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677815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了能记录伺服信息的磁记录媒体的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记录容量的增大,硬盘驱动装置(HDD)等磁记录装置的记录容量存在大容量化的倾向。为了加大磁记录装置的记录容量,必须对由磁头产生的信号磁场所形成的磁记录层中的记录磁畴结构进行微细化来进行更高密度的记录,作为这种记录方式,现在人们通常所知的为垂直记录方式。
这种垂直记录方式是一种通过对磁记录媒体的记录层面内沿垂直方向进行磁化来进行记录的方式。但,这种垂直记录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一旦成为大于等于100Gbit/in2的超高记录密度时,由于自磁头侧面产生的边缘效应,就进行对相邻磁道的写入动作,从而产生记录不良及再生不良。
因此,提出一种称为分立磁道型(デイスクリ一トトラツク)磁记录媒体,所述分立磁道型记录媒体沿磁记录媒体记录层的圆周方向形成由非磁性体构成的非磁性区域,只在磁性体部分即磁记录区域记录数据。采用这种分立磁道型磁记录媒体,由于在磁道间设置非磁性体区域,所以其优点是能避免将数据写入相邻磁道,具有良好的记录再生特性。
在此,在现有的磁记录装置上,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作为将数据写入磁记录媒体的记录磁头使用薄膜感应磁头,使用MR(磁阻效应)磁头作为从磁记录媒体读出数据的再生磁头,使用将各个磁头安装在同一滑触头上的复合磁头。在旋转型式(ロ一タリ型)的驱动结构中,这种复合磁头被控制成其被支持于磁头执行机构的前端,沿与磁记录媒体磁道交叉的径向移动,定位于所需的磁盘扇区。另外在磁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沿磁道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记录磁道位置及磁盘扇区位置等位置信息的伺服区域。
分立磁道型结构磁记录媒体其表面上作为磁记录部形成有效的第1部分和非有效的第2部分。第1部分为设置有磁性膜的凸部的磁性区域。第2部分为非磁性区域,或是凹部即不能进行磁记录的区域。即第2部分是即使在形成磁性膜的情况下,仍由于凹部而实质上作为非磁性区域构成的部分。
为了对这种能作高密度记录的记录媒体的数据区域的磁道正确地记录或再生信息,必须更高精度地进行在数据区域的磁道的磁头定位。但是,现有的伺服信息由伺服信息记录装置进行磁记录,和数据区域一样地由于边缘效应难以将伺服图形宽度做得更窄。
作为一种高精度地记录伺服信息的现有技术,曾公开一种以下所述的伺服信息记录技术,即在形成于底板的磁性膜的伺服区域上,形成使作为非磁性区域用的坑(日语ピツト)沿数据区域的磁道宽度方向排列的掩模图形(日语マスクパタ一ン)的随动控制用信息区域,通过在相邻的坑间记录伺服信息,从而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5363号公报在这种技术中,随动控制用信息区域的掩模图形的形成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对涂布光致抗蚀剂(フオトレジスト)的底板照射激光后,进行图形的切割来完成的。因此,掩模图形的磁道形状就取决于切割设备,在将伺服信息磁记录于掩模图形上时,必须随着用该切割设备所形成的磁道形状适当地在掩模图形上对记录磁头定位。
因此,现有的技术在伺服区域的磁道被偏心固定时,需要具有为了追随磁道能使记录磁头微小移动用的压电元件(ピエゾ素子)等微动执行机构的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
但,通过切割设备所形成的掩模图形的磁道形状为圆形时,虽然用微动执行机构容易随动,但用激光切割时在受到振动的情况下,磁道形状变得复杂,难以使记录磁头追随以这种复杂的磁道形状形成的掩模图形。
另外,在将伺服信息记录于一片记录媒体上时,就占有伺服信息记录装置,为了高密度记录,磁道道数增多,伺服信息记录装置上的伺服信息记录时间也变得非常长。因此,为了提高这种记录媒体的生产效率,需要多台伺服信息记录装置,生产就变得不便。
再有,随着记录媒体的磁道间距变窄,掩模图形也变得相当微小。因此要求利用伺服信息记录装置使记录磁头定位于掩模图形上所需的定位精度也是高精度的,然而伺服信息记录装置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象这样现有技术的磁记录媒体的伺服信息记录技术中,不仅需要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而且需要多台伺服信息记录装置或高精度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所以缺乏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即使是与狭窄的磁道间距对应的掩模图形,仍能适当地将伺服信息磁记录于掩模图形上的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申请是一种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记录磁头和再生磁头的复合型磁头;记录数据用的磁记录媒体;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的、利用所述记录磁头能记录数据的数据区域;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的、可磁记录伺服信息的区域和不可磁记录的区域按照规定的图形形成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的、使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上定位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所形成的初始定位区域。