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信号压缩方法

文档序号:674587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频信号压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信息的信息编码方法、有关的信息译码装置以及在其上录有编码信息的信息记录媒体。
迄今为止已提出过能记录编码声音信息或编码话音信息(这里称作音频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诸如磁光盘等。在编码音频或话音信号方面已有各种高效的编码技术,这类技术的例子有作为分块频谱分裂系统(blocking frequencyspectrum splitting system)的所谓变换编码(transform coding)和作为非分块频谱分裂系统(non-blocking frequency spectrum splitting system)的所谓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系统(SBC)。在变换编码中,时间轴上的音频信号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被分块,把被分块的时域信号变换成频率轴上的信号,从而逐个频带对得到的频域信号编码。在子带编码系统中,把时间轴上的音频信号分裂为多个频带,且不加分块地编码。在一种子带编码系统与变我编码系统的组合形式中,由子带编码系统把时间轴上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频带,而用正交变称把得到的带基(band-based)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以进行编码。
正象在子带编码系统中使用频带分裂滤波器那样,在Bell Syst.Tech.J.杂志(Vol.55,No.8,1976)上由R.E.Crochiere撰写的题为“子带中的话音数字编码”的论文中,讨论了一种所谓的正交镜象滤波器(quadrature mirror filter QMF)。这种QMF滤波器把频谱分成两个等带宽的频带。应用QMF滤波器,在后续的频带分裂信号合成就不产生所谓的混叠(aliasing)。Joseph H.Rothweiler在论文“多相正交滤波器——一种子带编码新技术”(ICASSP 83 BOSTON)中曾讨论把频谱分成等频带的技术。应用这种多相正交滤波器,可以每次把信号分成多个等带宽的频带。
在诸种正交变换技术中,有一种已知的技术是把输入音频信号分成有预定持续时间的若干帧,并且离散富利叶变换(DFT)、离散余弦变换(DCT)或改进的DCT(MDCT)处理得到的帧,把信号从时间轴变换至频率轴。在J.P.Princen与A.B.Bradley合写的论文“使用基于时域混叠消除的滤波器组的子带/变换编码”(ICASSP 1987)中可以找到有关MDCT的讨论。
如把上述的DFT或DCT用作波形信号的正交变换方法,那么采用一个由M个样本构成的时间块(time block),可得到M个独立的实数数据。为减小这些时间块之间的接合失真,要在二相邻时间块之间重迭每M1个采样数据。所以,在DFT或DCT中,对(M-M1)个样本数据求平均而得到M个实数数据,从而在以后对这些M个实数数据作量化和编码。
相反地,若把上述的MDCT用作正交变换方法,则可根据在两个相邻时间块之间重叠M个采样数据从2M个样本得到M个独立的实数数据。即,若采用MDCT,那么可对M个样本数据求平均而得到M个实数数据,然后对这M个实数数据进行量化和编码。在译码装置中,把每一时间块中反变换得到的诸波形分量相加,以影响波形信号的重建。
同时,如果延长正交变换的时间块,则可提高频率分辨率,结果可把信号能量集中于规定的谱信号分量。这样,应用MDCT,其中的正交变换是应用在两相邻时间块之间叠加一半样本数据而获得的长时间块执行的,而且谱信号分量的数据目与原先的时域样本数据相比并未增加,则可实现比应用OFT或DCT更高的编码效率。再者,如果相邻时间块互相重叠得足够长,还可减少波形信号的时间块之间的接合失真。
利用滤波器或正交变换量化逐个频带分裂的信号分量,能控制承受量化噪声的频带,从而利用掩蔽作用使编码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通过在量化前用每个频带中信号分量绝对值的最大值使各样本数据归一化,可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
由于采用频带分裂宽度对音占信号频谱分裂造成的信号分量实现量化,所以最好使用考虑了人的心理声学特性的带宽。即,最好把音频信号频谱分成多个(例如25个)临界频带(critical band)。临界频带的宽度随着频率增高而加宽。在这种情况下,对带基数据作编码时,把位固定地或自适应地分布在各临界频带之间。例如,在对由MDCT导出的特殊系数数据作自适应位分配时,就采用自适应分配的位数据对每个临界频带范围内由MDCT产生的谱系数数据实行量化。下述两种技术就是已知的位分配技术。
在R.Zelinsky与P.Noll合写的“话音信号的自适应变换编”(刊于IEEETransactions of 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Vol.ASSP-25,1977.8)论文中,位分配是根据各临界频带中的信号幅值实施的。这种技术形成一种平坦的量化谱并把噪声能量减至最小,但由于该技术未利心理声学掩蔽效应,故听众发觉的噪声大小并非最佳。
在M.A.Krassener撰写的论文“临界频带编码器——听觉系统感性要求的数字编码法”(MIT,ICASSP1980)中叙述的一种技术,利用心理声学掩蔽效应确定固定的位分配,对每个临界频带产生必要的位分配。然而,由于这种技术的位分配是固定的,所以即使是一种诸如正弦波的强的音调信号也得不到最佳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把可以用于位分配的那些位划分成固定样式的分配,它是对每个频带或由频带细分出来的第一小段频带固定的,而位分配部分取决于每段中的信号幅值。划分比率根据一个与输入信号相关的信号设定,从而信号频谱的样式越平稳,则固定分配样式部分的划分比率越高。
应于这种方法,如果音频信号有高能量集中在某限定的谱信号分量中,像在正弦波的情况那样,就把大量的位分配给包含信号谱分量的某一段频带,以从整体上大大改善信噪比。一般而言,人的听觉对具有强的谱信号分量的信号十分敏感,所以若采用此法改善了信噪比,就不仅能改善测得的数字值,而且也可在质量上改善听到的音频信号。
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其它的位分配方法,而且感性的模型也更精微,所以如果编码设备是高性能的,可以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
有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一般是找出一种能尽量正地实现理论S/N比的实数位分配基准值,并用与之近似的某个整数作为分配位数。
在本受让人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SN08/374518中,提出的一种方法在感性上把关键音调分量从谱信号分量中分离出来,并同其它谱分量分开对这些音调分量编码,从而保证以高压缩比有效地对音频信号编码,而基本上不产生感性劣化。
为了构建实用的编码串,如果对要作归一化与量化的每个频带用预设的位数对量化精细度信号与归一化系数信息编码,并且对已归一化与量化的谱信号分量编码,就能达到目的。在ISO标准中(ISO/IEC 11172-31993(E),a993),描述了一种高效率方法,其中设置了代表量化精细度信息的位数,且在逐个频带不一样,把代表量化精细度信息的位数设置成随着频率增高而变得更小。
还有一种已知方法是根据例如译码设备中归一化系数信息来确定量化精细度信息,而不是直接对量化精细度信息编码。然而,由于归一化系数信息与量化精细度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用该方法确定的,所以将来不能引入基于某种先进的感性模型的量化精细度控制。再者,如果要实现的压缩率有一个宽度,就必需根据逐个压缩率来设定归一化系数信息与量化精细度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D.A.Huffman撰写的论文“最小冗余代码的构成方法”(Proc.I.R.E.,40,p.1098,1954)中,还叙述了一种已知的编码方法,即利用可变长度代码更有效地对已量化的谱信号分量编码。
以上只是引用了若干提高编码效率方法的例子,这类方法在不断涌现。所以,如果该标准已经结合了新研究出来的方法,那么就能在同样的记录时间里实现更长持续时间的记录或以更高的质量录制量音频信号。
在确定上述标准时,采取了一种准备供将用作标准修订或扩充的办法,其中对记录涉及到信息记录媒体标准的标志信息留有余地。例如,在最初的标准化中,把“0”记录为1位的标志信息,而在标准修订中,则把“1”记录为标志信息。符合该修订标准的再现设备检查标志信息是“0”还是“1”,若标志信息是“1”,就读出信号并由信息记录媒体再现。若标志信息“0”,而且再现设备也符合最初确定的标准,则读出信号并根据这一标准由信息记录媒体再现。否则,就不再现信号。
上述的常规信息编码方法在例如

图1所示的信息编码和/或译码设备(这里把压缩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简称为记录/再现设备)上实施。
记录/再现设备用磁光盘1作为信息记录媒体,它靠主轴电动机51使之旋转。在磁光盘1上作数据记录期间,由光头53辐射激光光束作记录,而由磁头54施加相应于记录数据的调制磁场,即利用磁场调制来记录,从而沿着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记录数据。由磁光盘1再现数据时,光头53跟踪盘1的记录轨迹,并检测从磁光盘1反向的激光光束偏振方向造成的变化,实现光磁再现。
光头53由光学元件组成,诸如激光光源(例如激光二极管)、准直透镜、物镜、偏振光束分裂器或柱面透镜以及具有预设图案的光接收部分的光电探测器。光头53面向磁头54设置,中间是磁光盘1。为在磁光盘1上记录数据,磁头54由记录系统的磁头驱动电路66驱动,如后面解释的那样,在激光光束辐射在磁光盘1的目标轨迹上时,利用根据磁场调制系统执行热磁记录的方法,以便施加相应于记录数据的调制磁场。此外,光头53检测从目标轨迹反向的激光光束,分别应用像散法与推挽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道跟踪误差信号。为由磁光盘1再现数据,光头53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与道跟踪误差信号,同时也检测激光光束从目标轨迹反向的光束的偏振角的差异(Kerr旋转),以产生重放信号。
光头53的输出被送到射频电路55,然后由该射频电路从光头53的输出里提取聚焦误差信号与道跟踪误差信号,并把提取的信号送给伺服控制电路56,与此同时,像后面解释的那样,把重放信号转换成双电平信号并将该信号按规定路线发送给再现系统的译码器71。
伺服控制电路56例如由聚焦伺服电路、道跟踪伺服电路、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和螺纹伺服控制电路组成。聚焦伺服电路对光头53的光学系统作聚焦控制,从而使聚焦误差信号为零。道跟踪伺服电路对光头53的光学系统作道跟踪控制,从而使道跟踪误差信号为零。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控制主轴电动机51,用以旋转驱动磁光盘1以预设的转速(如恒定的线速度)旋转。螺纹伺服控制电路把光头53和磁头54移到系统控制器57指定的磁光盘1的目标轨迹位置。执行这类各种控制操作的伺服控制电路56向系统控制器57发送由伺服控制电路56控制的各种元件的规定操作状态的信息。
对系统控制器57连接了键输入单元58与显示器59。系统控制器57通过键输入单元58由操作输入信息来控制记录系统和再现系统,还根据从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读出的诸如标题时间或缩与代码Q数据等基于扇区的地址信息来控制被光头53和磁头54跟踪的记录轨迹上的记录位置或再现位置。系统控制器57还根据记录/再现设备的数据压缩率与记录轨迹上的再现位置信息,把要再现的时间显示在显示器59上。
对于这一再现时间显示,把由磁光盘1记录轨迹再现的基于扇区的地址信息(例如标题时间或缩写代码Q数据(绝对时间信息)),乘上数据压缩率的倒数(例如1/4压缩进为4),以求得在显示器59上显示的实际时间信息。在记录期间,如把绝对时间信息记录(预格式化)在例如磁光盘的记录轨迹上,则可把这个预格式化的绝对时间信息读出并乘上数据压缩率的倒数,根据实际记录时间来显示当前的位置。
在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把来自输入端60的模拟音频输入信号Ain经低通滤波器61馈给模/数(A/D)转换器62,然后,由模/数转换器量化该模拟音频输入信号Ain。另一方面,把来自输入端67的数字音频输入信号Din经数字输入接口电路68供给ATC编码器63。ATC编码器63对预设的传送率(对应于由A/D转换器62量化的输入信号Ain)的数字音频PCM数据执行与预设的数据压缩率相关的比特压缩(bit compression)(数据压缩)。由ATC编码器63输出的已压缩的数据(ATC数据)按规定路线传送给存储器(RAM)64。若数据压缩率是1/8,则把这一区域的数据传送率减至标准格式(CD-DA格式)数据传送率75个扇区/秒的1/8,即减至9.375个扇区/秒。
