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6210发布日期:2022-01-15 08: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音频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音频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录音器,产品形态主要以录音笔的形态出现,这类产品有几个主要特点:产品尺寸大、产品重量重,通常在使用时,通过手持或者夹持在衣物上,以记录工作过程、声音采集相关工作信息。
3.但是这类录音器普遍采用单一的佩戴方式,这些方式无法适用于需要佩戴的所有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考虑多种情况,例如:衣服的结构形式、衣服的材质或衣服的厚度,都会影响采用单一佩戴方式的录音器。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录音器的佩戴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采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录音设备佩戴结构单一,不能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的问题。
8.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音频采集设备,包括终端主体、第一佩戴部和第二佩戴部,其中,终端主体,用于采集音频;第一佩戴部,设置于终端主体;第二佩戴部,设置于终端主体;通过第一佩戴部和/或第二佩戴部将终端主体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采集设备还包括:基板,设置于终端主体的外表面;第一佩戴部和第二佩戴部均设置于基板。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包括:夹持机构;或,组合固定机构,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佩戴部包括:夹持机构;或,组合固定机构,设置于基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别针,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蝴蝶扣,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夹板,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魔术贴,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第二魔术贴,可黏贴在第一魔术贴的外表面,以佩戴终端主体。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吸引盘,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第二吸
引盘,可吸附在第一吸引盘的外表面,以佩戴终端主体。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吸引盘;第一吸引盘包括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吸附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表面。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通过佩戴结构的改进,增加不同的佩戴结构,能够在不同的佩戴场景灵活选用不同的佩戴结构,不受衣服形式、厚度或材质限制,从而提高佩戴者的声音采集质量,为后期的音频数据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源。本公开实施例的音频采集设备适用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人机协同的智能设备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3是图2的主视图;
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26.图5是图4的主视图;
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2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引盘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引盘吸附在第一吸引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终端主体;
32.20:第一佩戴部;
33.30:第一佩戴部;
34.40:基板;401:别针;402:蝴蝶扣;403:第一魔术贴;404:第一吸引盘;4041:第一定位凸起;
35.50:第二魔术贴;
36.60:第二吸引盘;601:第二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8.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
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9.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0.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1.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42.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3.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采集设备,包括终端主体10、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其中,终端主体10,用于采集音频;第一佩戴部20,设置于终端主体10;第二佩戴部30,设置于终端主体10;通过第一佩戴部20和/或第二佩戴部30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46.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采集设备,通过佩戴结构的改进,增加不同的佩戴结构,能够在不同的佩戴场景灵活选用不同的佩戴结构,不受衣服形式、厚度或材质限制,从而提高佩戴者的声音采集质量,为后期的音频数据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源。
47.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主体10是正方体结构,在终端主体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第一佩戴部20与第二佩戴部30结构不相同,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设置于终端主体10的第一侧面,第二佩戴部30设置于终端主体10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这样,由于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的结构不同,因此,可以佩戴在不同的衣物上。
48.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均设置于终端主体10的第一侧面,第一佩戴部20位于第二佩戴部30的上方位置,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佩戴部20或第二佩戴部30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其中,若终端主体10的重量较重,依靠一个佩戴部无法使终端主体10稳定,因此可以将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同时与衣物固定,增加终端主体10的稳定性,提高终端主体10的录音质量。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采集设备还包括:基板40,设置于终端主体10的外表面;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均设置于基板的外表面。用于连接第一佩戴部20和第二佩戴部30,以便于组合不同的佩戴部。
5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40为平板结构,是设置于终端主体10的外表面中部,这样,连接的佩戴部并不是直接与终端主体10连接,保证终端主体10外壳的完整性。
