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重放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674630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重放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放盘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能够检测盘的背面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图11表示CD(小型盘)的剖面结构。如该图所示,在基底1上形成信息记录层2,而在信息记录层2上形成保护膜3。基底1的厚度远远大于保护膜3的厚度。通过来自基底1一侧的激光束的照射重放记录在层2的信息。
图12表示一个典型的DVD(数字多用途盘)的剖面结构,在这里仅形成一个单独的信息记录层。如图所示,在保护膜11上形成信息记录层12,而在信息记录层12上形成另一个保护膜13。两个保护膜11和13形成的厚度基本相同。通过来自保护膜11一侧的激光束的照射能够重放信息。
由于保护膜3与图11所示的基底1相比足够薄,如果CD处于背面状态,即使通过来自保护膜3一侧的激光束的照射也不可能读取层2内的记录信息。
同时,在保护膜11和13厚度基本相同的DVD的情况下,当一用户将DVD错误放置为例如图13所示的保护膜13与光学头相对时,如果在保护膜13未粘贴标签或类似物,从原则上说通过来自保护膜13一侧的激光束的照射有可能读取层12内的记录信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获得正确的数据,并且用户可能会误认为该DVD是一个已损坏的DVD。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加载在背面状态的DVD的错误重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盘重放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的装置,用于判定由重放装置重放的数据是否正确的装置,用于根据由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的结果检测盘的背面状态的装置,和用于根据由检测装置执行的检测的结果控制盘的驱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盘重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的步骤,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的步骤,和根据这些判定结果控制盘的驱动的步骤。
在上面的盘重放装置和方法中,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并根据判定结果控制盘的驱动。
由于盘的驱动得到控制,就有可能防止加载在背面状态的盘的错误重放。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盘重放装置的典型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用于解释图1的盘重放装置在启动时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图3是图2的流程图的继续;图4是表示在图2的步骤S5所执行的盘尺寸识别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5图解盘尺寸识别的原理;图6是表示图2的步骤S7所执行的DVD/CD识别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在图2中的步骤S9执行的DL/SL识别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8A到8D是用于解释DL/SL识别处理的图;图9是用于解释以正常状态加载盘时所执行的重放的图;图10是用于解释以背面状态加载盘时所执行的重放的图;图11是表示CD结构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DVD结构的剖面图;和图13表示以背面状态加载DVD时的剖面图。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为阐明在附属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发明的装置和后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通过在每个装置后面外加括弧内一个相应的实施例的装置描述本发明的特点。