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磁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利用记录磁头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区域;能对伺服信息进行磁记录的区域和不能进行磁记录的区域按规定的图形形成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将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上定位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所形成的初始定位区域。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伺服信息记录方法,包括在磁记录媒体的所述初始定位区域上,对所述再生磁头定位的工序,该磁记录媒体具有能利用记录磁头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区域、能对伺服信息进行磁记录的区域和不能进行磁记录的区域按规定的图形形成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将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上定位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形成的初始定位区域;利用定位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所述再生磁头对所读取的信号进行再生的工序;根据来自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再生信号使所述记录磁头定位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工序;以及利用定位于所述掩模图形的所述记录磁头,将所述伺服信息记录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无需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即便是与狭窄的磁道间距对应的掩模图形,依旧能将伺服信息适当地记录于掩模图形上。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结构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中的数据区域和伺服区域的详细构成的模式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驱动装置的构成的构成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伺服信息记录处理步骤用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在伺服信息记录处理开始时的磁头动作及对掩模图形区域进行记录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在利用初始定位区域的图形进行伺服信息记录时的磁头动作及对掩模图形区域进行记录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为表示在不利用初始定位区域的图形进行伺服信息记录时的磁头动作及对掩模图形区域进行记录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8为表示校准处理的步骤用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偏置量和振幅值间关系曲线的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作为相对磁道的偏置量,由悬臂和磁头间的几何学配置决定的近似曲线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硬盘上分立区域和伺服区域的详细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将本发明的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应用于具有作为磁记录媒体的硬盘(HD)的硬盘驱动装置(HDD)、硬盘(HD)及该硬盘驱动装置中的复合型磁头所进行的伺服信息记录。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1的硬盘(HD)的结构。实施方式1的硬盘为每个磁盘扇区具有掩模图形区域、初始定位区域、脉冲前导码区域(日语バ一ストプリアンブル領域)结构的磁记录媒体。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结构的模式图。实施方式1的硬盘上,各磁盘扇区具有能写入数据的数据区域101和记录有各种伺服信息的伺服区域110。伺服区域110具有掩模图形区域102、初始定位区域106、脉冲前导码区域103、地址区域104、前导码区域105。
如图1所示,掩模图形区域102、脉冲前导码区域103、地址区域104、前导码区域105分别沿盘片的径向设置。而初始定位区域106设置于掩模图形区域102最内圈磁道内侧,其大小相当于两条磁道。
还有,实施方式1中,虽然初始定位区域106设置于掩模图形区域102最内圈磁道内侧,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将初始定位区域106设置于掩模图形区域102最内圈磁道外侧的构成。另外,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道数不限于两道。还有,图1中,为便于说明,地址区域104和前导码区域105用一个区域表示。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中的数据区域101和伺服区域110详细构成的模式图。图2中,虚线表示磁道的中心位置。
掩模图形区域102是形成有掩模图形,能对作为伺服信息的脉冲信号进行磁记录的磁性部201和不能进行磁记录的非磁性部202以脉冲伺服图形(日语バ一ストサ一ボパタ一ン)的形式配置。如图2所示,掩模图形区域102具有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的掩模图形,按照现有的ABCD脉冲伺服图形的形式形成。即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包括脉冲(日语バ一スト)A部、相对于脉冲A部相位偏移180度的脉冲B部、相对于脉冲A部和脉冲B部成为相位偏移90度的位置关系的脉冲C部、以及脉冲D部。与各脉冲部相当的磁性部利用两侧相邻的非磁性部作为掩模图形而形成。图形宽度较记录磁头的记录宽度窄。