存储器64的数据写入与数据读出受控于系统控制器57,用于暂存由ATC编码器63提供的ATC数据,以在必要时把数据记录在盘上。即,例如对于1/8的数据压缩率,ATC编码器63提供的压缩的音频数据的数据传送率减至标准CD-DA格式数据传送率75个扇区/秒的1/8,即减至9.375个扇区/秒。被连续记录在存储器64里的正是这种已压缩的数据。如上所述,记录8个扇区之一就足够了。然而,由于实际上无法每隔8个扇区记录,所以作扇区连续记录,这在后面再解释。
这种记录是以猝发方式进行的,即在数据传送率等于标准CD-DA格式(即75个扇区/秒)把集群(cluster)作为一个记录单元以间歇式记录的,其间插有一个非记录时间间隔。
集群包括预设的多个扇区,如32个扇区,而有若干扇区位于每个集群的前后。即,在存储器64中,按上述的位压缩率以低的传送率9.375(=75/8)个扇区/秒连续写入数据压缩率为1/8的ATC音频数据,并以上述的75个扇区/秒传送率以猝发方式作为记录数据读出。包括非记录时间间隔的读出与记录数据的总数据传送率就是上述的低传送率9.375个扇区/秒。然而,在猝发状记录时间范围内的瞬时数据传送率是上述的瞬时传送率75个扇区/秒。所以,如果盘的转速同标准CD-DA格式的速度(恒定线速度)一致,那么所作的记录具有同CD-DA格式一样的记录密度与存储样式。
在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瞬时传送率)下,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ATC音频数据(即记录数据)被送给编码器65。在存储器64提供给编码器65的数据串中,一个记录的连续记录单位是“集群”,它由多个(例如32个)扇区组成,并在“集群”的前后有若干个集群连接扇区。这种集群连接扇区被设置成比编码器65里的交叉长度还要长,所以交叉无法影响其它集群的数据。
对于以上述猝发方式提供给编码器65的记录数据,编码器65执行纠错处理,即奇偶附加、交叉或EFM编码。正是由编码器65处理的这种记录数据按规定路线被发送到磁头驱动电路66。把磁头54连接到该磁头驱动电路66,而该驱动电路驱动磁头对磁光盘1施加对应于该记录数据的调制磁场。
如上述那样控制存储器64的系统控制器57还控制着记录位置,从而把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记录数据连续地记录在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上。通过系统控制器57管理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来控制记录位置,以对伺服控制电路56提供控制信号,指出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上的记录位置。
下面说明再现系统。设计该再现系统用于再现由上述记录系统连续记录在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上的记录数据,它包括由射频(RF)电路55馈给的双电平型式的重放输出的译码器71,而重放输出是由光头53用激光光束跟踪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获得的。这种再现系统不仅能读出磁光盘1的信息信号,还能读出诸如Compact Disc(商标名)等只读光盘的信息信号。
译码器71是上述记录系统中编码器65的对应器件。具体地说,该译码器利用上述EFM译码的纠错译码方法处理来自RF电路55的双电平重放输出,并以快于常规传送率的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再现数据压缩率为1/8的ATC音频数据。把译码器71得到的重放数据按规定路线送至存储器(RAM)72。
存储器72的数据读写由控制器57控制,从而把译码器71以75个扇区/秒传送率提供的重放数据以猝发方式在同样的75个扇区/秒传送率下写入其中。以对应于1/8数据压缩率的9.3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从存储器72连续读出以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写入存储器75的重放数据。
系统控制器57执行存储器控制,在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下以猝发方式把重放数据写入存储器72,并通过这种存储器控制从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以猝发方式连续读出写在存储器72里的重放数据。除了对存储器72作上述存储器控制外,系统控制器57还通过这种存储器控制对磁光盘1记录轨迹以猝发方式连续再现写在存储器72里的重放数据执行重放位置控制。通过系统控制器57管理以猝发方式从磁光盘1读出的重放数据的重放位置来控制重放位置,以向伺服控制电路56提供控制信号,指出磁光盘1或光盘的记录轨迹上的重放位置。
作为重放数据而获取的ATC音频数据,以9.3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连续读出,并按规定路线送给ATC译码器73。ATC译码器73能应付A编译码与B编译码。这个ATC译码器73是记录系统中的ATC编码器63的对应器件,利用ATC数据的8倍数据扩展(位扩展)再现16位数字音频数据。把来自ATC译码器73的数字音频数据按规定路线送给数/模(D/A)转换器74。
D/A转换器74把ATC译码器73提供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把信号以形成模拟音频输出信号Aout,于是在输出端76经低通滤波器75输出从D/A转换器74获得的模拟音频输出信号Aout。
然而,如果只能再现由预设标准(在此称为“老标准”或“第一编码方法”,已获得应泛应用)记录的信号的再现设备(在此把这类再现设备称谓“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设备”)不能再现应用更高效率编码系统的高级标准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则设备用户就感到不便。在此把这种高级标准称谓“新标准”或“第二编码方法”。特别是在编制老标准时开发的某些再现设备中,忽视了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标志信息,而且在假设这些信号全是用老标准记录的情况下,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信号。即,如果信息是按新标准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那么不是所有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设备都能识别这些信息。所以,如果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设备把其上录有符合新标准的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当作其上录有符合老标准的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来分析并进行再现,就会出现该设备无法正常操作或产生令人讨厌的噪声的状态。
图2表示在以上述方法把记录信号编码于磁光盘的情况下的常规格式化例子。在图2例子中,假设已在盘上记录了四个音频信号数据(四个音乐号)。
图2中,盘上不仅录有四个音频信号数据,还录有用于记录/再现音频信号数据的管理数据。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0与1中,分别录有前导(leading)与结尾(trailing)数据号。在图2例子中,分别把1和4录为前导与结尾数据号值,表示已在盘上记录了从号1至4的四个音频信号数据。
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5-8中,在地址存贮位置上记录有在其中规定管理数据区部分的信息,以及“在其中规定录有每个音频信号数据的盘部分数据”的地址信息。以音频信号数据的顺序(即以号播放顺序)记录地址存储位置信息,这样就在地址5中存储第一播放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信息,而在地址6中存储第二播放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信息,并以此类推。通过应用这种管理数据,只要交换地址5和6的内容而不是交换音频信号数据的实际记录位置,便能容易地实现第一与第二编号的再现顺序。在管理数据区保留一个填上0的备用区,允许将来的扩展。
假设已研究出某一种编码方法,这里称作A编译码,采用这种编码方法实行盘记录格式的标准化,而且还研究出一种代表A编译码扩展的更高效的编码方法,这里把它称作B编译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由B编译码方法编码的信号记录在其上录有用A编译码方法编码的信号的同类盘上。若能把B编译码的信号同样用A编译码法记录,则可以盘上录制更长时间或更高质量的信号,这样就便于扩大盘的应用范围。
把用代表A编译码方法扩展的B编译码方法编码的信号记录在盘上,则在图2所示设计成只符合老标准(A编译码)的盘上作为备用区的地址2中记录图3所示的模式指定(mode designation)信息。模式指定信息“0”规定按老标准记录,模式指定信息“1”规定按新标准(B编译码)记录,这样,若模式指定信息在盘再现期间为“1”,可见是按新标准记录,即在盘上已完成B编译码的记录。
此外,如果在盘上记录B编译码的信号,则用于形成下一个记录图2所示每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开始与结束地址)区域的备用区之一就被用作编译码指定信息区。编译码指定信息“0”规定按老标准编码由地址信息(包括开始与结束地址)指定的音频信号数据,而编译码指定信息“1”规定按新标准(B编译码)编码由地址信息指定的音频信号数据。
以这种方式可在同一张盘上记录用A编译码法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并与用B编译码法编码的数据共存,从而就可用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设备来再现盘上的数据。
然而,使用上述的盘还无法根据外观来鉴别记录是用老标准还是用新标准实现的,从而用户用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设备再现盘的内容就有风险。此时,如果假定这些记录的信号是按老标准编码的,就把再现设备设计成再现所有记录的信号,假定已记录的信号按A编译码法编码而再现设备试图再现信号,不再试图随时检查按老标准把地址2置为0,因而风险很大,即盘的内容无法再现,或产生杂乱的噪声,给用户带来不便。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信息编码的信息编码方法、相关的信息译码设备以及信息记录媒体,其中,不会错误地再现用老标准设计的再现设备无法再现的数据,而且向用户传送告知用户信息记录媒体内容的信息,使采用老标准再现设备的用户免生烦恼。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信息编码的信息编码方法、相关的信息译码设备以及信息记录媒体,其中,能以低成本构造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编码信息的装置,并可通知符合老标准设计的再现装置,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哪些信息内容是按新标准记录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编码方法中,在按第二编码方法编码信息时,即该信息无法用只适合第一编码法的装置再现时,就按第一编码法编码通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译码设备中,配备再现装置,用可选的指定顺序,再现按第一编码法和第二编码法编码的信息,后者无法用只适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实现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上录有按第二编码法编码而无法用只适合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实现再现的信息,以及按第一编码法编码的通知信息。
这样,根据本发明,若希望以第二编码法(新标准编码法)对信息编码,并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已编码的信息,就以第一编码法(老标准编码法)编码通知信号,并录制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告诉用户这一事实,即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部分信号无法用只适合第一编码法(老标准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另一方面,如果信息用适合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那么不根据第一编码法编码的信息就不被再现,以免用户苦恼或产生噪声。