然而,应该明白下面的描述不仅限于本文提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盘重放装置包括用于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的重放装置(例如,图1中的光学头5);判定由重放装置重放的数据是否正确的判定装置(例如,执行图3中的步骤S21的处理的CPU 15);和根据由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的结果控制盘的驱动的控制装置(例如,执行图3中的步骤S25的处理的CPU 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盘重放装置还包括用于根据由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的结果产生预定的报警信号的信号产生装置(例如,执行图3中的步骤S24的处理的CPU 15)。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盘重放方法包括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的重放步骤(例如,图3中的步骤S20);判定在重放步骤重放的数据是否正确的判定步骤(例如,图3中的步骤S21);和根据在判定步骤得到的结果控制盘的驱动的控制步骤(例如,图3中的步骤S2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盘重放装置的典型结构的方框图。由主轴电机2以预定的速度转动盘1。或者一个CD或者一个DVD作为盘1被加载。倾斜传感器3将来自内部发光二极管(LCD)的光照射到盘1,然后接收由内部光电二极管反射的光,随后检测盘1的倾斜,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倾斜总量输出到CPU 15。CD识别传感器4将来自内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到盘1,然后就盘1的轨迹间距是否为16μm进行识别(即,盘1是否为CD),接着将表示这种识别的结果的检测信号CD Det输出到CPU 15。
光学头5具有并入其中的一个激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二极管,并将从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束作为重放光照射到盘1,并通过光电二极管接收从盘1反射的激光束。前置放大器6放大通过光学头5内的光电二极管接收的光的光电转换所得到的信号,并将放大信号输出到均衡器7。随后均衡器7将输入信号均衡到预定的特性曲线并将均衡信号输出到PLL电路8。PLL电路8由输入信号产生一时钟信号,然后将该时钟信号与原始信号一起输出到EFM解码器9。
EFM解码器9与从PLL电路8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执行从PLL电路8得到的重放信号的EFM+(8-16转换)解调,然后将这样解调的结果输出到同步分离器10和ECC电路13。同步分离器10从输入信号分离一同步信号,然后将该同步信号输出到CLV控制器11和地址解码器12。ECC电路13执行从EFM解码器9输入的解调数据的纠错,然后将纠错后的数据输出到地址解码器12。随后,地址解码器12参考从同步分离器10输入的同步信号从ECC电路13输入的纠错数据解码一地址,并将该解码地址输出到CPU 15。
CLV控制器11在CPU 15的控制下控制主轴电机驱动器14,从而驱动主轴电机2。主轴电机驱动器14产生与主轴电机12的转动频率对应的主轴FG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出到CPU 15。
光学头5在CD播放模式通过三光束方法,或者在DVD播放模式通过单光束方法,进行记录或重放数据。所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记录/重放激光束的内部光电二极管分为A至D。以及用于接收CD跟踪激光束的光电二极管分为E和F。
前置放大器6将光电二极管A-F的输出信号分别提供给矩阵电路16。矩阵电路16相加来自光电二极管A-F的全部信号中的光电二极管A-D的输出信号,然后将该结果作为推入信号提供给峰值保持电路17。接着峰值保持电路17保持输入的推入信号的峰值并将该峰值输出到CPU 15。
矩阵电路16计算对角信号((A+C)-(B+D)),该信号表示位于四分的光电二极管A至D的对角线的光电二极管的输出和之间的差值,从而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当加载盘为CD时,矩阵电路16计算光电二极管E和F输出之间的差值(E-F),从而产生跟踪误差信号。同时,如果加载盘为DVD,矩阵电路16通过DPD(差分相位检测)由对角信号和推入信号产生跟踪误差信号。伺服处理器18接收来自矩阵电路16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并且在充分调整输入信号之后,将其输出到光学头驱动器20。然后光学头驱动器20响应这样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沿要求的聚焦或跟踪方向驱动光学头5。伺服处理器18还用于沿盘1的半径方向驱动光学头5以便也执行滑动伺服控制。