初始定位区域106是能将记录磁头或再生磁头定位于掩模图形区域102上所要的磁道用的脉冲信号再生的区域。能再生脉冲信号的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是和掩模图形区域102相同的伺服脉冲图形,而且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掩模图形对应形成。因而,该初始定位区域106也能以掩模图形形成,该掩模图形是由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的脉冲A部、相对于脉冲A部相位偏移180度的脉冲B部、相对于脉冲A部和脉冲B部相位偏移90度的位置关系的脉冲C部、以及脉冲D部构成的。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设置有相当于两条磁道大小的初始定位区域106,该两条磁道中的各条磁道的脉冲伺服图形与掩模图形区域102内圈一侧的两条磁道对应。
脉冲前导码区域103是由连续磁性体组成的区域,所述连续磁性体用于在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脉冲伺服信号进行再生处理时,对取同步用的同步信号进行记录。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1的硬盘驱动装置(HDD)的构成。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硬盘驱动装置的构成的构成图。实施方式1的硬盘驱动装置(HDD)包括硬盘(HD)324、具有记录磁头和再生磁头的复合型磁头321、悬臂322、具有定位执行机构323等的驱动机构部320、以及作为控制电路设置于硬盘驱动装置内部印刷电路板上的HDD控制部310。
如图3所示,HDD310包括系统控制器311、偏置量存储电路313、记录图形生成电路314、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再生部)、磁头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16(记录部)、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定位部)、偏置量付与电路317(定位部)、以及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定位部)。
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存储由再生磁头再生的再生信号振幅值,决定最大振幅值。偏置量存储电路313将每条磁道的最大振幅值作为再生磁头和记录磁头在盘片径向上的相对距离即读写偏置量的最佳偏置量进行存储。
记录图形生成电路314生成写入硬盘的数据的记录图形。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对再生磁头及记录磁头进行定位。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在利用记录磁头对掩模图形区域102规定的磁道进行记录时,从偏置量付与电路317接收最佳偏置量,使磁头沿硬盘的径向仅移动接收到的最佳偏置量和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数乘以磁道宽度后的距离。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接收来自再生磁头的再生信号,转交给系统控制器311。磁头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16将记录图形生成电路314所生成的记录图形的信号通过记录磁头记录于硬盘上。偏置量付与电路317将保持于偏置量存储电路313的最佳偏置量转交给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
系统控制器311对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偏置量存储电路313、记录图形生成电路314、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磁头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16、偏置量付与电路317进行控制。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硬盘驱动装置的伺服信息记录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伺服信息记录处理的步骤用的流程图。图5、图6、及图7为表示伺服信息记录处理中磁头的动作及对掩模图形区域102进行记录的状态的模式图。
首先,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对当前再生磁头502是否处于初始定位区域106进行判断(步骤S401)。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伺服信息记录处理中,首先以在脉冲前导码区域103及掩模图形区域102中未作磁记录的状态开始。在该状态下,支承装有再生磁头502和记录磁头501的磁头的悬臂322按照地址区域104的被图形化的地址信息向初始定位区域作初始移动。
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在判断再生磁头已移动至初始定位区域106时(步骤S401Yes)。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设定成由初始定位区域106中的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对按照脉冲伺服图形被图形化的脉冲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步骤S402)。由此,与前导码区域105的前导码同步读入被图形化的初始定位区域106的图形,系统控制器311通过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使定位执行机构323进行位移,将再生磁头502定位于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中心位置(步骤S404)。还有,在步骤S401,判断为再生磁头502未移动至初始定位区域106时将在后面叙述。