按第二编码法编码信息(无法用只适合以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编码方法包括产生管理信息,其中包括由第一编码法编码的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且该通知信息可按第一编码法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译码设备包括再现装置,在根据管理信息(包括由第一编码法编码的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再现按第二编码法编码的信息时(该信息无去用只适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用于对按第二编码法编码的信息进行选择和译码。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在其上录有按第一编码法编码的通知信息,该信息可用适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
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按第一编码法(老标准编码法)编码的通知信息是预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当用第二编码法(新标准编码法)编码信息并把已编码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时,管理信息的内容起作用,从而在用适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再现该记录媒体时,通知信息适于同由第二编码法编码的录制信息一起被再现,以便通知使用适于第一编码法的再现装置的用户,该信息实际上是以第一编码法录制的。
图1是电路的方框图,表示常规的用于已压缩数据的记录/再现设备的示例性配置。
图2表示常规技术的编码方法。
图3表示另一种常规技术的编码方法。
图4是电路方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二示例结构的记录/再现设备的结构。
图5是电路方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设备的编码装置的结构。
图6是电路方框图,表示编码装置的变换装置的结构。
图7是电路方框图,表示编码装置的信号分量编码装置的结构。
图8是电路方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记录/再现设备的译码装置的结构。
图9是电路方框图,表示编码装置的逆变换装置的结构。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编码装置。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结构的格式。
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结构的格式。
图13是流程图,表示适应新标准而设计的记录设备中数据记录的处理流程,用于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示例结构。
图14是流程图,表示适应新标准而设计的记录/再现设备中数据再现的处理流程,用于构成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结构。
图15表示本发明第二示例结构应用的重放顺序表。
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结构的格式。
图17是流程图,表示适应新标准而设计的记录设备中数据记录的处理流程,用于构成本发明的第三示例结构。
图18是流程图,表示适应新标准而设计的记录/再现设备中数据再现的处理流程,用于构成本发明的第三示例结构。
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信息编码的信息编码法、一相关的信息译码设备和一设计得符合第一编码法(这里称作A编译码或老标准)、第二编码法(这里称作B编译码或新标准)的信息记录媒体。新标准表示老标准的扩展型式。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编码方法,由图4的信息编码和/或译码设备实施,即一种已压缩数据的记录/再现设备,这里简称记录/再现设备。
先解释图1所示记录/再现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在图4所示的记录/再现设备中,靠主轴电动机51作旋转的磁光盘1被用作信息记录媒体。在磁光盘1上记录数据时,由磁头54施加按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同时由光头53辐射激光光束,利用磁场调制记录方法沿着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记录数据。再现期间,由光头53跟踪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并检测出磁光盘1使反射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的变化,由此实现光磁再现。
光头53由一些光学元件组成,例如作为激光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准直透镜、物镜、偏振光束分裂器或柱面透镜以及具有预设图形的光接收部分的光电探测器。光头53面对磁头54设置,中间夹有磁光盘1。在磁光盘1上记录数据时,如后面解释的那样,记录系统的磁头驱动电路66驱动磁头54,施加对应于记录数据的调制磁场,同时把激光光束辐射到磁光盘1的目标轨迹上,由此根据磁场调制系统执行热磁记录。此外,光头53检测从目标轨迹反射的激光光束,分别运用像散法与推挽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与道跟踪误差信号。从磁光盘1再现数据时,光头53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与道跟踪误差信号,同时也检测来自激光光束目标轨迹的反向光偏振角的差异(Kerr旋转),以产生重放信号。
把光头53的输出送给RF电路55,后者从光头53的输出里把聚焦误差信号与道跟踪误差信号提取出来送给伺服控制电路56,同时把重放信号转换成双电平信号,并按规定路线送给在后面再作解释的再现系统的译码器71。
伺服控制电路56由例如聚焦伺服电路、道跟踪伺服电路、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和螺纹伺服控制电路组成。聚焦伺服电路对光头53的光学系统作聚焦控制,使聚焦误差信号为零。道跟踪伺服电路对光头53的光学系统作道跟踪控制,使道跟踪误差信号为零。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控制主轴电动机51,以旋转驱动磁光盘1以预定转速(如恒定的线速度)旋转。螺纹伺服控制电路把光头53和磁头54移到系统控制器57指定的磁光盘1的目标轨迹位置。执行这些不同控制操作的伺服控制电路56向系统控制器57发送规定各种元件(受控于伺服控制电路56)操作状态的信息。
将键输入单元58和显示器59连至系统控制器57。系统控制器57通过操作由键输入单元58输入的信息而控制记录系统和再现系统。系统控制器57还根据从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读出的基于扇区的地址信息(诸如标题时间或缩写码Q数据)控制着由光头53与磁头54跟踪的记录轨迹上的记录位置或再现位置;还根据记录/再现设备的数据压缩率与记录轨迹上的再现位置信息,把再时间显示于显示器59上。
对于这种再现时间显示,把由磁光盘1记录轨迹再现的基于扇区的地址信息如标题时间或缩写码Q数据(绝对时间信息)乘上数据压缩率的倒数(例如1/4压缩时为4),以求得在显示器59上显示的实际时间信息。在记录期间,如把绝对时间信息记录(预格式化)在例如磁光盘的记录轨迹上,则可把这个预格式化的绝对时间信息读出并乘上数据压缩率的倒数,根据实际记录时间来显示当前的位置。
在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把来自输入端60的模拟音频输入信号Ain经低通滤波器61馈给模/数(A/D)转换器62,再由模/数转换器62量化该模拟音频输入信号Ain。另一方面,把来自输入端67的数字音频输入信号Din经数字输入接口电路68供给ATC编码器63。ATC编码器63对预设传送率(对应于A/D转换器62量化的输入信号Ain)的数字音频PCM数据执行与预设数据压缩率相关的位压缩(数据压缩)。由ATC编码器63输出的已压缩数据(ATC数据)按规定定路线发送给存储器(RAM)64。若数据压缩率是1/8,则把该区域的数据传送率减为标准格式(CD-DA格式)数据传送率75个扇区/秒的1/8,即减到9.375个扇区/秒。
存储器64的数据写入与数据读出受控于系统控制器57,用于暂存由ATC编码器的63提供的ATC数据,以在必要时把数据记录在盘上。即,例如对于1/8的数据压缩率,ATC编码器63提供的已压缩的音频数据,其数据传送率已减到标准CD-DA格式数据传送率75个扇区/秒的1/8,即减为9.375个扇区/秒。被连续记录在存储器64里的正是这种已压缩的数据。如上所述,这对于记录8个扇区之一已足够了。然而,由于实际上无法每隔8个扇区记录,所以要求扇区连续记录,这在后面再解释。
这种记录是以猝发方式进行的,即以等于标准CD-DA格式的数据传送率(即75扇区/秒)的数据传送率把集群作为一个记录单元以间歇方式记录,其间插有一个非记录时间间隔。集群包括预设的多个扇区,如32个,而有若干个扇区位于每个集群的前后。即,在存储器63中,按上述位压缩率以低的传送率9.375(=75/8)个扇区/秒连续写入数据压缩率为1/8的ATC音频数据,并以上述的75个扇/秒的传送率以猝发方式作为记录数据读出。包括非记录时间间隔的读出与记录数据的总数据传送率就是上述的低传送率9.375个扇区/秒。然而,在猝发状记录时间范围内的瞬时数据传送率是上述的瞬时传送率75个扇区/秒。所以,如果盘的转速与标准CD-DA格式的速度(恒度线速度)一致,那么所作的记录具有同CD-DA格式一样的记录密度与存样样式。
在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瞬时传送率)下,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ATC音频数据,即记录数据,被送给编码器65。在存储器64提供给编码器65的数据串中,一个记录的连续记录单位是“集群”,它由多个(如32个)扇区组成,并在“集群”前后有若干个集群连接扇区。这种集群连接扇区设置得比编码器65里的交叉长度还要长,所以交叉无法影响其它集群的数据。
对于以上述猝发方式提供给编码器65的记录数据,编码器65执行纠错处理,即奇偶附加、交叉或EFM编码。正是由编码器65处理的这种记录数据按规定路线被发送给磁头驱动电路66。把磁头54连接到该磁头驱动电路66,该磁头驱动电路驱动磁头对磁光盘1施加对应于该记录数据的调制磁场。
如上所述那样控制存储器64的系统控制器57还控制着记录位置,把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记录数据连续地记录在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上。通过系统控制器57管理以猝发方式从存储器64读出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来控制记录位置,以对伺服控制电路56提供控制信号,指出磁光盘1记录轨迹上的记录位置。
设计再现系统用于再现由上述记录系统连续记录在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上的记录数据,它包括由RF电路55馈给双电平型主放输出的译码器71,而重放输出由光头53用激光光束跟踪光盘1的记录轨迹获得。这种再现系统不仅能读出磁光盘1的信息信号。还能读出只读光盘如Compact Disc(商标名)的信息信号。
译码器71是上述记录系统中编码器65的对应装置。具体地说,该译码器利用对上述EFM译码纠错的译码方法处理来自RF电路55的双电平重放输出,并以快于常规传送率的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再现数据压缩率为1/8的ATC音频数据。把译码器71得到的重放数据按规定路线发送给存储器(RAM)72。
存储器72的数据读写由控制器57控制,从而把译码器71以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提供的重放数据以猝发方式在同样的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提供的重放数据以猝发方式在同样的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下写入其中。以对应于1/8数据压缩率的9.3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从存储器72连续读出以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写入存储器75的重放数据。