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9存储有用于在SL模式(在这里设定SL盘的参数)重放SL(单层)盘的推入信号电平PI(Sl盘,Sl模式)和用于在DL模式(在这里设定DL盘的参数)重放DL(双层)盘的另一个推入信号电平PI(dl盘,dl模式)。
在LCD 21,能显示预定的信息等等。CPU 15控制驱动加载机构22加载或卸载盘1。
下面参考图2和3的流程图描述该装置在启动时所执行的操作。首先在步骤S1,CPU 15在控制伺服处理器18的同时设定与SL盘有关的参数,包括光学头5内的激光二极管LD的功率和用于放大光学头5内的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的前置放大器6的增益。接着在步骤S2,CPU 15接通光学头5内的激光二极管,在这里从光学头5发射激光束并照射到盘1。以后由光学头5内的光电二极管接收反射的激光束,并将对应于反射光束的信号输出到前置放大器6。
在步骤S3,CPU 15接通倾斜传感器3。然后倾斜传感器3将来自内部发光二极管的光发射到盘1并从盘1接收反射光,从而检测盘1的倾斜。将这样检测的信号作为倾斜总量信号输出到CPU 15。随后CPU 15响应倾斜总量信号控制一个未示出的倾斜机构,从而调整盘1的倾斜。
然后在步骤S4,CPU 15经CLV控制器11控制主轴电机驱动器14,从而以恒定的转矩转动主轴电机2。然后操作进入步骤S5,在这里CPU 15执行盘尺寸识别的处理。
图4的流程图表示这样的盘尺寸识别的细节。
首先在步骤S61,CPU 15起动内部的内部定时器。然后在步骤S62,主轴电机驱动器14与盘1的转动(主轴电机2)同步地输出主轴FG。并且CPU判定主轴FG是否超过预定的目标转速FGR。
具体地说,在步骤S4主轴电机2开始转动时,其转速如图5所示线性增加,在从开始经过一段预定时间之后,转速达到目标速度(目标FG频率)FGR。
如果步骤S62的判定结果表明主轴FG低于目标转速FGR,操作进入步骤S63,在这里另判定在步骤S61起动的定时器是否已记录一预定的时间。当该判定结果表明未经历一预定的时间时,操作返回步骤S62,然后再次判定主轴FG是否超过目标转速FGR。
重复执行上面的处理直到判定结果表明主轴FG已超过目标转速FGR为止。而当该结果变成肯定时,操作进入步骤S65,在这里将此时定时器的值设定在寄存器T。
由主轴电机2驱动的盘1如果为CD或者为DVD,其直径就为8cm或12cm。与8cm盘相比,12cm盘施加在主轴电机2的负载较大。因此,主轴电机2达到目标转速FGR所需的时间改变为图5所示,在这里12cm盘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T12较8cm盘的情况下的时间T8长。当盘1未存在时,施加到主轴电机2上的负载进一步减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达到目标转速FGR所需要的时间T0与时间T8相比变得更短。
因此,在步骤S66,CPU 15判定在步骤S65保持的时间T与处于时间T8和时间T12的中间的预定参考值T(12cm)相比是否较长。如果该判定结果表明时间T较参考值T(12cm)长,操作进入步骤S72,在这里CPU 15判定加载盘为12cm盘。
同时,在步骤S66的判定结果表明时间T较参考值T(12cm)短的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67,在这里判定时间T与另一个参考值T(8cm)相比是否长。参考值T(8cm)预置到时间T0和时间T8的中间位置。因此,如果上面的判定结果表明时间T较参考值T(8cm)长,在步骤S68判定加载盘为8cm盘。
当步骤S67的判定结果表明时间T较参考值T(8cm)短时,操作进入步骤S69,在这里判定倾斜传感器3是否已检测到来自盘1的反射光束。如果由倾斜传感器3接收的反射光束的电平低于预定的参考值,就认为未出现盘。在这种情况下,CPU 15的操作进入步骤S70以确定没有盘加载到主轴电机2。
同时,当步骤S69的判定结果表明由倾斜传感器3接收的反射光束的电平高于参考植时,就认为有盘加载到主轴电机2。然而,从步骤S66和S67的判定显然可以得出该盘既不是12cm盘也不是8cm盘。尽管理论上不存在除这样两种类型之外的其他的盘,在假定盘尺寸识别是错误的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71,并在这里暂时判定12cm盘加载到主轴电机2。
如果步骤S63的判定结果表明在主轴FG到达目标转速FGR之前已经过一预定时间,操作进入步骤S64,在这里CPU 15将这种情况认为是出现了某些异常,然后执行应急处理。
在步骤S66和S67识别盘尺寸(直径),在判定结果表明均不是两种盘尺寸的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69,根据从倾斜传感器3获得的检测信号在任何盘的出现与不出现之间进行识别。因此,与已知的仅从倾斜传感器3的输出判定盘尺寸的情况相比,能以较大的确定性进行任何盘的出现与不出现之间的准确识别。因此,与在CD唱机或LD唱机中通常进行的已知方法相比,(该已知方法通过判定如果执行聚焦伺服动作三次仍不能锁定聚焦伺服来判定盘的不出现即,为检测任何盘的不出现该方法需要三秒的时间间隔),本发明有可能实现无盘状态的较快检测(在一秒内)。
