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123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学基本电气元件领域中线路连接装置中的延长线安全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性高,且操作使用方便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
请参阅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习用的延长线插座的立体示意图,由于延长线是用来延续电源的供给,因此其插座大部分是位于方便插头插置的地方;如此一来,幼童就很容易接触到该插座,而有安全之虞。因此,习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插座(A)的插孔(B)上,插置一封盖板(C)将该插孔(B)覆盖,以防止幼童接触而触电。
这种方法在使用上非常不便,每当要用插座时,必须将封盖板(C)拆卸,而取出后的封盖板(C)必须另外找地方储放,以便下次再使用。然而封盖板(C)是属于小配件,当要使用时又往往找不到或必须再重买,且经常会一疏忽往往忘记嵌入封盖板(C),致使在安全上仍有漏洞;因此,现有习用这种以封盖板(C)将插孔(B)覆盖的方式,对于须经常使用的插座(A)来说,并非是使用方便的构造。
于是,有业者则在插座(A)的内部设有安全结构,使插孔(B)无法直接与内部的导电片(图中未示)相通,而当要使用时,再藉由推杆或插销、弹簧……等元件的推动或旋转,仅使导电片与插孔(B)呈导通状态而可供使用。
然而,这种在插座(A)内部设置安全结构的方法,则会改变原导电片的位置或结构,因此对于电性连接反而有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安全的负面作用;此外,在插座(A)内设置安全结构,势必增加组装上的不便,且将使插座(A)的尺寸改变或徒使其体积变大,因此亦非是很完善的结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延长线插座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延长线插座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延长线插座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使其不改变插座内部原有的导电元件的结构或位置,在不影响其电性连接、结构性及体积的前提下,而具有使用安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使其具有与插座始终结合为一体,且操作及使用皆非常便捷的增进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使其具有人性化及符合视觉使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包括一插座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设有一插座本体及一切换板,其中该插座本体,其主要是在插座本体的外壳表面,在供插头结合的矩型框面其中一对角处预留设有一相向的斜切部,该两斜切部的内侧为呈平行状;且顺着两平行斜角线向外延伸设有一滑动空间,并连同原矩型框面向壳内形成设有一凹陷槽,该凹陷槽在预定处设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且在两斜切部的内侧壁设有对应的滑槽;该切换板,是概呈矩型体,其对应于矩型框面的斜切部的位置设置成两平行的斜切面,并在该斜切面设有能嵌入滑槽的凸伸片;再者,在面板上相对于插座的插孔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穿孔;上述结构相组合,该切换板嵌套在外壳的凹陷槽内,并形成可斜向滑移切换的结构,使穿孔与插孔呈现开启或关闭的结构型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换板的表面设有止滑面或止滑线条。
前述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换板其在任一斜切面的凸伸片的外端部设有一定位凸点,而外壳相对应的滑槽内则设有二个定位凹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主要是在插座表面,在供插头结合的矩型框面的其中一对角处预留设有一相向的斜切部,令该两斜切部的内侧是呈平行状态;且顺着两平行斜角向外延伸设有一滑动空间,并连同原矩型框面向壳内形成一凹陷槽,该凹陷槽在预定处设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且在两斜切部的平行内侧壁设有对应的滑槽;以及一切换板,是概呈矩型体,其对应于矩型框面的斜切部的位置设成两平行的斜切面,并在斜切面设有能嵌入滑槽的凸伸片,再者,在其面板上相对于插座的插孔设有与之对应的穿孔;藉此,使切换板嵌套在外壳的凹陷槽,并可斜向滑移切换,使穿孔与插孔呈现开启或关闭的型态。藉助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功效一、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改变插座内部任何的导电元件,且体积、尺寸亦无须变更,完全不影响其原有的电性连接;因此,整体的导电性及安全性皆能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
二、该切换板始终与外壳结合在一起,勿须如现有习用的封盖片那样必须拆解才能使用,因此具有操作及使用便捷的增进功效。
三、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是呈斜向切换而非直向切换,此亦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特结构设计,其除了考量在不变更旧有插座的尺寸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其空间型态,使内部元件的结构及位置皆勿须更动;而其另一种创意结构设计是当矩型框面犹如拼图呈现不完整状态时,即表示关闭而无法使用,此点对于使用者的视觉识别非常容易,且斜向推动的角度刚好是手指用力最佳的角度,是完全符合人性化考量的设计。
至于,空间型态考量是指斜向切换后,能完全遮住插座的插孔,此为其一;另外,本实用新型斜向切换能够利用到矩型框面对角的空间设置作成斜切部,并可在该斜切部的内壁面空间设置滑槽,供切换板的凸伸片得以嵌入滑移;并且上述构件皆不会影响到插座内部的导电元件的配设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创意及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改变插座内部原有的导电元件的结构或位置,在不影响其电性连接、结构性及体积的前提下,而具有使用非常安全的功效;另其与插座始终结合为一体,操作及使用皆非常便捷,且其具有符合人性化及符合视觉使用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习用延长线插座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正准备嵌入插座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剖面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已嵌入插座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可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图7中C-C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D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另一可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外壳 (4)切换板(11)导电片(41)斜切面(2)矩型框面 (411)凸伸片(21)斜切部(412)导引斜边(22)斜切部(42)斜切面(211)滑槽 (421)凸伸片(221)滑槽 (422)定位凸点(222)定位凹弧 (43)穿孔(223)定位凹弧 (44)止滑线条(3)凹陷槽(31)插孔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插座本体的外壳(1)以及一切换板(4),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外壳(1),在其表面在供插头结合用的矩型框面(2)的其中一对角处,预留设有一相向的斜切部(21)、(22),该两斜切部(21)、(22)的内侧是呈平行状态;且顺着两平行斜角线(θ)向外延伸一滑动空间,并连同原矩型框面(2)向壳内形成一凹陷槽(3),该凹陷槽(3)在矩型框面(2)的预定处设有供插入插头的正、负极或连同地极插入的插孔(31),并在两斜切部(21)、(22)的内侧壁,设有对应的滑槽(211)、(221);该切换板(4),为概呈矩型体,其在对应于矩型框面(2)的斜切部(21)、(22)的位置设置成两平行的斜切面(41)、(42),并在斜切面(41)、(42)设有能嵌入滑槽(211)、(221)的凸伸片(411)、(421),再者,在面板上相对于插座的插孔(31)设有与之对应的穿孔(43);藉此,仅使切换板(4)嵌套在外壳(1)的凹陷槽(3),并可斜向滑移切换,使穿孔(43)与插孔(31)呈现开启(OPEN)或关闭(CLOSE)的型态。
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4),其是藉由其中一斜切面(42)的凸伸片(421)略呈倾斜先嵌设入相对应的滑槽(221)内,然后再将另一斜切面(41)的凸伸片(411)导入其对应的滑槽(211)内,使得切换板(4)得以嵌套在凹陷槽(3)内,使其与外壳(1)结合为一体。然而,为了使该切换板(4)能够顺畅嵌套,其是将其中一斜切面(41)的凸伸片(411)设置成略短于另一凸伸片(42),且其底缘设有如图6所示的导引斜边(412);如此,将使得切换板(4)能便捷且勿须任何工件,即能嵌套在凹陷槽(3)内,且不容易脱落。
请再参阅图7所示,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上段部的四个插座是呈现开启(OPEN)的型态,而下方的二个插座是呈现关闭(CLOSE)的型态;亦即当矩型框面(2)是呈完整的型态时,其切换板(4)的穿孔(43)是如图8所示,与凹陷槽(3)的插孔(31)呈现相互对应导通状态,因此,插头(P)可穿过穿孔(43)及插孔(31)而与导电片(11)接触导通。
又,如要关闭插座的插孔,则将切换板(4)由左上角推到右下角,则此时的穿孔(43)是如图9所示,而呈现为向右偏移,与凹陷槽(3)的插孔(31)呈现错开状态,亦即各插孔(31)被切换板(4)所遮盖,呈现关闭状态,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0、图11所示,为了方便使用者推动该切换板(4),其可在面板表缘设有止滑面或止滑线条(44),如此将使得手指在推动时,更为轻便省力。
再者,请参阅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是在切换板(4)其中任一斜切面(42)的延伸片(421)的外端部设有一定位凸点(422),而外壳(1)相对应的滑槽(211)(如图2所示)内,则设有二个定位凹弧(222)、(223)。因此,当切换板(4)往左上角推动使其呈开启时,该定位凸点(422)是位于上定位凹弧(222),而当切换板(4)往右下方推动使其关闭时,则定位凸点(422)恰好位于下定位凹弧(223)内;藉此,使得切换板(4)在开启或关闭时,皆能定位在预定位置,而无滑动之虞。
该切换板(4)始终与外壳(1)结合在一起,勿须如现有习用的封盖片(C)那样必须拆解才能使用,因此操作及使用均非常便捷;切换板(4)除了在不变更旧有插座的尺寸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应用其空间使内部元件的结构及位置皆勿须更动,另外一种创意设计是如图7所示,当矩型框面(2)犹如拼图呈现不完整状态时,即表示关闭而无法使用,此点对于使用者的视觉识别非常容易,且斜向推动的角度刚好是手指用力最佳的角度,是完全符合人性化考量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板(4)斜向切换后,能完全遮住插孔(31);另外斜向切换能够利用到矩型框面(2)对角的空间设置作成斜切部(21)、(22),并可在该斜切部(21)、(22)的内壁面空间设置滑槽(211)、(221),供切换板(4)的凸伸片(411)、(421)得以嵌入滑移;并且上述构件皆不会影响到插座内部的导电元件的配设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非常适于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包括一插座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设有一插座本体及一切换板,其中该插座本体,其主要是在插座本体的外壳表面,在供插头结合的矩型框面其中一对角处预留设有一相向的斜切部,该两斜切部的内侧为呈平行状;且顺着两平行斜角线向外延伸设有一滑动空间,并连同原矩型框面向壳内形成设有一凹陷槽,该凹陷槽在预定处设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且在两斜切部的内侧壁设有对应的滑槽;该切换板,是概呈矩型体,其对应于矩型框面的斜切部的位置设置成两平行的斜切面,并在该斜切面设有能嵌入滑槽的凸伸片;再者,在面板上相对于插座的插孔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穿孔;上述结构相组合,该切换板嵌套在外壳的凹陷槽内,并形成可斜向滑移切换的结构,使穿孔与插孔呈现开启或关闭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换板的表面设有止滑面或止滑线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换板其在任一斜切面的凸伸片的外端部设有一定位凸点,而外壳相对应的滑槽内则设有二个定位凹弧。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延长线插座的安全结构,包括插座本体及切换板,插座本体外壳在插头结合的矩型框面其中一对角处设有相向斜切部,两斜切部内侧平行;顺着两平行斜角线向外延伸一滑动空间,并连同原矩型框面向壳内形成一凹陷槽,凹陷槽设有插孔,两斜切部内侧壁设有对应滑槽;切换板呈矩型体,对应斜切部位置设有两平行斜切面,斜切面设有嵌入滑槽的凸伸片;面板上相对插孔设有对应穿孔;切换板嵌套外壳凹陷槽内,形成斜向滑移切换结构,使穿孔与插孔呈开启或关闭型态。
文档编号H01R13/44GK2466810SQ0120448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王明山 申请人:王明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