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处理方法及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837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信息处理方法及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向光盘的信息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现的装置中用于进行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focus offset)的调节的光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光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向大容量光盘例如Blu-ray Disc (BD 蓝光光盘)的高密度记录,需要使照射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激光的光斑直径很小。为了减小光斑直径,需要缩短激光的波长以及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因此球面像差变大。球面像差与物镜的NA 的4次方成正比,与光束的波长成反比。因此,在进行BD(波长405nm,NA:0.85)再现时产生的球面像差,达到进行DVD(波长650nm,NA :0. 6)再现时产生的球面像差的约 6.5倍(N (0.85/0.6) 4X (650/405))。在球面像差增大时,照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激光的光斑产生形状变化,再现性能下降。并且,球面像差的数值根据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层的厚度误差而变化。因此,为了维持较高的再现性能,进行旨在尽可能减小球面像差的调节是很重要的。并且,照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激光的光斑形状也根据聚焦伺服的性能而变化, 该聚焦伺服用于使物镜追随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最佳位置。通过适当调节聚焦伺服的偏置值(聚焦偏置),能够提高聚焦伺服的性能,使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光斑成为合适的形状。并且,聚焦偏置根据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层的厚度误差而变化。因此, 为了提高聚焦伺服的性能,维持较高的再现性能,调节聚焦偏置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内容在将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分别作为横轴及纵轴的二维映射图中,将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和抖动值的各特性分别表示为以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最佳值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区域、和以抖动值的最佳值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区域,以及调节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使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达到最大的方式,来调节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下述方法,在第1过程中将球面像差校正单元设为聚焦环增益(focus loop gain)值达到最大的设定状态,在第2过程中对聚焦致动器赋予使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达到最大的偏置值,然后再次执行第1过程。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下述方法,针对至少两点以上的多个球面像差校正值,测定表示信息光道横断信号的质量的第1评价指标、和表示信息再现信号质量的第2评价指标各自的聚焦偏置依赖性,并分别求出第1及第2评价指标的球面像差校正值与聚焦偏置的最佳点之间的相关,作为第1多项式近似曲线、第2多项式近似曲线,将这些第1多项式近似曲线与第2多项式近似曲线的交点设定为期望的球面像差校正值及聚焦偏置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5987号公报(第0046 0048、0055 0060段, 图3及图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95106号公报(第0053、0060、0075、0083段,图4 及图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41377号公报(第0045、0046段及图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22815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90 0097段,图 8及图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调节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时,必须充分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述的方法中,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并未示出在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二维映射图中成为同心圆状的区域的特性。因此,在相对于循轨误差信号独立地调节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方法中,存在不能充分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产生不能进行伺服控制的状态 (脱离伺服(off-servo)),调节动作不能稳定进行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和3记述的方法中,在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为最大时,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和抖动值不一定达到最佳,因而在以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为基础进行调节时,有时存在光盘的再现信号质量不好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4记述的方法中,分别针对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和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聚焦偏置最佳点是根据多项式近似曲线而求出的,必须对多个球面像差实施该处理,因而存在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调节花费时间的问题。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信息处理方法及光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产生脱离伺服而且不降低再现信号质量的方式,进行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优化调节。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照射受光步骤,向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作为会聚点,检测来自该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步骤,根据在所述照射受光步骤中输出的所述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其中,该第1控制装置对所述会聚点的球面像差量进行控制,该第2控制装置对表示所述会聚点相对于最佳聚焦点的偏差的聚焦偏置量进行控制;以及调节步骤,根据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以及所述性能评价值,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在所述信号处理步骤中,检测以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中的一方为X坐标、以另一方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不同的4个点的xy坐标(x,y)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另外,本发明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照射受光单元,其向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作为会聚点,并检测来自该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单元, 其根据由所述照射受光单元输出的所述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其中,
10该第1控制装置对所述会聚点的球面像差量进行控制,该第2控制装置对表示所述会聚点相对于最佳聚焦点的偏差的聚焦偏置量进行控制;以及调节单元,其根据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以及所述性能评价值,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检测以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中的一方为Χ坐标、以另一方为1坐标的xy坐标系上不同的4个点的xy坐标(X, y)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S卩,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产生脱离伺服而且不降低再现信号质量的方式,进行用于对光盘进行记录及/或再现的装置中的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优化调节。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即,能够实施实施方式 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在xy坐标系(二维平面)上示出相对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分布的一例的图。图3是在xy坐标系(二维平面)上示出相对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分布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在将聚焦偏置设为固定时,相对于球面像差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一例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在将球面像差设为固定时,相对于聚焦偏置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一例的曲线图。图6(a) 图6(f)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即实施方式 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7(a) 图7(e)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即实施方式 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8(a) 图8(d)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即实施方式 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从插入光盘到数据记录或者再现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从数据记录开始到数据记录完成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从数据再现开始到数据再现完成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6(b)及图12的步骤S53中的第2点B和第3点C的设定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信息处理方法来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结果的图。图17(a) 图17(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 即实施方式2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18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即能够实施实施方式 3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9(a) 图19(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 即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1是表示图19 (b)及图20的步骤S85中的第2点B3和第3点C3的设定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2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信息处理方法来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即,能够实施实施方式1 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装置)10的结构的图。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构成为包含在对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及/或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中的结构。光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在装载了光盘时进行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调节,该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在记录动作的中途和再现动作的中途,根据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保护层的厚度误差等而变化。调节是这样进行的,即由光拾取器读取形成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标记,光拾取器根据此时的检测信号来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另外,所说“标记”在光盘是可重写型或者追记型光盘时是指记录标记,在光盘是再现专用型光盘时是指信息凹坑(information