可以通过使用CD识别传感器4而不是倾斜传感器3,或者通过测量盘的反射率执行步骤S69的判定。
在如上所述的盘尺寸识别中,CPU 15在图2中的步骤S6判定是否出现任何盘。如果步骤S5的盘尺寸识别结果表明没有盘被加载,就结束起动处理。同时,如果结果表明加载了某个盘,操作进入步骤S7以执行DVD/CD识别的处理。
图6的流程图表示DVD/CD识别的细节。
在该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91,在存储检查次数的寄存器中初始化N=3。然后,在步骤S92,执行CD识别传感器4的检查。当CD识别传感器4输出表示CD的检测信号时,操作进入步骤S93,在这里CPU 15判定加载盘为CD。
同时,如果步骤S92的检查结果表明CD识别传感器4未检测到任何CD,就得出加载盘为DVD。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94,在这里寄存器中N的数值减小1。在此之后在步骤S95断定寄存器N的值是否小于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N是2,它不小于0。接着操作返回步骤S92以再次执行CD识别传感器4的检查。从CD识别传感器4的前一次检查(当N=3时)到其当前的检查(当N=2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在段时间间隔期间盘1被转动,传感器4通过将光照射到盘1的不同位置并接收从盘1反射的光执行其检测。因此,即使在第一次检测中由于存在于盘上的灰尘或污物未能检测出加载盘为CD,如果在第二次检测中将光照射到没有灰尘或污物的不同位置,也能将盘正确地检测为CD。
这样,当CD识别传感器4未输出CD检测信号时,传感器4这样的检查结果一共被检查三次。即使总共进行三次检查,如果仍然判定从CD识别传感器4未输出CD检测信号,在步骤S95寄存器N的数值判定为小于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96判定加载盘为DVD。
在关于加载盘的DVD和CD之间的这种识别中,CPU 15在图2中的步骤S8判定加载盘是否为DVD。如果该判定结果表明加载盘为DVD,操作进入步骤S9以执行DL/SL识别处理。同时,当加载盘不是DVD(即,盘为CD)时,跳过步骤S9的处理。
图7的流程图表示DL/SL识别的细节。
在步骤S101,CPU 15根据下面的等式计算阈值的电平PIR1。
PIR1=(PI(dldisc,slmode)+PI(sldisc,slmode))/2=((PI(dldisc,dlmode)-PIref)×(a/b)×(c/d)+(PI(sldisc,slmode)-PIref))×(e/f×(1/2)+PIref ...(1)下面将解释等式(1)的含义。考虑到SL盘和DL盘,前者的反射率较高而后者的反射率较低。PIR1所表示的是根据这样的反射率差值在SL盘和DL盘之间进行识别的阈值电平。当通过图8B的聚焦驱动电压如图8A所示从较远位置向盘1移动光学头(OPT)5时得到图8C的聚焦误差信号。并且在聚焦误差信号的零点交叉附近推入信号变为最大,如图8D所示。由于SL盘的反射率高于DL盘的反射率,在聚焦误差信号的零点交叉附近的SL盘内的推入信号电平高于DL盘内的推入信号电平。因此,可以将阈值电平PIR1设定到SL盘的推入信号和DL盘的推入信号之间的中间值。
正如所描述的,在EEPROM 19存储表示在DL模式重放DL盘的推入信号电平(除DC分量的PIref电平)的PI(sldisc,slmode),以及在SL模式重放SL盘的推入信号电平(除PIref电平)的PI(dldisc,dlmode)。根本上,可以将阈值电平PIR1设定到这两个电平之间的中间值。
然而,这些值随设定的激光功率或增益成比例变化,并且也根据聚焦伺服是否接通变化。现在假定,如下面所给出的,a∶b表示与激光功率有关的SL模式和DL模式的参数LPSL和LPDL之间的比率。
LPSL∶LPDL=a∶b类似地,如下面给出的,c∶d表示与增益有关的SL模式和DL模式的参数GSL和GDL之间的比率。
GSL∶GDL=c∶d另外,如下面给出的,e∶f表示当聚焦伺服断开时获得的推入信号电平PIfocus off和当聚焦伺服接通时获得的另一个推入信号电平PIfocuson之间的比率。
Pifocusoff∶PIfocuson=e∶f因此,在SL模式重放DL盘获得的推入信号的最大电平PI(dldisc,slmode)表示为PI(dldisc,slmode)=(PI(dldisc,dlmode)-PIref)×(a/b)×(c/d)×(e/f)+PIref ...(2)类似地,在重放SL盘获得的推入信号的最大电平PI(sldisc,slmode)表示为PI(sldisc,slmode)=(PI(sldisc,slmode)-PIref)×(e/f)+PIref...(3)因此,从上述的等式(2)和(3)能够得到等式(1)。