然后,系统控制器311对是否进行用于求出再生磁头502和记录磁头501在盘片径向上相对距离的校准处理进行判断(步骤S405)。在系统控制器311判断为进行校准处理时(步骤S405Yes),进行校准处理(步骤S406),求出再生磁头502和记录磁头501在盘片径向上的相对距离即读写偏置量的最佳值(最佳偏置量)。本说明书中,关于校准处理将在后面阐述。
利用校准处理计算出读写偏置量(最佳偏置量)后,再由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求出移动距离,用于使再生磁头502向与初始定位区域106中当前的磁道对应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的中心位置移动(步骤S407)。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初始定位区域106被设置为两条磁道的量,这两条磁道的各条磁道的脉冲伺服图形与掩模图形区域102内圈一侧的两条磁道对应。因而在再生磁头502被定位于初始定位区域106内圈一侧的磁道中心时,到掩模图形区域102内圈一侧的磁道中心只需移动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数量即两条磁道便可。另外,在将再生磁头502定位于初始定位区域106外圈一侧(从内圈一侧开始第2磁道)的磁道的中心上时,到掩模图形区域102的外圈一侧(从内圈一侧开始第2磁道)的磁道的中心只需移动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数量即两条磁道便可。因此,只要预先保持磁道在盘片径向上的宽度,便能求出再生磁头502到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中心的移动距离。然后,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由定位执行机构323使再生磁头502只移动到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中心的移动距离(步骤S408)。由此,再生磁头502就移动到与初始定位区域106上再生脉冲信号的磁道对应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中心进行定位。
接着,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在所述的状态下,对当前正被定位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现在的磁道位置的信息再生后脉冲信号是否未记录进行检查(步骤S409)。又在脉冲信号未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现在的位置时(步骤S409Yes),为了将记录磁头501定位于磁道中心,由偏置量付与电路317从偏置量存储电路313读出由校准处理测得的最佳偏置量并作出决定(步骤S410),向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输出。
然后,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使记录磁头501沿盘片径向只移动偏置量付与电路317所输出的最佳偏置量的距离,将记录磁头501定位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中心(步骤S411)。然后,由磁头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16将脉冲信号记录于所定位的掩模图形区域的磁道中心的位置(步骤S412)。此时,由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及定位执行机构323使记录磁头501向同一磁道的脉冲前导码区域103移动,并利用记录磁头501将同步信号记录于该脉冲前导码区域103的磁道上。图6表示将脉冲信号这样地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并将同步信号记录于脉冲前导码区域103的状态。
在步骤S409,在脉冲信号已被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当前的位置上时(步骤S409Yes),从步骤410开始至步骤413为止的脉冲信号、同步信号的记录处理均不进行。
对所有的磁道反复执行以上所述的从步骤401开始至步骤413为止的处理(步骤S414)。这里,初始定位区域106只存在限于内圈一侧的磁道数(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磁道)。因此,若如以上所述那样对于所有的磁道一直反复执行将脉冲信号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上的记录动作,则在未与初始定位区域106的磁道对应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本实施方式中为从内圈一侧开始第3磁道以后的磁道)上,依据初始定位区域106的脉冲伺服图形的磁头无法定位。
但是,已被磁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的伺服脉冲信号继续被记录于初始定位区域106的图形上。因此,在再生磁头502从初始定位区域106向掩模图形区域102移动后,即在步骤S401再生磁头不存在于初始定位区域106的情况下(步骤S401No),将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5进行的伺服信号的再生处理设定为磁记录用的信号处理(步骤S403),能继续定位。