pit) ο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照射受光单元1,其包括光拾取器11和激光器驱动部22 ;信号处理单元2,其进行针对来自光拾取器11的检测信号或者基于检测信号的处理;以及调节单元3,其根据由信号处理单元2生成及检测(测定)的信号,使光拾取器11进行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照射受光单元1的光拾取器11通过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未图示)上的保护层(未图示),向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作为会聚点,并检测来自该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由照射受光单元1 的光拾取器11检测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控制球面像差(SA)量的第1控制装置(下面称为“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控制聚焦偏置(FO)量的第2控制装置(下面称为 “F0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质量)的性能评价值。调节单元3根据来自信号处理单元2的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表示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向照射受光单元1的光拾取器11发送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信号。其中,“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例如相当于由将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以使其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机构(未图示)导致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的移动量,“SA量控制装置”例如由将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以使其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机构(未图示) 等构成。但是,SA量控制装置不限于这种结构。并且,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是用于补偿所检测到的球面像差的移动量,是与所检测到的球面像差对应的值。并且,“F0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例如相当于由将物镜或者其它FO调节用透镜(未图示)以使其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机构导致的物镜或者其它FO调节用透镜(未图示)的移动量,“F0量控制装置”例如由将物镜或者其它FO调节用透镜(未图示)以使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的机构等构成。但是,FO量控制装置不限于这种结构。并且,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是用于补偿所检测到的聚焦偏置的移动量,是与所检测到的聚焦偏置对应的值。如图1所示,光拾取器11具有由激光器驱动部22驱动控制的半导体激光器12、准直透镜13、分离器14、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全反射镜16、物镜17、物镜致动器18、检测透镜19、受光部20以及前置放大器21。在进行数据再现时,从半导体激光器12出射的、具有进行数据再现所需要的输出值(再现功率)的激光通过准直透镜13、分离器14、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全反射镜16、物镜17,会聚照射到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自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在通过物镜17、全反射镜16及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后,被分离器14弯折,并通过检测透镜19在受光部20被接收。例如,受光部20具有多个受光面,各个受光面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输出。并且,如图1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具有再现信号生成部23、伺服信号生成部24、 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25、均衡器沈、再现抖动检测部27、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28、中央控制部四以及存储部30。伺服信号生成部M具有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2 和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Mb。另外,在图1中,存储部30被设于中央控制部四内,但也可以是位于中央控制部四外部的结构。由受光部20转换后的电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器21被输入再现信号生成部23和伺服信号生成部对。再现信号生成部23根据来自前置放大器21的信号生成再现信号,将所生成的再现信号输出给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26和均衡器26。均衡器沈对所输入的再现信号进行整形,并输出给再现抖动检测部27。再现抖动检测部27检测抖动值,其中,该抖动值是根据再现信号和由未图示的PLLO^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生成的时钟之间的相位误差的绝对值而求出的指标。伺服信号生成部M的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2 和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24b分别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误差信号。由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24b生成的循轨误差信号被输入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由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25和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检测出的振幅信息,被提供给中央控制部四。中央控制部四根据接收到的振幅信息,确定应该接下来设定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将所确定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值分别发送给球面像差调节部31和聚焦偏置调节部32。另外, 关于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Ma的聚焦误差信号的生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像散法、刀口(knife-edge)法、光斑尺寸检测法等。并且,关于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24b的循轨误差信号的生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推挽法、DPP(Differential Push-Pull 差动推挽)法、DPD (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 差分相位检测)法等。
并且,如图1所示,调节单元3具有球面像差调节部31和聚焦偏置调节部32。球面像差调节部31通过驱动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来调节球面像差。聚焦偏置调节部32在进行伺服控制时,驱动用于使物镜17沿聚焦方向和循轨方向位移的物镜致动器18,由此调节聚焦偏置。光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在装载了光盘时进行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调节,该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在记录动作的中途和再现动作的中途,根据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保护层的厚度误差等而变化,但是对进行这种调节的时机没有限制。图2是在xy坐标系(二维平面)上示出相对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的分布的一例的图,该xy坐标系以球面像差为χ坐标,以聚焦偏置为y坐标。 在图2中,横向或者纵向的1个刻度(1格)表示相对于最佳的球面像差SA或者聚焦偏置 FO的偏差量。如图2所示,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xy坐标系中,将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大致相等的区域(即处于某个范围内的区域)示出为同心圆状而且是椭圆状的多个区域。根据图2可知,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大致相等的区域(即处于某个范围内的区域) 被示出为同心圆状而且是椭圆状的多个区域,并且再现信号的振幅值为最大的最佳值在椭圆的中心点附近。图3是在xy坐标系(二维平面)上示出相对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的分布的一例的图,该xy坐标系以球面像差为χ坐标,以聚焦偏置为y坐标。在图3中,横向或者纵向的1个刻度(1格)表示相对于最佳的球面像差SA或者聚焦偏置FO的偏差量。如图3所示,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xy坐标系中,将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大致相等的区域(即处于某个范围内的区域)示出为从左上侧朝向右下侧延伸的带状(直线状)区域。根据图3可知,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轨迹在xy坐标系中能够利用从左上侧朝向右下侧(右侧下降)的直线大致近似。图4是表示在将聚焦偏置FO设为固定时,相对于球面像差SA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的一例的曲线图。根据图4可知,在将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V]设为ζ坐标,将球面像差SA设为χ坐标时,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在xz坐标系中呈近似于二次曲线的曲线分布。这样,能够在XZ坐标系中利用球面像差SA的二次曲线近似表示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 即,在将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的一例即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设为z,将球面像差SA设为 X,将A^1A1设为常数时,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能够利用下面的二次函数式(二次近似曲线)近似表示。ζ = B1 · X^b1 · x+Ci......式(1)另外,也能够使用再现信号的抖动值或者错误率取代再现信号的振幅值作为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也能够利用球面像差SA的二次曲线近似表示再现信号的抖动值或者错误率。图5是表示在将球面像差SA设为固定时,相对于聚焦偏置FO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的一例的曲线图。根据图5可知,在将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V]设为ζ坐标,将聚焦偏置FO设为χ坐标时,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在xz坐标系中呈近似于二次曲线的曲线分布。这样,能够在xz坐标系中利用聚焦偏置FO的二次曲线近似表示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 即,在将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的一例即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设为z,将聚焦偏置FO设为 X,将 、b2、c2设为常数时,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能够利用下面的二次函数式(二次近似曲线)近似表示。