系统控制器57执行存储器控制,在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下的猝发方式把重放数据写入存储器72,并通过这种存储器控制从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以猝发方式连续读出写在存储器72里的重放数据。除了对存储器72作上述存储器控制外,系统控制器57还通过这种存储器控制从磁光盘1的记录轨迹,执行以猝发方式连续再现写在存储器72里的重放数据的重放位置控制。通过系统控制器57管理以猝发方式从磁光盘1读出的重放数据的重放位置来控制重放位置,以向伺服控制电路56提供控制信号,指出磁光盘1或光盘的记录轨迹上的重放位置。
作为重放数据而获取的ATC音频数据,以9.375个扇区/秒的传送率连续读出,并按规定路线送给ATC译码器73。ATC译码器73能应付A编译码与B编译码,它是记录系统中ATC编码器63的对应装置,利用ATC数据的8倍数据扩展(位扩展)再现16数字音频数据。把来自ATC译码器73的数字音频数据按规定路线送给数/模(D/A)转换器74。
D/A转换器74把ATC译码器73提供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而形成模拟音频输出信号Aout,于是输出端76经低通滤波器75输出从D/A转换器74获得的模拟音频输出信号Aout。
已详细解译了上述适用于图4的记录/再现设备的高效压缩编码的结构状况。具体地说,适用于图4记录/再现设备的高效压缩编码结构对应于编码器63。在编码器63中,应用诸如子带编码(SBC)、自适应变换编码(ATC)和自适应位分配等高效编码技术对诸如音频PCM信号等输入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将参照图5说明这些高效压缩编码技术。
根据本发明对声学波形信号编码执行信息编码法的信息编码设备(图4的编码器63),利用变换装置11a把输入信号波形10a变换成信号频率分量10b,由信号分量编码装置11b对该信号频率分量10b编码,接着用代码串发生装置11c里的信号分量编码装置11b根据被编码信号10c产生代码串10d。
变换装置11a频带分离滤波器12a输入信号20a分为两个频带以产生两个频带信号20与20c,而这两个频带信号由前向正交变换装置12b与12c应用MDCT变换为谱信号分量20d与20e。输入信号20a对应于图5的信号波形10a,而输入信号20c与20e对应于图5的信号频率分量10b。在具有图6所示结构的变换装置11a中,两个频带信号20b与20c的带宽是输入信号20a带宽的一半,从而输入信号20a变细了一半。当然,可把变换装置11a可做得与上述结构不同,例如可把变换装置12a设计成运用MDCT把输入信号直接变换为谱信号,或应用DFT或DCT代替MDCT来变换输入信号。还可利用频带分离滤波器把输入信号分离为频带分量。然而,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中,上述以正交变换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变换的方法最合适,因为它可以用较少的处理量获得大量的频率分量。
如图7所示,信号分量编码装置11b应用归一化装置13a逐个预设频带地对信号分量30a实施归一化。此外,信号分量编码装置11b运用量化精细度装置13b根据信号分量30a计算量化精细度信息30c。接着,根据量化精细度信息30,量化装置13c对来自归一化装置13a的已归一化信号30b进行量化。信号分量30a对应于图5的信号频率分量10b,而量化装置13c的输出信号30d对应于图5的已编码信号10c。除了已量化的信号分量以外,在输出信号30d里还含有用于归一化的归一系数信息和量化精细度信息。
用于根据上述信息编码设备产生的代码串而再生音频信号的信息译码设备,即图4实施例中的译码器73,应用代码串分解装置14a从代码串40a里提取各信号分量的代码40b,信息译码设备运用信号分量译码装置14b恢复信号分量40c,并利用逆变换装置14c由已恢复的信号分量40c再生声学波形信号。
信息译码设备的逆变换装置14c的配置如图9所示,它是图6中变换装置的对应装置。在图9的逆变换装置14c中,逆变换装置15a与15b对输入信号50a与50b对输入信号50a与50b实行逆正交变换,以恢复各频带信号,再由频带合成滤波器15c对这些频带信号实施合成。输入信号50a与50b对应于信号40c,即已被信号分量恢复装置14b恢复的各信号分量。频带合成滤波器15c的输出信号50c对应于图5的声学波形信号40d。
图10示出由上述图6中信息编码装置的变换装置获取的谱信号。图10的谱分量对应于由MDCT(具有转换成dB的大小)算出的谱分量绝对值。即,在本发明的信息编码设备中,把输入信号转换成从一个预设时间块到另一时间块的64个谱信号,将这64个谱信号组成从[1]~[8]的8个频带,这里称为编码单元,并逐个编码单元实行归一化和量化。如果根据频率分量的分布方式的编码状态逐个编码单元地改变量化精细度,就可实现音质变劣最小的在感性上有效的编码。
上述方法还可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例如,采用可变长度编码技术可提高编码效率,即对出现频度高的代码和出现频率低的代码分别赋予较短和较长的代码长度。而且,如果把对输入信号编码的预设时间块(即正交变换的变换区段长度)选得长些,则可减少每个时间块里的辅助信息量,诸如量化精细度信息或归一化系数信息。此外,由于同时提高了频率分辨率,所以能更精细地控制频率轴上的频率精细度,从而提高了编码效率。
同时,图4中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设备,除了上述那样配置外,还有一个只读存储(ROM),里面存有用A编码码法编码的通知信号。
在系统控制器57的控制下从ROM80里读出的通知信号,不时地经RAM64写在磁光盘1上。例如,通知信号为“请用适合B编译码的再现机器再现该盘的信号”,或“盘中有两个音乐号无法用适合B编译码的再现设备以外的设备再现”这类通知可在系统控制器57控制下通过简短语素(即this、re、pro、du、cing等等)的合成而产生。这样,就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通知,并用小容量的ROM记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1所示第一实施例列出一种格式,其中,把上述通知信号与磁光盘上的编码信号一起记录。同时,在图11的例中,同一块盘上录制了A编译码法(老标准)与B编译码法(新标准)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
就是说,在图11的例中,把指示为音频信号数据4的第四音频信号数据(第四音乐编号)和指示为音频信号数据2的第二音频信号数据(第二音乐编号)采用A编译码法编码,而把指示为音频信号数据1的第一音频信号数据(第一音乐编号)和指示为音频信号数据3的第三音频信号数据(第三音乐编号)采用B编译码法编码。在图11的例中,把采用A编译码法编码的上述通知信号,作为规定为音频信号数据0的音频信号记录。加在这类音频信号数据后的数字并不代表重放的顺序。重放顺序由后面解释的地址存储位置确定。在图11的例中,在地址10000~38980中记录音频信号数据4,在地址3898 1~70039中记录音频信号数据2,在地址80002~118997中记录音频信号数据1,在地址140002~169224中记录音频信号数据3。当然,图11仅是个例子,说明可记录大量的音频信号数据,而用于记录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并不限于图11的例子。
在其上录有这类音频信号数据的盘中,第一示例的格式是这样编排的,即用于记录和/或再现这类音频信号数据的管理数据、与通知信号有关的管理数据,都与其它信号有关的管理数据相隔离的方式记录。
具体说,在图11中,把规定通知信号数据(按老标准记录)的前导数据号的前导数据号记录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0里,而把规定通知信号数据(按老标准记录)的结尾数据号的结尾数据号记录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1里。在图11的例中,老标准前导数据号值为“1”,而老标准结尾数据号值也是“1”,表示适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只被允许从盘内取出一种数据。
模式指定信息还在管理数据区域的地址2内记录成再现指定信息。模式指定信息具有0和1的值分别指示已经完成了仅根据老标准(A-编译码)的记录和包括新标准(B-编译码)的记录。在图11的例子中,模式指定信息值为1,从该值可以认出在盘上已经完成了包含新标准(B-编译码)的记录。
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3和4内,记录了规定包括新标准的记录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前导数据号的前导数据号和规定包括新标准的记录的音频信号数据的结尾数据号的数据号。在图11的例子中,包含了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的值为2,而包含新标准的结尾数据号的值为5,表示可以用对应于新标准的再现装置从盘取得的音频信号是从第二到第五音乐号的四个音乐号。
另外,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5至9,如图2所示,记录了有关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在那里规定了地址信息,即“每个音频信号数据记录在盘上的位置的数据”记录在管理数据区的位置。在地址5上存储了用于首先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而在地址6存储了用于其次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等等。利用上述管理数据,通过交换地址5和6的内容(地址5和6的信息)而不交换音频信号数据的实际记录位置可以容易地交换第一和第二数据的再现顺序,即第一和第二音乐号的再现顺序。在图11的例子中,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1规定首先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116内,而地址6的地址存储位置2规定其次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100内。同样,地址7的地址存储位置3规定第三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108内,地址8的地址存储位置4规定第四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104内,而地址9的地址存储位置5规定第五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112内。
在上述地址信息中,存储在由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1规定的地址1 16中的地址信息规定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分别为200000和239999。因此,上述首先再现的信号是记录在从200000至239999的地址内的音频信号0。例如,存储在由地址6的地址存储位置2指出的地址100内的地址信息规定起始地址为80002,结束地址为118997。因此,其次再现的信号是记录在地址80002至118997内的音频信号1。
接在用于记录各音频信号数据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地址信息)后的管理数据区,用作编码指定信息的区域。如前面所作的解释,编码指定信息的值为0表示地址信息(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规定的音频信号数据已根据老标准进行了编码,而编码指定信息的值为1表示地址信息(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规定的音频信号数据已根据新标准进行了编码。在图2的例子中,由于记录在地址100和101后的地址102内的用于其次再现的音频数据的地址信息的编码指定信息的值为1,所以其次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1已根据新标准,即通过B编译码进行了编码。另一方面,由于记录在地址116和117后的地址118内的用于首先再现的音频数据的地址信息的编码指定信息的值为0,所以首先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0已根据老标准,即通过A编译码进行了编码。
为了用仅根据老标准配置的再现装置再现如上述第一个例子记录的盘,利用下面的过程为了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如上述第一个例子记录的盘,首先读取图1的老标准前导数据号和老标准结尾数据号。由此,再现装置解释可从盘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为唯一的音乐号,作为从第一音乐号算起,即它是唯一的音乐号。
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检查与首先次再现相关联的第五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确认首先再现的音频信号记录在盘上的位置。如图2所说明的,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记录在地址2至4的每个地址内的为“0”,所以,它不读取地址2至4的内容,或者,如果它读出了该内容,也不考虑读出的内容。