这时,由于地址信号的再生为在地址区域104上已被图形化的信号的信号处理,脉冲信号的再生为已被磁记录的信号的信号处理,所以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步骤S413将磁记录信号处理用的同步信号记录于脉冲前导码区域103,利用所述的磁记录信号处理用同步信号与已被磁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脉冲信号取同步。
这样,如图7所示,对于与初始定位区域106不对应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的磁道,通过磁记录后的脉冲信号对记录磁头501定位,能对脉冲信号进行磁记录。
以下,对步骤S406中的校准处理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校准处理步骤用的流程图。
首先,在再生磁头502定位于磁道中心的状态下,用记录磁头501将测定图形记录于数据区域101(步骤S801)。然后,悬臂322按照测定初始化距离Tmax对表示使磁头向盘片的径向移动的移动距离T进行初始化(步骤S802)。
接着,使磁头从再生磁头502示出的磁道中心位置向内圈方向移动距离T(初次为Tmax)(步骤S803),利用再生磁头502再生数据区域101所记录的测定图形(步骤S804)。然后将这时的再生信号作为把偏离中心的偏离量即偏置量在内圈一侧为T时的振幅值数据,保存于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步骤S805)。接着,保存于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的上一次的偏置量的振幅值和当前的偏置量的振幅值进行比较,对是否检测出再生信号振幅值的极大值进行判断(步骤S806)。而在未检测出的情况下,从距离T中减去预定的测定间隔距离T0,即T=T-T0(步骤S807),反复执行步骤803至步骤805的处理。由此,磁头从向盘片内圈一侧只移动距离T的状态成为向盘片外圈一侧只移动T0的状态,就能执行步骤S803至步骤S805的偏置量的测定。
振幅值相对于如上所述所得到的偏置量的数据能如图9所示那样用曲线表示偏置量和振幅值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从将偏置量在内圈一侧作为Tmax的状态渐渐地向磁头外圈一侧变化时,能得到测出的振幅值变成极大后发生弯曲的偏置量,或若振幅值变成大于等于规定值则结束测定。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根据如此存储的数据检测出振幅值初次成为最大值或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偏置量。即,使磁头渐渐地向盘片外圈一侧移动每次距离T0,被检测出当前的偏置量的振幅值为极大的位置是磁道中心的位置。
因此,在步骤S806,在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2判断出当前的偏置量(再生信号)的振幅值为极大或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将当前的偏置量定为处理中的磁道上的最佳偏置量Topt(步骤S808),并保存于偏置量存储电路313(步骤S809)。
另外,最佳偏置量的测定不限于所述的方法,只要是通常应用于磁记录装置的方法均可采用。
还有,在伺服信息记录处理上,随着磁道位于外圈一侧,悬臂322的悬臂角度改变,所以磁头的斜交(スキユ一)角一直变化下去。因此,再生磁头502和记录磁头501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改变,读写偏置量也改变,所以在初始定位区域106所测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不能继续使用。但是,如图10所示,斜交角通常作为相对磁道的偏置量,根据悬臂322和磁头间的几何配置决定近似曲线。因此能求出将在初始定位区域106利用校准处理测定的最佳偏置量作为初始值的近似函数,按照该近似函数通过作推定插补处理能决定使记录磁头501定位于悬臂角改变后的位置处的掩模图形区域102用的最佳偏置量。
另外,为了缓和最佳偏置量的推定误差,每将一定磁道数的脉冲信号磁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都能进行校准,该校准通过对在初始定位区域106进行的最佳偏置量的测定所产生的近似曲线予以补正来进行。该校准也能逐条磁道地进行,但由于相邻的磁道上最佳偏置量大致相同,所以,例如通过对每个规定的盘片存区(ゾ一ン)等逐一进行校准,则能缩短作业时间。
这里,如对初始定位区域106和掩模图形区域102的伺服信号进行比较,则初始定位区域106的图形由于磁性之有无而产生磁化,所以比在掩模图形区域102用NS磁化而磁记录的再生信号振幅小。因此,可以认为,伺服信号的S/N比差,对定位精度恶化有影响。
但是,掩模图形区域102在相邻两侧有非磁性部202存在,由于磁性部201比记录磁头501的宽度窄,所以在初始定位区域106上对记录磁头501定位时即使在定位精度并不良好的情况下,仍能在掩模图形区域102进行高质量的记录,能继续将脉冲信号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记录动作。但由于位置精度造成的对数据区域101的出错率的影响,用户作为制成品的驱动器使用的磁道最好限定于掩模图形区域102上记录有脉冲信号的区域。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1的硬盘驱动装置上,硬盘具有掩模图形区域102和初始定位区域106,该掩模图形区域102是由脉冲能对脉冲信号作磁记录的磁性部201和不能作磁记录的非磁性部202以脉冲伺服图形的形式配置的掩模图形形成的,该初始定位区域106是作为能再生脉冲信号的磁性部201和非磁性部202以与掩模图形区域102相同的脉冲伺服图形且与掩模图形区域102的掩模图形对应形成的,根据初始定位区域106的图形,在掩模图形区域102上对记录磁头502进行定位,将脉冲信号记录在掩模图形区域102上,因为掩模图形区域102各磁性部201的相邻两侧均为非磁性,所以,能减小边缘效应的影响,并能记录与狭窄的磁道间距对应的伺服信号。
又因初始定位区域106和掩模图形区域102利用同一制造方法形成,例如在使用激光的切割设备时,磁道形状呈相同形状。因而,若在初始定位区域106进行跟踪,则能随着磁道形状将脉冲信号记录于掩模图形区域102上。因此能按照记录好的脉冲信号依次进行定位和脉冲信号的磁记录,能正确地将脉冲信号记录于所有磁道。