ζ = a2 · x2+b2 · x+c2......式(2)另外,也能够使用再现信号的抖动值或者错误率取代再现信号的振幅值作为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也能够利用聚焦偏置FO的二次近似曲线近似表示再现信号的抖动值或者错误率。在此,在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即光信息处理方法中,设为预先确定了上述式 (1)和式(2)中的 EI1 与 EI2 之比 ri ( = H1Za2)以及 r2( = H2Za1)。图6 (a) 图6(f)、图7(a) 图7(e)以及图8(a) 图8(d)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即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将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设为X坐标(横轴),将与聚焦偏置对应的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设为y坐标(纵轴)。另外,关于将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设为χ坐标(横轴),将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设为y坐标(纵轴)的情况,将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照射受光单元1向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光束作为会聚点,并检测来自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单元 2根据从照射受光单元1输出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并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调节单元 3根据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性能评价值,使照射受光单元1 进行调节。表示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是例如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再现信号的再现抖动值及再现信号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当在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具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通过向该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的激光,而执行照射受光单元1检测来自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的步骤。并且,当在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没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通过向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预定位置照射用于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用的激光,并向该所记录的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的激光,而执行照射受光单元1检测来自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的步骤。并且,此时的标记能够采用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数据区域内或者测试区域内记录的标记。下面,参照图6(a) 图6(f)简要说明由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号处理单元2进行的处理步骤。首先,由光拾取器11检测向作为在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激光时的反射光。如图6(a)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来自光拾取器 11的检测信号,检测表示xy坐标系上的、以球面像差(初始球面像差)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即Ax为χ坐标、以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即Ay为y坐标的第1点A(即坐标(Ax,Ay) 的点)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1性能评价值Az。性能评价值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是例如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再现信号的再现抖动值及再现信号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然后,如图6 (b)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xy坐标系上的、以不同于Ax的Bx为 χ坐标、以与Ay相等的By为y坐标的第2点B (即坐标(Bx,By)的点),并检测表示第2点 B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2性能评价值Bz。并且,如图6(b)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 xy坐标系上的、以与Ax和Bx双方不同的Cx为χ坐标、以与Ay相等的Cy为y坐标的第3 点C(即坐标(Cx,Cy)的点),并检测表示第3点C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3性能评价值 Cz。如果第2点B和第3点C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为预先存储在存储部30中的基准值以上,则调节单元3可以使第2点B及第3点C距第1点A的距离为任意值。这样,优选第2点B和第3点C都是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为预先存储在存储部30中的基准值以上的点。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计算将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ζ近似表示为球面像差χ的二次函数的二次近似曲线。该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是与图4所示的曲线类似的曲线,近似表示图4示出的数据所表示的曲线。为了计算二次近似曲线,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以Ax为χ坐标、以第1性能评价值kz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上的第1评价点(XZ坐标系中的坐标(Axjz)),以Bx为χ坐标、以第2性能评价值Bz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上的第2评价点(xz坐标系中的坐标(Bx,Bz)),和以Cx为χ坐标、以第3性能评价值Cz为ζ坐标的 χζ坐标系上的第3评价点(χζ坐标系中的坐标(Cx,Cz),未图示),计算上述式(1)中的常数ai、bp C1,确定利用球面像差χ的二次函数来近似表示性能评价值ζ的二次近似曲线。然后,如图6 (c)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在xy坐标系中位于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第1点A的第1直线L上且以Dx为χ坐标、以Dy为y坐标的第4点D(即坐标 (Dx, Dy)的点),并检测表示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4性能评价值Dz。但是,第 4点D是与第1点A不同的点。优选第1直线L在xy坐标系中成为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轨迹。在此,所说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轨迹,是指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能够视为大致相等的区域(例如,图3中朝右下倾斜的带状且直线状的区域)。在将第4点D设定在第1直线L上的情况下,第1点A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与第4点D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因而只要在第1直线L上,则点D也可以在离开点A某种程度的位置。但是,第4点D被设定在以下位置,即在第4性能评价值Dz 处,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具有表示χ坐标的两个实数解的位置,即,在性能评价值是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情况下,以使得性能评价值Dz比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表示的二次曲线的最大值小的方式来设定第4点D。并且,在性能评价值是再现信号的抖动值或者错误率的情况下,以使得性能评价值Dz比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表示的二次曲线的最小值大的方式来设定第4点D。然后,如图6(d)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以使用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根据与第4性能评价值Dz相等的第5性能评价值fe计算出的Ex为χ坐标,以与Ay相等的 E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5点E(即坐标(Ex,Ey)的点)。并且,如图6(d)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以使用二次近似曲线根据与第4性能评价值Dz相等的第6性能评价值 Fz计算出的、与Ex不同的Fx为χ坐标,以与Ay相等的F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6 点F(即坐标(Fx, Fy)的点)。然后,如图6 (e)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以与Dx相等的Jx为χ坐标、以与Ay 相等的J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9点J(即坐标(Jx,Jy)的点),根据以上述χζ坐标系中的坐标(Ax,h)、(Βχ,Βζ)和(Cx,Cz)为基础而计算出的二次曲线,计算表示第9点 J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9性能评价值Jz。然后,如图6(e)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上述式(1)及式O)中的 与 之比 ri ( = ai/a2)、和表示第9点J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9性能评价值Jz,设定以与Dx相等的foe为χ坐标,以G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7点G(即坐标(Gx,Gy)的点),使其与第4性能评价值Dz相等。然后,如图6 (f)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计算通过第4点D、第5点E、第6点F和第7点G的椭圆50,并计算椭圆50的中心点即xy坐标系上的第8点H(即坐标(Hx,Hy)的点)。然后,如图6(f)所示,调节单元3使光拾取器11进行调节,以便使根据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确定的xy坐标系上的点从第1点A移动到第8点H。 以上图6(a) 图6(f)所示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图6(a) 图6(f)所示的调节步骤的一例只要调节到椭圆的中心点H即可,该调节步骤利用了图2所示的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xy坐标系中,性能评价值相等的区域作为同心圆状而且是椭圆状的多个区域示出的性质。也可以取而代之,按照图 7(a) 图7(e)所示,使用上述式⑴及式(2)中的al与a2之比巧(=^/ ),将球面像差χ乘以r/2的结果设为新的球面像差χ'。这样,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 X' y坐标系中,性能评价值相等的区域被示出为同心圆状的多个区域。下面,参照照图7(a) 图7(e)简要说明由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号处理单元2 进行的处理步骤。图7(a) 图7(d)对应于已经说明的图6(a) 图6 (d),所以省略说明。 即,图7(a) 图7(d)中的点A0、B0、C0、D0、E0、F0以及直线L0,与图6 (a) 图6(d)中的第1点A、第2点B、第3点C、第4点D、第5点E、第6点F以及直线L相同。如图7(e)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计算通过第4点DO、第5点E0、第6点FO的圆 51,并计算圆51的中心点即χ' y坐标系上的第8点HO (即坐标(HOx',HOy)的点)。然后,如图7 (e)所示,调节单元3使光拾取器11进行调节,以便使根据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确定的χ' y坐标系上的点从第1点AO移动到第8点H0。以上图7(a) 图7(e)所示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图6 (a) 图6 (f)是计算通过第4点D、第5点E、第6点F和第7点G的椭圆50, 并求出椭圆50的中心点即xy坐标系上的第8点H、即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图 7(a) 图7(e)是计算通过第4点DO、第5点E0、第6点FO的圆51,并计算圆51的中心点即χ' y坐标系上的第8点H0、即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也可以取而代之,按照图 8(a) 图8(d)所示,在图4和图5中,采用相对于球面像差SA和聚焦偏置FO利用二次曲线近似表示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的方式,分别求出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下面,参照图8(a) 图8(d)简要说明由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号处理单元2进行的处理步骤。图8(a) 图8(b)对应于已经说明的图6(a) 图6 (b),所以省略说明。艮口, 0 8(a) 图8(b)中的点Al、Bi、Cl、Dl以及直线Li,与图6 (a) 图6(b)中的第1点A、 第2点B、第3点C、第4点D以及直线L相同。如图8 (c)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以Alx为χ坐标、以第1性能评价值Alz为ζ 坐标的xz坐标系上的第1评价点(ΧΖ坐标系中的坐标(Α1χ,Α1ζ))和以Blx为χ坐标、以第 2性能评价值Blz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上的第2评价点(xz坐标系中的坐标(Blx,Blz)) 和以Clx为χ坐标、以第3性能评价值Clz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上的第3评价点(xz坐标系中的坐标(Clx,Clz),未图示),计算上述式(1)中的常数 、131、(31,并计算在关于1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X、即在性能评价值是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时为最大的X。把此时的χ 设为Hlx。然后,如图8 (c)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在xy坐标系中位于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第1点A的第1直线Ll上,并且以Dlx为χ坐标,以Dly为y坐标的第4点Dl (即坐标(Dlx,Dly)的点),并计算表示第4点Dl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4性能评价值Dlz。