在如上所述计算阈值电平PIR1后,CPU 15的操作进入图7中的步骤S102,在这里光学头(OPT)5离开盘1。因此,在步骤S103,使光学头5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8A所示,使光学头5停在离开盘1距离为D0的位置。
光学头5将重放激光束照射到盘1,然后接收从盘1反射的光束。响应这样接收的反射光束,光学头5将对应于接收光量的信号输出到前置放大器6。随后前置放大器6将对应于光电二极管A-F的信号提供给矩阵电路16。接着矩阵电路16将光电二极管A-D的输出相加并将结果提供给峰值保持电路17。该电路17保持输入推入信号的峰值并将该结果提供给CPU 15。这样,在步骤S104,CPU15在光学头5处于离开盘1最远的位置的状态下将PI信号电平保持为PImax。
在此之后,操作进入步骤S105,在这里CPU 15控制内部伺服处理器18并使光学头驱动器20向光学头5提供图8B的聚焦驱动信号,因此垂直移动光学头5使其逐渐靠近盘1,如图8A所示。
随后CPU 15在步骤S106设定内部限时定时器,并且在步骤S107将提取的峰值保持电路17的输出保持在寄存器PIx。接着操作进入步骤S108,在这里将在步骤S107保持的峰值PIx与在步骤S104保持的峰值PImax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表明PIx大于PImax时,操作进入步骤S109,在这里将保持为PIx的值存储为PImax。同时,如果步骤S108的结果表明PIx等于或小于PImax,跳过步骤S109的处理。
然后,操作进入步骤S110,在这里判定在步骤S106设定的时间限时是否结束。如果该判定结果表明时间限时仍未结束,操作返回步骤S107,然后重复执行该处理。这样,在光学头5逐渐靠近盘1的过程中获得的PI信号最大电平设定为PImax。
同时,如果步骤S110的判定结果表明时间限时结束,操作进入步骤S111,在这里判定PImax是否大于步骤S101计算的阈值电平PIR1。如图8D所示,PI信号的电平在图8C所示的聚焦误差信号的零点交叉处(即,当光学头5处于图8A所示的距离为D1的位置时)成为最大。并且将该最大值作为PImax被存储。
在SL盘的情况下,PImax值大于阈值电平PIR1,如图8D所示。然后,操作进入步骤S112,在这里CPU 15判定加载盘为SL盘。同时,在DL盘的情况下,PImax值小于阈值电平PIR1,如图8D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进入S113,在这里CPU 15判定加载盘为DL盘。
在关于当前加载盘的CD和DLDVD或SLDVD之间的这种识别之后,CPU 15根据这样识别的盘的类型在图2中的步骤S10重新设置激光二极管的功率和包括重放系统的增益的某些参数。然后操作进入步骤S11,在这里CPU15控制伺服处理器18以接通聚焦伺服。随后,CPU 15在步骤S12等待直到聚焦伺服锁定为止,接着操作进入步骤S13,在这里CPU 15控制CLV控制器11以暂停在步骤S4起动的主轴电机2的恒定转矩转动,然后接通初步伺服。接着在步骤S14,CPU15控制伺服处理器18以接通跟踪伺服,在此之后在步骤S15,CPU 15控制CLV控制器11以接通CLV伺服。
CPU 15在步骤S16等待直到CLV伺服锁定为止,在此之后操作进入步骤S17,在这里CPU 15控制伺服处理器18以接通滑动伺服。然后在步骤S18判定加载盘是否为DVD(在步骤S7执行该识别),如果结果表明为CD,操作进入步骤S26以执行重放处理。
在步骤S18的判定结果表明加载盘为DVD的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19,在这里CPU 15设定内部限时定时器,然后在步骤S20进行地址读取处理。具体地说,通过均衡器7均衡从前置放大器6输出的信号,然后将其输入到PLL 8。随后PLL 8从输入信号中产生时钟信号并将来自均衡器7的时钟信号和输入信号提供给EFM解码器9。然后EFM解码器9与输入时钟信号同步地执行EFM解调并将解调信号提供给同步分离器10和ECC电路13。同步分离器10从输入信号分离一同步信号,然后将同步信号提供给CLV控制器11和地址解码器12。同时ECC电路13校正从EFM解码器9输入的数据的任何错误并将校正的数据提供给地址解码器12。随后地址解码器12与从同步分离器10获得的同步信号同步地解码来自ECC电路13的输入数据,然后将解码的数据输出到CPU 15。这样,CPU 15从盘1读取地址。
当如图9所示顺时针转动正确加载在主轴电机2的盘1时,由光学头5重放的数据点逐渐移向盘1的最外面。与此相反,当如图10所示顺时针转动以背面状态加载在主轴电机2的盘1时(其保护膜13与光学头5相对),由光学头5重放的数据点逐渐移向盘1的最里面。
在执行正确数据重放的图9的正常状态下,记录在盘1轨迹上的扇区的地址随重放点向盘1的最外面的移动而增加。然而,在图10所示的盘1的背面状态下,不可能从盘1正确地读取数据。换句话说,读取数据无意义。尽管能读取地址,却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在图9的情况下地址逐渐增加,而在图10的情况下地址逐渐减小)。