再由于使用将再生磁头501、记录磁头502、定位执行机构323、信号处理电路等安装在硬盘驱动装置上的构成进行伺服信息记录,所以无需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能防止降低硬盘驱动装置的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硬盘为数据区域由分立区域构成的硬盘,硬盘驱动装置为对这样的硬盘记录伺服信息。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硬盘上分立区域1111和伺服区域110的详细结构用的模式图。在图11中,虚线表示磁道的中心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区域为在各磁道的记录区域之间具有非磁性区域的分立磁型区域(分立区域),各磁盘扇区具有伺服区域110;以及设置有分立区域1111和偏置量测定区域1112的数据区域。
分立区域1111是具有能作数据记录的磁性区域1101和在各磁道的记录区域1101间不能写入数据的非磁性区域1102的区域。还有,关于伺服区域11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的硬盘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在分立区域1111和伺服区域110之间,在整个盘片径向上形成由连续磁性区域形成的偏置量测定区域1112。
实施方式2的硬盘驱动装置上,利用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18执行测定读写偏置量(最佳偏置量)的校准处理时,在图8示出的步骤S801中,由记录磁头501将测定图形记录于偏置量测定区域1112上。另外,在步骤S804,由再生磁头502再生记录于该偏置量测定区域1112上的测定图形。由此,即使是在数据区域的记录区域1101的磁道间具有不能作数据记录的非磁性区域的分立型的硬盘,仍能正确地测定再生磁头和记录磁头的相对距离即读写偏置量(最佳偏置量)。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背离其主要内容的范围内可以改变构成要素并付诸实施。另外,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公示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从而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个构成要素。再有,也可以对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作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101数据区域、102掩模图形区域、103脉冲前导码区域、104地址区域、105前导码区域、106初始定位区域、110伺服区域、201磁性部、202非磁性部、310HDD控制部、311系统控制器、312振幅值存储判断电路、313偏置量存储电路、314记录图形生成电路、315磁头再生信号处理电路、316磁头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17偏置量付与电路、318定位执行机构控制电路、321复合型磁头、322悬臂、323定位执行机构、501记录磁头、502再生磁头、1101磁性区域分立区域、1102非磁性区域、1111分立区域、1112偏置量测定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记录磁头和再生磁头的复合型磁头;记录数据用的磁记录媒体;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能利用所述记录磁头记录数据的数据区域;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按照规定的图形形成有可磁记录伺服信息的区域和不可磁记录伺服信息的区域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磁记录媒体上,形成有将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上定位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的初始定位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和所述初始定位区域沿所述磁记录媒体的径向并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在所述磁记录媒体的最内圈的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内侧或所述磁记录媒体的最外圈的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外侧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并排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所述记录磁头和所述再生磁头用的定位部;对利用由所述定位部定位在所述初始定位区域上的所述再生磁头所读取的信号进行再生的再生部;以及根据来自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再生信号,利用由所述定位部定位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所述记录磁头,将所述伺服信息记录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记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测定所述记录磁头和所述再生磁头的相对距离,在将所述再生磁头移动根据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磁道宽度求得的移动距离后,将所述记录磁头移动所述相对距离,将所述记录磁头定位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将所述再生磁头定位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