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8765发布日期:2022-10-22 00:5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硬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2.移动硬盘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原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专用小型硬盘,由于其轻便、易于携带的特色,也用于不同电脑之间发送文件,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因为物理上以标准硬盘或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
3.现有的移动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移动硬盘进行抗震防摔,当移动硬盘受到碰撞时,容易造成硬盘内部的零件损坏,导致硬盘内部的数据丢失。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具备抗震防摔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移动硬盘进行抗震防摔,当移动硬盘受到碰撞时,容易造成硬盘内部的零件损坏,导致硬盘内部数据丢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防撞垫,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硬盘主体,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移动硬盘主体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底部贯穿至下连接板的底部并螺纹套设有螺母,所述上壳体包括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内表面通过粘连剂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防护层。
6.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其内壁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和上壳体的顶部均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相反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
8.优选的,所述移动硬盘主体的右侧固定镶嵌有数据插座,所述移动硬盘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指示灯,所述上壳体的材料与下壳体的材料相同。
9.优选的,所述外防护层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材料为缓冲海绵。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材料为硅胶,所述内防护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壳体、防滑层、上壳体、固定件、安装螺栓、防撞垫、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螺母、外防护层、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内防护层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
移动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移动硬盘进行抗震防摔,当移动硬盘受到碰撞时,容易造成硬盘内部的零件损坏,导致硬盘内部数据丢失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层,能够便于使用者拿持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设置数据插座,能够便于对移动硬盘主体内部的数据进行读取,并向移动硬盘主体内部存储数据,通过设置指示灯,能够便于对移动硬盘主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通过设置防撞垫,能够便于防止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边角受到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爆炸图。
19.图中:1下壳体、2防滑层、3上壳体、4数据插座、5指示灯、6固定件、7安装螺栓、8防撞垫、9上连接板、10移动硬盘主体、11下连接板、12螺母、13外防护层、14第一缓冲层、15第二缓冲层、16内防护层。
2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5.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壳体3,下壳体1和上壳体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防撞垫8,通过设置防撞垫8,能够便于防止下壳体1和上壳体3的边角受到碰撞损坏,下壳体1和上壳体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硬盘主体10,下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11,上壳体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9,移动硬盘主体10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件6,上连接板9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安装螺栓7,安装螺栓7的底部贯穿至下连接板11的底部并螺纹套设有螺母12,上壳体3包括外防护层13,外防护层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14,第一缓冲层14的内表面通过粘连剂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15,第二缓冲层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防护层16;
26.下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上壳体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其内壁活动连接,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把上壳体3定位在下壳体1的顶部,防止上壳体3前后移动;
27.下壳体1的底部和上壳体3的顶部均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防滑层2,防滑层2相反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通过设置防滑层2,能够便于使用者拿持下壳体1和上壳体3;
28.移动硬盘主体10的右侧固定镶嵌有数据插座4,通过设置数据插座4,能够便于对移动硬盘主体10内部的数据进行读取,并向移动硬盘主体10内部存储数据,移动硬盘主体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指示灯5,通过设置指示灯5,能够便于对移动硬盘主体10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上壳体3的材料与下壳体1的材料相同;
29.外防护层13的材料为铝合金,通过设置外防护层13,能够便于防止第一缓冲层14和第二缓冲层15受到磨损,第一缓冲层14的材料为缓冲海绵;
30.第二缓冲层15的材料为硅胶,内防护层16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通过第一缓冲层14和第二缓冲层15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外防护层1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通过设置内防护层16,能够便于便于对移动硬盘主体10进行限位。
31.使用时,把移动硬盘主体10放入到下壳体1的内表面,把上壳体3放入到移动硬盘主体10的顶部,移动硬盘主体10带动定位块进入到定位槽内部,定位块和定位槽对上壳体3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把安装螺栓7穿过上连接板9、固定件6和下连接板11,并把螺母12旋入到安装螺栓7外表面的底部,安装螺栓7和螺母12把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1固定在固定件6的顶部和底部,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1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1进行固定,使移动硬盘主体10固定在下壳体1和上壳体3的内壁,下壳体1和上壳体3对移动硬盘主体10进行防护,当移动硬盘主体10掉落时,外防护层13与地面接触,第一缓冲层14和第二缓冲层15对外防护层1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内防护层16内部移动硬盘主体10的震动,防止移动硬盘主体10摔坏。
32.综上所述:该抗震防摔的移动硬盘,通过下壳体1、防滑层2、上壳体3、固定件6、安装螺栓7、防撞垫8、上连接板9、下连接板11、螺母12、外防护层13、第一缓冲层14、第二缓冲层15和内防护层16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移动硬盘进行抗震防摔,当移动硬盘受到碰撞时,容易造成硬盘内部的零件损坏,导致硬盘内部数据丢失的问题。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