然后,如图8(d)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以与Dlx相等的Jlx为χ坐标、以与 Aly相等的Jl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9点Jl (即坐标(Jlx,Jly)的点),根据以上述xz坐标系中的坐标(Alx,Alz), (Blx, Blz)和(Clx,Clz)为基础计算出的二次曲线,计算表示第9点Jl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9性能评价值Jlz。然后,如图8(d)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根据以上述xz坐标系中的坐标(Α1χ,Α1ζ)、 (Blx,Blz)和(Clx,Clz)为基础计算出的、上述式(1)中的 、预先求出的上述式(1)及式 (2)中的 与 之比巧(=ai/a2)、表示第4点Dl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4性能评价值 Dlz、和表示第9点Jl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9性能评价值Jlz,计算上述式O)中的常数a2、b2、c2,并计算在关于y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y、即在性能评价值是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时为最大的y。把此时的y设为Hly。然后,如图8 (d)所示,调节单元3使光拾取器11进行调节,以便使根据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确定的xy坐标系上的点,从第1点Al移动到第8 点Hl (以Hlx为χ坐标、以Hl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点)。以上图8 (a) 图8 (d)所示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下面,参照图9 图16更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光信息处理方法)。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从插入光盘到数据记录或者再现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进行记录再现时使用的光盘40被插入到光信息处理装置10中后(步骤Si),信号处理单元2起动聚焦伺服和循轨伺服(伺服信号生成部M 和物镜致动器18等)(步骤S2)。接着,包含在照射受光单元2中的未图示的单元判别光盘的类型(步骤S3)。光盘类型的判别例如包括判别光盘是BD、DVD、CD中的哪种盘的步骤、 和判别光盘是可重写型、追记型、再现专用型中的哪种类型的步骤。被插入的光盘的类型的判别方法是公知的,可以采用任何方法进行判别。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来自照射受光单元2 (例如光拾取器 11或者未图示的标记的检测传感器等)的信号,进行在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是否具有已记录的数据的判别(步骤S4)。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在判定为没有记录数据 (未记录)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单元(接口)向照射受光单元1发送指示,使其执行在光盘40中记录数据的动作、即向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执行试写(步骤S6),然后使照射受光单元1对试写区域进行再现(步骤S6)。并且,当在步骤S4中在光盘40的信息记录面上存在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使照射受光单元1将光盘40的数据读取位置移动到数据记录区域,进行再现(步骤S7)。此时,优选使数据读取位置移动到距即将进行光盘40是否存在记录的判别(步骤S4)之前的光盘40的数据读取位置最近的数据记录区域。这是为了使执行步骤S4之前的数据读取位置的移动时间(即向数据记录区域的移动时间)最短。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将变量i初始化为0 (步骤S8)。i表示在后面叙述的球面像差、聚焦偏置调节步骤(步骤S9)中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次数,被存储在存储部30中。接着,调节单元3使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和物镜致动器18执行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S9)。球面像差、聚焦偏置调节步骤(步骤S9) 是由光拾取器11、再现信号生成部23、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25、均衡器沈、再现抖动检测部27、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以及中央控制部四等执行的步骤,关于调节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使用图12 图15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 (例如再现抖动检测部观和中央控制部四等)测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步骤S10),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是例如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再现信号的再现抖动值、再现信号的错误率等,但只要是能够成为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的值,也可以是其它的值。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判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i是否在预定值以上(步骤Sl 1),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i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照射受光单元2开始对光盘40的数据记录再现(步骤SU)。在步骤Sll中,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之外、而且i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对i加1 (步骤Si; ),再次执行从步骤S9开始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ll中,在i达到预定值以上、而且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可以采用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次数个的性能评价值中的最佳值(在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情况下采用最大的值,在再现信号的抖动值的情况下采用最小的值,在再现信号的错误率的情况下采用最小的值)。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从数据记录开始到数据记录完成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所示的处理是图9中的步骤S12的记录处理的一例。如图10所示,在光信息处理装置10开始向光盘40的数据记录后(步骤S21),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判定有无记录结束的指示(来自未图示的单元(接口)的输入指示)(步骤S2》。当在步骤S22中判定为具有记录结束的指示时,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使数据记录动作结束(步骤S31)。当在步骤S22中判定为没有记录结束的指示时,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通过未图示的单元使照射受光单元2执行向光盘40的数据记录动作(步骤S2!3),再现所记录的数据(步骤S24)。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将变量i初始化为0 (步骤S2Q,测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步骤S26),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判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i是否在预定值以上(步骤S27),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i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照射受光单元1移动记录区域(步骤S30),使照射受光单元1开始对光盘40的数据记录(步骤S22以后)。在步骤S27中,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之外、而且i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向调节单元3输出控制信号,使其执行由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和物镜致动器18进行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S28),并且对i加1 (步骤S29),再次执行步骤S26以后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27中,在i达到预定值以上、而且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未达到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也可以采用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次数个的性能评价值中的最佳值。另外,关于步骤幻8的调节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使用图12 图15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从数据再现开始到数据再现完成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处理是图9中的步骤S12的再现处理的一例。
如图11所示,在光信息处理装置10开始对光盘40的数据再现后(步骤S41),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判定有无再现结束的指示(来自未图示的单元(接口)的输入指示)(步骤S^)。当在步骤S42中判定为存在再现结束的指示时,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使数据再现动作结束(步骤S49)。当在步骤S42中判定为没有再现结束的指示时,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使照射受光单元1继续数据再现动作,将变量i初始化为O (步骤S4!3)。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测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步骤S44),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判定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i是否在预定值以上(步骤S4Q,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i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照射受光单元1移动再现区域(步骤S48),使照射受光单元1继续进行来自光盘40的数据再现。在步骤S45中,在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在允许范围之外、而且i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向调节单元3 输出控制信号,使其执行由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和物镜致动器18进行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S46),并且对i加1(步骤S47),再次执行步骤S44以后的处理。另外, 在步骤S27中,在i为预定值以上、而且再现信号的性能评价值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 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也可以采用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次数个的性能评价值中的最佳值。另外,关于步骤S46的调节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使用图12 图15 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2表示图9中的步骤S9、图10中的步骤S28、或者图11中的步骤S46 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步骤的详细情况。并且,图12是将在图6 (a) 图6(f)中说明的处理表示为流程图的形式。如图12所示,信号处理单元2在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开始的步骤开始后(步骤S50),根据来自光拾取器11的检测信号,检测初始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将该点设为xy坐标系中的第1点A(步骤S51)。另外,将xy坐标系中的第 1点A的坐标设为(SApFOp。并且,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51的读取,而将第1点A的球面像差SAj和聚焦偏置FOj设为SAj = 0、FOj = 0。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沈测定第1点A处的性能评价值即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a,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步骤S52)。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设定球面像差与第1点A不同而聚焦偏置与第1点A相等的第2点B和第3点C,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沈测定第2点B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b和第3点C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c (步骤S5!3),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 另外,关于第2点B和第3点C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参照图15进行详细说明。