磁道中心,将所述记录磁头向所述数据区域移动来记录测定数据,将所述再生磁头向所述数据区域移动并利用所述再生磁头读出所述测定数据,多次执行所述再生磁头的移动和所述测定数据的读出,根据读出的多个所述测定数据,测定所述再生磁头和所述记录磁头间的相对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根据磁道信息利用预定的近似函数求得所述相对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中,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部分磁道对应,所述磁性部和非磁性部以和所述部分磁道相同的相位图形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在将所述记录磁头定位于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对应的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磁道以外的磁道上时,根据已记录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伺服信息对所述记录磁头进行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脉冲前导码区域,其作为在所述磁记录媒体上连续的磁性部设置,并能对再生所述掩模图形区域所记录的所述伺服信息用的同步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部还在将所述伺服信息记录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之际,将所述同步信息记录于所述脉冲组前导码区域,在由所述定位部将所述记录磁头定位于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对应的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磁道以外的磁道时,利用记录于所述脉冲前导码区域的所述同步信息,由所述记录磁头记录所述伺服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磁记录媒体、记录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磁记录媒体、并记录有同步信息的前导码区域,所述脉冲前导码区域设置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与所述地址区域及所述前导码区域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区域包括分立区域,所述分立区域具有多条磁道和非磁性区域,所述多条磁道具有能利用所述记录磁头写入的磁记录区域,所述非磁性区域在相邻的磁道间不能利用所述记录磁头写入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作为在所述磁记录媒体上连续的磁性部被设置,能记录所述测定数据的相对距离测定区域,所述定位部,将所述再生磁头定位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磁道中心,将所述记录磁头移动到所述相对距离测定区域来记录测定数据,将所述再生磁头移动到所述相对距离测定区域并利用所述再生磁头读出所述测定数据,多次进行所述再生磁头的移动及所述测定数据的读出,根据读出的多个所述测定数据,测定所述再生磁头和所述记录磁头间的相对距离。
14.一种磁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利用记录磁头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区域;能对伺服信息进行磁记录的区域和不能进行磁记录的区域按规定的图形形成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形成有将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定位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上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的初始定位区域。
15.一种伺服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再生磁头定位在磁记录媒体的所述初始定位区域上的工序,该磁记录媒体具有能利用记录磁头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区域、按规定的图形形成有能对伺服信息进行磁记录的区域和不能进行磁记录的区域的掩模图形区域、以及形成有将所述记录磁头或所述再生磁头定位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的初始定位区域;利用被定位于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所述再生磁头对所读取的信号进行再生的工序;根据来自所述初始定位区域的再生信号将所述记录磁头定位在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工序;以及利用定位于所述掩模图形的所述记录磁头,将所述伺服信息记录于所述掩模图形区域的工序。
全文摘要
一种磁记录装置包括具有记录磁头和再生磁头的复合型磁头;记录数据用的磁记录媒体;设于磁记录媒体上的、利用记录磁头能记录数据的数据区域(101);设于磁记录媒体上的、可磁记录伺服信息的区域(201)和不可磁记录的区域按照规定的图形形成(202)的掩模图形区域(102);以及设于磁记录媒体上的、使记录磁头或再生磁头定位在掩模图形区域上用的磁性部和非磁性部形成的初始定位区域106。本发明无需专用的伺服信息记录装置,即使是与狭窄的磁道间距对应的掩模图形,仍能将伺服信息适当地磁记录在掩模图形上。
文档编号G11B5/012GK101046967SQ200710093609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中村博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