51.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位于基板40的上侧,第二佩戴部30位于基板40的下侧,基板40的大小,可以根据两个不同佩戴部的大小进行相应的选择,其中,基板40与终端主体10的连接结构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20包括:夹持机构;或,组合固定机构,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用于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20位于基板40的上侧,若使用者的衣物较厚,并且表面材质是粗糙结构,第一佩戴部20可以采用夹持机构,衣物较厚便于夹持机构夹持,并且表面粗糙,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佩戴更加稳固,可以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4.可选地,若使用者的衣物较薄,并且表面材质比较光滑,若采用夹持机构,连接不稳固,可能使终端主体10脱落,此时,第一佩戴部20可以为组合固定机构,衣物较薄的情况下,组合固定机构的第一个部件设置在衣物的内侧,组合固定机构的第二个部件设置在衣物的外侧,通过第一个部件和第二个部件的组合固定,可以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佩戴部30位于基板40的下侧,即位于第一佩戴部20的下方,可根据第一佩戴部20的结构,设置其他与第一佩戴部20不同的佩戴部,便于与第一佩戴部20配合使用,将终端主体10稳定的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佩戴部30包括:夹持机构;或,组合固定机构,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用于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佩戴部30位于基板40的下侧,若使用者的衣物较厚,并且表面材质是粗糙结构,第二佩戴部30可以采用夹持机构,衣物较厚便于夹持机构夹持,并且表面粗糙,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佩戴更加稳固,可以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8.可选地,若使用者的衣物较薄,并且表面材质比较光滑,若采用夹持机构,连接不稳固,可能使终端主体10脱落,此时,第二佩戴部30可以为组合固定机构,衣物较薄的情况下,组合固定机构的第一个部件设置在衣物的内侧,组合固定机构的第二个部件设置在衣物的外侧,通过第一个部件和第二个部件的组合固定,可以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20位于基板40的上侧,即位于第二佩戴部30的上方,可根据第二佩戴部30的结构,设置其他与第二佩戴部30不同的佩戴部,便于与第二佩戴部30配合使用,将终端主体10稳定的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固定在衣物上,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10。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采用别针结构,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在基板40的一侧设置有别针401的固定部,在基板40的另一侧设置有别针401的限位部,通过别针401的针状结构穿入佩戴者的衣物,别在衣物上,以此来固定终端主体10。通别针401直接插在较厚的衣物上,并且刺破后不影响衣物的外观及使用,即完成终端主体10的佩戴。
62.可选地,第二佩戴部3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与第一佩戴部20的设置结构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63.结合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蝴蝶扣402,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10。
64.在本实施例中,蝴蝶扣402固定在基板40上,通过蝴蝶扣402的扣件,可以将终端主体10别在使用者的衣物上,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或蝴蝶扣402,第二佩戴部3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或蝴蝶扣402。其中,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采用别针401,第二佩戴部30的夹持机构采用蝴蝶扣402,别针401的针状结构穿入佩戴者的衣物,别在衣物上,蝴蝶扣402的扣件夹在衣物上,通过别针401和蝴蝶扣402配合使用,可以稳定的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夹板,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夹持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10。
66.在本实施例中,夹板固定在基板40上,夹板可以直接夹持在使用者的衣物上,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蝴蝶扣402或夹板,第二佩戴部3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蝴蝶扣402或夹板。通过对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和第二佩戴部30的夹持机构之间相互组合使用,可以稳定的将终端主体10佩戴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67.结合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魔术贴403,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第二魔术贴50,可黏贴在第一魔术贴403的外表面,固定在衣物上,以佩戴终端主体10。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蝴蝶扣402或夹板,第二佩戴部30的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魔术贴403和第二魔术贴50,若佩戴在较薄的衣物上,第一佩戴部20无需使用,通过第一魔术贴403和第二魔术贴50就可以完成佩戴,可选地,第一佩戴部20的夹持机构包括别针401,第二魔术贴50的两端需要露出,这样,才能与第一魔术贴403粘合,因此,第二魔术贴50有部分穿过使用者的胸前、肩部或手腕处的佩戴口,第一魔术贴403的两端与第二魔术贴50的两端粘合,以此将终端主体10固定在使用者的衣物上。
69.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吸引盘404,设置于基板40的外表面;第二吸引盘60,可吸附在第一吸引盘404的外表面,以佩戴终端主体10。
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引盘404和第二吸引盘60为磁铁结构,第一吸引盘404和第二吸引盘60磁极不同,可以相互吸引。
71.在佩戴前,将第二吸引盘60摘下,放在衣物的内侧,然后将第一吸引盘404放在衣物的外侧,通过设备上的第一吸引盘404对第二吸引盘60产生磁力,可以固定在衣物上,以此来实现设备的固定。
72.通过第一吸引盘404和第二吸引盘60的结构,不会破坏衣物,并且佩戴和摘取方便,在第一佩戴部20不适合的场景下,使用者者可以在不更换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磁吸方式进行佩戴。
73.结合图7-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凸起601,设置于第二吸引盘60;第一吸引盘404包括第一定位凸起4041;第二定位凸起601吸附在第一定位凸起4041表面。
74.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吸引盘404对第二吸引盘60的情况下,为了使佩戴的更加稳定方便,在第一吸引盘404为第一定位凸起4041,第二吸引盘60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601,通过第一定位凸起4041和第二定位凸起601的连接固定,可以方便用户定位,保证佩戴
的稳定性。
75.可选地,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组合出多种佩戴结构,例如:别针401与第一吸引盘404方式进行组合、别针401与第一魔术贴403方式进行组合、第一吸引盘404与第一魔术贴403方式进行组合等。
76.通过第一佩戴部和第二佩戴部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组合方式,能组合出多种佩戴方式,使佩戴形式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场景;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设备配件的情况下,适合不同衣物形态和材质,减少设备的运营成本;同时改善了佩戴不便,导致录音质量下降,影响数据分析效果的情况。
77.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