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第1点A、第2点B、第3点C处的各个球面像差、和各个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a、RFb, RF。,计算上述式⑴的二次近似曲线(步骤 SM)。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设定在通过第1点A的直线L上且不同于第1点A的第4点D,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沈测定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步骤S5Q。在此,直线L是指在图3所示的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二维正交坐标系中,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大致相等的轨迹,并且是通过第1点A 的直线。直线L的斜率是根据图3所示的数据预先确定的,被存储在存储部30中。在此,根据图3的数据来设定第4点D的理由如下,在设定第4点D时能够在某种程度(与第1点A 同等程度地)上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假设不在直线L上设定第4点D时,第4点D 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有可能小于第1点A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存在不能充分增大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不能稳定地进行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的可能性。在将第4点D设定在直线L上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与第1点A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大致相等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因而只要第4点D在直线L上,则可以是在距离第1点A某种程度的距离的位置。但是,必须将第4点D设定为使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 小于式(1)的二次近似曲线(在xz坐标系中进行图示时是二次曲线)的最大值。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式(1)的二次近似曲线,计算通过第 1点A、第2点B及第3点C的直线上且具有与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相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第5点E和第6点F(步骤S56)。S卩,根据ζ = B1 · X^b1 · x+Ci......式(1)ζ = RFd……式(3)求出第5点E和第6点F的球面像差χ的值。即,在xz坐标系中,根据式(1)与式(3)的交点,求出第5点E和第6点F处的球面像差的值χ。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第 5点E和第6点F处的聚焦偏置与第1点A、第2点B、第3点C处的聚焦偏置相等。在此, 如果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大于二次近似曲线的最大值,则不能计算出式(1) 与式(3)的交点。因此,将第4点D设定为使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小于由式(1)示出的二次曲线的最大值。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上述式(1),计算与第4点D的球面像差相等且与第1点A的聚焦偏置相等的第9点J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T。并且,根据第 9点J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t、和上述式⑴及式⑵中的 与 之比1^( = / ),计算与第4点D的球面像差相等且与第4点D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相等的第7点G (步骤S57)。另外,ai与%之比Γι是根据图4及图5所示的数据预先确定的,并假设在全部光盘40中是固定的值,并且存储在存储部30中。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求出通过第4点D、第5点Ε、第6点F及第7点G的椭圆50,并计算椭圆50的中心点即第8点Η(步骤S58)。S卩,在图2中,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xy坐标系中是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椭圆(椭圆状的区域),该椭圆的中点是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因而能够认为通过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第4点D、第5点E、第6点F及第7点G的椭圆的中心点H,是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接近的点。然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步骤S59)。另外,在不进行步骤S51的处理,而是设SAj = (KFOj = 0的情况下,第2点B 第 8点H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成为以第1点A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基准的相对值。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图13表示图9中的步骤S9、图10中的步骤S28、或者图11中的步骤 S46中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步骤的详细情况。并且,图13是将在图7(a) 图7(e)中说明的处理表示为流程图的形式。但是,采用上述式(1)及式O)中的 与 之比ri( = ai/a2),并将球面像差设为倍。图13中的步骤S60 S65的处理分别对应于图12中的步骤S51 S56的处理, 所以省略说明。S卩,图13中的第1点AO、第2点B0、第3点CO、第4点DO、第5点E0、第6 点FO以及直线L0,分别与图12中的第1点A、第2点B、第3点C、第4点D、第5点E、第6 点F以及直线L相同。在步骤S65的处理之后,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求出通过第4点DO、第 5点EO及第6点F的圆51,并计算圆51的中心点即第8点HO (步骤S66)。然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步骤S59)。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图14表示图9中的步骤S9、图10中的步骤S28、或者图11中的步骤 S46中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步骤的详细情况。并且,图14是将在图8(a) 图8(d) 中说明的处理表示为流程图的形式。图14中的步骤S67 S69以及S71的处理分别对应于图12中的步骤S51 S53 以及S55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S卩,图14中的第1点Al、第2点Bi、第3点Cl、第4点Dl 以及直线Li,分别与图12中的第1点A、第2点B、第3点C、第4点D以及直线L相同。在步骤S69的处理之后,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第1点Al、第2点 Bi、第3点Cl的各个球面像差、和各个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A1、RFB1、RFa,计算上述式(1)的二次近似曲线,并计算球面像差的最佳点(步骤S70)。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设定通过第1点Al的直线Ll上的点且与第1点Al不同的第4点D1,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沈测定第4点Dl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 RFdi,并存储在存储部30中(步骤S71)。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根据上述式(1),计算与第4点Dl的球面像差相等且与第1点Al的聚焦偏置相等的第9点Jl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T1。并且, 根据第4点Dl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i、第9点Jl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ti、和上述式⑴及式⑵中的 与 之比1^( = / ),计算上述式⑴中的常数a2、b2、c2,并计算再现信号的振幅值为最大的聚焦偏置、即聚焦偏置的最佳点(步骤S72)。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将在步骤S70和S72中计算出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设为第8点H(步骤S73)。然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步骤S59)。在图14所示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步骤中,由于不计算相当于图12的第5 点E和第6点F,所以对直线Ll上的点Dl的设定没有限制。即,第4点Dl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i也可以大于上述式(1)的二次近似曲线表示的二次曲线的最大值。图15是表示图6(b)及图12的步骤S53中的第2点B和第3点C的设定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在该情况下示出了点B和点C的设定步骤,关于图7(b)和图13的步骤S62 中的第2点BO和第3点CO、以及图8 (b)和图14的步骤S69中的第2点Bl和第3点Cl的设定步骤,也适用相同的处理。在图15中,在得到第2点B和第3点C的设定开始的指示后(步骤S74),信号处理单元2的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测定第1点A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 (步骤S75)。
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控制调节单元3,对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进行驱动,使球面像差从第1点A向右移动1格(图6(b)中的正方向)成为第2点B(步骤S76)。将第2点B的球面像差记为SA,1。另外,第2点B的球面像差不一定需要使球面像差从第1点A向右移动1格,而只要是能够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的点,第2点B也可以是离开第1点A比1格长的距离的点。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测定第2点B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Cb (步骤S77)。接着,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进行在步骤S75测定出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与在步骤S77中测定出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Cb的比较(步骤S78)。在步骤S78中,在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为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Cb以上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控制调节单元3,对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进行驱动,使球面像差从第2点B向左移动2格(图6 (b)中的负方向)(步骤S79),将该点设为第3点C。在这种情况下,将第3点C的球面像差记为SAj-I15这样设定第3点C的理由如下,如果采用使球面像差从第2点B向右移动1格(图6(b)中的正方向)后的球面像差作为第3点C的球面像差,在这种情况下,第3点C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有可能小于第 2点B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在步骤S78中,在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小于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 β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将使球面像差从第2点 B向右移动1格(图6(b)中的正方向)后的点设为第3点C(步骤S80)。在这种情况下, 将第3点C的球面像差记为SA,2。在步骤S79和步骤S80中,不一定必须从第2点B向左移动2格和向右移动1格,只要能够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第3点C也可以从第2点 B向左移动比2格长的距离、以及向右移动比1格长的距离。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的中央控制部四结束第2点B和第3点C的设定步骤(步骤 S81)。另外,在图12中的步骤S54、图13中的步骤S63以及图14中的步骤S70中,根据第1点A、第2点B、第3点C这3点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计算二次近似曲线,但是相对于球面像差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必须向上凸出。因此,假设在计算了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二次近似曲线是向下凸出的二次近似曲线的情况下,需要根据4点以上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来计算二次近似曲线等、用于获取向上凸出的二次近似曲线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定4点以上点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能够将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为最佳值(作为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信息处理方法来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结果的图。图16是根据球面像差不同而聚焦偏置相等的3点来计算二次近似曲线时的调节结果。根据图16可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被调节为最佳值(白色的星号)。