所述起始于一个需要的非对准位置的目标存储区22中,而是被写入一个包含所述目标存储区22的延伸的目标存储区24中。假设允许在所述目标存储区22之外写入。延伸的目标存储区24最好选择25、26成由一个或较多目标存储部件32的矢量组成或构成。所述延伸目标存储区24的边界即起始和终止位置24a、24b与对准位置相合。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可存储到仅在一组预定的对准位置的两个对准位置之间的目标存储部件32。根据可选择实施例,数据可存储到起始于一个对准位置并终止于一个对准位置或非对准位置的目标存储区22。在这种情况下,延伸目标存储区终止位置24b不需要与一个对准位置相合,且最好与目标存储区22的终止位置22b相对应。
延伸目标存储区24的开始位置24a与终止位置24b最好分别是目标存储区22之前和之后的第一对准位置。
这样目标数据22′的需要的起始位置22a的值P可分解为P=A+D其中A是延伸目标存储区24的起始位置24a的值,D是非对准位置22a的值P和对准位置24a的值A的差。这样值A指示一个对准位置,是V的倍数,V是系统矢量长度。
如图4所示,不是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产生从需要的非对准位置22a写入的目标数据22′,而代之以本发明提出的延伸28、29源数据范围21到延伸的源存储区27。延伸的目标数据24′其后可以由所述延伸源存储区27来产生,并且能够直接从一个对准位置24a写入。
因此,需确定延伸存储区27的起始位置27a和终止位置27b。这可通过考虑产生步骤23的特性来实现,尤其是前面和后面所述的产生步骤23的数据大小之间的关系,在下文中称为大小比。
例如,如果产生步骤23包含在通过2的倍数缩小图像数据或者减少音频数据取样频率,产生的数据的大小是原来图像数据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大小比等于1/2。对于类似延迟的简单滤波来说,大小比可能等于1,而对于数据比率变化滤波器来说,可能不等于1。
产生步骤23的大小比可由几种方式确定。大小比可存储在产生目标数据的处理单元或别处,以便计算部件能够读出该大小比并确定起始位置27a。可能是必须向产生过程发送测试数据,比较所述测试数据在产生过程23前后的大小来确定大小比。
知道了大小比,通过应用下面等式,一种计算部件或者一种适合的印刷电路就能够确定延伸源存储区27的起始位置27a了。
N=S-E其中,N是延伸源存储区27的起始位置27a的值,S是源存储区21的起始位置21a的值,E是延伸源存储区27和源存储区21起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E由下列等式确定E=D/r其中D是非对准位置22a的值P和对准位置24a的值A之差,r是产生过程23的大小比率。参数D和r可以是沿着源存储区21和延伸源存储区27的常量。或者D和r也可由另外的参数确定。尤其是,D和r可取决于源存储区21和/或延伸存储区27之内的横坐标即位置x。
如果源数据21′是图像或音频数据,参数D和r可为图像中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函数,这意味着所述参数是源存储区21中横坐标x的函数。于是,在所述源存储区21中恰当定义的值D(x)和r(x)就可延伸到整个延伸的源存储区27,以值N可被算出。
水平位置的依存关系可用于非线性缩放比例,例如用于宽屏电视的全景算法。
垂直位置的依存关系在桶形校正或枕形失真算法中是重要的,例如对于数码相机中的图像数据。桶形校正在桶形失真的情况下执行,桶形失真是在几何光学中图像放大倍率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从直线投影中产生的发散。桶形失真造成的显著影响是不通过图像中心的线向外弯曲,朝向图像边缘。枕形失真算法可以用于减少枕形失真,这种失真是在几何光学中图像放大倍率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从直线投影中产生的发散。枕形失真造成的显著影响是不通过图像中心的线向内弯曲,朝向图像中心。
如前所述,一些写入系统可能仅需要延伸源存储区27的起始位置27a为对准位置,这样终止位置27b在其中就能选择为与源存储区21的终止位置21b相对应。
另一方面,其他写入系统可能需要延伸存储区27的起始位置27a和终止位置27b均为对准位置。终止位置27b可用大小比率以类似的方式确定N′=S′+E′=S′+D′/r其中,N′是延伸存储区27的终止位置27b的值,S′是源存储区21的终止位置21b的值,E′是延伸存储区27和源存储区21的末端之间的距离,D′是延伸目标存储区24和目标存储区22的末端之间的距离。
或者,终止位置27b的值N′也可通过下式确定N′=N+(A′-A)/r其中A′是延伸存储区24的终止位置24b的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有对准限制的系统中写入数据的方法,其中产生自起始于位于第一源位置(21a)的第一存储区(21)的第一源数据(21′)的第一目标数据(22′)被写入起始于非对准位置(22a)的存储区(22),第一源数据(21′)位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21a)的存储区(21)中,包括如下步骤-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21a)前的第二源位置(27a)的存储区(27)中抽取第二源数据(27′),所述第二源数据(27′)包含所述第一源数据(21′);-从所述第二源数据(27′)产生(23)第二目标数据(24′),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以及-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写入起始于对准位置(24a)的存储区(24),其中,第二源位置(24′)设置成使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被写入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22a)的存储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由一个从输入数据产生输出数据的过程产生,该方法包含根据所述反映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大小关系的比值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非对准位置(22a)和所述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式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SP2=SP1-d/r其中SP1是第一源位置(21a)的值,SP2是第二源位置(27a)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据对所述输入数据的大小比,d是非对准位置(22a)和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
5.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大小并根据非对准位置(22a)和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的步骤。
6.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位置(24a)是所述非对准位置(22a)前的第一个对准位置。
7.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大小选择为使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适配在所述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由一个从输入数据产生输出数据的过程产生,并且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存储区终止于第三源位置(27b),该位置(27b)基于反映所述输出数据和所述输入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值来确定。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源位置(27b)根据所述对准位置(24a)和所述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源位置(27b)用下式计算SP3=SP2+d′/r其中SP3是第三源位置(27b)的值,SP2是第二源位置(27a)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据对所述输入数据的大小比,d′是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
11.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为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存储区终止位置的第三源位置(27b),根据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大小并根据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12.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较远对准位置(24b)是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存储区后的第一个对准位置。