因此,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老标准检查第五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取得地址存储位置(管理数据区的位置)规定的地址信息的记录地址。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然后接受要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如上所述,在地址116ff.中记录成地址信息的起始和结束地址表示了址址从200000到239999。上述的音频信号数据0记录在这些地址内。如图2所说明的,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记录在地址118内的为“0”,所以不读取该地址的内容,或者如果读出了该内容,也不考虑读出的内容。
因此,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仅从盘再现音频信号数据0的内容。即,记录/再现装置再现读作“请使用与B编译码一致的再现装置再现本盘信号”的记录为音频信号数据0的通知语句。
通过根据图11所示的第一个说明的例子的格式进行记录,可以防止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错误地再现与新标准(即B编译码)一致的音频信号,因此,由于再现通知信号防止了由于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的用户的麻烦。
当用设计成符合该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如上述第一个说明的例子记录的盘时,接着进行如下的处理流程。
为了用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再现以上述第一个说明的例子记录的盘,再现/再现装置首先检查记录在地址2内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内容。由于地址2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1”,所以通知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该盘根据新标准记录。
然后,根据模式指定值为1的规定,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不考虑记录在地址0和1内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分别读取记录在在地址3和4内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在图11的例子中,记录在地址3内的前导数据号的值为2,而记录在地址4内的结尾数据号的值为5。因此,如前所解释的,根据新标准从盘可再现的音频数据被判断为4。
然后,为了了解上述第二至第五音频信号数据记录在盘上的位置,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检查与再现第二至第五信息数据关联的地址6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
如此,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根据新标准检查地址6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取得已经记录了由地址存储位置规定的地址信息的地址(管理数据区内的位置)。然后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从6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规定的地址100、108、104和112取得要依次再现的音频数据的地址信息(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例如,记录在地址100ff内的地址信息规定起始地址为8000,结束地址为118997。在这些地址规定的区域内记录了音频信号数据1。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读出地址102的编码指定信息值为1,在地址102后面跟着的是地址信息。然后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认出已根据B编译码进行了编码,并再现该内容。因此,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的再现/再现装置对地址108、104和112的地址信息以及与该地址信息相关联的A编译码或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重复上述过程。
即,根据如图11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子的格式进行记录,可以用设计成符合新标准再现/再现装置再现包含在新标准内的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
由于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再现/再现装置不考虑老标准的前导和结尾数据号,所以不会再现上述通知。然而,为了引起再现盘的记录/再现装置的部分用户的注意力,在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内也可以产生上述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记录在地址3内的新标准前导数据号的值设置成1就足够了。即,如上所述,如果把地址3内记录的新标准前导数据号的值设置为1,则读出地址116ff.的起始和结束地址能把音频信号数据0作为要再现的通知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不仅能在适应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内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所需的音频信号数据,而且,还能以适应老标准的再现方式仅再现上述通知,以引起用户注意数据再现,因此防止了用户不必要的苦恼。
在图11的例子中,它是引起部分用户注意可以由适应老标准的再现方式所再现的数据再现的通知。然而,用A编译码记录在盘上的所有音频信息都可以由符合老标准的再现方式来再现。现在参照图12解释实现这种方式的第二个具体的例子的格式。
在图12所示的第二个说明例子中,与图11的例子相似,根据A编译码记录音频信号数据4和2,而根据B编译码记录音频信号数据1和3。在图1 2的例子中,把读作“除非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在盘上有两个不能再现的音乐号”的内容记录成音频信号数据0,作为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同时,在符合图4所示的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上记录数据、根据该信息合成数据以及在盘上记录已合成的数据之前,系统控制器57对根据B编译码编码的数据号进行计数,以准备该通知信号。
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0和1内,分别记录了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在图12的例子中,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分别为1和3。这表示有第一到第三数据的三个数据(音乐号)可以从盘上以老标准取出。上述值为2表示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的地址存储位置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的地址存储位置是分开记录的。
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3和4内,分别记录了4和5作为新标准和前导数据号值和新标准的结尾数据号值。这表示可以从盘上作为新标准取出的音频信号数据是两个数据,即上述第四和第五数据。
而且,如图11所示,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5至9内的地址存储位置上还记录了信息。然而,在图12的例子中,地址116记录成首先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地址108记录成其次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地址112记录记录成第三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地址100记录成第四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而地址104记录成第五再现的音频信号的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
在图12的例子中,地址0和地址1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分别为1和3,而地址3与地址4的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分别为3和5,所以地址5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1至5以及地址5到地址7的地址存储位置1至3对应于A编译码,而地址8和9的地址存储位置4和5对应于B编译码。
在地址存储位置规定的上述地址信息中,跟在起始地址记录区和结束地址记录区后的区域用作记录编译码指定信息的区域,而跟在编译码指定信息后的区域用作播放顺序信息的区域。提供的播放顺序信息用于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以选择的顺序由A编译码再现数据和由B编译码再现数据。即,在图11的例子中,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再现顺序与地址存储位置的数据的记录顺序相同。在图12的例子中,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也需要连续记录,虽然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存储位置需要连续记录。因此,为了由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以选择的顺序再现A编译码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必须提供特殊的规定。提供的上述再现顺序信息用于规定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内的播放顺序。更具体地说,仅当模式指定信息为2时再现顺序信息才有效。再现顺序信息的值与地址存储位置的顺序有关联。下面详细地解释再现顺序信息的再现处理流程。
在图12的例子中,如图11所示的例子那样,存储在由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1指定的地址116内的地址信息具有起始地址为200000和结束地址为239999。另一方面,存储在由地址8的地址存储位置4指定的地址100内的地址信息表示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分别为80002和118997。
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按图12的第二个说明的例子记录的盘的处理流程如下在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如图12所示记录的盘时,读取记录在图2的地址0和1内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可以从盘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是从数据1至数据3的三个数据。
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检查与第一至第三再现音频数据相关联的第五至第七地址存储位置,以确认已记录在盘上的再现成第一至第三数据的音频信号的位置。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在地址2至4的每个地址内记录了“0”,所以不读取地址2至4的内容,或者如果已读出了这些内容,也不考虑读出的内容。