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处理装置10和光信息处理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产生脱离伺服而且不降低再现信号质量的方式,进行对光盘40进行记录及/或再现的装置中的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优化调节。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来进行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 但也可以根据再现抖动值和错误率这些光盘的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来进行调节。这是因为能够与再现信号的振幅值同样地,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二维正交坐标系中,利用同心圆状的多个椭圆区域来表示再现抖动值和错误率,再现信号质量在椭圆的中心点达到最小。但是,再现抖动值或者错误率的二次近似曲线与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二次近似曲线不同,必须向下凸出。因此,假设在作为再现抖动值或者错误率的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向上凸出的二次近似曲线的情况下,需要根据4点以上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来计算二次近似曲线等、用于取得向下凸出的二次近似曲线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定4点以上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能够将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为最佳值(作为实施方式2 进行说明)。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在包含光信息处理装置10的装置是不具有向光盘40进行数据记录的功能的装置的情况下,当在图9的步骤S4中判定为在光盘中没有数据记录(未记录)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弹出光盘40的处理来取代步骤S5、S6的处理,不进行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实施方式2图17(a) 图17(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 即实施方式2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17(a) 图17(f)中的第1点A2、第2点B2、第 3点C2、第4点D2、第5点E2、第6点F2、第7点G2、第8点H2、第9点J2以及直线L2,分别与图6(a) 图6(f)中的第1点A、第2点B、第3点C、第4点D、第5点E、第6点F、第 7点G、第8点H、第9点J以及直线L相同。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17(b)所示,在计算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的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信号处理单元2设定以与Ah、Bh和Ch都不相同的Kh为χ坐标,以与A2y 相等的K2y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的第10点K2,并计算表示第10点K2处的再现信号的特性的第10性能评价值K2z,二次近似曲线是根据第1评价点Α2ζ、第2评价点Β2ζ、第3评价点 λτ和第10评价点Kh进行计算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实施方式2的处理也可以在实施方式1中不能获得期望的二次近似曲线时(凸出的方向相反的情况等)执行。另外,除上述内容之外,实施方式2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例如,关于设定上述第10点Κ2的方法,实施方式2采用与图15中的点B、点C的设定方法相同的方法, 除了设定第10点Κ2之外,其它与图6(a) 图6(f)、图7(a) 图7(e)和图8(a) 图8(d) 的调节方法相同。实施方式3图18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 (即能够实施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的图。在图18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或者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在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中,由信号处理单元加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2的情况不同。图19(a) 图19(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的动作、即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方法的图。图19(a) 图19(f)中的第1点A3 (A3x,A3y)、 第 2 点 B3 (B3x, B3y)、第 3 点 C3 (C3x, C3y)、第 4 点 D3 (D3x, D3y)、第 5 点 E3 (E3x, E3y)、第 6 点 F3 (F3x,F3y)、第 7 点 G3 (G3x,G3y)、第 8 点 H3 (H3x,H3y)、第 9 点 J3 (J3x,J3y)、直线 L3以及椭圆53,分别与图6(a) 图6(f)中的第1点A(Ax,Ay)、第2点B(Bx,By)、第3点 C (Cx, Cy)、第 4 点 D (Dx, Dy)、第 5 点 E (Ex, Ey)、第 6 点 F (Fx, Fy)、第 7 点 G (Gx, Gy)、第 8 点H(Hx, Hy)、第9点J(Jx, Jy)、直线L以及椭圆50对应。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0表示图9中的步骤S9、图10中的步骤S28、或者图11中的步骤 S46中的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步骤的一例。并且,图20是将在图19(a) 图19(f)中说明的处理表示为流程图的形式。并且,图20中的步骤S82 S89与已经说明的图12中的步骤S51 S58对应。如图20所示,信号处理单元加在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调节开始的流程开始后 (步骤S50),读取初始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将该点设为第1点A3 (步骤S8》,并测定第1 点A3处的性能评价值即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a3(步骤S8!3),设定聚焦偏置与第1点A3不等且球面像差相等的第2点B3和第3点C3,测定第2点B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b3和第3点C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ra (步骤S84)。另外,关于第2点B3和第3点C3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参照图21进行详细说明。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根据第1点A3、第2点B3、第3点C3处的各个聚焦偏置、和各个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A3、RFB3、RFra,计算上述式O)的二次近似曲线(步骤S85),并设定通过第1点A3的直线L3上的与第1点A3不同的第4点D3,测定第 4点D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3 (步骤S86)。在此,直线L3与实施方式1的直线L同样地根据图3所示的数据来预先确定其斜率。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根据式⑵的二次近似曲线,计算通过第1点A3、第2点B3、第3点C3的直线上具有与第4点D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3相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的第5点E3和第6点F3(步骤S87)。S卩,根据ζ = a2 · x2+b2 · x+c2......式(2)ζ = RFd3......式 G)求出第5点E3和第6点F3处的聚焦偏置χ的值。即,在χζ坐标系中,根据式(2) 与式的交点,求出第5点Ε3和第6点F3处的聚焦偏置的值。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根据上述式O),计算与第4点D3的球面像差相等且与第1点A3的聚焦偏置相等的第9点J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ET3。并且, 根据第9点J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Ep和上述式(1)及式O)中的 与 之比r2( = a2/ai),计算与第4点D3处的球面像差相等且与第4点D3处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值RFd3相等的第7点G3(步骤S88)。另外, 与 之比Γι是根据图4及图5所示的数据预先确定的, 假设在全部光盘40中是固定的值,并且存储在存储部30中。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求出通过第4点D3、第5点E3、第6点 F3、第7点G3的椭圆53,并计算椭圆53的中心点即第8点H3 (步骤S89)。S卩,在图2中, 在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为坐标轴的xy坐标系中是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椭圆(椭圆状的区域),该椭圆的中点是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因而能够认为通过再现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第4点D3、第5点E3、第6点F3、第7点G3的椭圆的中心点H3,是接近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最佳点的点。然后,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步骤结束(步骤S59)。图21是表示图19 (b)及图20的步骤S84中的第2点B3和第3点C3的设定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1中的步骤S90 S97与已经说明的图15中的步骤S74 S81对应。在图21中,在得到了第2点B3和第3点C3的设定开始的指示后(步骤S90),信号处理单元加的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测定第1点A3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3(步骤 S91)。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控制调节单元3,对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5进行驱动,使球面像差从第1点A3向右移动1格(图15 (b)中的正方向) 成为第2点B3(步骤S92)。将第2点B3的聚焦偏置记为FOj+Ι。另外,第2点B3的聚焦偏置不一定需要使聚焦偏置从第1点A3向右移动1格,只要是能够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的点,第2点B3也可以是距第1点A3比1格长的距离的点。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观测定第2点B3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b3 (步骤S93)。接着,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进行在步骤S91中测定出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3、与在步骤S93中测定出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b3的比较(步骤S94)。 在步骤S94中,在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3为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Cb3以上的情况下, 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控制调节单元3,对光拾取器11的球面像差调节元件 15进行驱动,使聚焦偏置从第2点B3向左移动2格(图19 (b)中的负方向)(步骤S95), 将该点设为第3点C3。在这种情况下,将第3点C3的聚焦偏置记为FOj-I15这样设定第3 点C3的理由如下,如果采用使聚焦偏置从第2点B3向右移动1格(图19(b)中的正方向) 后的聚焦偏置作为第3点C3处的聚焦偏置,在这种情况下,第3点C3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有可能小于第2点B3处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在步骤S94中,在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a3小于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TEb3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 29a将使聚焦偏置从第2点B3向右移动1格(图19(b)中的正方向)而得到的点设为第3 点C3 (步骤S96)。在这种情况下,将第3点C3的聚焦偏置记为FOj+2。在步骤S95和步骤 S96中,不一定必须从第2点B3向左移动2格和向右移动1格,只要能够确保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第3点C3也可以从第2点B3向左移动比2格长的距离、以及向右移动比1格长的距离。然后,信号处理单元加的中央控制部29a结束第2点B3和第3点C3的设定步骤 (步骤S97)。图22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和光信息处理方法来调节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结果的图。图22是根据聚焦偏置不相同而球面像差相等的3点计算出二次近似曲线时的调节结果。根据图22可知,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被调节为最佳值附近。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的光信息处理装置IOa和光信息处理方法,能够在对光盘40进行记录及/或再现的装置中在短时间内、以不产生脱离伺服而且不降低再现信号质量的方式,进行球面像差及聚焦偏置的优化调节。另外,关于除上述之外的内容,实施方式3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2的情况相同。 例如,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定第10点K2,关于设定第10点K2的方法,采用与图15中的点B、点C的设定方法相同的方法。除了设定第10点K2之外,其它与图6(a) 图6(f)、图7(a) 图7(e)和图8(a) 图8(d)的调节方法相同。但是,在采用图7(a) 图7(e)的调节方法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3中需要将聚焦偏置设为r2"2倍。标号说明