13.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是视频数据。
14.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是音频数据。
15.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由滤波器或一维滤波器产生。
16.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由线性滤波器、非线性滤波器、数据率改变滤波器或数据延迟滤波器产生。
17.一种在起始于非对准位置(22a)的基于矢量系统的存储区中写入目标数据(22′)的方法,所述目标数据(22′)产生于源存储区(21)中包含的数据,包括如下步骤-延伸(28、29)所述源存储区(21);-从延伸的源存储区(27)中的数据产生临时数据(24′),所述临时数据(24′)包含所述目标数据(22′);以及-将所述所述临时数据(24′)写入起始于对准位置(24a)的所述基于矢量系统的存储区,所述源存储区(21)被延伸,使得所述目标数据(22′)在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22a)的存储区写入。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适于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执行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用来写入数据的系统,其中包括,-包含位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21a)的存储区第一源数据(21′)的第一存储器(31);-从所述第一源数据(21′)中产生(23)第一目标数据(22′)的处理单元;以及-用来接收起始于非对准位置(22a)的存储区中的第一目标数据(22′)的有对准限制的第二存储器(32),其中-抽取部件适于从起始于第一存储器的第二源位置(27a)的存储区中抽取第二源数据(27′),所述第二源位置(27a)在第一源位置(21a)前,所述第二源数据(27′)包含所述第一源数据(21′),-所述处理单元适于从所述第二源数据(27′)中产生第二目标数据(24′),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并且-写入部件适于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写入起始于第二存储器(32)的对准位置(24a)的存储区中,其中,由所述抽取部件使用的第二源位置(27a)使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存入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22a)的第二存储器(32)的存储区中。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部件适于根据反映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数据和输入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值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部件适于根据所述非对准位置(22a)和所述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
22.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部件适于根据下式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SP2=SP1-d/r,其中,SP1是第一源位置(21a)的值,SP2是第二源位置(27a)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据对所述输入数据的大小比,d是非对准位置(22a)和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
23.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部件适于根据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大小并根据非对准位置(22a)和对准位置(24a)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所述第二源位置(27a)。
24.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位置(24a)是所述非对准位置(22a)前的第一个对准位置。
25.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部件适于确定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大小,以使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适配在所述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部件适于根据反映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数据和输入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值来确定第三源位置(27b),所述第三源位置(27b)为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存储区终止的位置。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部件适于根据所述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所述第三源位置(27b)。
28.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源位置(27b)按下式计算SP3=SP2+d′/r其中SP3是第三源位置(27b)的值,SP2是第二源位置(27a)的值,r是所述输出数据与所述输入数据的大小比,d′是对准位置(22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
29.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部件适于根据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大小并根据对准位置(24a)和较远对准位置(24b)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第三源位置(27b),所述第三源位置(27b)定义为所述第二源数据(27′)的存储区的终止位置。
30.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较远对准位置(24b)是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的存储区后的第一个对准位置。
31.权利要求19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是视频数据。
32.权利要求1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数据(21′)和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是音频数据。
33.权利要求1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由滤波器或一维滤波器产生。
34.权利要求19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由线性滤波器、非线性滤波器、数据率改变滤波器或数据延迟滤波器产生。
35.权利要求19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31)和第二存储器(32)是一个公用存储器的组成部分。
36.权利要求20至23、25至27或2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部件是一种计算部件或是一个或多个查阅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有对准限制的系统中写入数据的方法,其中产生于第一源数据(21′)的第一目标数据(22′)被写入起始于非对准位置的存储区,第一源数据(21′)位于起始于第一源位置(21a)的存储区。所述方法包括从存储区(27)中提取第二源数据(27′)的步骤,存储区(27)起始于第一源位置(21a)之前的第二源位置(27a),所述第二源数据(27′)包含所述第一源数据(21′),从所述第二源数据(27′)产生(23)第二目标数据(24′),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24′)写入起始于非对准位置(24a)的存储区(24),其中第二源位置(24′)的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22′)写入起始于所述非对准位置(22a)的存储区。
文档编号G11B20/12GK101046773SQ20071009363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9日
发明者F·莫斯勒, P·萨托尔 申请人:索尼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