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7680发布日期:2022-11-23 03:5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2.伴随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人们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
3.现有的数据存储设备,由于装置内部容纳的硬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数据量却会不断增加,导致预设容量的数据存储设备无法继续满足数据存储需求。
4.虽然可以通过更换更大容量的硬盘解决数据存储设备其数据容量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拆换硬盘增加存储容量的方式,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数据导入工作,耗时更长且不利于数据的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旨在解决数据存储装置的容量拓展不便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
8.主体装置,主体装置包括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和第一传输接口,第一数据存储单元与第一传输接口连接;
9.拓展装置,拓展装置包括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和传输接头,第二数据存储单元与传输接头连接,且传输接头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连接。
10.可选的,主体装置和拓展装置分别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传输接口固定于第一壳体上,传输接头位于第二壳体处,且传输接头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插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固定。
11.可选的,第一壳体对应第一传输接口的同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壳体对应传输接头的同侧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对应配合,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贴合固定。
12.可选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分别为多个对应配合的吸附磁块。
13.可选的,传输接头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当传输接头伸出第二壳体时,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插接相连。
14.可选的,拓展装置还包括下压按键,下压按键与传输接头分别位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且下压按键通过连接杆与传输接头连接,以控制传输接头伸出或者缩回第二壳体。
15.可选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包括第一硬盘和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分别与第一硬盘和第一传输接口连接;
16.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包括第二硬盘和第二控制电路板,第二控制电路板分别与第二硬盘和传输接头连接。
17.可选的,第二硬盘为多个,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连接。
18.可选的,第一传输接口为多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不同侧面上,用于与拓展装置一一对应连接。
19.可选的,主体装置还包括第一内置电源,第一内置电源分别与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一传输接口连接;和/或,
20.拓展装置还包括第二内置电源,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第二控制电路板和传输接头连接。
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主体装置和拓展装置,而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摄像机等)通常通过主体装置中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执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操作,当数据的存储量较大且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容量不足时,可以直接将传输接头插入第一传输接口处,从而连通拓展装置和主体装置,如此,可以将电子设备中持续产生的数据通过主体装置继续存储至拓展装置的第二数据存储单元中,在实现数据存储设备的容量拓展效果的同时,该方案仅需连接第一传输接口和传输接头,非常便捷,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主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拓展装置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主体装置与拓展装置贴合连接的整体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主体装置与拓展装置的一种分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体装置与拓展装置的主体装置与拓展装置的另一种分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主体装置;11-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1-第一硬盘;112-第一控制电路板;12-第一传输接口;13-第一壳体;14-第一定位结构;15-第一内置电源;16-第二传输接口;17-控制开关;20-拓展装置;21-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1-第二硬盘;212-第二控制电路板;22-传输接头;23-第二壳体;24-第二定位结构;25-第二内置电源;261-下压按键;262-连接杆;263-弹性件;27-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组”的含义是两组或两组以上。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其中,如图1所示,主体装置10包括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和第一传输接口12,第一数据储存单元与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如图2所示,而拓展装置20包括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和传输接头22,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与传输接头22连接,且传输接头22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