因此,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老标准检查第五至第七地址存储位置,以取得由地址存储位置(管理数据区域)规定的地址信息的记录地址。然后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从第五地址至第七地址的地址存储位置读出的地址116、108和112取得要再现的音频数据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如上所述,在地址116ff.内记录成地址信息的起始和结束地址表示地址200000至239999。上述音频信号数据0记录在这些地址上。如参照图2所解释的,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记录在地址118和119内的为“0”,所以它不读出地址118和119的内容,如果已经读出了这些内容,也不考虑读出的内容。
因此,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与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相关联的地址信息从盘上再现音频信号数据0。然后再现装置以这样的顺序再现音频信号数据,即根据与地址6的地址存储位置相关联的地址信息再现音频信号数据,根据与地址7的地址存储位置相关联的地址信息再现音频信号数据。设计成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下述通知“除非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在盘上有两个音乐号不能再现”,并依次用A编译码再现两个音频信号。
对于图12所示的第二个说明例子,在用设计成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数据时,如图4所示,系统控制器57根据管理数据对由B编译码编码的数据号进行计数,并依次根据已计数的数据合成的由B编译码记录读作“除非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在此盘上有两个音乐号不能再现”的通知信息。因此,在由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根据图12所示的第二个说明例子的格式记录的盘时,可以防止把作为新标准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错误地再现,同时,可以通知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的用户有多少个已记录的数据不能再现,从而避免失望。当然,由通知传送的内容并不限于不能再现的音乐号的数量,还可以是不能再现的数据量或者不能再现的音乐号的总时间。至于图12所示的地址存储位置,把A编译码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记录在地址5至7内,而把B编译码编码的数据记录在地址8和9内。把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设置成1,而把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之值设置成3。因此,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可以再现由A编译码编码的所有三个音频信号数据。
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再现以图12所示的第二个说明例子记录的盘的处理流程如下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检查记录在地址2内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内容。由于在图12的例子中,地址2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2,所以告诉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该盘根据新标准记录,再现应当根据记录在盘上的再现顺序信息进行。
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根据模式指定信息之值等于2的规定,读出记录在地址0和1内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的内容和记录在地址3和4内的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的内容。在图12的例子中,记录在地址0内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为1,记录在地址1内的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之值为3,记录在地址3内的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为4,记录在地址4内的新标准的结尾数据号之值为5。因此,记录/再现装置知道在盘上记录了三个老标准的音频信号数据和两个新标准的音频信号数据。
然后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检查地址5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取得音频信号数据的记录位置。
因此,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检查地址5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取得已记录有由地址存储位置指定的地址信息的地址。然后记录/再现装置取得从地址5至9的地址存储位置读出的各地址的地址信息。根据提供的与各地址信息数据相关联的再现顺序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认出以相应于再现顺序信息的顺序再现音频信号数据的音频信号数据再现顺序。当然,可以在与例12相关联的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内再现上述通知信号。该通知传递的内容并不限于不能再现的音乐号的数量,还可以是不能再现的数据量,或者不能再现的音乐号的总时间。
参见图13,下面参照图13说明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在盘上记录数据时系统控制器57的处理流程。图13的流程图适合于上述第一和第二说明例。
参见图13,系统控制器57在步骤S101首先读出(取得)管理数据,在步骤S102检查信号是根据A编译码还是根据B编译码记录的。
如果在判断步骤S102判断出信号是根据B编译码得出的,则系统控制器57进入到步骤S103,以转到B编译码记录模式。即,系统控制器57根据如图11和12所示实际记录是如何得出的来更新管理数据。在下一步骤S105,如果如图12所示,模式指定信息被设置成1,系统控制器57产生读作“请使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再现此盘”的上述通知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如图12所示模式指定信息被设置成2,则系统控制器57产生读作“除非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此盘上有两个音乐号不能再现”的上述通知信号。该通知信号已根据A编译码进行编码。记录期间的模式指定信息由用户输入。在下一步骤S107,把更新的管理数据记录在盘上。
如果在步骤S102确定信号用A编译码记录,则系统控制器57进入到步骤S108,转到A编码的记录模式。在下一步骤S109,系统控制器57更新管理数据的内容。在下一步骤S110,把管理数据记录在盘上。
参见图14,该图示出系统控制器57在由符合图4的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从盘上再现信号时的处理流程。
在图14中,在步骤S210,系统控制器57从盘上读出记录在管理数据区内的数据。系统控制器57在步骤S202确定记录在管理数据区内的模式指定信息是上述0、1或2中的哪个值。如果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0,则系统控制器57转到步骤S203,如果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1,则系统控制器57转到步骤S204。如果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2,则系统控制器57转到步骤S205。
在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0的步骤S203,根据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进行再现。在模式指定信息值为1的步骤S204,根据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进行再现。
在步骤S205及以后的步骤,如果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2,则按再现顺序信息指定的顺序再现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步骤S205及以后的步骤的处理如下首先,在步骤S205,在系统控制器57的存储器内构造播放顺序表,然后在步骤S206进行再现。如图15所示,用播放顺序信息的值和彼此相关的地址存储位置构造播放顺序表。即系统控制器57根据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新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新标准的结尾数据号扫描地址存储位置的数据,同时,读出附属于由地址存储位置的数据确定的地址信息的播放顺序信息,以构成如图15所示的由播放顺序信息和彼此相关联的地址存储位置的播放顺序表。在图14的步骤S206,以有规则的顺序再现与播放顺序表的第一数据及以后的数据相关联的音频数据信号。在图15中,记录在播放顺序表的地址5内的值-1表示表的结尾。如此,对于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能按用户要求的可选的顺序重新排列以混合状态记录在盘上的A编译码音频信号和B编译码音频信号,并再现。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个说明例中,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中需要使用如图4所示的昂贵的ROM80。另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说明例中,在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盘时,它不能认出记录在盘上的哪个音频信号数据它不能再现,而只能由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再现。在现在说明的第三个说明例中,不必使用ROM80,同时,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可以认出记录在盘上的哪个音频信号数据不能再现,而只能由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再现。
即,对于本发明的第三个说明例,事先把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记录在盘上。即,从开头把通知这些信号记录在盘上。在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内进行B编译码记录时,在要求时可以对记录在管理数据区的管理数据的内容起作用,即重写已记录地址信息的地址,从而,当由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进行再现时,重写预记录的通知信息,使它可以使用不具有如图4所示的ROM的不昂贵的记录/再现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三个说明例中,上述通知信号与管理数据的记录位置信息(地址存储位置和地址信息)提供的各音频信号数据有关联,通知信号适合于再现,即使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进行再现,以通知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的用户记录在盘上的哪些音频信号数据实际由B编译码编码。
下面解释本发明的第三个说明的例子。
图16示出了盘上记录了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时的格式,而且从头开始记录通知信号。
在图16中,音频信号数据4和音频信号数据2用A编译码进行编码,而音频信号数据1和音频信号数据3用B编译码进行编码。在图16的例子中,把通知信号预记录成用音频信号数据0表示的音频信号。该预记录通知信号读作“请使用适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再现该音乐号。”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0和地址1内,记录了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结尾数据号。在图6的例子中,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之值为1,而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之值为4。这表示第一至第四音频信号的四个音频信号能以老标准形式从盘中取出。