1 照射受光单元;2、2a 信号处理单元;3 调节单元;10、10a 光信息处理装置; 11 光拾取器;12 半导体激光器;13 准直透镜;14 分离器;15 球面像差调节元件;16 全反射镜;17 物镜;18 物镜致动器;19 检测透镜;20 受光部;21 前置放大器;22 激光器驱动部;23 再现信号生成部;24 伺服信号生成部;25 再现信号振幅检测部;26 均衡器;27 再现抖动检测部;28 循轨误差信号振幅检测部;29d9a 中央控制部;30 存储部; 31 球面像差调节部;32 聚焦偏置调节部;40 光盘;50,52,53 椭圆;51 圆;A、AO、Al、 A2、A3 第 1 点;B、B0、B1、B2、B3 第 2 点;C、CO、Cl、C2、C3 第 3 点;D、DO、Dl、D2、D3 第 4 点;E、E0、E2、E3 第 5 点;F、F0、F2、F3 第 6 点;G、G2、G3 第 7 点;H、HO、HI、H2、H3 中心点;J、Jl、J2、J3 第9点;K2 第10点;L、L0、L2、L3、L3 通过第1点的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照射受光步骤,向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作为会聚点,检测来自该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步骤,根据在所述照射受光步骤中输出的所述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第1 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其中,该第1控制装置对所述会聚点的球面像差量进行控制,该第2控制装置对表示所述会聚点相对于最佳聚焦点的偏差的聚焦偏置量进行控制;以及调节步骤,根据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以及所述性能评价值,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在所述信号处理步骤中,检测以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中的一方为X坐标、以另一方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不同的4个点的xy坐标(X,y) 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1点(xl,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 ; 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设定所述 Xy坐标的第2点(x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2 ;使用作为与所述xl和所述x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x3、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3点(x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 ;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l,zl)、第2评价点 (x2,z2)和第3评价点(x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在于所述x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 4点(x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 ;使用x5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5,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5点(x5,y5),其中,该x5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性能评价值的z5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 坐标;使用x6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6,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6点(x6,y6),其中,该x6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性能评价值的z6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 坐标;使用作为与所述x4相等的χ坐标的x9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9,根据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9点(x9,y9)处的性能评价值的z9 ;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性能评价值的z7、预先设定的比率r和所述z9,使用作为与所述x4相等的χ坐标的x7和作为y坐标的y7,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7点(x7,y7);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第4点、所述第5点、所述第6点和所述第7点的椭圆,并计算作为所述椭圆的中心点的所述xy坐标系上的第8点,所述调节步骤包括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使所述会聚点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所述第8点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xy坐标系中,使用预先设定的比率r,对所述χ坐标乘以系数rl/2作为新的χ' 坐标;检测作为所述χ' y坐标的第1点(χ' 1,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 ; 使用作为与所述X' 1不同的X'坐标的χ' 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 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2点(χ' 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 z2 ;使用作为与所述χ' 1和所述χ' 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χ' 3、和作为与所述yl 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3点(χ' 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 ;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χ' ζ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 l,zl)、第2评价点(x' 2,^)和第3评价点(χ' 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在于所述χ' 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 1不同的X'坐标的χ' 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 X' y坐标的第4点(X' 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使用χ' 5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5,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5点(χ' 5, y5),其中,该χ ‘ 5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5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使用X' 6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6,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6点(χ' 6, y6),其中,该χ ‘ 6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6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第4点、所述第5点和所述第6点的圆,并计算作为所述圆的中心点的所述χ' y坐标系上的第8点,所述调节步骤包括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使所述会聚点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所述第8点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1点(xl,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 ; 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设定所述 Xy坐标的第2点(x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2 ;使用作为与所述xl和所述x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x3、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3点(x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 ;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l,zl)、第2评价点 (x2, z2)和第3评价点(x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并计算xo,该XO是在关于所述χ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χ坐标;在于所述x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 4点(x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 ;使用与所述x4相等的x9和与所述yl相等的y9,并根据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9点(x9,y9)处的性能评价值的z9 ;以及在yz坐标系中,根据(y4,z4)、(y9,z9)和预先设定的比率r,计算利用所述y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并计算 ο,该yo是在关于所述y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y坐标,所述调节步骤包括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使所述会聚点在所述xy坐标系中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χο,yo)点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关于所述χ 将所述性能评价值Z表述为二次近似曲线的算式Z = · X^b1 · X+Cl,并且关于所述y将所述性能评价值ζ表述为二次近似曲线的算式ζ = · y2+b2 · y+c2的情况下,所述比率r 为 El1Al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信号的特性是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所述再现信号的再现抖动值及所述再现信号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点被设定在以下位置,即在表示ζ坐标的所述第4性能评价值z4处,所述二次近似曲线具有表示χ坐标的两个实数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包括检测预先保持在存储部中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的步骤,所述第2点和所述第3点都是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在所述基准值以上的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直线是在所述xy交坐标系中所述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作为与所述xl、所述x2和所述x3都不相同的χ 坐标的xlO、和作为与所述y2相等的y坐标的ylO,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10点(xlO,ylO), 并检测作为所述第10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O,所述二次近似曲线是根据所述第1评价点、所述第2评价点、所述第3评价点和所述xz 坐标的所述第10评价点(xlO,zlO)而计算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具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所述照射受光步骤包括向所述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激光的步骤,当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没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所述照射受光步骤包括向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预定位置照射用于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用激光的步骤;以及向该记录的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激光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被记录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数据区域内或者测试区域内。