3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而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摄像机等)通常通过主体装置10中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执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操作,当数据的存储量较大且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容量不足时,可以直接将传输接头22插入第一传输接口12处,从而连通拓展装置20和主体装置10,如此,可以将电子设备中持续产生的数据通过主体装置10继续存储至拓展装置20的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中,在实现数据存储设备的容量拓展效果的同时,该方案仅需连接第一传输接口12和传输接头22,非常便捷,易于实施。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分别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其中,第一传输接口12设置于第一壳体13上,而传输接头22位于第二壳体23处,且传输接头22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12对应插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相对固定。如此,在连接外置拓展装置20时,直接将传输插头插入第一传输接口12内,从而使得拓展装置20与主体装置10相对固定,在方便连接拓展装置20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传输接头22和第一传输接口12的配合将拓展装置20与主体装置10相对固定设置。
38.此外,为了保证在使用拓展装置20的过程中,第二壳体23与第一壳体13之间固定的连接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13对应第一传输接口12的同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47,在第二壳体23对应传输接头22的同侧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4,且第一定位结构47和第二定位结构24对应配合,以使第二壳体23与第二壳体23贴合固定,从而加强拓展装置20与
主体装置10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
39.具体的,第一定位结构47和第二定位结构24可以是卡接结构,例如,第一定位结构47为卡槽,而第二定位结构24为与卡槽对应的卡勾,或者是第一定位结构47为卡勾,而第二定位结构24是与卡勾对应的卡槽;如此,当传输接头22与第一传输接口12插接且第二壳体23与第一壳体13贴合时,第一定位结构47与第二定位结构24卡接配合,从而实现拓展装置20与主体装置10的固定贴合,此时贴合在一起的第二壳体23与第一壳体13近似为一体结构。
40.此外,第一定位结构47和第二定位结构24还可以分别是多个对应配合的吸附磁块,通过分别设置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上吸附磁块之间的磁吸力,在实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之间的贴合固定的同时,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吸附磁块的设置还更加便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的分离。
41.继续参照图4和图5,第一壳体13与第一传输接头22同侧设置有多个吸附磁块,同样的,第二壳体23与传输接口同侧设置有多个吸附磁块,且吸附磁块分别嵌设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上,并分别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的外表面持平,其中,设置于第一壳体13上外侧的吸附磁块由内向外均保持相同的磁极方向,而设置于第二壳体23上的吸附磁块的由内向外同样在保持相同磁极方向的同时,其磁极方向与第一壳体13上的磁极方向是相反的,如此,当第二壳体23上的传输接头22插入第一壳体13上的第一传输接口12时,第一壳体13的一个侧壁上的多个吸附磁块与第二壳体23的侧壁上的多个吸附磁块一一对应重合,并通过异性磁极之间的吸引力以将第二壳体23和第一壳体13贴合固定,如图3所示。
42.其中,吸附磁块通常由磁性材料制成,而磁性材料包括铁元素、钴元素、镍元素等形成的单质及其合金,稀土元素及其合金,以及部分锰元素的化合物。为了增加贴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之间的连接强度,需要进一步增加吸附磁块之间的磁吸力,因此,通常设置吸附磁块由钕铁硼强磁材料制成,相较于其他磁性材料,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磁体,能够显著增加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之间的贴合力。
43.如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13的每个第一传输接口12所在的侧面上,均分布有四个吸附磁块,且四个吸附磁块呈二乘二的点阵式排布在第一传输接口12的四周;对应的,如图5所示,在第二壳体23设置有传输接头22的侧面上,同样分布有四个吸附磁块,四个吸附磁块同样呈二乘二的点阵式排布在传输接头22的四周。当第二壳体23上的传输接头22插入第一壳体13上的第一传输接口12时,第一壳体13一个侧壁上的四个吸附磁块与第二壳体23的侧壁上的四个吸附磁块一一对应重合,并通过异性磁极之间的吸引力以将第二壳体23和第一壳体13贴合固定。
44.由于第一传输接口12和传输接头22的插接配合至少需要其中的一方凸出于壳体表面设置,但是凸出设置的传输接头22或者第一传输接口12容易损坏。基于此,将传输接头22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二壳体23内,当传输接头22伸出第二壳体23时,用于与第一传输接口12插接相连;如此,在使用拓展装置20时,可以直接将传输接头22伸出第二壳体23,从而使得传输接头22与第一传输接口12插接相连,当不使用拓展装置20时,可以保持传输接头22处于缩回第二壳体23内的状态,从而对传输接头22起到保护作用。
45.如图2所示,拓展装置20还包括下压按键261,该下压按键261与传输接头22分别位
于第二壳体23的相对两侧,且下压按键261通过连接杆262与传输接头22连接,从而控制传输接头22伸出或者缩回第二壳体23。如此,在保护传输接头22的同时,下压按键261的设置便于对传输接头22的伸出或者缩回进行控制。
46.具体的,当传输接头22完全伸出第二壳体23时,下压按键261与第二壳体23的外表面平齐或者略微凸出于第二壳体23的外表面,此时,传输接头22凸出于第二壳体23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而当传输接头22完全缩回第二壳体23内时,下压按键261完全凸出于第二壳体23的外表面,此时,下压按键261凸出于第二壳体23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控制第二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高度,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按压下压按键261控制传输接头22伸出第二壳体23,并通过使得下压按键261恢复原位控制传输接头22缩回第二壳体23内。
47.如图2所示,在第二壳体23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对应开设有通孔,传输接头22和下压按键261可伸缩的分别设置于两个通孔处,该拓展装置20还包括弹性件263,设置于第二壳体23内,且与下压按键261连接,当下压按键261在被按压缩回第二壳体23的过程中,弹性件263同步发生弹性形变,随后,弹性件263为下压按键261伸出第二壳体23的过程提供助力,从而便于传输接头22缩回第二壳体23内。
48.其中,弹性件263包括弹簧或者弹性薄板。如图2所示,当弹性件263为弹性薄板时,该弹性薄板设置于下压按键261所在的第二壳体23的侧壁通孔的内侧面,且与下压按键261接触,当下压按键261被按压缩回第二壳体23内时,传输接头22伸出第二壳体23,此时,该弹性薄板发生弹性形变,积累弹性势能,从而能够为传输接头22缩回第二壳体23的过程提供弹性回复力充当助力。具体的,该弹性薄板可是弹性塑料板或者弹性橡胶板,在保证弹性形变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一定的韧性,增加结构件的使用寿命。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包括第一硬盘111和第一控制电路板112,且第一控制电路板112分别与第一硬盘111和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而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包括第二硬盘211和第二控制电路板212,且第二控制电路板212分别与第二硬盘211和传输接头22连接。如此,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112和第二控制电路板212的连接控制作用,可以实现对第一硬盘111和第二硬盘211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取控制。