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2内,记录了3作为模式指定信息的值。模式指定信息的值0、1或2分别规定由老标准进行记录、已作记录从而老标准的再现装置仅再现通知信号,或者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的地址存储位置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的地址存储位置已彼此分开但都予以记录。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3表示在地址200000和以后的地址中记录了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如果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3,则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3或4没有记录。
与图11或12一样,在管理数据区的地址5至8中,记录了有关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在图16的例子中,分别把地址116、100、112和108记录成首先、其次、第三和第四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的存储位置。当然,在图16的情况下,也可以交换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
在图16的例子中,在地址存储区指定的地址信息中,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1规定的地址116内存储的地址信息具有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分别为200000和239999。
存储在地址6的地址存储位置2规定的地址100内的地址信息具有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分别为38981和70039。而且,在图16的例子中,把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息记录在地址118和以后的地址内,从而,例如B编译码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分别记录在地址118和119内。
具体地说,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与第一和第二个说明例不同,它把读作“请使用符合B编译码的再现装置再现该音乐号”的语音信号记录作为通知信号,在管理数据区内记录的管理数据中,记录在地址2内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3,为了记录以B编译码编码的信号,接在由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之后记录其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的格式记录盘时,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的系统控制器57内的处理例子。即,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能以图16所示的A编译码形式记录,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零,同时,还能以结合第三个说明例解释的B编译码的形式记录,模式指定信息则为三。
参见图17,在步骤S301检查与新标准相关联的记录装置的用户输入的模式指定信息。如果该值为0,处理转到步骤S302。在步骤S302,如图16所示,记录A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起始地址。在下一步骤S303,记录以A编译码形式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即,声音信号)。接着,在步骤S304,记录结束地址。
如果,在步骤S301,发现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3,则处理转向步骤S305。在步骤S305,首先记录通知信号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在下一步骤S306,记录由B编译码形式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声音信号)的起始地址(B起始地址)。在下一步骤S308,记录B编码的结束地址(B结束地址)。
如此,如果发现模式指定信息的值为3,则必须记录由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的地址信息,此后,记录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地址信号以及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这规定,如果顺序再现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则必须在再现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之前,读出通知信号的地址信息。因此,在由例如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盘时,如果再现其内记录有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区域,则必须再现上述通知信号。当然,对于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只再现通知信号,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不再现。
当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记录成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的盘时,首先读出记录在图16的地址0和1内的老标准的前导数据号和老标准的结尾数据号。因此,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知道第一至第四音频信号数据的四个音频信号数据可以从盘上再现。
然后,为了知道再现成第一至第四数据的音频信号数据记录在盘上的位置,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检查与要再现的第一至第四音频信号数据相关联的地址5至8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
因此,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老标准检查地址5至8的地址存储位置的内容,以了解已记录有地址存储位置规定的地址信息的地址。然后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地址5至8的地址存储位置中读出的地址116、100、112和108取得要再现的音频信号数据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如前面所说明的,记录在地址116中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指出该地址为200000至239999。在这些地址中,把通知信号预记录成音频信号数据0。因此,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与地址5的地址存储位置相关联的地址信息再现音频信号数据0的内容,以再现读作“请使用符合B编译码的装置再现该音乐号”的通知。另一方面,如果企图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音频信号数据,则只再现上述通知信号。
为了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由如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的格式记录的盘,则可以采用不设置ROM能再现预记录通知信号的符合新标准的廉价的记录/再现装置。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个说明例中,可以通知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除非用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装置,记录在盘上的音频信号数据不能再现,并将此结果通知用户。
在由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装置根据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例的格式记录盘的情况下,其处理流程如下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首先检查记录在地址2内的模式指定信息的内容。在图16的例子中,由于记录在地址2内的模式指定信息为3,所以通知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装置,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已记录在盘的地址200000及以后的地址内,并首先读出有关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
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首先读出有关地址存储位置的信息,然后根据读出的地址存储位置信息读出起始地址。由于起始地址为20000,所以通知符合新标准的记录/再现装置,这对应于通知信号,并且以B编译码形式记录的每个音频信号数据记录在通知信号的地址信息后。因此,记录/再现装置再现B编译码记录的音频信号数据,而不是通知信号。由于可以把相同的数据(音频信号数据0)用作以B编译码形式编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通知信号,而该通知信号以A编译码形式编码,所以可以实现记录媒体的高利用率。
图18示出了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图16所示的第三个说明的例子的格式的记录媒体的处理例子。
在图18中,在步骤S401,用记录在管理数据部分内的前导数据号代替变量k的值。在下一步骤S402,用读出的与上述变量k相关联的上述音频信号的起始地址代替变量S。在下一步骤S403,检查变量S的值。
在步骤S403,如果变量S的值不小于200000,则该地址下游的音频信号数据为通知信号。因此,程序转到步骤S404,把变量S的值改成B编译码的起始地址(B起始地址)。在下一步骤S405,把变量E的值设置成B编译码的结束地址(B结束地址)。在下一步骤S406,在处理转到步骤S409之前,由B编译码对规定为变量S的值的起始地址到结束地址的数据进行译码,并再现。
在步骤S409,如果变量k的值为结尾数据号,则程序结束。否则,处理转到步骤S410,把变量k的值加1。然后,处理转到步骤S402,重复该程序。
实现该第三个说明例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对应于图4的结构,只是少了ROM80。第三个说明例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系统控制器57的工作实现了图17或图18的流程。
在上述第三个说明例中,在盘上预记录了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为了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中用B编译码方式记录,要对记录在管理数据区内的管理数据的内容进行作用,即,如果必要,重写已记录了地址信息的地址,并与记录位置信息的每个音频信号数据相关地记录通知信号,即地址信息,由管理数据进行协调,从而可以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该通知信号。另一方面,如果企图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则再现该通知信号,因此可以通知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的用户必须用符合新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记录在盘上的信号。