因此,在步骤S21,CPU判定是否正确读取数据或者地址是否连续。如果该判定结果表明正确读取数据并且地址是连续的,操作进入步骤S26以执行数据的重放。同时,在上面的结果表明未能正确读取数据和地址不连续这二者中的任何一种的情况下,操作进入步骤S22,在这里判定在步骤S19设定的时间限时是否结束。如果时间限时未结束,操作返回步骤S20,然后再次执行读取地址的处理。
这样,当在预定的时间限时内未能证实数据的正确读取和重放地址的连续性时,操作进入步骤S23。在这里CPU 15判定盘1处于其背面状态。随后操作进入步骤S24,在这里CPU 15使LCD 21显示表示盘1处于背面状态的警告信息。可以修改电路使CPU 15接通一发光二极管来表示盘1的背面状态。
在此之后操作进入步骤S25,在这里CPU 15控制加载机构22以弹出盘1。
在这种方式下,通知用户盘1处于背面状态,因此避免误认为盘1被损坏。并且也有可能通知用户重新正确加载盘1。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盘重放装置及其方法,判定从盘1重放的数据是否正确,响应这样的判定结果控制盘的驱动,从而防止在盘的背面状态下的错误的数据重放。
尽管以上针对重放DVD的典型情况进行了描述,应该认为本发明不限于这样一个单独的实施例,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记录DVD或者记录和/或重放其他的某些盘的不同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重放装置,包括重放装置,用于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重放装置重放的数据是否正确;检测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的结果检测所述盘的背面状态;和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执行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盘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根据重放数据的规律性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重放装置,其中所述判定装置根据重放数据地址的连续性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还包括用于响应由所述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的结果产生预定的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判定装置执行的判定结果弹出盘的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其中确定从所述盘的两个表面的每一个到盘的信息记录层的距离以便能够由所述装置读取信息记录层内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重放装置,其中所述盘符合具有一个信息记录层的单层DVD标准。
8.一种盘重放方法,包括步骤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根据该判定结果检测所述盘的背面状态;和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盘的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重放方法,其中所述判定步骤包括判定重放数据规律性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重放方法,其中所述判定步骤包括判定重放数据地址连续性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重放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判定结果产生预定的报警信号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重放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判定结果弹出盘的步骤。
全文摘要
一种盘重放装置,包括用于重放记录在盘内的数据的装置,用于判定重放数据是否正确的装置,用于响应判定结果检测盘的背面状态的装置,和用于响应检测结果控制盘的驱动的装置。当顺时针转动以正常状态加载的盘(DVD)时,重放点逐渐移向盘的最外面。然而,当转动以背面状态加载的盘时,重放点移向盘的最里面,因此不能保证所要求的地址的连续性。这样,从表示地址不连续的判定结果能够检测出加载盘的背面状态。
文档编号G11B19/12GK1185003SQ97125278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5日
发明者田尻隆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