50.其中,第一数据存储单元11和第二数据存储单元21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23内;即,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一硬盘111设置于第一壳体13内,而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二硬盘211设置于第二壳体23内,从而便于保证主体装置10或者拓展装置20的整体性。
5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主体装置10还包括与第一控制电路板112连接的第二传输接口16,作为主体装置10用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连接通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通过第二传输接口16与电子设备连接,其中,主体装置10中的第一控制电路板112通过第一传输接头22与电子设备直接连接,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控制分流。
52.继续参照图1,第二传输接口16位于第一壳体13上,且主体装置10靠近第二传输接口16还设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传输接口16保持连通状态或者处于断开状态。其中,第二输出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或者以太网接口;由于usb接口为电子设备的通用接口,优选的,设置第二传输接口16为usb接口,有利于提高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的应用范围。
53.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在满足通过外置的拓展装置20
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进行扩容的同时,其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本身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扩容方案。
54.如图1所示,在主体装置10的第一壳体13内,第一硬盘111为多个,均与第一控制电路板112连接,显而易见的,可以通过在主体装置10内增加第一硬盘111的设置数量从而增加主体装置10的数据存储总容量,进而实现扩容方案。
55.同样的,如图2所示,在拓展装置20的第二壳体23内,第二硬盘211也为多个,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212连接,从而通过在拓展装置20内增加第二硬盘211的设置数量,进而增加拓展装置20的数据存储总容量,以进一步实现存储设备的扩容方案。
56.其中,第一硬盘111和第二硬盘211可以是机械硬盘,也可以是固态硬盘,均能够满足可拓展的数据存储设备对于数据的存储要求。由于机械硬盘的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较慢,当第一硬盘111、第二硬盘211为机械硬盘时,通常直接将多个第一硬盘111或者多个第二硬盘211组成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raid),即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57.此外,还可以设置第一传输接口12为多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3的不同侧面上,用于与连接拓展装置20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即使一个拓展装置20不足以支撑储存储设备的数据存储要求,此时可以继续增加拓展装置20,并将拓展装置20上的传输接头22与主体装置10上的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从而通过增加拓展装置20的数量来进一步增加存储设备的扩容方案。
58.示例性的,主体装饰的第一壳体13和拓展装置20的第二壳体23均为长方体结构,设置第一传输接口12为五个,分别一一设置于第一壳体13异于第二传输接口16的侧面上,如此,在第一壳体13的五个侧面上均可以通过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拓展装置20,大大增加了数据存储设备的可拓展性。
5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中通常会安装有多个存储硬盘(第一硬盘111、第二硬盘211),具有较大的供电需求,当主体装置10通过第二传输接口16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第二传输接口16不能兼顾稳定地数据传输和电流供应。基于此,如图1所示,主体装置10还包括第一内置电源15,该第一内置电源15设置于第一壳体13内,且分别与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一传输接口12连接;如此,在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112实现对第一硬盘111稳定供电的同时,第一内置电源15还能够通过第一传输接口12向拓展装置20进行供电,从而保证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的供电需求,以满足存储装置数据的稳定传输。
60.此外,如图2所示,拓展装置20还包括第二内置电源25,该第二内置电源25设置于第二壳体23内,且分别与第二控制电路和传输接头22连接;如此,在通过第二控制电路板212实现对第二硬盘211稳定供电的同时,第二内置电源25还能够通过传输接头22与第一内置电源15连通,通过电量的均衡供应,从而保证主体装置10和拓展装置20的供电需求,以满足存储装置数据的稳定传输
61.其中,第一内置电源15和第二内置电源25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内置电源15或者仅设置第二内置电源25,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2.通常,存储硬盘通过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进行数据的传输,并通过电源接口用于接通电流,为了抱枕接口的一致性。设置传输接头22包括
sata接头和电源接头,而第一传输接口12包括sata接口和电源接口,其中sata接口用于与sata接头配合插接,从而连通第一控制电路板112到第二控制电路板212之间的数据通路,电源接口用于与电源接头配合插接,用于连通电流通路。具体的,第一内置电源15与第一传输接口12的电源接口连接,而第二内置电源25与传输接头22的电源接头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内置电源15与第二内置电源25之间的电流平衡。
63.其中,sata接口均与第一控制电路板112连接,而sata接头均与第二控制电路板212连接。如主体装置10中不包括第一内置电源15,则设置电源接口与第一控制电路板112连接,如此,通过电源接头,可以由第二内置电源25对主体装置10进行供电;而如拓展装置20中不包括第二内置电源25,则设置电源接头与第二控制电路板212连接,如此,通过电源接口,可以由第一内置电源15对拓展装置20进行供电。
64.如图1所示,主体装置10还包括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壳体13上,且与第二传输接口16共面设置,通过该控制开关,可以控制第二传输接口16与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通道的开闭;此外,该控制开关还用于控制第一传输接口12与拓展装置20之间电流以及数据通路的开闭。
65.如图2所示,拓展装置20还包括指示灯27,该指示灯27与第二控制电路板212连接,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23上异于设有传输接头22的侧面,当拓展装置20与主体装置10之间实现数据连通时,该指示灯27点亮,否则,该指示灯27处于熄灭状态。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