13.一种光信息处理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光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照射受光单元,其向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作为会聚点,并检测来自该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信号处理单元,其根据由所述照射受光单元输出的所述反射光的检测信号,检测第1 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生成再现信号,检测表示该再现信号的特性的性能评价值,其中,该第1控制装置对所述会聚点的球面像差量进行控制,该第2控制装置对表示所述会聚点相对于最佳聚焦点的偏差的聚焦偏置量进行控制;以及调节单元,其根据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以及所述性能评价值,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检测以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移动量中的一方为X坐标、以另一方为y坐标的Xy坐标系上不同的4个点的xy坐标(X,y)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以下单元检测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1点(xl,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的单元; 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设定所述 Xy坐标的第2点(x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2的单元;使用作为与所述xl和所述x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x3、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3点(x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的单元;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l,zl)、第2评价点 (x2, z2)和第3评价点(x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的单元;在于所述x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χ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 4点(x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的单元;使用x5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5,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5点(x5,y5)的单元,其中,该x5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5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使用x6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6,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6点(x6,y6)的单元,其中,该x6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6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使用作为与所述x4相等的χ坐标的x9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9,根据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9点(x9,y9)处的性能评价值的z9的单元;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7、预先设定的比率r和所述z9,使用作为与所述x4相等的χ坐标的x7和作为y坐标的y7,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7点(X7,y7)的单元;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第4点、所述第5点、所述第6点和所述第7点的椭圆,并计算作为所述椭圆的中心点的所述xy坐标系上的第8点的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使所述会聚点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所述第8点的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以下单元在所述xy坐标系中,使用预先设定的比率r,对所述χ坐标乘以系数rl/2作为新的χ' 坐标的单元;检测作为所述χ' y坐标的第1点(χ' 1,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的单元; 使用作为与所述X' 1不同的X'坐标的χ' 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 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2点(χ' 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 z2的单元;使用作为与所述X' 1和所述χ' 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χ' 3、和作为与所述yl 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3点(χ' 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的单元;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χ' ζ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 l,zl)、第2评价点(χ' 2,U)和第3评价点(χ' 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的单元;在于所述χ' 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 1不同的X'坐标的χ' 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 X' y坐标的第4点(X' 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的单元; 使用X' 5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5,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5点(χ' 5, y5)的单元,其中,该χ' 5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5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使用X' 6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6,设定所述χ' y坐标的第6点(χ' 6, y6)的单元,其中,该χ' 6是根据作为与所述z4相等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6利用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出的χ'坐标;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第4点、所述第5点和所述第6点的圆,并计算作为所述圆的中心点的所述χ' y坐标系上的第8点的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使所述会聚点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所述第8点的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以下单元检测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1点(xl,yl)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的单元; 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2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2,设定所述 Xy坐标的第2点(x2,y2),并检测作为所述第2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2的单元;使用作为与所述xl和所述x2的双方不同的χ坐标的x3、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3,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3点(x3,y3),并检测作为所述第3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3的单元;在以所述性能评价值为ζ坐标的xz坐标系中,根据第1评价点(xl,zl)、第2评价点 (x2, z2)和第3评价点(x3,z3),计算利用所述χ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所述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并计算XO的单元,其中,该xo是在关于所述χ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χ坐标;在于所述Xy坐标系中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所述第1点的第1直线上,使用作为与所述Xl不同的χ坐标的x4和作为与所述yl不同的y坐标的y4,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 4点(x4,y4),并检测作为所述第4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4的单元;使用与作为所述x4相等的χ坐标的x9和作为与所述yl相等的y坐标的y9,并根据所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作为所述xy坐标的第9点(x9,y9)处的性能评价值的z9的单元;以及在yz坐标系中,根据(y4,z4)、(y9,z9)和预先设定的比率r,计算利用所述y坐标的值的二次函数近似表示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并计算在关于所述y的二次近似曲线中取极值的yo的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进行所述球面像差和聚焦偏置的调节,以使所述会聚点在所述xy 坐标系中从所述第1点移动到(χο,yo)点的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4 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于所述χ将所述性能评价值ζ表述为二次近似曲线的算式ζ = B1 -X^b1 ·Χ+(ν并且关于所述y 将所述性能评价值ζ表述为二次近似曲线的算式ζ = · y2+b2 · y+c2的情况下,所述比率 r 为 B1Za2O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信号的特性是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值、所述再现信号的再现抖动值及所述再现信号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点被设定在以下位置,即在作为表示ζ坐标的所述第4性能评价值的z4处, 所述二次近似曲线具有表示χ坐标的两个实数解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检测预先保持在存储部中的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的单元,所述第2点和所述第3点都是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在所述基准值以上的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直线是在所述xy 交坐标系中所述循轨误差信号的振幅值相等的轨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步骤具有如下单元,该单元使用作为与所述xl、所述x2和所述x3都不相同的χ坐标的xlO、和作为与所述12相等的y坐标的ylO,设定所述xy坐标的第10点(xlO,ylO),并检测作为所述第10 点处的所述性能评价值的zlO,所述二次近似曲线是根据所述第1评价点、所述第2评价点、所述第3评价点和所述xz 坐标的所述第10评价点(xlO,zlO)而计算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具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所述照射受光单元包含向所述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激光的单元,当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没有作为所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情况下,所述照射受光单元包含向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预定位置照射用于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用激光的单元;以及向该记录的标记照射信息读取用激光的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被记录在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数据区域内或者测试区域内。
全文摘要
将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的初始值设为点A,设定x坐标与点A不同的点B、C,根据点A~C处各自的性能评价值和各个x坐标,计算性能评价值的二次近似曲线,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斜率并通过点A的直线L上设定点D,使用二次近似曲线和点D的性能评价值来设定点E、F,根据上述二次近似曲线计算与点D的x坐标相等、与点A的y坐标相等的点J处的性能评价值,根据预先设定的比值r1和点J处的性能评价值,计算与点D的x坐标相等且与点D处的性能评价值相等的点G,计算通过点D~G的椭圆(50),并计算其中心点H,进行SA和FO的调节,以使根据SA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和FO量控制装置的移动量而确定的点从点A移动到点H。
文档编号G11B7/135GK102246232SQ20098014971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岸上智, 清濑泰广, 竹下伸夫, 金武佑介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