在上述第三个说明例中,如果必需在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中用B编译码进行记录,则可以单独地或者与每个音频信号数据相关的通知信号同时地对记录在管理数据区内的管理数据的内容起作用,由管理数据协调记录位置信息。在后一种情况下,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
在上述第三个说明例中,在盘上预记录了通知信号。然而,如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个说明例中那样,可以实时全部记录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和与音频信号数据相关联的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记录通知信号的记录时间,从而必需使用能把音频信号数据和通知信号高速实时记录在盘上的硬件结构。
这可以通过设置在写到盘上之前能同时存储存储通知信号和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缓冲器,然后把存储在缓冲器内的数据以两倍于实时速度的速度进行写操作。然而,由于要设置缓冲器所以提高了符合新标准的记录装置的成本。A编译码的通知信号可以在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数据的所有记录结束的时刻进行记录。然而,假设要实时写入10秒的通知信号,在B编译码记录结束之后需要记录装置的电源继续工作10秒,以写入通知信号。在该期间,用户要继续等待。如果如在第三个说明例中那样预记录通知信号,则必须在记录B编译码的音频信号时记录相关的通知信号,但这仅必须记录地址信息。因此,如果在记录了所有音频信号数据之后把地址信息记录在盘上,则处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因此,仅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装置的操作性。另外,由于不需高速写入用的缓冲器,所以记录装置的成本不会提高。
虽然在上述的描述中使用音频信号,但根据本发明的信息编码方法可以应用于这种情况,其再现装置再现的信号为视频信号或者包括用于语音合成的编码信息的文本信息。根据本发明的信息编码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这种情况,其中,新标准的信号与老标准的信号不一致。例如,根据本发明信息编码方法可以应于这种情况,计算机数据以新标准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在该媒体上,音频信号被设计成以老标准记录。在这两种情况之一下,对指示信息记录媒体的使用状态的通知进行编码和记录成能用老标准再现的信号,以免引起用户失望。
虽然上面的描述涉及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经过编码的位流,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位流传输,以防止按老标准构成的再现装置在接收根据新标准编码的位流时输出错误的播放信号。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如果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的用户企图再现根据第二种编码方法(新标准)记录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则可以防止他或她失望,因此平稳地引入第二种编码方法(新标准)。
根据本发明,如果用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老标准)的再现装置进行再现,还可以廉价地构成能再现通知信号的符合第二种编码方法(新标准)的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它还可以使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老标准)的用户得到哪些信号只可以用符合第二种编码方法(新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或在传输信道上传输的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用第二种编码方法对信息进行编码,产生不能用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经过编码的数据;以及在用所述第二种编码方法产生的经过编码的数据上加入通知信息数据,该通知信息数据用所述第一种编码方法形成,它可以由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的所述再现装置再现。
2.如权利要求所述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产生播放指定信息的步骤,指定不能用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产生播放顺序信息步骤,以能用符合第一和第二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和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的可选顺序进行再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通知信息为声音信号。
5.一种信息译码装置,用于对由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通知信息数据组成的数据流以及共同存在的由第二种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符合第一种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数据进行译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不能用符合第二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所述通知信息能用仅适应于用所述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数据的再现装置进行再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通知信息为声音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辨别装置,用于辨别播放指定信息的内容,所述内容指出可以用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进行再现的信息;所述再现装置根据辨别播放指定信息的内容,再现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声音信号。
9.一种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上记录有用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仅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信息和用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能用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上还记录有播放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可以用符合所述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
11.如权利要示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上还记录有播放顺序信息,用于使符合第一编码方法和第二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按可选的顺序再现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和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通知信息为声音信号。
13.一种信息编码方法,用于根据不能用仅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二编码方法对信息进行编码,其特征在于,其改进包含产生包含所述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并可用所述第一编码方法再现的管理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一规则,在企图再现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各种信息时,该规则提供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要首先再现的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把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同一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与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多项信息关联的规则。
16.一种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再现装置,用于在再现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仅符合第一编码装置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时,根据用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的管理信息,对根据第二种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进行选择和译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把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同一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与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多项信息关联的规则。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根据从所述管理信息取出的排列位置选择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信息。
19.一种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上记录有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通知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上记录有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仅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包括用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通知信息排列位置的管理信息;和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不能用仅符合第一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的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把根据第一编码方法编码的同一通知信息的排列位置与根据第二编码方法编码的多项信息关联的规则。
全文摘要
一种信息编码方法,在该方法中,如果要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根据新标准的编码方法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则通知用户部分记录信号不能用仅符合老标准的编码方法的再现装置再现。为了根据新标准的编码方法对信息进行编码,同时对在地址20000至239999内的通知信息进行编码。通知信息根据老标准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它可以用符合老标准的再现装置再现。
文档编号G11B11/105GK1167385SQ9711086
公开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30日
发明者筒井京弥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