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8960发布日期:2023-05-19 21:1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磁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的磁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使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是已知的。us 10971184 b(专利文献1)和jp 2020-129424 a(专利文献2)中描述到了数据存储设备的示例。这些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外壳、容纳在外壳中的磁带、磁带卷绕机构、磁头组件等。将数据磁性地记录在磁带中。磁头组件包括磁头、使磁头相对于磁带相对运动的磁头驱动装置等。设置在磁头中的元件执行诸如读取记录在磁带中的数据和数据布线的访问。

2、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数据存储设备的磁头驱动装置包括磁头堆叠组件和用于移动磁头堆叠组件的音圈电机。包括弹簧功能的磁头臂设置在磁头堆叠组件的远端。磁头安装在磁头臂上。磁头通过音圈电机沿磁带的宽度方向移动。

3、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数据存储设备的磁头驱动装置包括粗动致动器和微动致动器,与磁带的记录密度的增加相对应。粗动致动器以较大的行程移动磁头。微动致动器以相对较小的行程移动磁头。步进电机或音圈电机(vcm)用于粗动致动器。诸如锆钛酸铅(pzt)的压电元件可用于微动致动器。

4、在专利文献1的磁头驱动装置中,小型磁头通过音圈马达在磁带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在这种类型的传统装置中,磁带可能因与磁头接触而损坏。此外,在传统装置中,难以将磁头稳定地保持在相对于高速移动的磁带的预定位置。在另一种传统装置中,可以使用长度与磁带宽度对应的大磁头。然而,大型磁头很重。因此,难以通过具有悬架功能的磁头臂稳定地支撑磁头。

5、专利文献2的磁头驱动装置包括由音圈电机构成的粗动致动器和由压电元件构成的微动致动器。这种类型的传统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结构复杂,部件数量增加。

6、使用磁盘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盘驱动器是已知的。在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在磁盘表面和磁头之间形成空气轴承。在专利文献2的磁头驱动装置中,使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磁头驱动装置中,为了防止在快绕或快回绕时损坏磁带,采用了磁带与磁头接触的结构。然而,在这种传统装置中,磁头驱动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保持磁头部件并起到微动致动器作用的磁头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磁头驱动装置包括支撑磁头部件的磁头支撑部、第一梁、第一基部侧铰链部、第一磁头侧铰链部、第二梁、第二基部侧铰链部、第二磁头侧铰链部、第一压电单元和第二压电单元。磁头驱动装置包括隔着中间的空间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部。磁头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之间。第一梁从第一基部延伸到磁头支撑部。第一基部侧铰链部将第一梁的基部与第一基部连接。第一磁头侧铰链部将第一梁的远端连接到磁头支撑部。

2、第二梁设在第一梁的相对侧,隔着中间的磁头支撑部。第二梁从第二基部延伸到磁头支撑部。第二基部侧铰链部将第二梁的基部与第二基部连接。第二磁头侧铰链部将第二梁的远端与磁头支撑部连接。第一压电单元设置在第一基部和第一梁的基部之间。第一压电单元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变形使第一梁的远端位移。第二压电单元设置在第二基部和第二梁的基部之间。第二压电单元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变形使第二梁的远端位移。

3、本发明的磁头驱动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磁头部件,起到微动致动器的作用。

4、第一基部侧铰链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梁的基部的宽度,并且第一磁头侧铰链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梁的远端的宽度。第二基部侧铰链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梁的基部的宽度,并且第二磁头侧铰链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梁的远端的宽度。

5、根据实施例,磁头驱动装置呈锥形。在此,锥形是指第一梁的平面形状是宽度从第一梁的基部向第一梁的远端减小的形状。此外,第二梁的平面形状是宽度从第二梁的基部向第二梁的远端减小的形状。

6、在磁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元件容纳部可以设在第一基部侧铰链部的两侧。构成第一压电单元的一对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第一元件容纳部中。第二元件容纳部可以设在第二基部侧铰链部的两侧。构成第二压电单元的一对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第二元件容纳部中。

7、根据实施例,第一压电元件中的一个可以以预定极性设置在第一元件容纳部分中。第一压电元件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元件容纳部中,使得它转动,从而具有相反的极性。成对的第二压电元件中的一个可以以预定极性设置在第二元件容纳部中。成对的第二压电元件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元件容纳部中,使得它转动,从而具有相反的极性。

8、根据实施例,如图3示例性所示,磁头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由金属板部件制成的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第一悬架包括第一梁、第一基部侧铰链部和第一磁头侧铰链部。第二悬架包括第二梁、第二基部侧铰链部和第二磁头侧铰链部。第二悬架相对于通过磁头支撑部的中心的轴线与第一悬架形成线对称形状。

9、例如,如图10所示,包括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磁头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在第一悬架中形成。第二弯曲部在第二悬架中形成。第一弯曲部在板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磁头支撑部以小于或等于90°的角度弯曲。第二弯曲部相对于磁头支撑部在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一侧以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角度弯曲。

10、一些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磁头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梁、第二梁和磁头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阻尼部件,如图5至图9所示。

11、如图14至图17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微型致动器组件和第二微型致动器组件。第一微型致动器组件包括第一磁头支撑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第二微型致动器组件包括第二磁头支撑部、第三悬架和第四悬架。这些第一至第四悬架可以由共同的金属板部件组成并且可以包括基本上共同的结构。

12、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对于通过第一磁头支撑部的中心的轴线线对称。第三悬架和第四悬架相对于通过第二磁头支撑部的中心的轴线线对称。第一磁头支撑部和第二磁头支撑部可以通过连接部彼此连接。

13、例如,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三维磁头驱动装置类似,可以设置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在第一悬架中形成。第一弯曲部相对于第一磁头支撑部在板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以小于或等于90°的角度弯曲。第二弯曲部在第二悬架中形成。第二弯曲部相对于第一磁头部支撑部以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角度在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一侧弯曲。

14、第三弯曲部在第三悬架中形成。第三弯曲部相对于第二磁头支撑部以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角度在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一侧弯曲。第四弯曲部在第四悬架中形成。第四弯曲部相对于第二磁头部支撑部以与第二弯曲部相同的角度在与第二弯曲部相同的一侧弯曲。

15、接下来的描述中将阐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并且通过以下说明,部分这些其它目的和优点会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习得这些目的和优点。通过下文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磁头部件(17)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部件(dm1)(dm2)(dm3)(dm4),该阻尼部件(dm1)(dm2)(dm3)(dm4)设置在所述第一梁(21)、所述第二梁(22)和所述磁头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中。

9.一种驱动磁头部件(17)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基部(13)和第二基部(14),隔着中间的空间彼此面对;一第一磁头支撑部(16),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部(13)和所述第二基部(14)之间,支撑所述磁头部件(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270),将所述第一磁头支撑部(16)与所述第二磁头支撑部(116)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470),该连接部(470)连接所述第一磁头支撑部(16)、所述第二磁头支撑部(116)和所述第三磁头支撑部(416)。


技术总结
一种磁头驱动装置(10A),包括支撑磁头部件(17)的磁头支撑部(16)、第一梁(21)、第二梁(22)、包括一对压电元件(51a、51b)的第一压电单元(51)和包括一对压电元件(61a、61b)的第二压电单元(61)。当对第一压电单元(51)的压电元件(51a、51b)施加电压时,压电元件(51a、51b)变形,第一梁(21)的远端(21b)移动。第二压电单元(61)的压电元件(61a、61b)也因施加电压而变形,使第二梁(22)的远端(22b)沿着与第一梁(21)的远端(21b)相同的方向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半谷正夫,桑田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